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等社會科學的功用應是“資政育人”
——兼論發布重要文獻不宜使用“咨政育人”

2018-02-21 08:48蘇成愛
學術界 2018年4期
關鍵詞:資政江澤民講話

○ 蘇成愛

(安徽財經大學 歷史文化研究所, 安徽 蚌埠 233030)

歷史、非物質文化遺產乃至一切社會科學的研究工作和成果都具有“資政育人”的作用。但是,最近十多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改用在2002年之前從未出現過的“咨政育人”來代替“資政育人”?!?〕究竟何種寫法正確?抑或是兩種寫法皆可?曾有學者討論“資政”與“咨政”哪種表達孰為正確的問題,或謂“資政”正確,〔2〕或謂“咨政”在通常情況下可以與之通用?!?〕我們則認為:“咨政”自古以來就有數量極少的用例,不能斷定它是完全錯誤的,但與“育人”連用時只能是“資政”,“咨政育人”是不規范的搭配。

首先需要特別指出,“咨政育人”越來越多地被使用,主要是源于媒體在發布的黨和國家領導人論述的重要文獻中頻繁使用該詞的緣故,而實際情況是,只有用“資政育人”才符合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本意。

一、重要文獻中的“資政育人”與“咨政育人”

媒體發布的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論述以及諸多相關黨政文件都曾經頻繁使用“資政育人”或“咨政育人”,相關情況較為復雜,但經梳理,不難發現這兩個詞語的使用情況和規律。我們發現,這兩個詞最初的使用分別源于媒體發布的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的書面材料和講話材料。為便于表述,我們根據用詞規律和因承關系將相關用例整理為A、B、C三類:

A類,用“資政育人”一個詞,或用“資政育人”與“以史鑒今”兩個詞來共同說明黨史工作的任務和作用:

A1.1998年11月17日《人民日報》發布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于同年10月22日致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的親筆信:“我希望各級黨委重視黨史工作,充分發揮黨史資政育人的作用?!笔菫椤?0·22親筆信”。

A2.2001年7月1日《人民日報》發布前一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胡錦濤在全國黨史研究室主任會議上的講話:“全國黨史部門、廣大黨史工作者在以史鑒今、資政育人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边@一說法可能是為了貫徹“10·22親筆信”(A1)精神。

A3.2010年6月19日,中共中央正式印發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中發〔2010〕10號文件)指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堅持把以史鑒今、資政育人作為根本任務,全面做好黨史工作?!?/p>

A4.2010年7月22日《人民日報》發布前一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對全國黨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充分發揮黨的歷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薄吨泄仓醒腙P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A3)是中國共產黨建黨89年來首次以中共中央的名義頒發的黨史工作文件,習近平正是為了貫徹這一文件才發表7·22講話的。

A5.在習近平發表為了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A4)而作出7·22講話以后,各省省委迅速做出反應,印發了相應的文件,各省省委的文件無一例外地都使用了“資政育人”。

A6.2011年2月27日《人民日報》發布前二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會見出席全國黨史研究室主任會議代表時的講話:“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史工作的中心任務就是認真貫徹全國黨史工作會議精神,把各項任務落實好,充分發揮黨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p>

A7.2011年6月17日《人民日報》發布前一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出版座談會上的講話:“認真學習黨的重要文獻,充分發揮資政育人作用?!?/p>

A8.2015年4月9日《人民日報》發布前一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栗戰書在全國黨史研究室主任會議上的講話:“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歷史和黨史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肩負起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边@顯然是在貫徹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系列講話精神。

B類,用“咨政育人”等五個詞共同說明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五大作用:

B1.2002年7月17日《人民日報》發布前一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在考察中國社會科學院時的講話:“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界要努力擔負起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職責?!笔菫?·16講話。其中,“咨政育人”一詞在此前任何文獻中都未曾出現過。

