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奧運爭光到健康中國:體育與社會的關系分析

2018-02-09 07:54王一然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18年5期
關鍵詞:群眾體育體育事業競技體育

王一然

From Striving for Olympic Glory to Healthy China: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 and society

WANG Yi-ran

摘 要: 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態勢的轉折點,1949至2008年“競技體育優先發展”,2008年以后“群眾體育逐漸振興”。社會發展決定體育的發展,體育反之也對社會發揮著獨特作用。2008年以前,競技體育是重要的政治工具,2008年以后,群眾體育是推動體育產業發展的催化劑和人們主動追求健康的重要手段。影響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因素以社會結構為思考框架,不同階段體育的功能從國家整體和個體兩個層面入手分析。立足于社會結構整體的視角,比較分析體育與社會的關系,可以對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軌跡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釋,繼而預測其未來發展方向。

關鍵詞: 體育事業;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奧運爭光計劃;健康中國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076(2018)05-0031-06

Abstract: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is a turning point of Chinese sports cause. From 1949 to 2008, Chinese government gave priority to competitive sports, and until 2008, the mass sport began to develop gradually.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s decided by society development, and sports also play a role in society development in turn. Before 2008, competitive sport i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instrument. After 2008, mass sport became an activator to promote sport industry and an important and active way to pursue health.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cause come from the social structure. The functions of sports in different periods will be analyzed respectively at country and individual level. Standing in the aspect from the social structure, comparativel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s and society, we can explain the development track of sports cause comprehensively and rationally, and predict its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 words: sports cause; competitive sport; mass sport; Program of Striving for Olympic Glory; Healthy China

1 問題提出

體育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體育的發展取決于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變化,同時也給人類社會帶去影響。

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孫楊在400米自由泳決賽中獲得銀牌,部分媒體在新聞報道中使用了“遺憾奪銀”四字,導致競技體育的社會價值再次成為社會公眾爭議的焦點。而隨著“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提出,我國的全民健身事業被推上更高的地位。體育作為一種積極、主動尋求健康的重要手段,越來越被社會大眾所青睞。以往備受矚目的“奧運爭光”,如今為何成了大眾討伐的對象?而直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才真正真正受重視的全民健身,又何以成了人們熱愛的生活方式?

當前已有的研究大多對體育與社會的關系進行靜態性描述分析,缺乏比較性探索分析。近年來全民健身的興起,為我們重新思考體育與社會的關系提供了啟發和契機。筆者將立足于社會學視角,思考1949-2008年我國“競技體育優先發展”、2008年以后“群眾體育逐漸振興”的原因,同時也將簡要分析不同階段體育的角色與功能。特別地,將聚焦于從“奧運爭光”到“健康中國”這條主線,因為“任何戰略都是基于特定的時代背景作出的符合時代要求的系統謀劃”[1]?!皧W運爭光計劃”代表了“競技體育優先發展”的體育發展戰略與態勢,而“健康中國戰略”則標志著我國“群眾體育逐漸振興”。用歷史的眼光、立足于社會結構整體的視角,可以對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軌跡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釋,繼而預測其未來發展方向。

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和比較研究法。通過異期縱向比較法,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分水嶺,比較分析1949-2008年我國“競技體育優先發展”和2008年以后“群眾體育逐漸振興”的影響因素,以及不同階段體育的角色與功能。影響因素以社會結構為思考框架,功能從國家整體和個體兩個層面入手分析。

3 我國體育與社會的關系探析

3.1 社會的概念

馬克思認為,社會是“表示這些個人彼此發生的那些聯系和關系的總和”,最根本的是人們之間的生產關系,此外,還可以通過政治、文化中介產生聯系。由此我們將“體育與社會的關系”具體化,則是體育與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社會結構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

3.2 1949—2008:體育與社會的關系

“任何戰略都是基于特定的時代背景作出的符合時代要求的系統謀劃”[1]?!皧W運爭光計劃”彰顯了建國之初至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間“競技體育優先發展”的戰略與態勢。

