?

基于“核心素養”視角:打造兒童數學活動課程

2017-06-08 16:07周禮
數學教學通訊·小學版 2017年5期
關鍵詞:活動課程數學活動核心素養

周禮

摘 要:站在課程的高度,基于“核心素養”的視角,數學活動再造是一種融通兒童身心的“具身認知”。數學活動具有數學特性、建構特性和經驗特性。教學中,教師要搭建良好的活動平臺、提供充足的活動載體、預設有效的活動路徑、反思數學的活動效果。

關鍵詞:核心素養;數學活動;活動課程

活動課程是培養兒童數學核心素養的良好載體,承載著兒童數學學習的重要過程?;顒又猩傻脑l經驗亦是兒童基本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活動兼具活動性和數學性,它不同于機械的動手操作、動手實踐,也不同于純粹的紙筆數學,而是融合兒童身心的“具身認知”。在數學教學中,活動再造是比任何教學形式和流程改革的更深刻、更重要的變革路徑。

一、 數學活動:內涵及其特質解讀

什么是“活動”?筆者認為,活動的基本要義有二:一是“動”,二是“活”。所謂“動”,即要求學生的眼動、耳動、手動、心動等,即兒童本質力量的解放與舒展。所謂“活”,即鮮活,即要求兒童經歷一個過程。在數學學習中,活動不僅需要具備一般活動的特征,還要具備數學的學科特性。

1. 數學活動的數學特性

數學活動姓“數”,活動的起因、經過以及結果都必須基于數學,要展現數學本質、體現數學味。因此,這樣的活動往往是一種“數學化”活動。例如對于《認識三角形三邊關系》,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做三角形”,更要在“做”中思考:怎樣才能圍成三角形。特級教師華應龍在教學時給學生提供了兩根小棒,一根長、一根短,讓學生圍三角形。學生知道兩根小棒當然不能圍成三角形,怎么辦呢?教師提醒學生可以用剪刀。于是,學生拿起手中的剪刀將兩根小棒中的一根分成兩根,不過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有學生能夠圍成三角形了,但有學生不能圍成三角形。由此逼迫學生觀察、思考,原來剪長小棒的學生都能圍成三角形,而剪短小棒的學生不能圍成三角形。為什么呢?學生據此展開深度探尋,逐步發現“圍成三角形三根小棒的關系”??梢钥闯?,這里的數學活動不是機械的操作,而是蘊含了數學內涵的意義操作,能夠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知識本質。

2. 數學活動的建構特性

數學活動不僅僅包括外在的活動過程,而且包括活動向素養的轉化,即活動過程經驗的內化,這是一個自主建構的過程。研究表明,一個結構良好的數學活動能夠引導學生的數學知識建構,促進學生自組織數學素材。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大問題”引導學生的數學活動。如教學《年、月、日》,教師可以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用“一年有多少天”這樣的大問題來導引活動?;谶@樣的問題,學生展開計算活動,有學生逐月相加;有學生先將大月相加,再加上小月,然后加上二月份;有學生發現所有的月份的天數都接近30天,于是用“移多補少”的策略解決問題;……無論是哪一種問題解決的策略,學生都能夠注意到大月、小月以及特殊月份——二月份。這樣的活動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

3. 數學活動的經驗特性

兒童的經驗尤其是數學經驗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兒童在相關的數學活動中生發的,數學活動能夠實現學生數學知識經驗、技能經驗和策略性經驗等的積淀。沒有活動過程的經歷,由學生機械記憶、由教師簡單告知所產生的數學知識是沒有生命力的,不能被稱為兒童的經驗。如一位教師教學《素數和合數》,讓學生用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擺長方形,學生在操作中感悟。開始他們認為,小正方形的個數越多,所拼成的長方形的種類越多。經過操作,學生迅速發現,事實并非如此,而是小正方形的個數是素數時,只能拼成一種形狀的長方形。經驗的生成根植于學生的數學活動之中,通過數學活動,學生進行自我否定、肯定,生成豐富的數學經驗。

二、 課程再造:路徑及其實踐策略

聚焦兒童的數學核心素養,課程再造要引導學生積淀數學活動經驗、豐厚數學思想方法,將教師“教”的課程轉化成學生“學”的課程,讓活動屬于兒童,讓數學發展兒童,讓兒童成為兒童。切實提高數學活動的有效性。