B2.為了貫徹江澤民考察中國社會科學院7·16講話精神,2002年9月13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工作的意見》(教社政〔2002〕10號):“(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在承擔哲學社會科學‘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神圣職責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p>

B3.為了貫徹江澤民7·16講話精神,2003年2月10日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發展繁榮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若干意見》(教社政〔2003〕1號):“要充分認識哲學社會科學在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p>

B4.2003年7月2日《人民日報》發布前一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希望廣大理論工作者)在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方面不斷作出新的建樹?!边@顯然是在貫徹江澤民7·16講話精神。

B5.為了貫徹江澤民7·16講話精神,2004年1月5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文件《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中發〔2004〕3號):“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充分發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重要作用?!?/p>

B6.2004年7月1日《浙江日報》發布前一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浙江省社科院省社科聯調研時的講話:“繁榮和發展我省社會科學,……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重要作用?!边@顯然是在貫徹江澤民7·16講話精神。

B7.2006年4月25日《人民日報》發布前一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200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審會議上的講話:“哲學社會科學界一定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發揮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重要作用?!边@顯然是在貫徹江澤民7·16講話精神。

B8.2011年10月26日《人民日報》發布《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1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大力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使之更好發揮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重要功能?!边@顯然是在貫徹江澤民7·16講話精神。

C類,用“咨政育人”等四個詞共同說明我國文化遺產的四大作用:

C1.2006年4月29日《人民日報》發布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前數日在北京考察文物工作時的講話:“要高度重視文物咨政育人、傳承文明、普及知識、豐富生活的作用?!?/p>

C2.2010年6月12日《人民日報》發布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當日在北京考察文物工作時的講話:“文化遺產事業在保護中傳承、在開拓中前進,有效發揮了咨政育人、傳承文明、普及知識、豐富生活的作用?!?/p>

二、重要文獻中“資政育人”與“咨政育人”的源流考證

有必要首先指出的是,以上由媒體發布黨和國家領導人使用的“咨政育人”和“資政育人”語例,無論使用的是哪一個詞都不能不經過考證而直接視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意見。如,同樣是發布習近平的講話,2010年7月22日(A4)、2011年2月27日(A6)、2011年6月17日(A7)媒體用的是“資政育人”,2004年7月1日(B6)用的是“咨政育人”。

A類,說明黨史工作的任務和作用,一般使用“資政育人”一個詞,或同時使用“資政育人”與“以史鑒今”兩個詞?!百Y政育人”一詞,1998年11月17日媒體發布的江澤民10·22親筆信(A1)是在重要文獻中最早書面使用的,也是目前唯一由黨和國家領導人書面使用該詞之后經媒體發布的重要文獻。如果這則親筆信發布無誤,那么只有這則親筆信才是唯一能夠代表黨和國家領導人意見的文獻。

在1998年以前,習近平和胡錦濤都使用過“資政育人”,其他人也曾使用。據1991年發表的《寧德地委作出進一步加強黨史工作的決定》一文披露,1990年中共寧德地委作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黨史工作的決定》就明確指出黨史工作擔負著“資政育人”的重要任務?!?〕值得注意的是,時任中共寧德地委書記的是習近平,文件中“資政育人”一詞極有可能是習近平親筆所擬。胡錦濤在1994年的一次講話中用過“資政育人”一詞?!?〕其他人也曾使用,如1988年第9期《福建黨史月刊》就發表了題為《強化地方黨史研究資政育人的社會功能》的文獻。據我們檢索,在1998年以前用過“資政育人”的文獻超過100篇,但從未出現過“咨政育人”。

