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享受語文的捷徑

2017-08-08 22:31劉會娟
啟迪與智慧·教育版 2017年8期
關鍵詞:快樂學習小學語文

劉會娟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韓山中心小學

【摘 要】 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如何讓學生享受學習,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熱論的話題。筆者就這些話題,從潤澤教材,滿足需要,變式呈現等方面淺談如何使語文課堂精彩紛呈,讓學生享受語文。

【關鍵詞】 小學語文;快樂學習;享受學習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中,語文教師往往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只處于從屬地位,教師往往只是在意學生是否會默寫字詞,背誦課文。學生只是應付式地完成任務,談不上什么素質教育,更談不上享受學習語文帶來的快樂。

一、潤澤教材

1.確定話題。是一篇文章的中心。無論哪篇課文,只要讓學生進行足夠深入的個性化的感悟,都可以提煉出明確的話題。教師在學生感悟的共同點上選取一個觀點鮮明的話題,作為潤澤文本的切入口。

2.選薦美文。選文的內容應該與課文神合而貌離,以便達到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積累的目的。選文可以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可以是名家名篇;可以是報刊、雜志上貼近生活、通俗易懂、具有較高閱讀價值的精美短文;也可以是學生的優秀作文。這里面的內容有的閃爍著智慧的光輝,有的宣揚真善美,內容豐富多彩,很多都是學生們所喜聞樂見的,如果把這些與名家名篇一起推薦給學生們,將極大地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學生愛上語文,享受語文。

3.巧設情境。教師以教材內容為基礎,通過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來創設出生動形象圖文并茂的畫面,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產生欲罷不能的閱讀學習的欲望。如在教學《特殊的葬禮》時,教師就先用多媒體播放了一瀉千里的塞特凱達斯瀑布,其咆哮而下的壯美景象不僅刺激了學生的視聽感官,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降低了學生對這篇課文的理解難度,為課文內容設置了一個生動形象的閱讀情境。

4.多加實踐。語文實踐是學生應用語問知識,內化語文知識的過程。實踐活動的主題是:強化和內化課文內容?;顒拥男问接校鹤咴L調查、做小主持人、當小導游、當小記者、演課本劇、舉辦辯論會等?;顒拥某绦蚴牵簬熒餐凶x課文——挖掘文本中的語言實踐點——開展實踐活動——展示活動成果。

二、滿足需要

1.滿足學生好奇心的需要。閱讀心理學指出:要想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閱讀語文文本材料,就必須用出乎個體預期的“新異刺激”去激發其閱讀興趣。經過多年的實踐,筆者常用的方法是:(1)以奇特的現象引起學生的驚奇。譬如:筆者在一張畫上竟畫了五六十匹牲畜,五百五十個人物,二十多艘船,二十多輛車轎,三十多幢房屋,接著問學生:你們知道這是一幅什么畫嗎?——《清明上河圖》。(2)以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引發疑問。例如:筆者問學生:大家聽說過三萬人馬竟然把敵人的八十萬大軍打得丟盔棄甲嗎?——《赤壁之戰》。(3)以特殊的情境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假如如果把你一個人獨自放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沒吃沒喝,更沒有房屋可住,也無人救你,你會怎么辦?——《魯濱孫漂流記》。(4)以身邊的現象激發思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家是如何利用時間的呢?你們想知道時間是如何一分一秒地流逝的嗎?當我們閱讀了《匆匆》一文,就知道該如何來珍惜時間!

2.滿足學生質疑的需要。好問,是孩子的天性。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質疑往往是將學生推向深層次閱讀的動因。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方設法去滿足學生質疑的需要,激發學生強烈的質疑欲望。筆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常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留給學生疑問的時間和空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不越俎代庖,也不蜻蜓點水,要留給學生充分感知課文的時間,讓學生讀通讀懂,讀出真情實感,學生對文章個性化的感悟就會深刻透徹。(2)設計讓學生進行質疑的教學環節。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先讀后問,可以讓學生邊讀邊問,也可以讀后學生集中提問,可以在教師講解課文的過程中提問,甚至可以在課間時發問,不拘泥于時間,也不拘泥于形式,滿足學生質疑的心理需要,提高學生“把質疑進行到底”的意識。

3.滿足學生交往的需要

交往的需要是孩子主要心理需要之一,也是孩子社會化過程中的必由之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改變過去師傳生授的單向交往模式為現在的師生、生生的之間的多維多向的交往模式,以滿足小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交往的心理需求,使學生個體成為語文課堂教學人際交往中的一員。

4.滿足學生創造的需要

《語文課程標準》把創造性閱讀擺到十分重要的位置,這非常切合學生的不滿現狀、不斷求新的心理特征,也體現學生對閱讀語文課文進行“二度開發”的創造需求。學生的閱讀創造,除了文本解釋意義上的創新外,還主要集中在“改”字上。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思維成果,要贊賞鼓勵學生的創造才能。只要學生“改”得有道理,教師就要大加贊揚,倡導鼓勵。

三 、讓呈現形式“生動形象”

1.改變身份。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布道者”的身份,要求他們走下神圣的“圣壇”,回到了學生中去,成為學生合作者、引導者。遇到問題,與學生一起合作討論;遇到困難,甘當學生助手;遇到爭論時,敢當煽風點火者;遇到“話柄”,不避而遠之,而是直接面對,深化話題。他們不擺架子,不斷鼓勵學生“試一試”“想一想”,時常提醒學生“讀一讀”“議一議”。他們成了語文課堂中的“主持人”,課堂上的“策劃者”,語文課堂上的“助產士”。

2. 變換角色。在以前的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儼然成為了能力強大的“導演”,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被教師提問,被動回答;受檢查,被動作業,沒有真正地享受學習語文帶來的快樂。而現在的語文課堂上,學生卻成了名副其實的“導演”。你想和誰一起學,可以由自己和對方進行雙向選擇;想采取何種的學習方法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自由而定;想采取何種形式表達自己的感悟,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長和興趣愛好盡情展示。

3.轉換文本。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教材成了教師教語文和學生學語文的“圣經”,不可更改。而新版《語文課程標準》認為教師和學生也是語文教學資源的“開發者”,“建設者”,這就說明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需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補充、轉換和潤澤。

語文,因為對教材的潤澤而顯得豐滿充盈;語文,因為滿足學生需求而倍感親切;語文,因為對傳統教學呈現方式的變革而顯得其樂無窮。改變,讓學生享受語文。

猜你喜歡
快樂學習小學語文
讓學生在高效課堂中快樂學習
小學音樂快樂學習的三種方法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語言溝通探析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