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脈 診問 開方

2017-07-06 20:31時海霞
數學教學通訊·小學版 2017年6期
關鍵詞:對話高年級作用

時海霞

摘 要:互動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要求下不可缺少的一個課堂環節,“對話”的形式體現在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小學數學課堂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對話”的形式能夠為小學數學課堂增添活力,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以下筆者將以“對話”這一教學方法為中心具體分析其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中發揮的三方面作用。

關鍵詞:對話;小學數學;高年級;作用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認知水平存在很大差異,與低年級學生相比,高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往往會有質的飛躍。因此,對小學低年級學生和高年級學生的教學方法應當有所不同,應根據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和特點來設計課堂教學內容?!皩υ挕边@一課堂教學模式,能夠起到查漏補缺、拓展思維等積極作用。對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如果教師能使“對話”這一教學模式的以下三個方面的功能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就能夠高效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一、把脈——了解學習程度,發現學習問題

處于小學階段高年級的學生,其認知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教師只有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之前全面了解了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學習狀況,才能夠對癥下藥,找出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在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基礎上,設計對應的教學內容,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學計劃,這樣才能夠實現學生成績和能力的雙重提升。

例如,筆者在教學蘇教版六年級數學《正比例與反比例》這一節時,先設計一道例題,引導學生進行理解和分析,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隨后筆者再給出一道相似思路的例題,由學生運用適當的解題思路進行自主分析。

例:某零件制造工廠,人工制造一個零件需要6分鐘,為提升生產效率,該工廠購進一套全自動化機器,生產一個零件的時間也由原來的6分鐘縮短為2分鐘。問:原來制造200個零件一共需要多長時間?同樣時間內,使用先進儀器可生產多少個零件?

這樣的例題是教師考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有效方法,為學生提供鞏固知識的機會,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思考問題,也促使學生反思解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糾正,避免知識點的錯用和思維方式的偏差。筆者可針對這道例題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解決這道例題有哪些注意點呢?有學生回答:題目中“由原來的6分鐘縮短為2分鐘”這一條件說明單個零件的生產時間有所縮短,因此可先算出原來生產200個零件所需的時間,即200×6=1200分鐘,而現在生產一個零件只要2分鐘,所以可以生產1200÷2=600個零件。筆者肯定了這位學生的回答,并進一步給出下一道例題:

例:小明從家走到學校,每分鐘走60米,15分鐘可到達學校,如果小明以每分鐘走50米的速度行走,需要多少時間到達學校?

筆者要求學生找出這道例題中的等量關系,學生很快就意識到從家到學校的總路程是不會變的,因此只需列出一個關于距離相等的等量關系。學生運用相似的思路成功解出了這道題,進一步鞏固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識點。

教師還可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來改變例題的難度,如可在學生完全掌握核心思路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例題的難度,以此來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探索和研究能力。

二、診問——合理開展對話,展現思維過程

提問與設疑是數學課堂上教師檢驗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有力手段,通過師生對話的形式來向學生提出具有一定思考難度的問題,促使學生跟緊課堂節奏,積極思考和討論問題,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索的熱情。師生間的對話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間,拓寬學生的思維廣度。

仍以《正比例和反比例》這一節內容為例,再給出上面幾道例題之前,筆者需要對課堂重點知識做一個引入,生搬硬套“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也不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因此,在講授標準的概念內容之前,筆者需聯系生活中的實例,通過找出生活中實際存在的類似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關系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對話”——

筆者問學生:“平時同學們在向杯中注水時,隨著倒入的水越來越多,杯中水的高度是上升的還是下降的?”學生答:“上升?!薄澳敲?,我們在喝水時,隨著喝的水越來越多,杯中水的高度又呈現什么樣的趨勢呢?”學生回答:“下降?!边@時,筆者對這兩個現象進行比較總結:“水注入杯中時,杯中的水是越來越多的,而當人們喝水時,水喝得越多,杯中的水就會越來越少,如果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來說明這兩種情況,哪一種為正比例,哪一種為反比例呢?”這時,筆者已經成功引入了正比例和反比例這兩個概念,在進行概念闡述時,筆者就可以用這兩個實例來加以說明,使學生更易接受這兩種概念,加深學生對兩個概念的理解和印象。

經過教師對這兩個概念的闡述,學生很快就辨別出了這兩種實際情況,前者為正比例關系,后者為反比例關系。這時筆者再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對這兩個例子的理解對兩個概念進行自主闡述,有的學生認為:根據這兩個實例和基本概念可以知道,呈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兩個量一定是有關聯的,且一個量會隨著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正比例關系即兩個變量的比值一定,反比例關系即兩個變量的積是一定的。筆者肯定了學生對這兩個概念的正確理解,并要求學生根據概念再找出幾個接近生活的例子,有的學生立刻想到商場商品降價,其銷量就會有所增加,這就是反比例關系。這樣“舉一反三”的提問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

三、開方——教師適時幫學,學生自主分析

新課程標準要求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應當由教師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兩個部分組成,兩者缺一不可。教師應當在充分尊重學生學習主體性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通過指出思考的關鍵轉折點幫助學生解決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促使學生對問題進行自主探究,提升學生自主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還是以《正比例與反比例》這一節內容為例,教師在介紹了正比例與反比例這兩個概念的基本內容后,又化抽象為具體,將這兩個概念體現到了實際生活中,指出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有趣的數學現象,同時提高例題的難度,從而幫助學生達到鞏固記憶、拓展提高的目的。

例:漁民收集了500kg的海水,于曬鹽場中可曬成鹽15kg,現有100噸海水,可以曬出多少千克的鹽呢?

筆者向學生提問:通過與剛才所做的例題進行比較,我們在解決這道例題時應當特別注意什么問題呢?一些細心的學生很快就發現,題目中數據的質量單位前后不一致,需要進行換算才能得到正確答案:100噸=100000 kg,500 kg海水可以曬成15 kg的鹽,則100000 kg海水可曬成100000÷500×15=300 kg的鹽。單位的換算是學生在解決應用型題型時常常忽視的一個細節問題,單位的錯誤會導致最終答案相去甚遠,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細心和耐心,教師可時常設計這樣的題型來增強學生的審題意識。學生們在解決這道應用型題目時充分融合了本課知識的重難點內容,將正比例和反比例兩個概念應用于生活之中,不僅鞏固了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更培養了學生的耐心和細心,引導學生產生最佳的解題思路,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可設置探究類題型,由學生自主進行案例分析,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逐層掌握問題的關鍵點,幫助學生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最終找到正確答案。這樣的適時引導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提升。

總之,“對話教學”這一模式是一種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可被廣泛運用于小學數學課堂中,尤其是運用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中,能夠緩解高年級數學課堂因知識難以理解而帶給學生的緊張感,也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擺脫單調乏味的知識框架,為學生營造較為輕松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

猜你喜歡
對話高年級作用
淺談小學高年級英語分層教學
淺談小學高年級合唱教學設計優化策略
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有效性的探討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談談朗讀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
基于班級管理的班干部培養方法研究
高年級古詩詞教學藝術之我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