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民泥塑藝術傳承和創新發展問題研究

2017-10-21 18:41鞏增敏
西江文藝 2017年19期
關鍵詞:思考問題

鞏增敏

【摘要】:惠民泥塑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它的發展不盡如人意。本文以主要從惠民泥塑的傳承和發展面臨的問題、對其的幾點思考兩個大方向進行闡述。

【關鍵詞】:惠民泥塑;問題;思考

一、惠民泥塑概述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力度的不斷加大和媒體的宣傳,人們對民俗文化和民間美術的關注也越來越多。濱州地區的民間藝術資源非常豐富,有年畫、剪紙、皮影風箏、泥塑、面塑、民間玩具等等?;菝衲嗨苤饕性谠響衾铈偟暮幽蠌埓逡淮?。該村距惠民縣城約有15公里,全村有人家70多戶,300多口人,因地處沙河南岸而得名河南張。這一代泥塑活動主要以泥娃娃為主。這和當地“拴娃娃”的民俗活動有著直接的關系。每年二月初二火把李村的廟會是泥娃娃的重要交易節日,家家戶戶會把這一年來的泥娃娃拉倒廟會上進行售賣,場面熱鬧非凡。

惠民泥塑發展歷史悠久,據《惠民縣志》記載清朝初期,就已經有了泥塑藝術活動,至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泥塑作品的題材類型豐富,人物、動物、神話傳說等。其中以造型古樸的“扳不倒類”最為著名?;菝衲嗨苡兄毺氐乃囆g特色,用色明亮通透、不拘泥于色彩的寫實,所表現的是創作者內心世界的五彩繽紛色彩。作品大多數是前面進行色彩裝飾后面還是保留了原來泥胎的“特色”,整體呈現出濃厚的裝飾性趣味。在用筆流暢,線條簡練,在刻畫五官時寥寥數筆,就使得人物聲情并茂。在造型方面,并未將人物、動物的結構分的特別明顯,而是將其看作成一個上小整體來處理,結構的表現主要靠后期的描繪。發展到今天河南張的泥塑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每年廟會,慕名而來的人絡繹不絕。2006年“惠民泥塑”被列入首批“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收錄到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

二、傳承和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惠民泥塑藝術發展到今天,已經是名聲在外。它作為禮品贈送給外國朋友、被藝術館收藏、在國內不同地方甚至是走出國門進行展覽。但是,在經濟、科技、文化快速發展的今天,惠民泥塑的發展面臨著諸多問題。

1. 創作源泉方面

惠民縣的民俗文化豐富,有秧歌、落子、東路梆子、剪紙、民間傳說、民間故事等等。地方民俗文化是地方民間藝術的生命力的源泉。但是很多民俗文化在近年來的發展中沒有得到好的傳承和保護。以筆者所在村莊剪紙藝術為例,原來村里有很多會剪紙的老人。他們的技藝嫻熟,作品非常生動,實用性極強,但是隨著老人們的去世,剪紙手藝沒能很好的傳承,隨之也逐漸衰落。究其原因就是,隨著市場化水平的提高,現代化制造的生活用品基本將其完全取代了。窗花、鞋子完成了產業化生產、種類多樣。好在近幾年來國家有重新將民俗文化、民間藝術的保護提上了日程。

2.傳承方面

惠民泥塑傳承的方式主要是家傳和師徒傳承兩種方式。無論哪一種方式都是需要后繼有人的。但是發展到今天惠民泥塑面臨著非常尷尬的局面?,F在的河南張村還在進行泥塑藝術創作的人家也屈指可數了,主要是名氣較大的幾家還在創作?,F在從事泥塑創作的幾乎沒有年輕人,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沒有人愿意從事這門手藝。相對于打工的經濟收入,泥塑從材料的準備到最后的成型,再對外售出轉換成經濟收入,這一周期的過長并且在這個周期里還擔負著最后銷售的風險。這是人們不愿從事的一個重要原因。再者,從事泥塑創作的民間藝人們,他們也并沒有保證足夠的創作時間,農業生產勞動、外出打工占據了大部分時間。我們應該認識到:如果只是簡單的對前期的技藝的傳承,那么泥塑藝術的市場最終將不復存在?,F在惠民泥塑的創作隊伍人員匱乏,有些民間藝人的作品顯得過于程式化。