3.2.1 “奧運爭光計劃”的內涵與提出

“奧運爭光計劃”是伴隨“奧運戰略”的實施而出現的具有滾動實施性質的綱領性文件,是以在奧運會上爭奪金牌為目標的競技體育發展指導計劃,進一步明確“奧運爭光”在競技體育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并詳細部署全面落實“奧運戰略”的具體措施?!皧W運爭光計劃”的出臺有兩方面的動因,最重要的是競技體育在當時的作用,除此之外,經濟體制改革也發揮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1979年10月25日,國際奧委會名古屋執委會委員一致通過了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奧委會合法席位的決議,新中國體育正式登上國際舞臺。舊中國的競技體育水平落后,三次參加奧運會均空手而歸,被蔑稱為‘東亞病夫”[2]。如今再次面對來自世界各國的競爭,為在嚴峻的國際形勢中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證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我國政府十分重視競技體育成績的提升。自1980 年起,原國家體委對競技體育發展戰略進行了全面調整,逐漸形成了“縮短戰線、突出重點、集中優勢”的競技體育指導思想。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奪得15塊金牌,震驚世界,引起了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洛杉磯奧運會上的成功,其意義遠遠超出了體育本身的范疇,在國人眼中,它被看作是民族復興的征兆,是擺脫“東亞病夫”形象的證明,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個人,無一不對其加以贊譽。在一片贊譽聲中,奧運會在競技體育中的真實地位被扭曲,成為滿足政治需要和民族心理需要的良藥。全國上下形成了以金牌數量衡量競技體育水平的共識,在奧運會上奪金成為深深植根于體育決策者內心的信念。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由于政治因素的影響,蘇聯和東歐缺席了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在隨后沒有發生國家抵制的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我國所獲金牌數量大幅下降,競技體育實力遭受質疑。為“奧運爭光計劃”的出臺埋下了伏筆。

進入20世紀90年代,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正式啟動,體育也開始構建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為了確保奧運戰略在體育體制轉軌過程中的順利實施,國家體委在推進體育市場化改革的同時專門出臺了具有滾動實施性質的《奧運爭光計劃綱要(1994—2000)》。為整體推進備戰 2004 年、2008 年奧運會的工作,全面提升我國競技體育實力與水平,又制定了新一輪的《2001-2010 年奧運爭光計劃綱要》及《2008 年奧運爭光行動計劃》。單從奧運會成績來看,“奧運爭光計劃”對于我國競技體育的貢獻可以用巨大二字來形容。

3.2.2 1949—2008:“競技體育優先發展”的影響因素

3.2.2.1 經濟因素

落后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是競技體育得以發展的根本因素,趕超型發展戰略和傾斜政策是促進競技體育發展的重要因素。

建國初期,國內生產力水平低下,物質資源及其匱乏。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十幾年里,國內工農業發展低迷,農業長期停滯不前,工業呈現倒退趨勢,1949年與1936年相比,國內輕工業下降30%,重工業下降70%,工業整體下降將近40%。加上長達8年的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之初,經濟狀況慘不忍睹。1949年我國國民總產值只有將近123億美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只有23美元,人均國民收入只有16美元。然而同期美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1882美元,英國為642美元,法國為842美元,日本為182美元。除了國內生產力的慘淡境況之外,在國際上,我國還身陷“美蘇冷戰”,遭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政治孤立、經濟封鎖和軍事包圍,形勢十分危急。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局勢下,我國政府采取了趕超型發展戰略,目的是在短時間內快速追趕并超越發達國家,以擺脫危急的國內外形勢。體育自然而然也被納入趕超戰略的范疇當中。同時鑒于資源的匱乏,在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之間,政府將有限的體育資源投入到更容易在短時間內出成績的競技體育中,而忽視了群眾體育的發展。

