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萆薢的研究進展

2017-10-20 19:15陳沖曾臣紅張斯琪魏莉
中國中藥雜志 2017年18期
關鍵詞:質量評價化學成分藥理作用

陳沖+曾臣紅+張斯琪++魏莉

[摘要]萆薢為《中國藥典》中粉萆薢和綿萆薢,具有利濕去濁、祛風除痹的功效。臨床上主要用于膏淋、關節不利和風濕痹痛等的治療,療效顯著,應用前景廣闊。然而由于萆薢來源混雜,品種混亂以及缺少相關質量評價,使其近年來研究進展緩慢。以往對萆薢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化學成分上,其主要含有甾體類、二芳基庚烷類和木脂素類等多種化學成分,其中甾體皂苷類成分是其主要成分也是其發揮藥理活性的主要物質。近年來研究發現萆薢及其主要成分在降尿酸,抗炎鎮痛,抗骨質疏松等方面作用顯著,并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為臨床藥物的研究和開發提供了實驗性依據。但其發揮藥理作用的具體物質和具體機制尚不清晰,有待進一步的探索。筆者通過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從萆薢的化學成分、質量評價和藥理作用等方面對其進行了全面綜述,以期為萆薢的進一步研究、開發和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萆薢; 化學成分; 質量評價; 藥理作用

Research progress of Bixie

CHEN Chong, ZENG Chenhong, ZHANG Siqi, WEI Li*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

[Abstract]The Dioscorea hypoglauca rhizome and D spongiosa rhizome in "China Pharmacopoeia" are often used as Bixie in clinically, with the function of removing dampness, clearing away turbidness and dispelling wind to remove pain,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tranguria marked by chyluria, joint stiffness and rheumatic arthralgia It has obvious curative effect and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is slow for its miscellaneous sources, chaotic varieties and lack of relevant quality assessment The previous research on Bixie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mainly including steroids, diarylheptanoids and lignans and so on Among them, steroidal saponins are the main components and the main effective substances for their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Bixie and its main component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in antitrioxypurine, antiinflammation, analgesia and antiosteoporosis, and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providing an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drugs But the specific substance and specific mechanism of its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re not clear, and need further exploration By consult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author has summarize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quality evalua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Bixie, hop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Bixie.

[Key words]Bixie; chemical constituents; quality evalua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萆薢為常用中藥,應用歷史悠久,始載于《神農本草經》[1],被列為中品,后歷代本草均有記載。由于其來源混亂,種類繁多,1985年版《中國藥典》將其分為粉萆薢(薯蕷科植物粉背薯蕷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in的干燥根莖)和綿萆薢(薯蕷科植物綿萆薢D. spongiosa JQXiMMizuno et WL Zhao或福州薯蕷D. futschauensis Uline ex R. Kunth的干燥根莖)分別收載,延續至今。除特殊要求之外,臨床上使用的萆薢主要指粉萆薢和綿萆薢,因二者在功能主治方面相同,故臨床應用上并未區別使用。萆薢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四川等省。味苦,性平,歸腎、胃經。中醫認為其有利濕去濁、祛風除痹的功效。臨床上主要用于膏淋,白濁,白帶過多,風濕痹痛,關節不利,腰膝疼痛等癥狀[2]。研究表明其主要含有甾體皂苷類成分、二芳基庚烷類和木脂素類等多種化學成分,主成分甾體皂苷類成分在降尿酸,抗炎鎮痛,抗骨質疏松等方面作用顯著,值得進一步的研究和開發。本文通過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從萆薢的化學成分、質量評價和藥理作用等方面對其進行綜述,以期能為萆薢的研究和開發提供新的參考。endprint

1化學成分

對綿萆薢、福州薯蕷和粉萆薢的化學成分進行的研究,發現粉萆薢和綿萆薢主要含有甾體類、二芳基庚烷類和木脂素類等化學成分[319],近年來也有三萜皂苷類、黃酮類和香豆素類等成分的相關報道[910],具體化學物質見表1。其中甾體皂苷類成分是其主要成分,也是其發揮藥理活性的主要物質,如螺甾烷類皂苷、呋甾烷類皂苷、孕甾烷類皂苷和膽甾烷類皂苷等。其中薯蕷皂苷及其苷元和甲基薯蕷皂苷研究比較全面,而其他化合物的研究鮮有報道,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2質量評價

21萆薢及其混淆品的常規鑒別

目前,市場上作為商品使用的萆薢類藥材種類繁多,品種復雜,萆薢及其混淆品混用現象普遍存在[20]。造成其使用混亂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除藥材的外觀形狀、功效相似以及地區性藥用習慣外,混亂的歷史淵源也是導致其使用混亂的主要原因之一[3,21]。為此,筆者總結歸納了萆薢及其常見混淆品在植物來源,外觀性狀以及理化鑒別等方面的區別,見表2。除表中所列之外,白萆薢(百合科鐵葉菝葜S. siderophylla Hand. Mazz或馬錢葉菝葜S. lunglingensis Wang et Tang),紅萆薢(百合科無刺菝葜S. mairei Levl或長托菝葜S. ferox Wall. ex Kunth),山萆薢(薯蕷科植物山萆薢Dioscorea tokoro Makino)的根莖[2223],也常作為萆薢混用,這類藥材目前研究相對較少,相關文獻也只是在植物形態以及藥材外觀性狀方面做了簡單介紹,缺少客觀性評價指標。所以,現代分離分析技術如色譜法,光譜法,凝膠電泳法,掃描電鏡法以及DNA條形碼分子鑒定技術在萆薢鑒別方面的應用值得進一步的推廣和應用[2425]。

