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托馬斯·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中通向常規科學之路的新認識

2018-03-09 18:52左佐壟川劉自強陳云來
關鍵詞:發展模式范式

左佐壟川+劉自強+陳云來

摘 要:常規科學的作用是成為幫助更多科學實驗發現的基礎原理,通常是一個又一個成功結果的總結。但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卻讓我們看到了新的認識?;蛟S常規科學的發展軌跡,并非是簡單的知識堆積、層層遞增向上發展,而可能是一種顛覆性的認識在推進常規科學的發展。

關鍵詞:常規科學;范式;范例;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G3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7)10-0048-03

發明、創造或物理性實驗,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支撐,而被常規科學所運用于實踐的基礎原理就顯得極為重要。許多原理通常被經受無數次的反復驗證,以加深它的正確性和權威性,而檢驗的方法則又要求回到實踐??茖W實驗是一種使用頻率最高的實踐,并且它是注重每個細節上的微毫誤差,也象征著嚴謹的代名詞??茖W實驗的一個結果,必然會被進行若干次求證,而大量和頻繁的求證所得,如其結果均屬一致,那么它的存在則被默認是真理。隨著此真理的求證脈絡被運用得越來越廣,其本身也就更有影響力,久而久之則形成真理是神圣的,也是不容挑戰的觀念。以至于我們都無法去想也不敢去想,這些原理的假設性前提是否真實存在,也因此喪失了觀察事物本身的懷疑能力。直到科學實驗的瓶頸出現,實驗視角不得不被拽回基礎原理本身時,常規科學也隨之出現了動搖,甚至影響到科學實驗者們的世界觀。而這也正是托馬斯·庫恩通過歷史觀察,試圖重新解釋常規科學發展軌跡的重要原因所在。

一、范式存在的發展模式

“常規科學”與“范式”是密切相關的術語,按照個人理解可以為一種是具體的,而另一種是抽象的,他們都是相關概念的特殊界定。如牛頓定律、托勒密體系、波動光學等等都可以統稱為常規科學,因為它們都是基于嚴密科學實驗的定律,也就能夠形成一種常規而被反復運用。而范式卻并非如常規科學如此有規律,或許是一個定律自成范式,或者幾項理論組成范式,總之只有在人們腦海中需要某一概念時,相關概念群的范式才會伴隨而來。

(一)范式的構建

瑪格麗特·瑪斯特曼發現庫恩在《結構》中對“范式”一詞有21種不同的用法”[1]。這并不影響我們對范式的構建,因為我們僅需解釋一個范式的確立,也就是最初的“范式”。當我們在使用一個概念的時候,這一概念或許無法支撐我們希望表達的觀點時,就需要借助到群概念來表達,而這些群概念常常合起來被人提及時,也就成為人們的第一映像,所以最初的“范式”就是一個群概念總的稱謂。而這一“范式”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時,才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范式”,由此可見,范式是一種多數人對某些群概念的深層次固有認識,想談某概念時就可以直接用范式來表達。

(二)范式的范例

論點再精妙也需論據支撐,舉例說明才能完美詮釋所希望表達的內容,而范例就是把范式從抽象引到具體的一個有力支撐或左膀右臂。在我們進行相互論述時,引用范例就能夠給予對方一種直觀的映像,同時也為這一范式補充著它的權威性。也就是當人們漸漸熟悉范式時,所經常使用的范例很多都是常規科學所包含的,也使得常規科學和范式、范例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以至于談到某范式時所有論述者都會默契的認同。而范式成為一種常態的存在時,某一領域的研究其實也就屬于平穩發展的狀態,研究者們僅需按照以往的范式來從事自身的研究,不斷驗證著自身所做的范例。

(三)范式的轉換

基于“常規科學”所構建形成的“范式”,固然在一定時期內是牢不可破的,也是頻繁被人們所爭相引用的。但頂尖金字塔的基角出現松動,也就是當若干范例遭受質疑時,人們的目光將自覺或不自覺的集中到“范式”上來?!俺R幙茖W”或許會制造更多范例來保護“范式”,這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所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2],人們會拿這一范例質問那一范式,拿特殊現象來說客觀存在。所以,堆積的范例越多,也只是對范式的補充越多,其實也相應的要解釋和回答的質疑更多。作為科學共同體的某“范式”直到要被顛覆之前,它都始終會為自己所辯護,因為它從未懷疑過自己。正如某范例:用一副撲克牌的試驗,從一副撲克牌中抽出一張黑桃A,再把這張牌做上標記,供參加試驗的人觀看并用10秒逼問法,使他們記住這張牌。然后重復的讓參加試驗人群觀看這副牌,每次翻到這張做標記的牌時,會停留一下供參加試驗人群確認這張牌是否改變,無限制循環重復,直到人群視覺麻木時,將這張黑桃A換成紅桃A,再繼續循環。這時有些人已經意識到牌變了,而有些人確堅信還是這張牌沒變。是視覺麻木使得堅信沒換牌群體繼續堅持自己的觀點,而那些發現牌換過的人群則在進行反思,由此人們腦海中固有的范式就開始了轉換。

