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核心素養”

2018-01-09 13:27沈章明
湖北教育·教育教學 2017年12期
關鍵詞:特質澳大利亞勞動者

沈章明

“核心素養”是工商業社會的產物。為了提升就業能力,人們嚴肅對待工商業不斷變化的用工要求,這才有了備受關注的“核心素養”。按照澳大利亞國家職業教育研究中心的說法,“核心素養”的標準名稱是“generic skills”,其它如“core skills”(英國),“key skills”(英國),“essential skills”(新西蘭),“key competencies”(澳大利亞),“employability skills”(澳大利亞、加拿大),“basic skills”(美國),“necessary skills”(美國),“workplace know-how”(美國),“transferable skills”(法國),“key qualifications”(德國),“trans-disciplinary goals”(瑞士),“process independent qualifications”(丹麥)等等都是別名。

照此理解,中國人通常指稱的“核心素養”就是“通用技能”,其它譯名如“關鍵素養”“核心勝任力”“關鍵勝任力”似乎都不太合乎原意。事實上,“key competencies”強調的是“通用技能”中的“關鍵技能”,而“技能”概念已經發生質的變化,強調人的自主發展與德性完善,可以譯作“關鍵素養”。為了行文方便,本文仍以“核心素養”指稱“key competencies”。有關“核心素養”的譯名問題及其背后隱含的東西方思維模式與學習理念差異問題,筆者已經做過分析,茲不贅述。本文試圖討論的是這個概念的超越性以及如何超越這個概念的問題?!癵eneric skills”或“key competencies”強調的已經不再是單純滿足就業需求的技能,而是指向人的全面充分發展的能力,表達了人類追求內在超越的沖動。人們在討論這個概念時,沒有深刻認識到它的超越性,也沒有深刻反省自身行為的客觀意義。當下,亟需重新審視這個概念,深刻反省界定和遴選“key competencies”這一行為本身的歷史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核心素養”并不只是就業技能

“核心素養”的主要發源地在澳大利亞。1985年,澳大利亞教育質量評估委員會發布報告,要求提升勞動者的國際競爭力,加強培養中小學生獲取信息、交流和團隊合作的能力。1991年,費恩委員會提出“key competencies”概念,要求青年學生在掌握通用可遷移技能(generic and transferable skills)的基礎上,具備靈活性,掌握特定的技術能力。1992年,梅爾委員會廣泛聽取教育界和商界意見,重新遴選出七大類“核心素養”,將其定義為通用于工作領域而不是特定行業或職業的特種技能。這個框架摒棄了費恩報告中提出的“文化理解”,拒絕將“價值觀”和“態度”納入進來。20世紀90年代中期,梅爾報告成為澳大利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行動指南。

1999年,艾倫咨詢機構(Allen Consulting Group)的報告發布,提出“通用技能(generic skills)”概念。為了提升自身的全球競爭力,澳大利亞的工業部門希望勞動者具備“通用技能”,即具有基本技能(識字與運算等)、人際交往技能(交流與團隊合作等)和個人特質(學習與接受變革能力)。2002年,澳大利亞工商業聯合會和澳大利亞商業委員會提出“就業技能(employability skills)說”,要求勞動者在完成一般工作的同時,能夠發揮個人潛能,取得個人進步,同時為企業戰略方向的選擇或調整貢獻有生力量。除了八類“就業技能”(交流技能、團隊合作技能、計劃與組織技能、解決問題的技能、創新創業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學習技能、技術技能),他們還強調七項“個人特質”(忠誠、責任、誠實正直、熱情、可靠性、平衡工作與生活的態度、動機)。

澳大利亞國家職業教育研究中心認為,“就業技能”與“通用技能(generic skills)”“能力(capabilities)”或“核心素養(key competencies)”同義。工商業者一般認可后者的判斷,他們所謂的“通用技能”“就業技能”與“核心素養”強調的都是與就業有關的技能。然而,我們不能不承認,“就業技能”與“核心素養”存在明顯差別,后者沒有前者所包含的“個人特質”。兩者的共同點在于,它們指稱的“技能”已經不再是單純滿足就業的技能,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已經發生質的變化。