22含量測定

2015年版《中國藥典》僅從來源,外觀性狀和理化鑒別等方面對萆薢進行了規范,依然缺少相應的含量測定方法,然而其混淆品種類繁多,混用、代用現象普遍存在,所以目前急需進一步完善其質量控制方法來改善上述現象。薯蕷皂苷廣泛存在于薯蕷科植物中,其易溶于甲醇、乙醇、乙腈等極性溶劑,不易溶于乙醚、石油醚、三氯甲烷等非極性溶劑,微溶于丙酮。薯蕷皂苷元是薯蕷皂苷的水解產物,為白色針狀結晶或輕質粉末,難溶于水,可溶于甲醇、石油醚等有機溶劑[27]。粉萆薢和綿萆薢中均含有薯蕷皂苷及其苷元,且含量相對較高。所以可考慮將薯蕷皂苷及其苷元作為萆薢藥材的質量控制指標。因此筆者總結歸納了粉萆薢、綿萆薢和復方中薯蕷皂苷及其苷元的含量測定方法,以期為萆薢質量標準的完善提供參考。

221以薯蕷皂苷為測定指標在不同的檢測波長下,邵巖巖等[28]選擇208 nm作為檢測波長,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10個不同產地粉萆薢中原薯蕷皂苷和薯蕷皂苷進行含量測定。得到的色譜峰峰形好,保留時間適中,靈敏度高,可達到較好的分離效果,可作為粉萆薢藥材質量控制方法。劉叢彬等[29]在203 nm的檢測波長下,對粉萆薢和綿萆薢中薯蕷皂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譜測定方法以乙腈01%磷酸洗脫體系分離良好,峰形佳,且末端吸收對測定干擾較小,重現性好,可用于萆薢類藥材的質量評價。此外,李妮娜等[30]采用HPLC指紋圖譜法,以薯蕷皂苷為構建元素,對20批不同產地的綿萆薢進行測定,結果顯示共有峰15個,并指認了薯蕷皂苷的特征峰。由指紋圖譜相似度軟件計算結果及含測結果可知:除個別組外,各批藥材均有較高的相似度(080以上);但不同產地的綿萆薢中薯蕷皂苷的含量相差較大。

222以薯蕷皂苷元為測定指標由于甾體皂苷水解困難,需用一定強度的酸在劇烈的條件下才能水解完全,薯蕷皂苷元3位羥基脫水與5位雙鍵形成共軛體系而產生紫外吸收,所以費洪榮等[31]采用了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粉萆薢中薯蕷皂苷元的含量,并確定了最佳檢測條件為:用高氯酸作為顯色劑,穩定30 min左右(不超過60 min),最大吸收波長為406 nm。結果表明2 mol·L-1鹽酸水解2 h的粉萆薢粗皂苷水解液中薯蕷皂苷元在125%左右。李淑青等[32]采用同樣的方法以高氯酸為顯色劑,測定波長408 nm,測定了5個不同產地粉萆薢藥材總皂苷含量。結果表明不同產地的粉萆薢藥材中薯蕷皂苷元的含量存在顯著性差異。除了采用可見分光光度法外,金紹剛[33]在莫可豐[34]的研究基礎上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以甲醇水(95∶5)為流動相,210 nm為檢測波長,對粉、綿萆薢藥材中薯蕷皂苷元的含量進行測定,并進行了比較,測定結果表明粉萆薢的平均質量濃度(0481 1 g·L-1)遠遠大于綿萆薢的平均質量濃度(0101 0 g·L-1)。該實驗方法簡便,快速,可靠,可用于對粉、綿萆薢藥材中薯蕷皂苷元的含量測定和比較。郝麗萍等[3536]對綿萆薢中薯蕷皂苷元進行含量測定時發現,在樣品的處理方法方面進行了優化,發現以氯仿作為萃取劑,要比用石油醚(60~90 ℃)、乙酸乙酯萃取的效果好。該方法步驟簡便,減少了萃取、水解次數。同時對色譜條件進行考察,發現采用Symmetryshield TMRP18(39 mm×150 mm,5 μm)色譜柱,以乙腈水(80∶20)為流動相,流速為12 mL·min-1,檢測波長203 nm,柱溫為常溫時,色譜峰保留時間適中,峰形及分離度較好。另外,在復方研究方面,左宏笛[37]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萆薢分清丸中薯蕷皂苷元的含量進行測定。在進行樣品前處理時,用15%的鹽酸乙醇溶液將提取和水解一步完成,同時用石油醚(60~90 ℃)萃取,不僅減少了損失,而且提高了提取效率。最后以乙腈水(92∶8)為流動相,203 nm為檢測波長進行測定。該方法簡單、準確,可用于萆薢分清丸的質量控制和評價。白麗等[3839]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以薯蕷皂苷元為質量控制指標,以甲醇乙腈(30∶70)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06 nm,分別對萆薢分清丸、萆薢分清膠囊和片劑以及復方中的粉萆薢進行含量測定。該方法保留時間適中,可達到較好的分離效果,且操作簡便,快速。此外,有研究報道稱薯蕷皂苷元只有紫外末端吸收,紫外檢測時靈敏度低,基線易漂移,而蒸發散射光檢測器(ELSD)的響應值只與樣品的質量有關,與有無紫外吸收無關,故HPLCELSD的應用值得進一步的推廣[4041]。endprint