3.2.2.2 政治因素

國內自上而下的體育政治功能價值認同、發達國家的政治孤立是競技體育得以發展的客觀政治因素,國家政策的重視是主觀政治因素。

“鑒于新中國成立之初面臨的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新生政權如何內聚民心、外展形象,成為十分重要的政治外交問題。[3]”競技體育以競賽為基本展現形式的特質,成為新中國洗雪民族恥辱、提高國際地位、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手段。同時,鑒于當時落后的物質生活水平,民眾的生存需求尚且得不到滿足,體育促進身心健康的本質功能根本無法得到普遍認同,民眾的體育熱情需要依靠體育的政治功能來調動。在這種情況下,體育以政治需求為轉移的價值認同逐步確立?!坝谑窃诮▏跗?,我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體育政治功能價值認同,并且在這種價值觀的引導下,形成了從國家到個體的、短時間內全面趕超世界體育先進水平、在全民族迅速普及和發展體育、建設體育強國的共同意志。[4]”為實現這一國家共同目標,“奧運戰略”、“奧運爭光計劃”等國家政策相繼出臺。

在這種認知的影響下,在奧運會上取得優秀的成績,不光是競技體育事業的成功,更是國家的成功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成功。因此,盡管在建國伊始群眾體育便遭到忽視,卻也沒有引起民眾的反對。而引領我國競技體育爭奪金牌的“奧運爭光計劃”卻得到了社會上下一致的共識。

3.2.2.3 文化因素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集體主義”[5]是競技體育得以發展的文化因素。

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重要的道德準則之一。在計劃經濟時代,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集體主義空前強盛,它給予了民眾莫大的精神力量。建國之初,由于長期戰亂,我國工商業遭遇嚴重的破壞,物質基礎十分薄弱。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民緊密地圍繞在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旗幟周圍,努力工作、無私奉獻,才做到了在短短幾十年里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在國際上舉足輕重的發展中大國?!按蠖鴱姟钡臍w屬是民眾的主要選擇。

正是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集體主義”的影響下,體育的政治功能導向價值觀才能在民眾中快速地樹立起來。所以,盡管競技體育成績與個體的切身利益并無太大關聯,但是依然能夠被社會所容納,甚至推崇。同時也正是由于“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集體主義”的影響,競技體育的成功,才能在民眾中引起轟動效應。

3.2.3 1949—2008:競技體育的角色與功能

事物的角色與功能,在不同的發展時期,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個性是指該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也是劃分某一事物不同發展階段的主要依據。1949年至2008年,競技體育是我國體育事業的重心,危急的國內外形勢,加之競技體育比拼高下的呈現特征,使其成為重要的政治工具。在國家整體層面上,對外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對內強化了國家認同,增強了民族凝聚力,提高了民眾自信心。在個體層面上,提升了個人歸屬感。

3.3 從“競技體育優先發展”到“群眾體育逐漸振興”的態勢轉向

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我國競技體育的巔峰,也是我國體育事業從“競技體育優先發展”向“群眾體育逐漸振興”轉向的節點?!盁o與倫比”是世界對北京奧運會的評價,但是我們深知,這一充滿贊譽的詞語指的僅僅是奧運會的組織和運動健兒取得的優異成績,而非中國的體育事業。51枚金牌、101枚獎牌,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金牌零突破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擊敗美國獲得金牌總數第一,短短24年展現了中國競技體育的崛起。北京奧運會徹底洗雪了我國競技體育的屈辱,讓國人擺脫了“東亞病夫”的形象。但在某種程度上,“巔峰也意味著絕境”[6]?!爸芜@一切成就的是速度優先、效率優先的局部趕超,奧運爭光的戰略思想及其實現方式和機制,但是任何發展方式都是歷史進程中的發展方式,它不是絕對的、靜止的,而是要隨著它基于的現時主客觀條件的變化實施動態的調整和更新。[3]”北京奧運會的成功凸顯了中國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之間的巨大反差。