除了一貫強調的讀、寫、算能力,“核心素養”特別強調“獲取信息、交流和團隊合作能力”,重視“個人特質”特別是學習和接受變革、引領變革的能力。這其中,“自我管理技能”“學習技能”和“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態度”等被提到了重要地位。它們固然有助于企業戰略方向的選擇或調整,但是更有助于人的自我完善。人的自我完善是第一位的,有了自我完善才能發揮個人潛能,推動企業的發展,實現自我價值。也就是說,無論“核心素養”的制定者和推動者怎么解釋,都無法否認,這個概念及相關框架表達了人類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的沖動。

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和國際組織定義的“核心素養”概念及相關框架也一樣。他們普遍強調六大類通用技能:

①基本技能(讀寫能力、數字運用、技術運用等);

②與人相關的技能(溝通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服務顧客的能力等);

③概念化技能或思維技能(收集和組織信息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計劃和組織能力、學會學習的能力、創新與創造性思維能力、系統思考能力等);

④個人技能和特質(責任心、應變能力、靈活性、管理個人時間的能力、自尊);

⑤商業技能(創新能力、創業能力);

⑥社會技能(公民或公民權知識與能力等)。

這六類技能集于一身,勞動者就會有高度的靈活性和主動精神,可以表現出較強的決策能力、責任感和有效溝通能力,能夠滿足勞動力市場的復雜需求,勝任多種任務和復雜工作,能夠幫助企業提升產能,增強競爭力。此外,它們也與勞動者個體的自主與自尊意識緊密相聯,與終身學習能力息息相關。具備這些技能的勞動者不只是合格的產業工人,還是修養良好、發展前景廣闊的現代新人。因為富有主動精神和靈活性,他們既能推動社會良好運轉,又可以過上幸福生活,堪稱時代楷模。

于此可見,“核心素養”并不只是就業技能,“學會思考”“學會學習”“自尊”和“公民意識”等要素為“技能”概念增添了豐富性和復雜性?!昂诵乃仞B”回應了工商業生產的現實需求,也表達出人類自我超越的沖動。

二、通過軟技能培養實現內在超越

隨著新興市場和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工商業節能增效和市場競爭壓力逐漸增大,工商業主不得不更新企業用人標準,強調軟技能,重視勞動者的靈活性、自主性、創造性。市場需求有變,人才標準隨之變化,當代人的學習目標等級和學習質量標準也發生質的變化。注重終身學習,追求全面發展,努力實現內在超越,成為現代新人的根本特征?,F在的問題是,我們到底有沒有做好內在超越的準備?

如前所述,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與澳大利亞一樣,在界定與遴選“核心素養”之時,始終高度強調它的就業導向。他們關注“核心素養”,只是為了向勞動者、教育和職業培訓部門釋放相關信號,希望未來的勞動者能夠具備較強的責任心和應變能力,能夠周到地服務顧客,及時解決生產問題,至于“學會學習”“靈活性”和“創新能力”等要素是否可以推動勞動者的自我完善,他們并不關心。正因為如此,費恩委員會(1991)提出的“核心素養”框架才被揚棄;梅爾委員會(1992)才會拒絕添加“文化理解”選項,將“價值觀”和“態度”排除在“核心素養”框架之外。后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歐盟、美國等國際組織和國家在“核心素養”框架中加入了“態度”要素,澳大利亞工商業聯合會和商業委員會(2002)在“就業技能”框架中加入了“個人特質”。若細究其原因,也還是為了提升勞動者的勞動技能。

一直以來,能否幫助勞動者發揮潛能、能否推動企業發展,是遴選“核心素養”的根本原則?!昂诵乃仞B”的提出者和支持者沒有明確的幫助人實現內在超越的意識,也沒有刻意探求超越的方法。不過,我們卻可以從各類“核心素養”框架中找到實現內在超越的路徑。

澳大利亞工業集團根據其國內工業企業培訓需求而發布的報告(1999)堪為典型。這份報告將“核心素養”分為硬技能與軟技能兩大部類,“信息技術”技能被稱為硬技能,“問題解決”“團隊合作”以及“適應力”被稱為軟技能。技能分軟硬,本意在于強調技能本身的復雜程度和習得難度,卻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審視“核心素養”的獨特視角。

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提出的“核心素養”大都可以被區分為硬技能和軟技能兩類。例如,在英國的“核心素養”框架中,“交流”“數字運算或運用”以及“信息技術的使用”是硬技能,“團隊合作”“提升自主學習和表現”以及“解決問題”則是軟技能;加拿大提出的“交流”“信息管理”“數字使用”以及“思考和解決問題”技能是硬技能,“個人管理技能”“團隊合作技能”以及“自尊、正直、責任導向的價值觀和態度”則是軟技能;澳大利亞工商業聯合會與國家商業委員會提出的“通用技能”中,有一部分“就業技能”是硬技能,其余部分和全部“個人特質(personal attributes)”則是軟技能。

