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術教學與語文教學的互補性芻談

2017-12-27 12:33李慰嵐
考試周刊 2017年47期
關鍵詞:互補性美術教學語文教學

李慰嵐

摘要:文學與藝術的歷史淵源,決定了其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上的一致性和互補性。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社會背景下,教師要善于找到美術教育與語文教育之間的契合點,將二者整合起來,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修養與審美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美術教學;語文教學;互補性

文學與藝術向來都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就語文學科與美術學科而言,美術的教學需要語文學科的語言藝術,而語文學科需要美術學科的形象藝術,所以這二者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在當今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傳統單一、單調的教學模式顯然已經難以適應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科之間的關聯性,將語文教育與美術教育有機整合起來,對于促進教學的改革和教學效率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作用。例如,語文教學中優美的插圖,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興趣;而美術教學中豐富的藝術語言,對于學生理解藝術、感悟藝術具有助推作用。因此,教師要善于抓住美術教育與語文教育的互補性特征,將二者有機整合起來,積極探索美育教育與語文教育之間的關系和整合途徑,促進語文、美術兩門學科的共同推進和發展。

一、 美術教學與語文教學的互補性及契合點

(一) 美術教學與語文教學的互補性

事物都是普遍聯系的。就教育領域而言,學科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和互補性,這是客觀存在的。中國有一個成語叫做“圖文并茂”,“圖”即圖畫、圖片,而“文”則是指文字,圖文并茂充分體現了文學與藝術的關聯性和互補性,不僅僅指圖畫畫得好,還指語言文字的形象性和生動性。而當今社會,圖書暢銷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于其是文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正是因為讀者在欣賞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可以感受語言文字的生動性,增加閱讀的體會和感悟,提高閱讀的效率。所以說:要談論美術教育與語文教育的互補性,完美可以概括為:美術教育強化了語文教育的效果;而語文教育夯實了美術教育的基礎。兩者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

(二) 美術教學與語文教學的契合點

如果要闡述美術教育與語文教育的契合點,我們可以理解為“審美教育”。美育是一種美的教育,是教育者通過美的形象和感悟,感染個體,最終達到教育目的的一種教育方式。美育是以美的形象為基礎的教育,教育者只有充分展現了某一種形象之美,才能讓受教育者得到思維和情感的體驗,最終達到啟迪思維,實現教育效果的目的。在語文課本上,我們不難找到一些富含審美教育的語言文字,尤其是一些古詩詞,總會在字里行間給讀者呈現一幅幅美麗的畫面,這種富含文字美和形象美的詩詞教育,彰顯了語言和藝術契合的最高境界。

二、 美術教學與語文教學契合的意義

既然說美術教育與語文教育具有一定的互補性,且在教育的過程中,還能夠有效地找到其契合點,那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將美術教育與語文教育有機整合起來,用語言文字詮釋藝術之美,用藝術語言彰顯文字魅力。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社會背景下,這樣的教學模式更加體現了時代教育的先進性。從根本上講,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下,教師單一的語言描述,已經難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而在語文教育中,將人文教育與審美教育有機地融合近來,這對于整合藝術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時,這種美育教育與文學教育有機整合的教學模式,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也具有促進作用。因此,美術教育與語文教育的契合,教師充分利用其互補性,有利于促進教學的改革,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同時,這種文學與藝術之間的契合,還可以促進學科知識之間的整合與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達到學習文化知識、陶冶情操的教學目的。

三、 美術教育與語文教學互補、契合的有效性對策

結合前面分析可見,美術教育與語文教育具有契合性和互補性。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當通過怎樣的教學手段將二者有機地整合起來,促進良好教學效果的實現呢?

(一) 整合教學目標,促一致發展

在人類歷史文化走廊上,美術一直都是文化傳播的主要媒介之一,它通過視覺形象,傳遞感情,滿足不同層次人們不同的需求與愛好。當前,我國已經全面步入了素質教育的時代,美術教育作為陶冶情操,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情感的重要課程,逐漸得到了重視,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因此,在教育領域,要想將美術教育與語文教育有機整合起來,需要強化兩者之間在教學目標上的一致性。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想象能力或者是表現能力等。美術可以通過藝術的語言實現教學的目標和效果,而語文則可以通過文字語言實現學習的效果,二者的整合,所體現的是學生思想道德、個性以及能力的全面發展。因此,不斷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和審美意識,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情感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美術教育與語文教育在目標上的共同追求。

(二) 整合教學內容,相互補充共同進步

美術學科和語文學科都屬于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基礎性學科,且都是人文類科目。在教育上,美術與語文的教育功能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從表達上講,無論是美術作品還是文學作品,目的都是為了表達作者當時的內需感受,都具有某種層面的教育意義。它們之間的差異性,僅僅體現的是表達的形式或者說是方式的不同。因此,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契合美術教育與語文教育,讓二者在表達上相互補充,取得共同的進步和發展。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展現文學作品、藝術作品欣賞中的詩情畫意,讓美術與語文教育相互補充,在美育的過程中展現文學的魅力,讓學生快樂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感和文學修養。

總而言之,文學與藝術的歷史淵源,決定了其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上的一致性和互補性。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社會背景下,教師要善于找到美術教育與語文教育之間的契合點,將二者整合起來,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修養與審美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于建華.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0(2).

[2] 李燕.談語文教學中的藝術欣賞[J].新課程(教師版),2012(7).endprint

猜你喜歡
互補性美術教學語文教學
搞好幼兒美術教學,促進幼兒智力發展
幼兒美術教學回歸生活探究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淺析自媒體與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互補性
企業外部互補性資產管理對象的選擇
企業外部互補性資產管理及其“情境”培育
小句關系的多元解釋與研究方法的互補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