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拓交流渠道,讓留守兒童感受家庭的溫暖

2017-12-27 20:39龐淑余
考試周刊 2017年47期
關鍵詞:留守兒童

龐淑余

摘要:留守兒童是非常特殊的群體,也是弱勢群體的代表,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愛。在日常教學中,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要尤其注重方法,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讓學生敞開心扉,感受家庭的溫暖。在本文中,筆者以實際教學經驗為依據,從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分析,詳細闡述開拓交流渠道的四個方面。

關鍵詞:交流渠道;留守兒童;社會關愛

交流是架起師生溝通的橋梁,有效溝通能夠幫助孩子們更好地表達自己,說出自己的不快樂與自己的實際難處。用拓寬交流渠道的方式,給孩子們搭建多個平臺,用走進心靈、祖輩親子活動以及網絡和實踐的方式,充分幫助留守兒童擺脫心理陰影。以下是本人的實踐經驗,與各位同行共享。

一、 愛字當頭,走進心靈

用愛呵護學生,給學生一個溫暖的家,讓留守兒童體會到老師的關愛,這是班主任應盡的責任。留守兒童由于長期沒有父母的照顧和關懷,缺少疼愛,導致學生的心理上逐漸朝著不健康的方向發展,往往導致嚴重的后果。因此,在實際的教育中我對班級里的留守兒童特別關注,經常會給予特別的照顧,對于學生們的各種心理壓力,我會及時為他們疏解,與他們進行真正的心靈上的溝通。

很多班主任同行都說留守兒童是最難管理的。在本人看來,留守兒童之所以難以管理,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這部分的孩子本身心理缺少關愛,他們的心理上容易產生一種“父母不要我了,大家都不喜歡我”的自卑心理,于是內心深處產生一種排斥感。另一方面,孩子的天性都比較貪玩,很多的想法不成熟,經常會犯一些錯誤。在分析了這些原因以后,我們可以清晰地認識到,認為留守兒童不好管理的教師,往往都是沒有用愛來對待學生的。我們要向孩子們敞開心扉,與孩子們進行更多的交流,早日幫助留守兒童走出心理的誤區。

留守兒童所處的環境與一般家庭不同,他們面對的往往是自己的親屬,思念和不解導致他們有很多錯誤的想法。我們與學生進行及時的交流和溝通,主要的目的就是糾正學生們的想法,走進學生的心靈,真正地了解學生。

二、 祖輩親子,學會感恩

留守兒童往往都是父母在外,只有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照顧。由于年齡、心理上的差距,使得祖孫之間的想法和生活習慣有很大的不同,問題和隔閡也就越來越深,很多時候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情緒。對于這一現象,我們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和出發,創造一些機會給學生和他們的祖輩家長,讓孩子們充分理解祖輩的辛苦付出,從而懷揣一顆感恩之心。

在親子活動的設計上,我們主要針對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等老一代人的思想出發,用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家的溫暖,體會到他人的付出,激發內心的感激之情。比如,我設計了“我來照顧您”角色交換活動,我請來孩子的家長,根據孩子監護人的特點分成兩批進行,一批是孩子的父母,一批是孩子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在教室里,我設置了傳統故事比賽,由老一輩人給孩子們講故事,讓孩子們感受到老一輩人的思想,從內心深處開始認可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婆外公,和他們和諧相處。

用親子活動教會留守兒童學會感恩。在這樣的感情鋪墊下,學生會更好地與祖父母溝通,自主地糾正自己的想法,擺脫孤寂感和自卑感,走出心理陰影,早日融入到班級的大家庭中。

三、 融入網絡,恣意交流

網絡便捷靈敏,網絡傳遞消息的速度也是驚人的?,F如今,很多學生尤其是初中生,都有自己的電子溝通工具。除了打電話以外,QQ、微信都是學生相互間聯系的重要方式。利用網絡的便捷,我在教學中引導留守兒童進行正確的溝通,讓網絡聊天工具成為相互間溝通的“連心橋”。

班級很多的學生都喜歡通過QQ和微信進行聊天。我也將網絡溝通納入了教學的一部分,在網絡上我們一改以往的身份,與學生成了朋友。比如,我會在網絡上起一個比較潮的網名,學生看到了網名,首先會接受,再用話語與學生聊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真誠溝通,幫助學生放下心中的包袱,將自身的真實想法說出來。逐漸地,這種真誠的溝通給學生一種正確的引導,也讓我們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很多時候,學生在思想上和心理上有波動時都會與我“傾訴”,和我商量一些想法,網絡讓我們之間真正地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交流時能隨心而說,恣意交流。

有效溝通、正確引導,不僅能夠糾正學生的錯誤思想,樹立正確的觀念,同時也能幫助留守兒童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舒緩心中的壓力。從客觀角度對學生提出建議,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引導,從而讓學生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下,保持身心健康的狀態成長。

四、 組織實踐,體驗生活

實踐的方式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進行更多的體驗。日常教育中,我們多數以理論教育為主,用一些健康的思想來引導學生。而“理論聯系實際才能將教育發揮到最佳效果”,我們應該重視實踐的作用,在教學中會用實踐活動、常用實踐活動、善用實踐活動。用實踐活動來幫助學生尋找快樂,為學生的心靈灑下陽光。

很多的交流溝通都需要實踐環境的輔助。比如,我在實踐中可以組織學生編演劇本,給學生設置生活場景,學生自己設計情節和內容。這種方式下,學生可以在設計和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想法,說出自己內心想說的話,充分地體驗到不同的生活。實踐教育是鞏固知識的基礎,任何知識離開了實踐的證明都是一紙空談。任何一個學生如果只懂得課本上的知識而對實際生活毫無所知,終究只會浮在知識海洋的表面上。

我們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經常地組織生活實踐,使學生們明白,真正的教育在自己的生活中,讓他們能夠經常地對生活進行自省,總結出自己受到的教育,這樣才能真正的成長。

關注留守兒童的身心發展,讓留守兒童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這是身為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責任。用多元化溝通的方式,將學生的思想和心靈進行培育,以適應新時期的發展要求。同時,我們也要注重教學思想與時代的同步前進,引導學生們在實踐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體味生活,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 林一竹.如何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J].文學教育:中,2016(9):70-70.

[2] 王華敏.如何做好農村初中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工作[J].教育教學論壇,2012(32):41-43.endprint

猜你喜歡
留守兒童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生存狀況與教育現狀研究*
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教育中的困境及對策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對學校教育的新挑戰
談“留守兒童”問題及對策
個案工作方法介入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研究
體育舞蹈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干預效應的實驗研究
論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的生存寫照與人文關懷
學生的個性發展與教育
留守兒童法律權益保護問題及優化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