3藥理作用及機制

目前,對萆薢的藥理作用的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其發揮藥理活性的物質主要體現在總皂苷、水提物、醇提物以及以萆薢為君藥的復方上,在降尿酸、腎臟保護、抗炎鎮痛、免疫調節及抗骨質疏松等方面療效顯著,尤以降尿酸和抗骨質疏松最為突出,有望開發出新的藥物。截至目前對萆薢有效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薯蕷皂苷及其苷元以及其甲基化合物等,見圖1。薯蕷皂苷在降尿酸方面以及甲基薯蕷皂苷在抗骨質疏松方面均具有顯著療效,另有研究報道薯蕷皂苷及其苷元具有優異的抗腫瘤作用,同時在抗炎鎮痛,免疫調節和抗氧化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作用,其作用機制的研究也趨于成熟[42]。故對薯蕷皂苷及其苷元的開發和研究極具價值,應用前景廣闊。

31降尿酸作用及其機制

尿酸是人類嘌呤代謝的終末產物,由次黃嘌呤、黃嘌呤在黃嘌呤氧化酶(XO)的作用下生成。由于人體內缺乏尿酸氧化酶,不能將尿酸進一步分解成可溶性的尿囊素,而使人類極易形成高尿酸血癥(hyperuricemia)[43]。根據已有的研究報道,萆薢水提物和總皂苷以及以萆薢為君藥的復方均具有降尿酸作用。如費洪榮等[44]研究發現粉萆薢水提物在20 g·kg-1的劑量下,對大、小鼠高尿酸血癥模型中的高尿酸有顯著的清除作用,并在和粉萆薢醇提物組的對比下發現水溶性成分是體內尿酸清除的主要成分。另外,陳光亮、朱立然等[4547]對大鼠的尿酸排泄指標進行了研究,發現萆薢總皂苷(TSD)可顯著降低高尿酸血癥大鼠血尿酸(SUA),顯著升高尿酸清除率(CUr)和尿酸排泄分數(FEUA)等腎臟排泄尿酸的敏感指標,提示TSD可能通過促進尿酸排泄從而降低高尿酸血癥大鼠的血清尿酸水平。進一步對作用機制的研究表明其可能與下調大鼠腎臟尿酸轉運體1(URAT1)的高表達,上調有機陰離子轉運體1(OAT1)、有機陰離子轉運體3(OAT3)的低表達以及抑制黃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有關。同時尿酸的排泄受多種基因和蛋白的調節,其降尿酸機制還可能與提高大鼠胃和腎組織中有機陰離子轉運多肽oatp1a1的表達有關,另外其對肝、小腸和大腸組織oatp1a1 mRNA表達的升高也可影響尿酸的排泄[48]。這些研究結果為臨床應用萆薢治療高尿酸血癥提供了有力的實驗依據。此外,何惠芳等[49]研究發現萆薢滲濕湯能夠明顯降低高尿酸血癥小鼠血清尿酸水平,文章指出其具體機制可能與上調小鼠腎、小腸和大腸組織OCT1的表達水平有關。臨床研究方面,梁榮堅[50]發現萆薢、土茯苓顆粒能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癥患者血尿酸水平,改善高尿酸血癥患者的四肢困重、關節酸痛、渴不欲飲、頭重和失眠等臨床癥狀,其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單純控制飲食的對照組。

32腎臟保護作用及其機制

當尿酸在血液中濃度呈過飽和狀態即可沉積于腎臟而引起腎臟損害,臨床上稱之為尿酸性腎?。╱ricacid nephropathy,UN)。蘇筠霞等[5154]進行的一系列研究表明萆薢水提物具有腎臟保護作用,其在降低大鼠體內尿酸水平的同時能減少了腎組織中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CP1)和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的表達。萆薢水提物及其有效成分薯蕷皂苷主要通過上調有機陰離子轉運體1(OAT1)的表達和下調尿酸轉運因子1(URAT1)的表達來促進尿酸排泄,同時上調有機陽離子轉運體2(OCT2)的表達來降低血清肌酐的水平,這些基因水平的變化可以對腎臟起到保護作用。同時作者也在動物和臨床水平進行了說明。其中,動物研究表明復方萆薢湯可降低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脂質運載蛋白(NGAL)和腎損傷因子1(KIM1)在尿酸性腎病大鼠中的表達;臨床研究表明其能明顯降低尿酸性腎病患者的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和肌酐(Cr)等水平,其中以代表腎小管功能的尿肝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LFABP)的降低最為明顯。從而說明萆薢對腎臟保護的積極作用。另外,萆薢除痹湯體內和體外藥效研究表明萆薢除痹湯亦可通過抑制尿酸性腎病大鼠腎組織核轉錄因子κB(NFκB),單核細胞趨化因子(MCP1),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細胞間黏附分子1(VCAM1)等影響炎癥反應的細胞因子,減輕尿酸鹽的沉淀,從而起到保護腎功能的作用[55]。李曉萍等[56]研究發現楂芪降糖湯(含粉萆薢)能夠顯著降低糖尿病腎病大鼠腎組織中TGFβ,VEGF的水平,改善血液生化指標和病理組織學等來保護腎臟。