北京奧運會在全世界面前提出了中國體育事業如何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它在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方向轉向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我國體育事業“從競技體育優先發展到群眾體育逐漸振興”的分水嶺。

3.4 2008至今:體育與社會的關系

3.4.1 “健康中國戰略”的內涵與提出

“健康中國”這一概念由來已久,2007年中國科協年會上,時任衛生部部長的陳竺提出了“健康護小康,小康看健康”的三步走戰略。2015年2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打造健康中國”。同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任務要求?!丁敖】抵袊?030”規劃綱要》根據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戰略部署制定,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發并實施。

習近平曾深刻地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丁敖】抵袊?030”規劃綱要》將體育納入其中,標志著體育作為一種積極、主動尋求健康的方式,開始受到國家的認可和重視。標志著體育促進身體健康的本質功能的回歸,這對于我國群眾體育的發展來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3.4.2 2008至今:“群眾體育逐漸振興”的影響因素

3.4.2.1 經濟因素

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是群眾體育得以發展的根本因素。

2010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折合美元為5.474 2萬億,而中國的這一數字為5.878 6萬億,標志著中國的經濟總量首次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實現了飛躍性的發展。從1978年的3 679億元到2016年的744 127億元,GDP總量增長了將近200倍。人均GDP也從1978年的385元上升到2016年的55 412元,增長了將近150倍。[JP2]經濟發展為人們提供了自由時間和支付能力,根據馬克思人的需求理論,人的需要體系表現為一個不斷地由“較低的系統”向“較高的系統”發展的過程,當人們的生存需求滿足以后,便開始追求發展、享受目標的實現。體育作為增強身心健康、滿足自我實現、豐富社會交往的重要手段,其社會地位不斷上升。

3.4.2.2 政治因素

國際政治壓力是群眾體育得以發展的客觀政治因素,國家政策重視是主觀政治因素。

2008年北京奧運會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也引起了世界各國對于我國體育事業的質疑,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飽受詬病,群眾體育落后成為西方國家攻擊我國政府不重視人權的借口。在國際政治壓力之下,政府開始反思體育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另一方面,群眾體育得以發展,還在于國家政策支持。進入新世紀后,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把“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質”和“建設全民健身體系”列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2016年10月,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戰略》,體育被納入國家健康戰略,受到政府和民眾的青睞。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民眾的體育需求逐漸多樣化,尤其對于高經濟實力階層來說,個性化的、高品質的休閑體育活動已經成為重要的生活方式,群眾體育不再僅僅屬于公共福利范疇,而是成為市場逐利的領域。2014年《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促進了我國體育產業的大發展。2016年7月,國家體育總局發布《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體育消費額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過2.5%。2016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50年健身休閑產業總規模達到3萬億元。此外,還有《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關于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的指導意見》等等。

3.4.2.3 文化因素

個體化意識的崛起是群眾體育得以發展的文化因素。

“首先,隨著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不斷發展,社會流動性增強,個體打破了社會團體的約束,在新的社會背景下尋找發展之路。其次,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利益逐漸多元化,個體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慢慢凸顯。隨著個體獲得更多重視,其身份重要性逐漸增加并產生身份認同政治,跳出了個體是社會群體一部分的傳統觀念。在上述兩個因素的影響下,個人之間的社會互動逐漸頻繁,進而使得中國社會的道德價值和信任文化變得十分個體化。[7]”人們不再那么強烈地追求“大而強”,而是越發青睞“小而美”。

如今,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民眾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與經濟能力去追求多樣化的生活方式。個體化意識在這一過程中得以強化,人們的歸屬感來源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針對80、90后的年輕人來說,他們沒有經歷過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集體主義生活,更愿意追求唯美的生活品質,而非實現偉大的政治抱負,他們不需要通過黨團等“大而強”的組織實現自身價值,反而更愿意與三五好友參與“小而美”的興趣活動。這種價值觀念的轉向,使得我國競技體育的受關注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個性化的休閑健身活動成為人們青睞的對象。