在所有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中,我們暫時無法考證出是哪位最早使用了“資政育人”,但是江澤民1998年在10·22親筆信中的書面使用和口頭上多次使用在過去的影響是最大的。此前雖有人使用過這個詞,但這個詞的廣泛流傳無疑是導源于江澤民的10·22親筆信。江澤民的10·22親筆信也是所有黨和國家領導人文獻中最早書面使用和目前唯一書面使用過“資政育人”的,代表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意見。除了江澤民的10·22親筆信之外,其他用例都是媒體發布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講話中提到的。江澤民親筆信的原件現存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一般人無法一睹真跡,但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大樓大廳的屏風上刻有依照江澤民真跡制作的放大的親筆信,上面分明用的是“資政育人”而不是“咨政育人”,這是最有說服力的“鐵證”。

B類,說明哲學社會科學的五大作用,使用“咨政育人”與“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服務社會”五個詞?!白烧恕庇?002年7月17日《人民日報》發布的江澤民7·16講話(B1)中才首次出現,這是在重要文獻中所能找到的最早用例,也是在所有的文獻中所能找到的最早的用例。語例B2-B8述說了社會科學五大作用所用的五個詞不僅完全相同,而且語序也完全相同,顯然都是受到了媒體發布的7·16講話(B1)的影響。

C類,說明文化遺產的四大作用,使用“咨政育人、傳承文明、普及知識、豐富生活”四個詞,這四個詞連用于2006年4月29日媒體發布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的講話(C1)中首次出現。語例C1、C2說明作為物質文化遺產的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作用,都用了“咨政育人”“傳承文明”,這兩個詞也是在2002年7月17日《人民日報》發布的江澤民7·16講話(B1)中首次出現,顯然是受到發布7·16講話影響的結果。所以C類語例也受到了媒體發布的7·16講話(B1)的影響,B類、C類都可以歸為同樣使用“咨政育人”的一大類,所有的“咨政育人”用例的最初根源是2002年7月17日《人民日報》發布的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7·16講話(B1)。

2002年7月17日《人民日報》發布了7·16講話以后,有關部門不久就根據這個發布制定了多個文件(B2、B3、B5、B8),文件下發以后,使用“咨政育人”的人越來越多,有習非成是的趨勢。

我們認為,“咨政育人”屬于2002年7月17日才在《人民日報》首次出現的不規范和不準確的漢語詞匯,而“資政育人”屬于1998年前就已經出現了的規范和標準的漢語詞匯。

“資政育人”一詞的廣泛流行源于1998年10月22日江澤民的書面使用,更早的淵源是方志的“六字功用”說、《資政通鑒》諸書之說等:

黨史、一般的歷史、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其他社會科學研究工作的作用,人們常常都借用“保存史料、資政育人”的說法來說明?!百Y政育人”的提法顯然是受到了前人所說的方志功用的有關提法的影響。古代方志是一地之史、“輔治”之書和“資政寶鑒”。關于方志的功用,古語習稱為“資治、教化、存史”,即“六字功用說”?!?〕當代方志界基本沿襲了此說,只是略加變化,把“資治”改為“資政”,把“教化”改為“育人”,并進一步歸納為“保存史料,資政育人”?!?〕當然,“資治”的說法可以溯源到年代更早的《資治通鑒》等書。

《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著名史書,記載了自戰國至后周16個朝代的歷史。這部書是歷代帝王的教科書,也是現代政治家的教科書。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而取名“資治通鑒”,司馬光稱此書“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即“以古鑒今”,而“資治”又是“資政”的同義詞,包括方志在內的史書都還兼有“育人”的作用,故歷史的作用常被概括為“以古鑒今、資政育人”。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頻繁使用的“以古鑒今、資政育人”顯然是受到了政治家教科書《資政通鑒》的影響,所以我們發布他們的講話只能使用“資政育人”而不能使用“咨政育人”。

《資治通鑒》影響十分巨大,以至于后世類似的書名一直不斷涌現,大多把“資治”改為它的同義詞“資政”。清順治帝酷愛《資治通鑒》,他主編的《資政要覽》采集了古代嘉言善行的記載,用來幫助當時及后世的執政者為政。太平天國領導人洪仁玕“備陳方策”“以資國政”,撰成《資政新篇》?!百Y政”一詞后來比“資治”更為流行。