33抗炎鎮痛作用及機制

體內尿酸升高,達到過飽和狀態時,會以尿酸鹽結晶形式析出,并沉積局部關節,從而引起炎癥反應的發生[57]。費洪榮等[58]研究表明粉萆薢水提物在生藥的10,20 g·kg-1劑量下,能顯著減輕尿酸鈉誘導的大鼠和小鼠足腫脹程度,降低痛覺值。陳光亮等[5961]發現牛膝總皂苷、萆薢總皂苷均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兩者在組方比為1∶2合用時對小鼠耳腫脹具有明顯抑制作用,并且具有相加作用或協同作用。進一步研究發現萆薢牛膝總皂苷能明顯降低大鼠關節腫脹度,顯著減輕關節及周圍組織病理學病變。細胞分子學研究表明白細胞介素1β(IL1β),IL6,IL8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作為炎癥趨化因子和激活因子與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生密切相關??傇碥諏θ送庵苎獑蝹€核細胞(主要為T,B淋巴細胞,約5%~10%為單核細胞)的細胞因子IL1β,IL8 mRNA的表達,TNFα和IL1β的合成等均具有抑制作用,提示總皂苷可能是通過抑制單核巨噬細胞、T細胞、成纖維細胞、B細胞等多個與痛風性關節炎發病機制密切相關的細胞通路來發揮抗炎鎮痛作用而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王璐等[62]認為萆薢總皂苷可能抑制NALP3炎性體裝配和激活,以及抑制炎性細胞因子的表達而防治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平凡等[6364]研究發現萆薢除痹湯能夠顯著降低冰醋酸致小鼠扭體反應的初次扭體時間和15 min內的扭體次數,達到鎮痛作用,還能夠降低二甲苯致炎模型小鼠的耳腫脹程度,抑制炎性介質滲出。其抗炎鎮痛的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降低IL1β與TNFα的水平來實現的。細胞實驗證實,萆薢除痹湯可能通過降低P13K,AKT,mTOR磷酸化,降低炎癥靶點NLRP3炎性體的表達,進而起到減輕炎癥反應的作用。葉紅芳等[65]研究發現四妙合萆薢滲濕湯能減輕尿酸鈉結晶所致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關節腫脹度,能降低關節局部IL1β,PGE2水平。通過降低IL1β的水平,可以減少其誘導血管內皮細胞的表達,降低巨噬細胞、粒細胞的活性,同時可以減少刺激單核巨噬細胞等合成IL6,IL8及TNFα,同時,降低PGE2水平可改善其對滑膜和關節周圍組織炎癥的影響,從而減輕炎癥反應。endprint

34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龔海洋等[66]針對21種中藥水煎液對小鼠免疫藥理作用進行了初步研究,結果表明萆薢能明顯促進綿羊紅細胞(SRBC)所致的小鼠遲發超敏反應(DTH),且對小鼠單核吞噬系統的功能有明顯的改善作用。陳岳云等[67]研究表明萆薢丹參三合湯配合地塞米松改善免疫性不孕癥抗體轉陰率的效果優于單用地塞米松,且妊娠率明顯提高。李維云等[68]研究表明在治療沙眼衣原體(Chlamydiatrachomatis,Ct)感染方面,萆薢柴胡顆粒聯合阿齊霉素治療組相對于單純阿齊霉素治療組能夠更顯著得降低患者血清中IL4分泌水平,提高血清IFNγ分泌水平。而IFNγ是由Th1產生的重要細胞因子,其能夠增強T細胞的功能,激活巨噬細胞吞噬和增強殺菌功能,激活NK細胞殺傷細胞內致病菌,并可抑制IL4和IL4介導的免疫反應,從而起到對Th2的抑制作用。而Th2細胞分泌IL4,也能反過來阻遏由Th1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故IL4以及IFNγ的分泌水平和Th1/Th2的平衡和紊亂息息相關。遲宏罡等[69]研究發現萆薢化濁栓能夠通過抑制IL1,TNF等細胞因子的產生和分泌,從而抑制免疫反應,減輕炎癥損傷。同時,還能夠降低iNOS在前列腺局部的表達,避免產生過量的NO,減輕局部炎性損傷,從而達到治療免疫性大鼠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的目的。