3.4.2.4 國民健康因素

國民體質下降是群眾體育得以發展的健康因素。

1995年,國務院發布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確定用15年時間“全面提高中華民族的體質與健康水平”。然而,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結果顯示,“2014年,相比2010年,20~39歲成年人的國民體質綜合指數降低0.83,40~59歲成年人降低0.21。與2010年相比,全國有18個?。▍^、市)的“國民體質綜合指數”總體水平有所降低?!盵8]

經濟發展促進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不良生活習慣的形成;另一方面也導致了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的各個角落都充斥著速度與競爭,相比現實的、眼前的利益,身體健康這種短時期內難以辨識的長遠“利益”,十分容易遭到忽視。國民身體素質強,是實現體育強國目標的必備要素。鑒于當前國民體質的危機形勢,推動群眾體育發展,將體育視為促進健康的重要手段,成為拯救國民體質的必經之路。

3.4.2.5 教育因素

學生的身心素質落后是群眾體育得以發展的教育因素。

面對21世紀的來臨,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比欢?,2009年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中小學生想象力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中國的中小學生,認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只占14.9%。[9]”《中國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2010年調研報告》顯示,“各年齡段青少年在人際交往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其中高中階段更為突出。[10]”2014年2月,《浙江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報告》披露,“48.8%的中學生存在心理問題,47.2%的中學生處于高壓力狀態。[11]”身體素質落后、心理問題頻出、社交能力低下,何以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體育能夠促進兒童大腦、身體的協同發展。體育一方面能夠發展人的體適能,另一方面能夠改變兒童的腦結構和腦功能,進而改善記憶力、注意力,提高執行力,激發創造力、想象力。除此之外,體育還是一項重要的社交手段,體育中蘊含的競爭、合作、快速反應、快速決策等特性促進了人的社會化,這些素質的養成,對于提升人們的社交能力來說,具有莫大的積極作用。

3.4.2.6 科技因素

信息交流、傳播和交通方式的進步以及可穿戴設備的出現和流行為群眾體育發展創造了重要契機,為其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實現形式。

科技的發展,促進了交流方式和信息獲取方式的多樣化、便捷化。過往落后的科技水平,導致了很嚴重的信息隔離。由于難以接觸體育信息,人們參與體育的熱情受到嚴重抑制?,F如今,傳統媒體依舊盛行,新媒體逐漸振興,人們能夠隨時隨地交流與獲取信息。通過跑步軟件,人們可以約跑,上傳跑步記錄,交流跑步心得;通過微博,可以跟著健身網紅們的教程做運動,隨時隨地鍛煉身體??萍嫉陌l展調動了人們參與體育的熱情。

科技的發展,還促進了交通方式的更新。近年來,馬拉松開始在中國流行起來,越來越多的跑馬公司如雨后春筍般顯現。從參與當地的馬拉松,到參與全國各地的馬拉松,再到參與世界各地的馬拉松,馬拉松愛好者的腳步落在了越來越多的地方。而讓這一切得以實現的重要中介,就是發達的交通運輸方式。除此之外,體育旅游的興起也得益于交通運輸的發展。

科技的發展,還促進了可穿戴設備的出現與流行。步數記錄、卡路里記錄、心率記錄……可穿戴設備讓人們十分容易就能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即時的結果呈現提高了人們參與體育鍛煉的熱忱。