3.發展方面

通過調研發現,惠民泥塑的發展并沒有很好的融入到時代的發展中來,很多的泥塑藝人還存在“吃老底”現象。原來的惠民泥塑是作為養家糊口的一個手藝,但是在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今天,隨著人們欣賞水平和要求的提高,原來的造型、色彩、類型已經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比如現有的大部分泥塑作品還是以泥娃娃為主,娛樂性、實用性較大,但是這類作品就很難滿足新房的裝飾作用的需求。面對現在的情況,就給惠民泥塑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創新發展。

4.宣傳和銷售方面

通過走訪調查的幾個鄉鎮觀察到,這幾個鄉鎮的村民對惠民泥塑知之甚少,有的甚至沒有聽說過。作為被收錄到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民間泥塑藝術。在民間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流傳,這種情況著實讓人驚訝,讓土生土長的筆者感到惋惜。這也暴露出了惠民泥塑藝術宣傳、推廣的不到位?;菝衲嗨茉阡N售方面也有很大的拓展空間。2015年皂戶李鎮建立了自己的淘寶泥塑店鋪,開始實行線上售賣。但是在調查縣城泥塑實體店銷售情況時,發現在縣城的“大華”和“圣豪”兩家大型購物中心都未曾見到泥塑的身影宣,并且縣城里其他地方實體店也較少。由于宣傳和銷售的引發的不良狀況,將直接影響到惠民泥塑的傳承和發展。

三、對惠民泥塑傳承和發展的幾點認識

在解決惠民泥塑傳承和發展中面對的問題時,首先我們要守住的底線是,不能因為要適應市場的發展,而放棄我們的民俗文化或過度對民俗文化和其他民間藝術“過度開采”。

1.政府引導,媒體宣傳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惠民泥塑,創作活動主要集中在河南張村一帶,還沒有形成很大的創作規模,而現在創作群體也只有屈指可數的幾乎人家。在這種狀況下,政府應該積極擔當起保護和發展的責任、積極的對當地民俗文化和民間藝術的引導、實施政策鼓勵和優惠。這對不景氣的惠民泥塑尤為重要。除了之外,政府和媒體的宣傳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增加惠民泥塑在其他鄉鎮和地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這不但保護了惠民泥塑創作的源泉,還為隊伍的壯大提供了機會。

2.培養興趣,壯大隊伍

地方的文化部門和民間藝術組織應該積極開展泥塑藝術體驗活動和泥塑相關的講座和培訓。通過開展活動,一是,引起年輕人和其他非從業人員的注意,增加年輕人的興趣,為發掘新成員打下良好的開端;二是,讓老一輩的泥塑藝術家也開拓眼界,提升理念為進一步創作打下基礎,通過培訓增加他們制作精品藝術的理念,為培養型人才打下基礎。

3.不斷創新,適應時代

惠民泥塑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新時代的發展中,為了更好的適應市場的需要求,還應該不斷的推陳出新。這并不是要求對傳統的拋棄,而是經過人才培養,集思廣益,將傳統的題材表現在內容、形式、裝飾上進行創新使其的富有時代性。同時也可以創作一些新時代的題材作品?,F在在很多的高校已經開設了泥塑專業,政府可以資助優秀泥塑藝人學習深造,并且國內還有非常多的石窟藝術,像敦煌莫高窟、天水面積山石窟等等都有很多優秀的泥塑作品,也是泥塑藝人們可以學習和借鑒的。

惠民泥塑富有獨特的地域特色,從省級非遺和國家級非遺兩重身份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但是新時代的惠民泥塑卻在逐漸走向消亡。對惠民泥塑的搶救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參考文獻:

[1]徐華鐺.《中國傳統泥塑》[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3]趙聲良.《敦煌石窟藝術簡史》[M].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

[4]劉秀剛.《惠民泥塑》[J].《走向世界》,2004年03期

[5]馬千里.《賦予泥土生命的人——小記泥塑傳人張炳敖》[J].《走向世界》,2005年04期

猜你喜歡
思考問題
對于少兒英語教育的幾點思考
少兒圖書館小志愿者工作的意義和思考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語用”環境下對古詩詞教學再思考
避開“問題”銀行股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