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鳳凰古城老戲臺上的幾副對聯

2017-10-21 09:44王永瀟
寫作(中旬) 2017年9期
關鍵詞:仄仄平仄祠堂

王永瀟

鳳凰,作為近代一度統轄“大湘西”二十余州、縣(廳)的一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這里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本土巫儺文化,與從外地遷入的軍人和江西商民帶來的文化,在這里碰撞和融合,演繹成了多民族包容的多元文化,而其中戲曲文化深受當地百姓的喜愛。儺堂戲、陽戲、文武茶燈、京劇、辰河高腔、木腦殼戲、漢戲等多種戲曲劇種在這里上演。很多集鎮甚至村寨,都有業余戲班,他們經常受邀穿梭在鄉村,為當地老百姓帶去笑聲和淚水。鳳凰縣幾個勢力強大的家族,紛紛建起了家族祠堂。古城里至今還保留著田家祠堂、陳家祠堂(即朝陽宮)、楊家祠堂等。這些都是當時會族祭祀、議事和演戲娛樂的地方,而萬壽宮則是從江西籍遷入的商人議事會館。這幾個堂館,都修建有戲臺和看臺,戲臺與文化有著天然的聯系,所以這些戲臺設計建設者們,總想淋漓盡致地展示各自的文化特色,除了上演劇目追求“高大上”之外,就連戲臺兩側的柱子上,都要篆刻對聯,以展示自己的文化底蘊。雖然田家祠堂是鳳凰古城中最大的祠堂,但因為文革等多種原因,現在雖有戲臺正殿,卻不見了楹聯。只有陳家祠堂、楊家祠堂、萬壽宮至今還保存著三副對聯(其作者已不可考)。筆者在此將之列舉出來,并作疏淺分析,談點個人見解,不對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首看陳家祠堂(朝陽宮)戲臺的楹聯。上聯是“數尺地方,可家可國可天下”,下聯是“千秋人物,有賢有愚有神仙”,橫批是“觀古鑒今”。先說內容:上聯寫舞臺,意思說舞臺雖小,但可以演繹的故事卻可小可大,暗合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并采用層遞手法,把由“小”到“大”的境界,升華得空靈而圓和,非常巧妙。下聯寫人物,戲劇人物非常多,有賢達聰明的,有愚蠢可笑的;有貌丑心善的好人,也有貌美心毒壞人;有真實的歷史人物,也有虛構的神仙。這也就高度地概括了戲劇人物形象的豐富性和復雜性。從舞臺到人物,上下聯聯系緊密,真不愧為一副好聯。再說形式:上聯的“數尺地方”為偏正結構,平仄形式是“仄仄仄平”;而下聯的“千秋人物”亦為偏正結構,平仄形式是“平平平仄”。無論是結構,還是平仄,都真可謂對仗得天衣無縫。上聯的“可家可國可天下”為三個動賓短語合成的并列結構,平仄形式是“仄平仄仄仄平仄”;下聯的“有賢有愚有神仙”亦為三個動賓短語合成的并列結構,平仄形式是“仄平仄平仄平平”。這兩句結構上是工對,但從平仄方面分析它只能算是寬對,不符合工對的苛求。雖然對聯沒有格律詩那樣嚴格的平仄要求,雖然能把一副戲臺楹聯寫到這般程度已經非常難能可貴了,但筆者認為倘能讓上下聯的這幾個字句平仄相反就更加完美了。如果能把下聯的后半句改成“有佞有忠有神仙”,意思、結構基本不變,但平仄形式是“仄仄仄平仄平平”,與上聯的平仄更加相協了。