1. 搭建良好的活動平臺

從活動課程視角考量數學課,每一節數學課都可以設計成若干個活動?!盎顒訉W”在某些地方已經成為一種新教學范式。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學習任務設計兒童喜歡的活動,導引兒童卷入數學學習之中去??梢栽O計交往性、游戲性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內化經驗,習得技能。例如學習《元、角、分》,教師可以構筑一個“小小超市購物”活動,讓學生模仿超市進行購物、找錢活動。教室是商店,課桌是收銀臺,學生扮演顧客和收銀員。在活動中,學生需要選錢、擺錢、換錢,需要討價還價、付錢找零,加深了學生對不同幣值之間的換算認識。通過“選錢”,學生鞏固了對小面額幣值的認知,通過“換錢”,學生鞏固了大面額幣值的認知。不僅如此,學生在找零活動中還鞏固了100以內數的加減計算,在討價還價的過程中,學生的購物經驗、人際交往經驗也得到了豐實。這樣的活動平臺搭建,溝通了學生的生活問題與數學問題之間的關聯。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意義和價值。

2. 提供充足的活動載體

良好的活動載體是學生數學活動展開的前提,是提高數學活動有效性、針對性的重要保障。有時,活動載體還能夠成為學生展開數學活動的動力引擎。因此,在數學活動中,教師要向學生提供結構性的活動素材,對學生的數學活動進行分工,激發學生的活動內驅力,讓學生能夠通過數學活動展開自主的探究、思考。例如教學《認識角》,筆者為了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真實的感性材料,讓學生在小組里展開多維的數學活動。(1)找一找,找出三角板、數學封面等材料上的角。(2)摸一摸,有什么感覺。以此積淀學生的直接經驗。(3)畫一畫,引導學生正確畫角。(4)做一做,用小棒、吸管、橡皮筋、釘子板等活動素材做角。(5)玩一玩,旋轉活動角的一條邊,小組里交流,比一比角的大小。通過良好的活動載體,變教材靜態的觀察為學生動態的實踐,豐富了學生的感知,牢固了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

3. 預設有效的活動路徑

高質量的數學活動關鍵在于教師的“導”。教學中教師引領學生共同設計探究方案,即所謂的“學案”。學案表征著數學活動的翔實路徑,能夠導引學生的數學活動方向、預設數學活動的步驟,讓學生在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岔路。例如教學《圓的面積》,筆者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精心預設了以下活動路徑:(1)猜想:圓的面積與什么有關?說一說猜想的依據。(2)多媒體展示方格圖,在方格圖上,以圓的半徑為邊長畫正方形,思考并探究圓的面積與圓的半徑之間的關系。算一算,圓的面積是正方形面積的多少倍?(3)結論:圓的面積是半徑平方的3倍多。(4)再探究:將圓紙片平均分成8份、16份……,將圓轉化成已經學習的平面圖形。(5)觀察:圓與已經學習的平面圖形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這樣的活動設計一波三折,讓學生猜想—驗證—再猜想—再驗證,由于學生充分經歷了數學活動,活動經驗自然生成。

4. 反思數學的活動效果

學生的數學活動是一種探索性活動,盡管有著教師的指引,但活動過程中學生難免會產生探究障礙,形成一些盲目的探究、無效的探究,等等。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反思活動效果,如數學活動的準備度、參與度、興趣度、達成度等等。只有在持續的反思和追問中,學生才能生成活動智慧。例如《相遇問題》,在練習中遇到了這樣的習題:小張從家到學校,每分鐘走80米,用了10分鐘;小李從家到學校,每分鐘走100米,用了15分鐘。兩家相距多少米?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受到了思維習慣的影響,按照“相遇問題”的思路解決,列式為80×10+100×15。為此,筆者引導學生展開反思:小張和小李兩家一定是在學校的兩側嗎?為了助推學生的理解,筆者在教室里讓兩位學生分別扮演小張和小李,用直觀表演活動助推學生的數學理解。在追問、反思與觀察中,學生發現:這一道習題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有各種不同的情況。據此,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活動。探究一:如果兩家和學校在一條直線上,且學校在中間;探究二:如果兩家和學校在一條直線上,且學校不在中間;探究三:如果兩家和學校不在一條直線上。這樣引導學生在反思性活動中對問題展開深入的思考與探究。

核心素養關照下的數學活動課程再造,充分發揮學生課程開發的主體地位。站在課程的高度,數學學習是一個源于兒童自我經驗的活動過程,通過多元活動,不斷地植入、聯結、跨界數學課程內容,進而讓學生與數學課程主動相遇,獲得數學基本活動經驗不斷豐厚、數學素養不斷發展、數學生命不斷成長的力量。

猜你喜歡
活動課程數學活動核心素養
淺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激勵方法的應用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構建設想
突破傳統課程模式立足發展核心素養
微課技術在初一數學課堂教學運用初探
芻議蘇科版初中數學活動的對策
淺談主題區角活動中有價值的數學活動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激勵方法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的應用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