35抗骨質疏松作用及機制

Yin等[70]通過對30種生藥的甲醇、水提取物進行體外促成骨樣細胞增殖活性的篩選,發現綿萆薢水提物質量濃度為200 mg·L-1時,促增殖活性最強(669%),進一步研究發現其90%乙醇部位同樣具有較強的促成骨樣細胞增殖,抑制破骨細胞形成的活性,及較明顯的抑制PTH誘導的小鼠顱骨骨吸收亢進的活性。實驗證明其活性成分可能主要和二芳基庚烷類化合物、木質素類化合物以及皂苷類化合物有關[7173],尤其是甲基原薯蕷皂苷,顯示了比陽性對照組還要強的抑制活性,體內實驗表明:90%乙醇部位和甲基原薯蕷皂苷在提高全骨、皮質骨的骨礦含量和骨密度、及松質骨的骨礦含量等方面都顯示了較高的活性,但對股骨遠端骨強度無明顯作用。其中尤為重要的是,甲基原薯蕷皂苷能抑制OVX小鼠脛骨近端骨強度的下降,90%乙醇部位高劑量組可顯著提高OVX大鼠脛骨的抗扭力強度,這是許多抗骨質疏松藥物所達不到的[3]。另有研究報道90%乙醇部位對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松(GIO)大鼠依然有效[74],所以認為90%乙醇部位具有良好醫療價值。邢國勝等[7576]實驗研究結果顯示綿萆薢水提物可以有效地增加高轉換型大鼠骨量。同時,它可以提高去勢大鼠股骨部分的生物力學性能,在骨量增加的基礎上使骨質量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綿萆薢水提物的3個劑量組均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卵巢切除大鼠血清的骨代謝的生化指標,說明綿萆薢具有降低骨吸收和骨轉換的作用,其中降低骨轉換率可能是其改善去勢大鼠骨質疏松癥的途徑之一。另外,卵巢切除后大鼠子宮指數及血清E2水平均明顯降低,而綿萆薢水提物具有一定的雌激素效應,能劑量依賴性的提高卵巢切除后大鼠子宮指數及血清E2水平,這可能與其具有一定量的類固醇成分有關,同時也可能是其改善去勢大鼠骨質疏松的另一途徑。于耀宏[77]從骨生物計量學、骨密度、血液生化、尿生化、骨重、骨量、骨鈣含量、骨形態學、子宮病理等方面對3種不同原因誘發的大鼠骨質疏松進行評價,結果表明萆薢強骨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同時可促進大鼠骨損傷愈合。

36其他作用

在抗菌方面,Zhang等[78]研究發現綿萆薢乙醇提取物有較好的抑菌作用,MIC小于5 g·L-1。魏鵬等[79]研究發現綿萆薢的醇提物和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以及正丁醇提取物在不同的濃度下都具有明顯的抗稻瘟霉活性。毛娟娟等[80]發現綿萆薢水提取物對濕疹皮損表面常見菌糠秕馬拉色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較強(MIC=80 g·L-1),對濕疹新藥的研發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在抗氧化方面,Li等[8182]研究發現萆薢不同溶劑提取物對DPPH自由基均顯現出較強的清除能力,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清除率最高(958%),EC50最小,還原能力最強,其優異的抗氧化能力與總黃酮含量有關。在抗腫瘤方面,李雪征[12]通過體外細胞實驗發現,綿萆薢95%乙醇總提取物、以及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萃取部分均具有較強的細胞毒性,其半數有效量分別為4750,1850,2670 mg·L-1。劉宏偉[4]研究發現從福州萆薢中分離得到的部分甾體皂苷類化合物有較強的細胞毒活性,并首次揭示了薯蕷皂苷次級皂苷B能夠激活HCT15細胞的線粒體調控細胞調亡的能力,這一過程包括線粒體電位的下降、細胞色素C的釋放和Bcl2/Bax表達水平的下調。其在癌癥治療方面的應用值得進一步探索。此外另有研究報道甾體皂苷類成分原新薯蕷皂苷,原薯蕷皂苷,原新纖細皂苷,原纖細皂苷以及它們相應的甲基化合物,dioscoreside F,dioscorone A等成分均具有良好的抗腫瘤活性[8385]。

4結語

萆薢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臨床應用,在治療高尿酸血癥,痛風性關節炎以及骨質疏松癥等方面療效顯著。是極具有研究和開發價值的藥物。但目前對其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有待進一步的深化。目前研究報道萆薢主要含有甾體類、二芳基庚烷類、木脂素類、三萜皂苷類和黃酮類等化學成分,但由于其化學成分復雜多樣,已有報道的分離分析技術偏于傳統,故現代分離分析技術如GCMS,LCMS,SFC,HSCCC等的應用大有前景。萆薢種類繁多,品種復雜,代用和混用現象普遍存在,鑒于其外觀性狀,理化性質以及含量測定方面存在的區別,故可借助現代分析鑒定技術(色譜技術、光譜技術以及DNA條形碼分子鑒定技術等)對其進行區分,高效液相色譜法和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是目前《中國藥典》中最常用的含量測定方法,用于萆薢中薯蕷皂苷及其苷元的含量測定研究也已趨向成熟,因此可考慮將這2種方法納入《中國藥典》以完善對萆薢的質量控制,以便改善其目前混亂的現象。另外基因水平(如分子生物學)的進一步規范也有待進行,以保證其基原的可靠。從現有的報道可以發現,對萆薢藥理活性機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細胞分子水平,其基因水平的研究相對較少,是后續研究的一條思路。此外,萆薢發揮藥理活性的物質主要體現在有效部位,鮮有報道其有效成分,根據已有的報道可以了解到甾體皂苷類成分是其發揮藥理活性的主要物質,而目前對萆薢中甾體皂苷類成分的分離和鑒定已經取得了較大進展,相關成分的分離和鑒定已經趨于成熟,所以萆薢有效成分的藥理活性的研究和開發是今后研究的另外一條思路。同時,對藥理作用的研究還可引入代謝組學和網絡藥理學等現代藥理學研究方法,從多途徑、多通路研究其有效成分的藥理作用及機制。其突出的藥理活性為開發臨床上治療高尿酸血癥、痛風性關節炎、骨質疏松等癥狀的藥物提供了新的思路。故萆薢的開發和應用不容忽視,值得探索。endprint

