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初中區域地理“地形”的認知途徑

2017-09-27 00:50萬巧麗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5年20期
關鍵詞:建構主義

萬巧麗

摘要: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基于原有的知識經驗生成意義、建構理解的過程。在初中區域地理地形學習過程中,利用已有學習經驗,嘗試認知推理學習“地形”;選擇恰當教學資源,顏色識別區域地勢特征;小組合作交流,描述區域地貌結構格局;特殊區域“地形”學習,重點關注個性化和獨特性;綜合分析結果,客觀評價區域地形。

關鍵詞:建構主義;區域地形;認知途徑

· 【中圖分類號】G633.55

建構主義是一種關于知識和學習的理論,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基于原有的知識經驗生成意義、建構理解的過程,這一過程常常是在互動中完成的。

地形,是區域自然環境中相對穩定的要素,而且是影響區域內水系發育,局地氣候特征形成和氣候類型分布的最主要的因素,也是影響區域內植被、土壤發育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學習區域自然地理特征時,我們常常首先來學習它。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關于“區域地形”知識的學習,主要有以下認知途徑。

一、利用已有學習經驗,嘗試認知推理學習“地形”

認識區域的地質構造基礎是地形學習的基礎。地表形態是在長期的地質發展過程中,由于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發育演變的結果。要了解現代地形特點,就必須了解地質構造基礎。但初中地理課程標準對此并沒有做出要求,教材中也很少提及。如果學生能對地質基礎有所了解,就能夠從發生上去理解地表宏觀形態的形成,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區域內各地形單元的空間關系及分布規律。

例如:學習“中國山脈”。

初一年級已經學過了“板塊學說”。而山脈的形成與板塊運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在學習“中國山脈”時,我將“中國山脈分布圖”和“世界板塊分布示意圖”同時呈現給學生。部分學生對這兩幅圖進行認真分析,就可以了解我國眾多的山脈,雖縱橫交錯,卻具有一定的分布規律:以東西走向和北東走向山脈為主,兼有北西走向和南北走向山脈。各山脈好像是由兩端向南匯聚的兩翼,明顯體現了三大板塊的擠壓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時提醒學生注意三大板塊的擠壓作用對我國山脈分布縱橫大勢的影響,同時要求學生在空白圖上繪出三大板塊和我國主要山脈,最后師生共同總結中國山脈的分布特征。

二、選擇恰當教學資源,顏色識別區域地勢特征

在七年級上冊,關于“地勢特征”這一知識點,可以利用的地圖有三種: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

等高線地圖能夠提供詳細準確的地勢信息,如可以準確地讀出某一區域的海拔高度,但它很抽象,會給學生的認知帶來一定難度。

通過分層設色地形圖學習區域的地勢特征,是教學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初中階段,我們一般選擇分層設色地形圖,它更形象直觀,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

在圖上,首先判讀區域的平均海拔,大面積均勻的綠色代表平原,黃色黃褐色則表示200米至2000米的高度。接著判讀地勢的起伏,是平坦還是崎嶇。從圖上看,起伏較小的地區顏色相對均勻。如內蒙古高原區大面積均勻的黃褐色。起伏較大的地區顏色多樣,尤其是山地分布區顏色變化明顯。如橫斷山區。通過顏色過渡,判讀大體走勢和傾斜方向。

地形剖面圖可以直觀地認識區域的地勢特征。但由于地形剖面圖只能呈現某一剖面線上的地勢特征,所以應用時局限較大。

三、小組合作交流,描述區域地貌結構格局

區域的地貌格局為人類生產活動提供了基礎,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格局往往受地貌格局限制,與地貌格局相呼應。

如平原面積廣水網密布,為城市發展經濟繁榮創造了條件。相反,崎嶇高峻的地形在成為人類活動的障礙。所以,這部分知識的學習為今后的區域人文地理特征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分析區域地形類型的構成,描述區域的地貌結構格局,是學習“區域地形”的難點,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習常常是在互動中完成的,此知識點的學習可以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

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材,在學習“美國農業”時,我給學生設計了一個小組合作探究的題目:“美國的地形結構對農業專業化地區分布有什么影響?”然后給學生出示了“美國地形圖”和“美國農業分布圖”。美國西部是高大綿延的科迪勒拉山系,為美國主要的畜牧區和灌溉農業區;中部是面積廣大中央大平原,又有大河發育,是美國主要的農業區,大量生產小麥、玉米、棉花;東部是低緩的阿巴拉契亞山地,是美國城市和人口的密集區,乳畜業十分發達。

四、特殊區域“地形”學習,重點關注個性化和獨特性

“區域地形”的學習有以上這些規律。有些特殊區域具有某些獨特的地形特征,它不僅是構成區域環境的組成部分,有時甚至會成為區域環境的主導因素。那么,在教學中,就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不必面面俱到。

《黃土高原》和《青藏地區》,“地形”都是教學的主要內容,但側重點不同,黃土高原側重掌握黃土地貌這一特征對區域環境、區域發展的影響,青藏地區側重理解地形對氣候產生的影響。

例如:學習“黃土高原區的環境與發展問題”

黃土高原,因廣布黃土而得名。當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人們的社會生產和生活(窯洞、信天游)都與黃土有關。由于歷史開發久遠,生產方式單一落后,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系統非常脆弱,加上迅速增長的人口,人地矛盾十分突出。首要問題就是調整土地利用結構,進行水土保持,治理與開發相結合。

因此,黃土高原的學習,重點在于人們對于區域地形的利用和改造。

五、綜合分析結果,客觀評價區域地形

“地形”的教學,在明確以上各方面特征的基礎上,最后應著重講清地形與區域內其它要素的相互關系及地形對區域環境和發展的影響。在地形教學的最后階段,有必要對之進行評價,這也是對學生進行人地和諧觀念教育的好機會。

評價時應講清地形條件是促進了還是阻礙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還可以講清人類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地形條件的。endprint

猜你喜歡
建構主義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計算機教育
旁批:建構主義視域下的語文助讀抓手——以統編初中教材為例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建構主義與高中生物教學
建構主義教學思想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建構主義指導下的英語語法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