三、“咨政育人”與“資政育人”的語言學辨析

(一)從字義來看,“咨”“資”二字之義迥異。

要想弄明白究竟是“咨政育人”正確,還是“資政育人”正確,抑或是二者都正確、可通用,這要從“咨”“資”二字的本義說起。

“咨”“資”都是形聲字,讀音相同,其聲符都是“次”,但義符不同,“咨”從“口”,本義是指口頭上的“咨詢”“商議”;“資”從“貝”,一般不指口頭上的行為,貝是古代的貨幣,“資”的本義是“錢財”。如《戰國策·秦策一》:“(蘇秦)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蓖ǔG闆r下,幫助別人最重要的和最普遍的做法是給予別人錢財,所以“資”又引申為錢財方面的“資助”;但有時錢財以外的“資助”作用也很重要,于是“資”進一步引申為所有類型的“資助”,即“幫助”“輔助”。如《史記·項羽本紀》“愿大王資余兵”。再如,《逸周書·大聚》“資喪比服”,朱右曾集訓校釋:“資,助也?!薄段倪x·任昉〈奏彈曹景宗〉》“緩救資敵”,張銑注:“資,助也?!?/p>

古代文獻中有很多字是借字?,F代人們使用的成語大多源自古文獻,這些成語中有不少還保存著借字,如“一暴十寒”的“暴”是“曝”的借字,“受益匪淺”的“匪”是“非”的借字。如果“資政育人”之“資”是“咨”的借字的話,那么“資政育人”就可以寫成“咨政育人”,但這種可能是根本不存在的。前文已揭,“資政育人”中的“資政”,其前身是“資治”。其中的“資”是“幫助”之義,不是“咨詢”之義,所以這里的“資”不能寫成“咨”。

(二)從語義與語用來看,我們只能說“資政育人”。

1.從著名史書《資治通鑒》的命名來看作為“資政”前身的“資治”之“資”義。

北宋司馬光等人耗費近20年的光陰編纂而成的《資治通鑒》是我國最為著名的編年體史書,記載了自戰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至后周顯德六年(959年)16個朝代1362年的歷史,凡294卷,計300余萬字。這部書后來不僅是歷代帝王必讀的教科書,也是士人們心目中的“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更是現代政治家的教科書?!百Y治通鑒”之“鑒”,義為“鏡子”,《資治通鑒》實際上就是一面幫助帝王為政的大鏡子,其英文譯名一般是“Comprehensive Mirror for Aid in Government”,“mirror”(鑒)就是“鏡子”的意思,“aid”(資)是“幫助”“輔助”之義。此書原名“通志”,宋神宗以為此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而取名為“資治通鑒”。所謂的“有資于治道”即有助于治道之義?!坝匈Y”“資治”之“資”都是“幫助”“輔助”之義,不是“咨詢”之義,因而不是“咨”的借字,“資治”不能寫作“咨治”;而“資治”又是“資政”的前身,所以“資政”不能寫成“咨政”。

2.從深受《資治通鑒》影響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常常將“以史鑒今”與“資政育人”連用情況來看“資政育人”之“資”義。

2010年7月21日,習近平指出,中共中央歷來高度重視歷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這是十分符合事實的。當日習近平的講話中就三次用到了“以史鑒今、資政育人”。早在2003年8月14日習近平就強調了歷史的“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胡錦濤在1994年11月21日、1999年11月24日〔9〕、2001年6月30日的數次講話中都強調過歷史的“以史鑒今、資政育人”作用。2010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印發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2011年9月初中央軍委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軍隊黨史軍史工作的意見》都要求有關部門必須堅持“把以史鑒今、資政育人作為根本任務”。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能夠幫助人們通過對照過去的歷史經驗教訓來尋找治理好國家政治的大政方針,對政治家具有不可替代的幫助作用??傋謹颠_300余萬字的《資治通鑒》就是一面幫助政治家為政的大鏡子,它是歷代“帝王教科書”,更是現代政治家教科書:毛澤東一生至少讀過此書17遍,鄧小平也是終生愛不釋手,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也都曾屢屢引用。