3.4.2.7 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壓力因素

傳統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弊端的顯現促進了群眾體育發展。

我國競技體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競技體育舉國體制,它是“為了在較短的時間內使中國競技體育水平迅速提高,在國際重大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國家實施的以政府為主導,以行政手段管理體育事務,以計劃手段配置體育資源,以體委為中心的管理體制、以專業運動隊為中心的訓練體制、以全運會為中心的競賽體制這樣一個三位一體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12]”這種傳統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方式為我國競技體育做出了巨大的時代貢獻,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忽視它的問題。功利性強、只重競技成績、忽視文化教育的體教分離培養模式導致運動員的文化水平落后,退役后難以依靠文化素質參與新一輪的社會流動,尤其對于廣大的競技體育成績平平的運動員來說,隨著我國慢慢步入以知識為中心的后工業時代,文化素質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鑒于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這一問題,不愿意再將孩子培養成運動員,建國初期傾斜政策導致的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關聯斷裂的現象不得不面臨改變,競技體育必須回到從群眾體育中汲取營養的常規化發展路徑上來,“校園足球”就是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表現。

3.4.3 2008至今:群眾體育的角色與功能

隨著經濟實力的提升,人們開始追求享受、發展目標的實現,體育促進身體健康的本質功能不斷回歸。同時,民眾的體育需求也不再僅僅滿足于政府提供的公共體育產品,而是朝著多樣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政策為群眾體育的發展“創造”了莫大的市場空間,冰雪產業、健康產業、戶外運動產業……市場成為促進群眾體育發展的重要獻力者。群眾體育成為推動體育產業發展的催化劑和人們主動追求健康的重要手段。

4 結束語

體育作為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社會發展決定體育的發展,體育反之也對社會發揮著獨特作用。

自1949年至2008年的競技體育優先發展階段,落后的生產力發展水平,趕超型發展戰略和傾斜政策;國內自上而下的體育政治功能價值認同、發達國家的政治孤立,國家政策的重視;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分別成為該階段體育發展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因素。在該階段,競技體育是重要的政治工具。其功能表現為:1)國家整體層面上,利用有限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強化國家認同,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民眾自信。2)個體層面上,提高個人歸屬感。

自2008年至今的群眾體育逐漸振興階段,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國際政治壓力、國家政策的重視;個體化意識的崛起;國民體質下降;學生的身心素質落后;信息交流、傳播和交通方式的進步以及可穿戴設備的出現和流行;傳統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弊端的顯現分別成為該階段體育發展的經濟、政治、文化、國民健康、教育、科技和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壓力因素。在該階段,群眾體育是推動體育產業發展的催化劑和人們主動追求健康的重要手段。其功能表現為:1)國家整體層面上,促進國民身心素質的提高;重構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的關聯,促進競技體育發展路徑常規化;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2)個體層面上,豐富個體生活元素,提供嶄新的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鮑明曉.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1-6.

[2]鐘秉樞.奧運戰略目標的實現與競技體育發展模式的轉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11):114-119.

[3]鮑明曉,李元偉.轉變我國競技體育發展方式的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37(1):9-23.

[4]亓昕.社會的結構性斷裂與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目標模式之研究[D].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6.

[5]劉引.宣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集體主義精神[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1990,8(3):28-30.

[6]毛振明,查萍.對我國競技體育舉國體制的理性思考——激情后的冷靜,輝煌下的問題:北京奧運會后的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12):1701-1703.

[7]閻云翔.中國社會的個體化[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

[8]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227/7328132.html.

[9]21個國家調查顯示:中國中小學生想象力倒數第一[N].重慶晚報, 2010-11-24.

[10]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2010年調研報告發布[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shehui/2011-03/14/content_12168478.htm.

[11]浙江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主要發現[EB/OL].http://www.zj.xinhuanet.com/2014-02/08/c_119232705.htm.

[12]郝勤.論中國體育“舉國體制”的概念、特點與功能[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30(1):7-11.

猜你喜歡
群眾體育體育事業競技體育
師范院校體育院系服務地方體育事業的研究
高職院校田徑教學面臨的困境與對策探討
當前形勢下的新發展理念與全民健身
河南省高校體育資源開發與社會共享的研究
遼寧省群眾體育發展的長效機制研究
學校體育對城市群眾體育的積極影響及作用研究
新媒體時代舞蹈藝術的發展對體育事業的積極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