次看楊家祠堂戲臺的楹聯。上聯是“想當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下聯是“看今朝,這般光景或然有之”,橫批是“合族同鑒”。從容上看,上下聯都是寫劇情的,上聯設問,下聯作答,首尾圓和,渾然一體。它激發了觀眾對劇情虛實和社會現實真假的深思,閃爍著哲理的光輝。從形式上看,上聯的“想當年”對下聯的“看今朝”,是動賓結構相對,完全對仗;而上聯的“那段情由未必如此”對下聯的“這般光景或然有之”,也是偏正短語加偏正短語構成主謂結構,也完全對仗,不可挑剔。但如果從平仄方面分析,就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了:上聯的“想當年,那段情由未必如此”的平仄格式為“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而下聯的“看今朝,這般光景或然有之”的平仄格式為“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格律詩雖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但作為對聯而言,短語或短句節奏點上的字的平仄,還是應該上下聯相反,才更值得玩味。這副上聯的“想當年”和下聯的“看今朝”,都完全相同,都是“仄平平”,不符合對聯“平仄相協”的基本規矩。倘能把“看今朝”改成“觀今日”,它的平仄格式為“平仄平”,姑且可以和上聯的“想當年”(“仄平平”)相對了。不可忽視的是,篆刻這副楹聯的作者,居然把下聯的首字“看”寫成本人初次看到這個生僻字也不認識,后來請教大方之家,才確定它是“看”字的異體。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力和為難普通群眾閱讀的心跡,可見一斑矣!

三看萬壽宮戲臺的楹聯。上聯是“鞭揚袖甩,兩三步遍行天下”,下聯是“將入相出,五六人演繹春秋”,橫批是“文經武緯”。先分析內容:上下聯都是寫演員豐富的動作扮相,“鞭揚袖甩”栩栩如生地寫出演員動作神韻,而“將入相出”既指演員扮相之豐富,也是儒家思想激勵古代士大夫們人生追求的至高境界?!皟扇奖樾刑煜隆焙汀拔辶搜堇[春秋”,都是運用對比手法,多少對舉、虛實相生,把戲劇舞臺的無限魅力自然而巧妙地表達出來了。同時,上聯中的“遍行天下”對下聯中的“演繹春秋”,也是非常精妙,因為“天下”屬于空間范疇,而“春秋”既可以指時間范疇,還可以代稱歷史甚至典籍,含義非常豐富,任憑讀者發揮他們無窮無盡的想象,生動形象地贊美了戲劇的無窮魅力??梢哉f,這幾個短句充分表現了對聯(格律詩)那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但上下聯整體都是寫演員動作神韻的,在構思立意方面還是嫌狹窄了些。再看其形式方面的特點:上聯的“鞭揚袖甩”對下聯的“將入相出”,結構上都是主謂結構加主謂結構合成的并列短語相對;下聯的“兩三步遍行天下”對下聯的“五六人演繹春秋”,也都是偏正短語加動賓短語,可謂對得非常工整。從平仄格式上看,上聯“鞭揚袖甩,兩三步遍行天下”,為“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下聯“將入相出,五六人演繹春秋”為“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由此看來,從平仄上看,這副對聯還是有些瑕疵的,因為“將入相出”四字短語,全部為仄聲字了,不能與上聯“鞭揚袖甩的“平平仄仄”相對,不符合“平仄相協”的基本要求。但因筆者學識,尚提不出更好的修改建議,等待方家賜教。

以上根據自己一孔之見,從內容和形式(結構和平仄)兩個主要方面,疏淺地品析了鳳凰古城三個古戲臺旁的三副楹聯。從內容上看,它們都堪稱好聯無愧,但若從古音平仄方面抑揚頓挫來分析,都還有可以不斷改進之處。如果為了更加完美地追求更高層次的意境,在確保意思表達準確無誤的前提條件下,更高標準地選用詞語,達到“美詞達意”的境界,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猜你喜歡
仄仄平仄祠堂
『祠堂』為何現今南多北少
“祠堂”為何現今南多北少
拆遷
我們的祠堂
學詩4
偶感
學詩
春天的馬蹄聲
深研句式 探尋詩律
“逾”與“愈”不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