《資治通鑒》書名中的“資治”實際上就是“資政”的意思。宋神宗稱此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有資于治道”即有助于治道;主編司馬光的意見與此完全契合,他說此書的宗旨是“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拌b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常被概括為“以古鑒今”,而“資治”又是“資政”的同義詞;而包括方志在內廣義的歷史還兼具“育人”的作用,所以歷史的作用可以概括為“以古鑒今、資政育人”。而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屢屢使用的“以古鑒今、資政育人”顯然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政治家必讀書《資政通鑒》的影響,所以我們在發布他們的講話的時候只能用“資政育人”而不能用“咨政育人”。

“資政育人”之“資”是“幫助”之義,而非“咨詢”之義,不會是“咨”的借字,故而“資政育人”不能寫成“咨政育人”。

3.從深受《資治通鑒》影響且以“資政”冠名的古書來看“資政育人”之“資”義。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以古鑒今、以史資政的傳統?!顿Y治通鑒》影響巨大,后世類似書名不斷涌現,其中不少書名都是把“資治”改為它的同義詞“資政”。如酷愛《資治通鑒》的清順治帝福臨就曾經主編過《資政要覽》一書,該書是采集諸書中有關于政事與修身的資料而編寫成的帝王教科書。福臨親撰序言云,“帝王為政,賢哲修身,莫不本于德而成于學”“凡古人嘉言善行載于典籍者,皆修己治人之方可施于今者也”,所以此書采集了古代嘉言善行的記載,以期幫助當時及后世的執政者為政。書名中“資政”之“資”亦為“幫助”之義,也不能寫成“咨”。

我國以史資政的傳統,在近代發生了新的變化,那就是開啟了以當時之史資當時之政的風氣,不再局限于以古代之史資當時之政。太平天國運動后期的主要領導人是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他于1859年撰寫的《資政新篇》,是洪仁玕本人治國理政的實施綱要,是以建議的方式逐條向天王洪秀全提出來的。洪仁玕認為“治國必先立政,而為政必有取資”,所以他根據自己在上海與香港時對于西式資本主義的見聞,條分縷析地“備陳方策”“以資國政”。所謂“資政”即“以資國政”的略語,亦即他所說的“為政必有取資”,這里的“資”顯然都是“幫助”“輔助”之義。他說自己撰寫這部書的目的是為了“輔國政”,即幫助和輔助國政。洪仁玕在書中還聲稱:創辦公開發行的報紙,“上覽之,得以資治術”“專收十八省及萬方新聞篇有招牌圖記者,以資圣鑒”“恭錄己所窺見之治法,為前古罕有者,匯成小卷,以資圣治,……以輔圣聰不逮”。這些語句中的“資”與書名中的“資政”之“資”顯然都是“幫助”“輔助”之義,都不能換成義為“咨詢”的“咨”字。

4.從“資政”的用例來看“資政”之“資”義及“資政”與“咨政”語用色彩。

“資政”是由來已久、約定俗成的傳統說法,意思是“助政”“輔政”。唐人釋道宣《敘元魏太武廢佛法事》云:“帝諱燾,以明元帝泰常八年即位,時年八歲,尚在幼沖,資政所由,唯恃臺輔?!闭f的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繼位時年僅八歲,幫助處理政務的是當時的宰輔一類的高級官員,“資政”即“助政”“輔政”之義。這些幫助為政的資政者對于小皇帝來說當然是必不可少、極為重要的。