[參考文獻]

[1]神農本草經[M]. 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82:192.

[2]中國藥典一部[S]. 2015:289.

[3]殷軍 綿萆薢中抗骨質疏松活性成分的研究[D]. 沈陽:沈陽藥科大學,2003.

[4]劉宏偉 海綿、福州薯蕷和齒葉黃杞的化學成分及其抗癌活性研究[D]. 沈陽:沈陽藥科大學,2003.

[5]Yin J, Kouda K, Tezuka Y, et al. Steroidal glycosides from the Rhizomes of Dioscorea spongiosa[J]. J Nat Prod, 2003, 66(5):646.

[6]Yin J, Kouda K, Tezuka Y, et al. New diarylheptanoids from the rhizomes of Dioscorea spongiosa and their antiosteoporotic activity[J]. Planta Med, 2004, 70(1):54.

[7]Liu H W, Wang S L, Cai B, et al. New furostanol glycosides from the rhizomes of Dioscorea futschauensis R Kunth[J]. J Asian Nat Prod Res, 2003, 5(4):241.

[8]Liu H, Xiong Z, Li F, et al. Two new pregnane glycosides from Dioscorea futschauensis R KUNTH[J]. Chem Pharm Bull, 2003, 51(9):1089.

[9]Yin J, Liu Z, Wang Y, et al. The isolation and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of two new diarylheptanoids from Dioscorea spongiosa[J]. Mod Chin Med, 2006,8(2):16.

[10]Chao Liping, Liu Yanxia, Ruan Jingya, et al. 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the Rhizome of Dioscorea spongiosa[J]. J Trop Subtrop Bot, 2016,24(5):589.

[11]史文中,晁利平,阮靜雅,等 綿萆薢根莖中黃酮類成分的分離與鑒定[J]. 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17,34(2):124.

[12]李雪征 綿萆薢抗腫瘤活性成分的研究[D]. 延邊:延邊大學,2002.

[13]姜哲,李雪征,李寧,等 綿萆薢化學成分研究[J]. 中草藥,2009,40(7):1024.

[14]李淑青 粉萆薢化學成分、皂苷制備工藝及其質量控制方法研究[D]. 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3.

[15]肖瀟 粉萆薢化學成分及甾體類指標成分含量測定方法研究[D]. 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2.

[16]朱丹,李淑青,袁永兵,等 粉萆薢脂溶性化學成分研究[J]. 中草藥,2016,47(3):379.

[17]Liu W H, Wang L S, Cai B, et al. Two new nonsteroidal constituents from Dioscorea futschauensis R Kunth[J]. Pharmazie, 2003, 58(3):214.

[18]Hu K, Dong A, Yao X, et al. Antineoplastic agents Ⅱ Four furostanol glycosides from rhizomes of Dioscorea collettii var hypoglauca[J]. Planta Med, 1997, 63(2):161.

[19]Hu K, Dong A, Yao X, et al. Antineoplastic agents; Ⅰ Three spirostanol glycosides from rhizomes of Dioscorea collettii var hypoglauca[J]. Planta Med, 1996, 62(6):573.

[20]鄭光濤,劉瑞貴 萆薢及其混淆品[J]. 中藥材,1988,11(5):30.

[21]白宇明,郝近大 土茯苓、菝葜及萆薢的本草考證及其鑒別[J]. 中國中藥雜志,2013,38(16):2733.

[22]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廣東省藥品檢驗所 中國中藥材真偽鑒別圖典2常用根及根莖藥材分冊[M]. 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11:250.

[23]趙維良,郭增喜 6種萆薢類藥材導管內壁的掃描電鏡觀察[J]. 中國中藥雜志,1998, 23(8):454.

[24]王振濤 土茯苓及其近緣種藥材的DNA條形碼分子鑒定研究[D]. 廣州:廣東藥學院,2015.

[25]郝近大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輔助說明:2010版[M].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462.

[26]湖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湖南省中藥飲片炮制規范 2010版[M].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

[27]許麗娜,衛永麗,彭金詠 天然產物薯蕷皂苷的研究進展[J]. 中國中藥雜志,2015,40(1):36.endprint

[28]邵巖巖,肖瀟,吳玲芳, 等 HPLC測定不同產地粉萆薢中原薯蕷皂苷和薯蕷皂苷含量[J].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6,23(5):104.

