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個性的被抑制現象及其消除策略

2017-10-27 10:57馬小芳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7年8期
關鍵詞:教育目的學生個性

摘 要 在學校教育的體制下,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的灌輸,學生學科成績的提高,在無形中缺失了教育的本身目的,學生的個性發展受到了抑制,努力讓學生達到其他人所期望的要求。為了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應該突破應試的思想觀念,突破統一化、標準化的模式,讓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中成長,給予學生自我展現的空間;實施開放性的答案評價,讓學生敢于發揮個性想象;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給予學生平等的“話語權”;實施自主型的班級管理模式,充分體現學生個人的作用,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使學生的個性得到良性發展。

關鍵詞 學生個性 教育目的 學生個體

一、學生個性與教育目的

什么是學生的個性?關于“個性”這一詞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認識。有的學者在哲學的角度,認為個性是指某一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個別的獨特的性質;有的學者在心理學角度認為個性是指一個人的精神面貌的整體體現,即在具有一定傾向性基礎上的心理特征的總和;有的學者在社會學角度認為個性是由遺傳素質的自然實體,在一定社會關系中,一定社會生活條件下轉化為社會實體的過程;也有的學者在教育學的角度認為“所謂個性應被看作是個體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質基礎上,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表明個體在社會實踐中所持態度和行為的綜合特性”[1]。根據個性概念的不同,在此筆者認為學生的個性主要就是學生個體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區別于其他個體的獨特性,不同于其他個體的個人特征。

學生在成長發展過程中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家庭方面的因素、學校方面的因素、社會方面的因素等,其中學校方面的因素在學生的成長發展中起著主導性作用,也就是學校教育對學生的發展來說是很重要的。按照《教育法》規定,我國現階段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想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需要讓學生有自由思考和想象的機會,讓學生釋放出自己天然的個性,發揚學生自身的特長和優勢。也就是說,學生個性的良性發展,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目的。

二、學生個性的被抑制現象

學校教育體制順應國家的方針政策,體現國家的意志和愿望,受到國家制度的制約。我國實行的是民主集中制的社會主義制度,在教育制度中也會體現集中制的這一思想,管理基本上由中央政府和中央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集中統一管理,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管理權力有限,學校管理的權限更是少之甚少,所以整個教育領域就是按照國家教育政策的統一標準發展,教師們也就按照標準化要求來進行教學活動。

1.學生個性被抑制的表現

(1)教師主控的教學活動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一直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是教師主控著教學活動,教學的主要任務還是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教學活動的安排、進行都是教師自己做主,沒有考慮學生當時的學習狀態,甚至在有課程表的安排下,有的教師還會占用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的課時來進行文化課的教學,學生沒有反駁的機會,只能接受教師的安排。這樣,不僅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甚至會使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

(2)標準的答案評價

在學校教育體制下,學生的作業和任務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標準答案的束縛,自己所想的答案不敢一字不差地不同于標準答案。如果學生對答案有了疑惑,尤其開放性的題,學生也不敢提出質疑,最后自己的思維也讓教師帶到標準答案的軌道上來。在學校教育體制標準化的約束下,這種標準答案的評價方式,使得學生的個性展示受到了阻礙,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受到了限制,學生的思維想象力也日漸消退了。

(3)師生之間交往的狹隘性

在中小學生中,師生之間的交往相對比較狹隘,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也是學習的問題,教師的權威性在學生的意識中體現得比較深刻,大部分學生是服從教師的命令,維護教師的權威,對教師又敬又畏,不敢對教師有質疑和批判,導致學生不敢表現自己?!皩W生對灌輸的知識存儲得越多,就越不能培養其作為世界改造者對世界進行干預而產生的批判意識。他們越是原原本本地接受強加于其身上的被動角色,就越是只能適應世界的現狀,適應灌輸給他們的對現實的不完整的看法?!盵2]在教師關于師生關系的認識中,雖然有的認識到學生是需要教師在學生獨立的基礎上去引導的,但是大部分教師還是希望學生能夠直接聽從他的命令,按照自己的安排去進行學習計劃,這樣一切能順應自己的教學進度,有規有序,導致學生個人作用的發揮受到了限制。

(4)控制型的班級管理模式

在班級管理時,教師們認為把學生管住、管死,學生聽話,學生按照班級制定的班規來進行各種活動,教師就會非常滿意,認為學生就是“好學生”。學生按照規矩來學習,班級整齊劃一的步調,減少教師處理各種教學事故,這就是教師理想的班級管理形式。但是,這樣的形式沒有給學生留有他們自己發揮的余地,限制了學生個性自由,每天只能是按照規矩來思考和生活。

2.學生個性被抑制的原因

在學校教學中,有的教師不能夠理性對待每個學生的不同特征,總是一味表揚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對于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教師也不會關注其他優秀的品質,教師的應試思想觀念濃厚,教學中主控性行為表現明顯。小學時候家長或者老師為了讓學生乖乖聽話,在學生耳旁總是有“要聽老師的話,不敢搗亂,要做老師的好學生”這幾句話的教導,導致在長期的熏陶中,維護教師的權威,聽從教師的安排已經成為學生的心理常態,學生們已經習以為常,批判的意識在學生的腦海中根本不存在。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個性當然無法表現出來,學生的個性就會受到抑制。