“資政”還指名義上或實際上承擔“助政”“輔政”之責的官職。這類官職通常是由原本官階極高的退休官員擔任。雖然他們大多只起到“備咨詢”的邊緣性作用,但都叫“資政”而不叫“咨政”,因為“資政”是“助政”“輔政”之義,“助政”“輔政”必不可少、極為重要;“咨政”是就政務問題進行咨詢的意思,“咨詢”可有可無、并不重要。所以,“咨政”是具有口語色彩的中性詞,“資政”是較為文雅的褒義詞和書面語,與“咨政”相比,“資政”更能體現出國家對這類官員的恩寵,是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的表現,是中華文明的優良傳統。

宋代開始設置“資政”一職,全稱是“資政殿大學士”,主要由德高望重的退職宰相擔任,地位崇高。金、元、明、清、民國都設這有一官職,并沿用“資政”之名。近年來,我國湖北、河北、四川等地聘請已經達到退休年齡的副省級官員為“資政”,但都不叫“咨政”,可謂古風猶存。新加坡的國民主要由華人組成,該國政府曾經一度設有“內閣資政”和“國務資政”等“資政”職位,都由卸任的總理或卸任的副總理擔任,位高且權重,在內閣中的地位僅在總理(Prime Minister)之下。其中,內閣資政專責為新任總理提供指導,起到幫助、輔導新手的作用。內閣資政英文名稱叫做“Minister Mentor”,意為“指導部長”?!癕entor”在英語中的意思是“(無經驗之人的)有經驗和可信賴的指導者”?!皣鴦召Y政”英文名稱叫作“Senior Minister”,其字面意思是“資深部長”。受中華文化影響的緬甸也設有“國務資政”,位高權重,現任此職的是昂山素季,輿論普遍認為,她就是“事實上的總理”。這些實際上或名義上地位崇高的“資政”,無論是否擁有實權,顯然都是不能寫成“咨政”的。

5.從“資政”“咨政”的辭書收錄和古文獻使用情況、語義內涵來看二詞的合法性與搭配習慣。

我國收詞量最大的漢語語文工具書《漢語大詞典》收錄的詞條有“資政”無“咨政”,其他嚴肅的語文辭書也都沒有收錄“咨政”這一詞條?!稘h語大詞典》的收詞原則是“古今兼收,源流并重”,卻不收詞條“咨政”,這表明,至少在辭書的編纂者的心目中“咨政”自古至今都是不具備合法地位的?!白烧辈痪邆浜戏ǖ匚?,也可以從其用例的數量上得到印證。經檢索,我們在總字數超過10億的“國學寶典”數據庫獲得了“資政”共有2390個結果,而“咨政”僅有23個結果?!皣鴮W寶典”數據庫收錄遠古至民國時代的文獻,號稱“全球最大的中國傳統文化檢索引擎”,收錄文獻較為全面。由此可見,“資政”一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十分常用,而“咨政”一詞十分罕用。在這23個“咨政”的檢索結果中,其中1個結果出自民國時代的文獻,把“資政院”錯誤地寫成“咨政院”,“咨”字是形近誤字。另有18個結果都不能算作是詞語,如“咨政理”“咨政德”“咨政典”等,都是短語,除此之外的4個結果,是作為詞語的“咨政”,但它們無一不是“咨詢政務”的意思,而且都是清代乾隆帝使用的,見于《國朝宮史》《國朝宮史續編》。為了防止遺漏,我們又花費了一番窮搜博討的功夫,發現最早把“咨政”當作詞使用的是明人楊士奇,他在《送羅學古還清化詩序》一文中云:“學古之大父仲淵翁,……郡縣禮為耆老而咨政焉?!闭f的是郡縣的官員把羅仲淵禮聘為耆老而經常就政務問題向他咨詢,“咨政”即“咨詢政務”。除了出現錯字的用例之外,作為一個詞的“咨政”都是用于表達某人向某人咨詢政務,形式通常是被助者對助人者的口頭咨詢;而“資政”大都是用于某一或某些歷史著作、檔案文獻、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某人具有幫助作用,通常是書面的或非物質的材料對他人的幫助;“資政”雖然也有口頭上的,但在語義上都是表達助人者向被助者提供幫助?!坝恕本褪恰敖逃嗣瘛倍屓嗣裰苯邮芑?,語素“育”與“人”是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是典型的動賓結構;“資政”就是“幫助為政”而讓國政直接受惠,語素“資”與“政”是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也是典型的動賓結構。而“咨政”義為“咨詢政務”,被咨詢的政務問題無法受惠,語素“咨”與“政”不是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嚴格地說,“咨詢政務”是講不通的,“政務”不是人,怎能向它咨詢?這不合邏輯。而這種不合邏輯的詞語又沒有像“救災”“救火”之類的說法已經被人民群眾廣泛使用而成為約定俗成的說法,獲得了合法地位,被編入了語文辭書。所以“咨政”自古以來就極為罕見,不是約定俗成的說法,不具備合法性。又因為語法結構方面的原因,我們只能將“資政”與“育人”并舉,但不能將“咨政”與“育人”并舉,即只能說“資政育人”不能說“咨政育人”。