[29]劉叢彬,王舉濤,劉勁松, 等 梯度洗脫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粉萆薢與綿萆薢中薯蕷皂苷含量[J]. 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13,32(6):81.

[30]李妮娜 丹參、黃芪、桔梗及綿草薢四種根及根莖類藥材的質量評價研究[D]. 合肥:安徽中醫藥大學,2015.

[31]費洪榮,朱瑋,張檀 粉萆薢中皂甙元含量測定方法的研究[J]. 西北林學院學報,2003,18(3):76.

[32]李淑青,肖瀟,王坤鳳, 等 不同產地粉萆薢總皂苷含量測定[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12):118.

[33]金紹剛 HPLC法測定粉萆薢和綿萆薢中薯蕷皂苷元的含量[J]. 廣州化工,2014,42(2):90.

[34]莫可豐 粉萆薢和綿萆薢中薯蕷皂苷元的含量測定[J]. 中草藥,2003,34(5):89.

[35]郝麗萍,曹玉,肖忠偉, 等 高效液相色譜法對綿萆薢質量控制的研究[J]. 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13,49(2):124.

[36]郝麗萍 綿萆薢提取物調血脂作用及其薯蕷皂苷元的含量測定方法研究[D]. 青島:青島大學,2013.

[37]左宏笛,鮑家科,茅向軍 HPLC法測定萆薢分清丸中薯蕷皂苷元的含量[J]. 中國藥房,2008,19(9):692.

[38]白麗,陳曉輝,徐新盛, 等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萆薢分清丸中薯蕷皂苷元的含量[J]. 藥物分析雜志,2005,25(11):1333.

[39]白麗 萆薢分清膠囊和片劑提取工藝與質量標準研究[D]. 沈陽:沈陽藥科大學,2005.

[40]達世祿,唐祥怡,達暉寧,等盾葉薯蕷中薯蕷皂苷元的反高效液相色譜測定[J]. 色譜,1992,10(2):98.

[41]田潔蒸發散色光檢測器簡化了藥物HPLC分析的應用[J]. 藥物分析雜志,1999,19(5):361.

[42]何焱,王繼雙,張鵬, 等 薯蕷皂苷元藥理作用及其機制研究進展[J]. 中草藥,2013,44(19):2759.

[43]劉佳,李玲 高尿酸血癥的發病機制與藥物治療研究進展[J]. 國際藥學研究雜志,2010,37(1):24.

[44]費洪榮,毛幼樺,朱瑋,等 粉萆薢降尿酸作用研究[J]. 醫藥導報,2007,26(11):1270.

[45]陳光亮,武松,那莎,等 萆薢總皂苷對慢性高尿酸血癥大鼠尿酸排泄指標的影響[J].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34(1):75.

[46]陳光亮,朱立然,那莎,等 萆薢總皂苷對大鼠慢性高尿酸血癥和腎小管尿酸轉運體1表達的影響[J]. 中國中藥雜志,2013,38(14):2348.

[47]朱立然 萆薢總皂苷對高尿酸血癥大鼠尿酸轉運蛋白表達的影響[D]. 合肥:安徽中醫藥大學,2013.

[48]陳燕,陳肖霖,劉孟婷,等 基于高尿酸血癥大鼠oatp1a1表達的萆薢總皂苷降尿酸機制探討[J]. 時珍國醫國藥,2015,26(10):2330.

[49]何惠芳,陳燕,張詩軍,等 基于高尿酸血癥小鼠OCT1表達的萆薢滲濕湯降尿酸機制研究[J]. 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15,20(4):301.

[50]梁榮堅 萆薢、土茯苓中藥顆粒治療高尿酸血癥的臨床療效研究[D]. 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4.

[51]蘇筠霞,李建華,劉天喜,等 萆薢水提物對尿酸性腎病大鼠TNFα、MCP1和ICAM1表達的影響[J]. 中成藥,2013,35(5):1088.

[52]蘇筠霞,許筠,李建華, 等 復方萆薢湯對尿酸性腎病大鼠尿NGAL和KIM1的影響[J]. 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4,15(3):201.

[53]蘇筠霞,徐筠,蘇建平,等 復方萆薢湯治療尿酸性腎病臨床觀察[J]. 西部中醫藥,2014,27(7):1.

[54]蘇筠霞 中藥“萆薢提取物”對尿酸性腎病保護作用的研究[D]. 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14.

[55]江雪純,平凡,張謹楓,等 萆薢除痹湯對大鼠尿酸性腎病防治作用的影響[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6,22(16):103.

[56]李曉萍,李進,黃學寬 楂芪降糖湯對糖尿病腎病大鼠腎臟TGFβ1及VEGF表達的影響[J]. 中成藥,2013,35(3):450.

[57]Amaral F A, Costa V V, Tavares L D, et al. NLRP3 inflammasomemediated neutrophil recruitment and hypernociception depend on leukotriene B(4), in a murine model of gout[J]. Arthritis Rheum, 2012, 64(2):474.

[58]費洪榮,高允生,毛幼樺,等 粉萆薢水提物的抗炎鎮痛作用[J]. 中國臨床康復,2005,39(9):110.

