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教學模式培育核心素養

2017-12-09 12:47呂媛
考試周刊 2017年22期
關鍵詞:議題式教學核心素養

呂媛

摘 要:高中政治課“議題式”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和交往能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意識,從而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議題式教學;活動課型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方向引導和社會參與能力培養的公民教育課程。新修訂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指出,要構建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活動型學科課程。新課程關注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表現,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和學生活動的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的活動型課程形態。

新課程改革著力改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拓展教育資源和教育空間。在課程實施中,要通過議題的引入、引導和討論,推動教師轉變教學方式,使教學在師生互動、開放民主的氛圍中進行;要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和社會活動的參與,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筆者結合高二《生活與哲學》第九課第二框《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對高中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選題的幾點反思感悟。

朱志平老師指出,活動型學科課程的設計與實施,關鍵在于確定活動議題。議題既要包含課程的具體內容,又要展示價值判斷的基本觀點;既具有開放性、引領性,又體現教學重點、針對學習難點。

高中思想政治課探究性議題的設計和選擇是順利開展 “議題式”教學的前提條件,議題選擇是否適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學活動的效果與質量。因而,在確定議題時筆者堅持做到兩點:一是議題內容應該是政治學科領域中的主干知識,必須是與社會政治、經濟熱點問題緊密聯系的內容,對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核心素養等具有重要價值。二是議題內容的難易適合學生所處的年齡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情感體驗。

因此,在確定議題的時候,筆者從“理性愛國”的思考,到“公共自行車之我見”的分析,再到對“江蘇省高考3+2模式”的探討,最終結合以《我校高中生最感興趣的話題》的調查報告,確定了與我們每一個生活都息息相關的熱點話題“互聯網+”為本課的主議題,并且設計了三個子議題,展開教學活動。在這一過程中,筆者認為議題的選擇要符合以下幾個特點:

一、 議題的選擇要有“辨析性”

所謂“辨析性”問題,就是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需要研究討論加以解決的矛盾、疑難,或是關鍵、重要之點。這些問題主要是思想政治學科重點、學習難點?!队脤α⒔y一的觀點看問題》是唯物辯證法重要的方法論,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矛盾分析法中的重要思想方法,而本課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問題,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義及其辯證關系。

因此,在設計子議題時,筆者從學生的現有的思辨能力出發,設計了這樣的子議題:列舉“互聯網+”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利弊。說說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互聯網?

這個話題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能從利弊兩方面列舉自己所遇到或者所知道的情況,學生參與度高,并且通過學生的討論和筆者的層層追問,學生能較好地理解矛盾主次方面這個重難點,教學目標達成。

二、 議題的選擇要有參與性

議題的設計要能激發學生討論參與的興趣,讓學生能說話,敢說話,愿意并能切實可行地參與進來。只有學生真正參與進來,才能進一步達成教學目標,才能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信心。如果僅僅是為了議題式教學這個形式而不顧學生實際,選擇沒有參與性,不值得參與的議題,那么這樣的教學就流于形式,更重要的是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學生素質的培養都無從談起。比如筆者在第一次備課的過程中,選擇了以學生的學習為議題,設計了第一個話題“進入高二以來,你認為你學習的重點是語數外還是選修科目?談談你的理由”。當這個話題拋給學生之后,無論我怎么啟發引導,學生的反應明顯不感興趣,回答的積極性也不高,課堂氣氛尷尬,從而影響到了后面的教學。課后我向學生了解情況,原來學生認為在江蘇省高考制度下,這個問題還有討論的必要嗎?明顯是語數外是重點啊,語數外學不好,選修再好有什么用呢?所以,在議題式教學中,議題的選擇不僅要貼近學生的實際,更要能讓學生有話說。

因此,筆者結合學情,選擇了“互聯網+”這個議題展開討論,設計了第一個議題:

【課堂實錄】推動我國“互聯網+”發展需要解決三個戰略問題。

第一,提高和強化互聯網先進技術。

第二,處理好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關系。

第三,制定互聯網世界的法律法規。

話題:這三大問題中你認為哪一個是主要問題?從哲學角度談談你的理由。

教師指導學生分組討論,并交流討論成果。

雖然這個議題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學生參與度高,有話說,能夠積極的發表自己的看法。所以筆者認為,有參與度的議題才能更好地為課堂服務。

三、 議題的選擇要有時代性

高中政治課的魅力就在于其時代性、鮮活性。議題的選定應緊扣社會熱點和學生實際,既可以充分利用課程標準中的“議題”,也可以依據課程標準自主開發適時可用的“議題”。教學中要盡可能地選擇現實生活中正在發生的一些事例以及引起眾人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作為議題,給學生親近感。比如南海仲裁案引發的“抵制行為”的探討,對城市污染問題的調查與思考,中學生高消費現狀及對策,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對中美關系的影響,“世界互聯網大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等。

當前正值我國“互聯網+”發展的黃金時代,而且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于2016年11月16日至11月18日在我國浙江烏鎮舉辦,并且烏鎮被確立為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在這樣的背景下,筆者又聯想到95后學生群體對新興事物的巨大熱情,便確立了“互聯網+”這個議題。同時,筆者通過與學生分享利用“互聯網+”的經歷,使學生感悟“互聯網+”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為議題的討論做了鋪墊。endprint

四、 議題的選擇要有實踐性

在高中政治課堂中開展議題式的活動課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有關知識,而且能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觀察、分析社會問題的能力。設計的議題要緊密聯系實踐,對實踐有指導價值,同時又能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堅定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教師要從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感情體驗、實際能力出發,精心選擇學生便于參加、樂于參加的實踐活動。如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城市環保等課題,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愛好,以吸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議題式活動中來,保證議題式活動切實有效地開展,發揮其最大價值。

比如筆者在本課的實際運用環節中,就結合溧陽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之際,利用本土資源,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進來,使學生能夠運用對立統一觀點分析我市創建文明城市要求體現的哲學道理,同時提升學生熱愛家鄉之情,培養學生公共參與意識,提高承擔公共責任,維護公共利益的意愿和能力。

【課堂實錄】實踐與探究:2016年10月18日上午,溧陽市召開“創建文明城市,建設美好家園”工作點評會暨文明城市創建迎檢工作動員大會。

市長徐華勤表示,我市前三季度文明城市創建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各項工作中仍存在不少問題。要求全市上下:一要認清形勢,客觀分析,并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梳理和整改;二要抓住重點,加快推進,全面打好文明城市創建攻堅戰;三要做到在標準上多研究,宣傳上求創新,品牌上創特色,為我市早日創成全國文明城市打下堅實的基礎。

運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要求的哲學依據。

學生思考討論,師生共同探討。

高中政治課“議題式”教學通過圍繞議題,組織課內外活動一體化的設計與探究,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理性精神,樹立法治意識,學生能自覺公共參與,增強學生對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從而踐行核心素養。它能夠彌補學科課程內容的滯后性,以及教學的應用性、實踐性等方面的不足。有利于實現學習活動方式的多元化,能夠培養學生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和交往能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激發學生創新潛能,使學生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增強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意識?!白h題式”教學模式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每一位政治教師不斷地去研究、創新、實踐,相信有你我的努力,我們的課改之路會越走越寬闊。

參考文獻:

[1]朱志平.基于核心素養的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課程[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05):6.

[2]韓震.核心素養與活動型課程[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03):7.

[3]陳靜.主題學習思維環境的創設[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6,(10):34.endprint

猜你喜歡
議題式教學核心素養
試探討高中思政“新課程標準議題式教學”的常規課應用
淺析“議題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運用
撥云見日
議題與實證:指向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探索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