四、歷史等社會科學作用的準確規范表達應當是“資政育人”

綜前所述,媒體發布黨和國家領導人講話或用“資政育人”,或用“咨政育人”,我們認為,只有“資政育人”才是準確規范的,而“咨政育人”是不規范的。

新中國的歷代主要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在歷史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詣?!顿Y治通鑒》總字數達300余萬,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都對此書深有研究。受其影響撰寫而成的《資政要覽》《資政新篇》也都是人們熟知的歷史文獻。

習近平視史為師,多次強調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教科書”和“最好的清醒劑”,可見他認為歷史對于人們有不可或缺的幫助作用,而不是可有可無的咨詢作用,即歷史的作用是“資政育人”而不是“咨政育人”。

“咨政育人”這一不恰當的寫法最初源于2002年7月17日《人民日報》的發布不確,這一開始只是一個無心之過,雖屬于偶爾疏忽,但影響巨大。

為此我們建議,今后的出版物一定要采用符合黨和國家領導人本意的準確規范的表達,用“資政育人”而不用“咨政育人”,確保祖國語言的精準和純潔,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理解并有效發揮歷史、非遺等社會科學的作用。

注釋:

〔1〕杜玉波:《切實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咨政育人功能》,《中國高教研究》2016年第10期;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理直氣壯,咨政育人——記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陳錫喜教授》,《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年第7期;徐永富:《堅持創新發展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共產黨人》2016年第11期。

〔2〕龍協濤:《“咨政”乎?“資政”乎?》,《咬文嚼字》2009年第8期。

〔3〕孔云峰:《“資政”與“咨政”》,《重慶行政》2013年第2期。

〔4〕中共寧德地委黨史研究室:《寧德地委作出進一步加強黨史工作的決定》,《福建黨史月刊》1991年第2期。

〔5〕胡錦濤:《在全國黨史研究室主任會議和中國中共黨史學會第四屆理事會議上的講話》,《中共黨史研究》1995年第1期。

〔6〕江澤民:《在上海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中國地方志》2002年第5期。

〔7〕譚奇:《關于方志工作的理論斷想》,載秦其明主編:《新方志理論與實踐二十年》,方志出版社,2005年,第29頁。

〔8〕習近平:《在接見全省第七次黨史工作會議代表時的講話》,載中國共產黨黨史工作年鑒編纂委員會編:《中國共產黨黨史工作年鑒2003》,中共黨史出版社,2006年,第76頁。

〔9〕胡錦濤:《黨史工作者的光榮使命》,《中共黨史研究》2000年第1期。

猜你喜歡
資政江澤民講話
江澤民同志追悼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注重收集重大活動檔案充分發揮檔案工作資政育人作用
扶貧·扶志·扶智
“注水”講話
國旗下的講話
漫談史學初體驗
男朋友
江澤民論“世界是豐富多彩的”
劉兆玄又當“資政”
變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