[59]陳光亮,劉海鵬,韓茹,等 萆薢總皂苷合用牛膝總皂苷降血尿酸和抗炎作用的組方合理性研究[J]. 中國藥理學通報,2007,23(11):1467.

[60]陳光亮,呂紅霞,王媛媛,等 萆薢牛膝總皂苷對尿酸鈉誘導的大鼠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防治作用[J]. 中藥藥理與臨床,2010,26(1):34.endprint

[61]陳光亮 萆薢牛膝總皂苷防治痛風及其機制研究[D]. 合肥:安徽醫科大學,2005.

[62]王璐,那莎,陳光亮 萆薢總皂苷對大鼠急性痛風性關節炎NALP3炎性體信號通路的影響[J]. 中國藥理學通報,2017,33(3):354.

[63]平凡,譚唱,顏至昭,等 萆薢除痹湯抗實驗性痛風作用機制探討[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5,21(9):129.

[64]平凡 萆薢除痹湯經PI3K/AKT/mTOR通路調控NLRP3炎性體干預尿酸性腎病的機制研究[D]. 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16.

[65]葉紅芳,黃平,應華忠,等 四妙合萆薢滲濕湯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IL1β、PGE2的影響的實驗研究[J]. 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34(2):158.

[66]龔海洋,王紅,許哲,等 二十一種中藥對小鼠免疫藥理作用的初步研究[J]. 中藥藥理與臨床,1995,2(1):30.

[67]陳岳云,李梅舒,溫穗明 萆薢丹參三合湯配合地塞米松治療免疫性不孕癥314例療效觀察[J]. 新中醫,2006,38(5):32.

[68]李維云,侯向明,李學斌,等 萆薢柴胡顆粒聯合阿齊霉素治療NGU/MPC及其免疫調控的臨床研究[J]. 中國性科學,2008,17(11):5.

[69]遲宏罡,甘秀鳳 萆薢化濁栓對大鼠前列腺組織中TNFα、IL1β及iNOS作用的實驗研究[J]. 海南醫學院學報,2009,15(6):563.

[70]Yin J, Tezuka Y, Kouda K, et al. Antiosteoporotic activity of the water extract of Dioscorea spongiosa[J]. Biol Pharm Bull, 2004, 27(4):583.

[71]Yin J, Tezuka Y, Kouda K, et al. In vivo antiosteoporotic activity of a fraction of Dioscorea spongiosa and its constituent, 22Omethylprotodioscin[J]. Planta Med, 2004, 70(3):220.

[72]Yin J, Na H, Liu Z, et al. The in vitro antiosteoporotic activity of some glycosides in Dioscorea spongiosa[J]. Biol Pharm Bull, 2010, 33(2):316.

[73]Yin J, Han N, Liu Z, et al. The in vitro antiosteoporotic activity of some diarylheptanoids and lignans from the rhizomes of Dioscorea spongiosa[J]. Planta Med, 2008, 74(12):1451.

[74]Han N, Xu J, Xu F, et al. The in vivo effects of a fraction from Dioscorea spongiosa on 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J]. J Ethnopharmacol, 2016, 185(5):53.

[75]邢國勝,婁建石,王志彬,等 綿萆薢對去卵巢大鼠骨代謝改變的干預作用[J]. 中國中藥雜志,2007,32(18):1909.

[76]邢國勝,婁建石,于順祿,等 綿萆薢對去卵巢大鼠股骨生物力學及骨形態計量學的影響[J]. 中藥材,2008,31(2):272.

[77]于耀宏 萆薢強骨片對骨質疏松模型動物的影響[D]. 沈陽:沈陽藥科大學,2007.

[78]張迪,鄭怡. 薯蕷不同溶劑提取物抗菌活性的研究[J]. 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31.

[79]魏鵬 綿萆薢抗炎鎮痛活性及其化學成分研究[D]. 上海:第二軍醫大學,2008.

[80]毛娟娟 綿萆薢水提取物體外抑菌活性的實驗研究[D]. 長沙:湖南中醫藥大學,2014.

[81]李培源,盧汝梅,蘇煒,等. ABTS法測定福州薯蕷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 湖北農業科學, 2016,55(12):3173.

[82]李培源,盧汝梅,蘇煒,等. 萆薢總黃酮含量測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 時珍國醫國藥, 2015,26(6):1303.

[83]Liu H W, Hu K, Zhao Q C, et al. Bioactive saponins from Dioscorea futschauensis[J]. Pharmazie, 2002, 57(8):570.

[84]Liu W H, Wang L S, Cai B, et al. Two new nonsteroidal constituents from Dioscorea futschauensis R Kunth[J]. Pharmazie, 2003, 58(3):214.

[85]Hu K, Dong A, Yao X, et al. Antineoplastic agents II Four furostanol glycosides from rhizomes of Dioscorea collettii var hypoglauca[J]. Planta Med, 1997, 63(2):161.

[責任編輯張寧寧]endprint

猜你喜歡
質量評價化學成分藥理作用
蚓激酶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橘紅素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金線蓮的研究進展
“中職+應用本科”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
無花果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瑪咖化學成分及其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