硬技能的培養和發展相對容易,在普通學校教育和職業教育中,這類技能可以通過一般教學和訓練而得到培養和發展??墒?,硬技能訓練到達一定階段之后就會遭遇發展瓶頸,要么是硬技能不硬,不能解決實際問題,要么是硬技能過硬,不能舉一反三。因此,各大“核心素養”框架才提出了一系列軟技能。橫向比較一下,各大“核心素養”框架中,硬技能多數相同或相似,沒有根本差別,軟技能則多少不一,差別明顯。澳大利亞工商業聯合會與商業委員會提出的“通用技能”中軟技能相對較多,也較為全面,“個人特質”中的全部七項和“就業技能”中的“團隊合作能力”“問題解決技能”“創新創業技能”“計劃與組織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以及“學習技能”都可以視作軟技能,只有“交流能力”和“技術能力”是硬技能。要想充分掌握這兩類硬技能,就不得不具備一定的“個人特質”等軟技能。

軟技能是提升硬技能的內在保障和催化劑,軟技能訓練需要與硬技能培養同步進行,按照一定的培養次第循序漸進。根據現代心理學知識和教育教學規律,在提升“交流能力”和“技術能力”的同時,要進行“個人特質”訓練。在“個人特質”訓練中,激發“動機”是第一步,然后是提升“責任感”,訓練長期保持“熱情”的能力。在此基礎上,逐步彰顯“誠實正直”的品格,提升“可信度”與“忠誠度”。習得這六類軟技能,學習者的“交流能力”和“技術能力”便不難提升。要進一步提升這兩類硬技能,還必須訓練學習者的“團隊合作能力”“問題解決技能”“創新創業技能”“計劃與組織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只有具備了“計劃和組織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之后,學習者才能具備“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的態度”以及“學習能力”。

從勞動力培養的角度看,上述技能的習得有利于個人就業和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從學習者個體成長的角度看,這樣訓練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自主性和靈活性,促進批判性思考,培養終身學習能力。學習者如果能夠開展批判性思考,具備終身學習能力,那么,他也就有了自尊、自主、自覺,有了內在超越。

三、“核心素養”需要更多的超越

“核心素養”是個具有相當大爭議的命題,自其誕生之日起,關于這個概念的名稱、內涵等的爭論就一直存在。西方國家視之為就業技能,實則并不盡然。平心而論,它體現了人類內在超越的沖動,為現代人指出了同時可以滿足就業需求的內在超越路徑。因此,可以這么說,“核心素養”具有超越性。

這種超越性不僅表現在它包含了人類追求內在超越的沖動,指示了超越路徑,而且表現在這個概念本身可以被不斷修正甚至被顛覆。既往,世界各國和地區關于“核心素養”名稱的爭論就是一例。它有很多名稱,每個名稱含義相近,又各有表達的側重點;它的內涵和外延也并不固定,不同國家和地區都會有自己的理解和選擇。在促進就業、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旗幟下,它不斷地變換稱謂和構成成分,不變的是超越本質。

中國關于“核心素養”的理解與行動同樣體現了它的超越本質。我們先是根據本民族思維方式將其譯為“核心素養”,接著又將其細分為“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兩大類。在國家層面的指導性文件中,又突出了“關鍵能力”,優化了相關細目,凸現了我們對德育的觀照,對超越的強調。

在《“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是一回事嗎》(發表于本刊第11期)這篇文章中,筆者將“關鍵能力”的相關細目重新歸類,分出探求、理解、實踐和超越四個階段。這既是對本國“關鍵能力”習得路徑的發明,又是對“核心素養”本身具有的超越精神的揭示。

“核心素養”追求超越,體現超越性,也需要更多的超越。未來,不必拘泥于名稱,而應該把握其精神,著眼于實際,追求適合于獨特情境的超越。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

責任編輯 劉玉琴

猜你喜歡
特質澳大利亞勞動者
勞動者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癡顛狂怪”特質
勞動者的尊嚴不應被“扔”在地上
澳大利亞RaeRae五口之家
澳大利亞將嚴格限制2,4-滴的使用
論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特質
在澳大利亞騎行
抓住特質,教出說明文的個性
澳大利亞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