雖然在教學改革中,一再強調教學評價多樣化的改革,但是實際對學校的教學考核還是偏重根據學生的成績來評價,存在標準化和統一化的傾向??偸窍M脴藴实脑u價結果來衡量學校的教學質量,導致教師無法顧全大局,在犧牲學生個性的代價下來完成學校教育體制的標準要求,追求學生的升學率,注重學生成績的高低,缺失對學生其他方面的關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會受到學校的教學評價的影響,無形中總是以學生的學科成績來評價這個學生,沒有正確對待每個學生的不同特征,對學生的個性沒有進行正確引導,抑制了學生個性的良性發展,導致學生在應試思想的影響下只會成為學習的機器,只會關心成績,一心想著要達到父母、教師的期望要求。endprint

三、消除的策略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是主要的參與者,是獨立的個體,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主體,學生真正主人翁地位的體現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個人作用,學生能夠在按照學習規律的基礎上擁有自己獨特的學習計劃和目標。每個人的人生目標不一樣,所以學生擁有選擇自己自由發展的空間,當然這種自由是有條件的自由,學生向著健康方向發展的自由,根據自己的愿望規劃自己的學習過程。

1.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給予學生自我展現的空間

為了讓學生不受到拘束,學生能發出自己內心的聲音,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與學生相互溝通,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在與學生的相互討論中安排教學活動,給學生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愉快的狀態下學習,給予學生自我展現的空間。在學校教學要求下,教師應該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是一味地求成績,應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在學校教育統一、標準化的背景下,教師可以發展自己的教學個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實施開放性的答案評價,讓學生敢于發揮個性想象

在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評判時,應該實施開放性的答案評價,在堅持基本的統一的要求時,又適度改變唯一的、固定的答案評價標準,對于學生的答案應該給予適度的彈性和寬容,不違背答案要點的規定,鼓勵學生的發散思維,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讓學生敢于表現自己的個性,敢于發揮自己的個性想象。不管是在平時教學練習中還是在期中期末考試中,教師應該秉持在科學精神的基礎上,發揮自由想象,對于學生的特殊答案,根據學生的思路加以正確引導,不是一味地立即否定?!昂芏鄷r候,我們的教師寧可讓時光淹沒在無窮的講解和訓練中,也不情愿拿出充足的時間帶領學生一起思考,使師生缺乏思維互動。這樣的教學,可以達成基本的目標,卻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提出見解的能力,以至于使人覺得學生是‘沒思想的人?!盵3]要想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力,需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答案評價環境,讓學生敢于發揮自己的想象,敢于在自己的卷面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敢于在課堂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給予學生平等的話語權

師生關系是影響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條件。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能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充分體現學生的地位和自身價值,面對課堂問題,教師要給予學生說出自己想法的機會,不要只是依靠感覺來猜測學生的想法。

在教學事故中,教師一定要有傾聽的意識,愿意聽學生對這次事故的描述,然后運用教學機智理性地處理教學事故。師生之間要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促進彼此之間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彼此之間會敞開心扉,互相交流,真誠溝通,相互理解和包容。教師和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會得到共同成長、共同發展,讓學生的個性在對話與溝通中得到強化和發展。雅斯貝爾斯認為:“所謂教育,不過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活動”?!叭伺c人的交往是雙方(我與你)的對話和敞亮,這種我與你的關系是人類歷史文化的核心,可以說,任何中斷這種我與你的對話關系,均使人類萎縮?!盵4]師生之間的交往對話,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形式,也是發展學生個性必需的教學形式。

4.實施自主型的班級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個人的作用

在學校教育中,班級管理也是一項重要的教育任務。班級管理一般主要由班主任來負責,但是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進行班級管理,只有良好的班級氛圍,教學才能和諧融洽地進行。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控制能力和自覺性,能夠有意識地處理自己的學習行為。制定班級管理規章制度,協調班級秩序,規范學生的行為,預防學生不良行為的發生,這也是有必要的。但是制定班級管理制度時,應該考慮學生的合理需求,體現人文關懷精神,不是一味追求管理方便,制定出死板的規章來??梢宰寣W生自己來制定班級管理規則,發揮學生個人作用,體現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實施自主型的班級管理模式,實行學生輪流管理形式,對于班長、組長等這些有稱號的職位,可以實行輪流制,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體驗管理。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就會培養自我管理能力,增強自制力,在管理中就會體現學生自身的特性,不同的學生就會有不同的管理風格,教師進行關愛型鼓勵引導,學生就會積極發展自己的良好個性,使學生形成自覺、自控等良好的個性品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戴汝潛,宛士奇.個性發展與教育改革實驗[J].教育研究,1989(7).

[2] 保羅·弗萊雷.被壓迫者教育學[M].顧建新,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 徐士強,王秀軍.引導學生成為會思考的人[N].中國教育報,2009-5-15.

[4] 雅思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鄒進,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

[作者:馬小芳(1989-),女,山西柳林人,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 楊 子】endprint

猜你喜歡
教育目的學生個性
朱熹的理學教育思想及對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論教育價值與教育目的的關系
合理把握教學設計中問題的“度”
張揚學生個性,展現課堂活力
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實施體育素質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