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思考

2017-10-21 17:41李桂梅
知音勵志·教育版 2017年1期
關鍵詞:小學品德

李桂梅

小學品德課程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是新課改的現實需求,它對思品教學界的科研人員以及一線教師而言是一場新的挑戰。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要求教師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由單純的知識灌輸者轉變為與生活點滴相結合的銜接者;要求教師充分挖掘教材以及小學生的品德實際,創設有利于小學生形成優良品質的情景活動;要求教師以快樂和興趣教學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在與社會實踐相關的體驗中感悟生活的真善美。本文從現今小學品德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出發,探討回歸社會生活引發小學品德課新探索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品德;社會課堂;以實踐為中介;潤德無聲;審視特點

“育德無小事,生活即課堂?!标P注生活,關注社會,踐行品德操行,甚至擁有廣博的胸襟,是現今小學思品課教師應引導小學生逐漸形成的視野以及養成的習慣。教師在具體施教時應將教材上的品德基本知識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教師要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充分挖掘、發現、總結、思考生活創設有效的震撼的情境,讓學生在觀摩、再現、表演、感悟、體會和講述的仿真實地體驗過程中,激發他們的探索欲望,讓他們在生活點滴的品德感悟中生理與心理雙重健康發展。因此,如何把生活中的社會課堂資源與我們的小學品德課堂相結合,值得一線教師的認真思考。

1 現今小學品德課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校內課堂與社會課堂相脫節

認真觀察現今的小學品德課程教學不難發現,教師多只注重思想品德基本知識內容的灌輸與教授,內容講解照本宣科,教學舉例照抄照搬,課后練習形同虛設,與現實生活的點滴完全脫節。學生徹底淪為教師“復讀機”播放下的收聽者,聽后即過,聽后即忘。

1.2 品德教學多注重灌輸而非主體交權

傳統的小學品德教育一直為訓導式的教學,往往忽視了學生的自我領悟,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忽視了學生這一主體的積極的思想品行的自我塑造,學生很難在枯燥的空洞的教材文字中找尋學習的興趣點,以及與生活相掛鉤的認同感,因而降低了品德教學課程的質效。

1.3 教學內容老套繁雜,缺乏針對性地生活教學。

小學的品德教育內容主要存在著龐雜和老套等問題,多為千篇一律的教學:聽課、討論、報告,少有特色,缺乏生活氣息,缺乏讓學生們感同身受的觸發點,學生提升與生活掛鉤的品德操守的針對性不夠強。

2 回歸社會生活引發小學品德課新探索的有效策略

2.1 依托生活點滴,有效銜接教材,寓教于用。

小學開設的這門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綜合課程,教材的編寫來源于對生活實踐的歸納總結。因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應依托生活點滴,有效銜接教材,寓教于用,在每一課時的教材內容引領下,利用現代教學工具播放有利于學生優良品行塑造的視頻或者動態圖片,讓學生在觀摩中自覺體會、領悟、感受、思考以及課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在普及理論教學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國情社情、科技支農幫扶、傳統道德道德文化。并通過類似走進敬老院“尊老愛老”活動;普法宣傳活動;感恩父母教育活動;安全教育活動;美化社區大掃除;校田地參加勞動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德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社會觀察、生活服務的參與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

2.2 審視小學生特點,創設情境潤德于無聲之中。

小學思德教育應以增強學生體驗為課程改革的新路徑和新手段,在具體教學中以仿真情境創設為切入點,以類似于“我是文明小公民”的主題活動為突破點,以教材思德內容為關鍵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心中,達到潤德于無聲之中的效果。一線教師應堅持“思想引領、有機融合、實踐體驗”的教學思想,有效發揮思德學科特點、有效把握小學生的情緒表現比較外露,意志力較差、情感豐富等特點,有效銜接社會課堂教學的實效,以品增智,以德育美,以勞樹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3 向快樂出發,引導學生以實踐為中介形成正確的價值理念。

道德是整個人類社會得以生存、得以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所以,道德教育從其本質上來講示“使人成為人”的教育。怎樣讓文字性質的品德課變得更讓學生喜歡,變得更讓學生快樂是核心素養理念所提倡的。要向快樂出發,引導學生以實踐為中介形成正確的價值理念,讓學生在享受快樂的社會課堂過程中,得到有益的啟發,甚至引起學生的再思考、再領悟,并通過分享交流社會實踐心得感受的方式,將相關的德育活動總結內化為在實踐當中形成的與天性相近的穩定品質,這也是小學品德課的教學本質。良好的道德品性以及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多次反復教學訓練才完成的。教師應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良好德行的引路人,做學生正確實踐的引路人,培養廣大小學生為掌握文化知識、較強實踐能力、較強社會適應能力的現代化小公民。

3 結束語

中國教育的任務不僅是培養體魄健全的中國公民,更是培養思想健康的中國公民。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行是由學而得之,習而得之,學而時踐而得之,是教而有之,化而有之,因教化熏陶而有之。因此,要關注核心素養下的學生品德素養的培育,回歸社會生活以引發小學品德課新探索的有效策略:依托生活點滴,有效銜接教材,寓教于用;審視小學生特點,創設情境潤德于無聲之中;向快樂出發,引導學生以實踐為中介形成正確的價值理念。

參考文獻

[1]張玉吉.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與思考[J].青年與社會·中外教育研究,2009(09):127-127.

[2]董飛虹.農村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0(27):209-210.

[3]王昆.設計有效活動,提高課堂實效--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的活動設計[J]. 讀與寫:上,下旬,2015(09).

[4]周靜.平等交往中生成與感悟,知識和情感有效融合--小學品德與社會《從一滴水說起》的教學探索與思考[J].新課程·上旬,2014(09).

[5]陳道玲.回歸生活引發探索——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中情境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小學版,2012(04).

作者單位

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阜新鎮學校 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123100

猜你喜歡
小學品德
《不忘屈辱》教學后記
豐富教學角度演繹德育課堂
小學品德教學中感悟式教學方法的有效運用
讓品德微課助力學生的情感體驗
要熱鬧,還是要實效
探究小學品德課與學生思維發展的有效結合
生活素材在小學品德教學中的有效利用
小學品德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研究
讓品德課堂的評價語具有“德育溫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