二、常規科學的新軌跡

作為“范式”存在的常規科學,在遭受大前提被挑釁時,同樣存在蒼白和無力。也正是庫恩在歷史中找到和發現的這一現象,再根據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規律,總結出通向常規科學之路,也從而產生了對“常規科學”的新認識。

(一)前范式的曲折

在另一個范式還未形成前,最初范式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科學研究和探索都是堅持此范式”來進行,同時也是在不斷鞏固和牢固此“范式”的神圣性。但“歷史向我們提示出,通向一種堅實的研究共識(research consensus)的路程是極其艱難的”[3]。這種最初的范式,由于它的最先存在,將其稱之為前范式在此特別強調一下。前范式本身的大前提不完善,是可以被忽略的,因為在它之前再沒有其它范式的存在,也就缺失比較,因此在產生質疑之初是較為謹慎的。范式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默認而存在,其實對很多人而言已經是構建為信仰的東西。理解到這我們就可以想到,在一個人的信仰將遭受挑戰、面臨瓦解危機時,他們的反應會多么的強烈。因此前范式總在通過一個接一個的范例,來不斷辯護著自己的權威性,更甚至于通過一個范例,再衍生出更多科學共同體的體系來進行補充和聲援。

(二)后范式的狼狽

“沒有范式或范式的某種候補者,所有與某一門科學發展可能有關的事實,似乎都同樣地重要”[4]。這就可以讓我們發現,“前范式”雖然有漏洞,會影響很多最終的決定,但至少是一個依據,一個參考標準。如若沒有這樣的標準,只能再找另外的候補者來代替,在此我將范式的某種候補者或替代前范式的新范式,一并定義為“后范式”。當然,我們其實能夠想象得到,“后范式”能夠取代“前范式”而存在,本身就已形成諸多的擔憂和畏懼。endprint

1.不斷懷疑大前提??傁葟拇笄疤岬慕嵌瓤紤],是否存在漏洞的問題,再著手進行研究。研究一切問題不先從參數、依據上找,目光和注意力始終放在大前提上,導致從絕對主義走向懷疑主義之路,再嚴重點就導致信仰缺失。這也是后范式的必經之路,至少不論從感情接受層面來談也好,還是從論證縝密態度層面去分析也罷,大前提被動搖過,想再樹立起來是難之又難。

2.繼續在前范式上累積范例。后范式在不斷總結前范式坍塌問題時,依舊把前范式奉為經驗而存在,試圖恢復或重構前范式?;蛟S在某一特例中找到對前范式不完善的補充,但這一特例無法復制、延伸,使得某一發現在前范式復活不久,又重新被另一發現所瓦解。這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繼續循環往復著前面的工作,而又不會產生任何創新之處。

3.視前范式為禁忌般存在。坍塌的“范式”倒成一片廢墟,但它的存在同樣不容忽視,在這片泥濘的廢墟中,其實還包含著許多重要的價值考量。而“前范式”和“后范式”這二者,只能取存在其一,因為后范式在運用過程中使用到前范式概念時,難免又要陷進前范式的框架內,自覺或不自覺地又拐回前范式的模式運轉。為避免相互間的干擾,而將前范式視為緊忌也屬無可奈何。

三、常規科學的歷史路徑

歷史的視角總是從過去走向未來,但站在當下是否該換個視角來啟迪新的思想?;蛟S我們可以倒轉時間軸來看,從蘋果順樹而落開啟萬有引力時代,到毒蘋果封印睡美人結束伊甸園神話時代。如果一個時代看成一個范式,那么范式間的轉變總離不開關鍵的人和物,這些時代之間本身并未存在聯系,但千絲萬縷的因果使之都成為命運共同體。同樣,常規科學存在于各時代中,也常被發生的變化而影響著,其實都因為他們引起的[5]。

(一)常規科學的好奇

世間之大千奇百怪,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如果不是一顆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人類文明的進步根本無法推進。如鉆木取火,若木棍和石塊間的摩擦,產生火花這一現象不被好奇,不使得人們去反復試驗,并發現火產生的辦法,可能人類還要繼續以果飽腹的日子;又如嫁接技術,若非一顆斷枝在另一植物上的成活,人們若不去好奇這顆植物是如何成活的,不去在其他植物上另做試驗,也就不會有如今的草本嫁接技術,更勿談如今高產種子這類高科技技術等等。好奇為常規科學開啟一扇又一扇大門,也使得人們對自然崇拜轉而相信科學,是好奇讓人們邁向求證之路。

(二)常規科學的認同

好奇并非都存在價值,也不是每一次好奇都能產生科學的誘因,只是當好奇被常規科學的范疇所包含,被那些研究者所接納時,所好奇的事物才會被正式歸入研究行列,而這樣的好奇也才真正被啟發價值?;蛟S,有些好奇能找出發現,有些好奇卻是無疾而終,因此好奇若要納入被認同的常規科學序列,其本身就需具備足夠的價值屬性,這些價值屬性同樣是吸引研究者們愿意去為之默默耕耘的重要原因?!胺妒健闭潜怀R幙茖W所認可的和有價值的好奇,諸多研究者更試圖避離“范式”之外的發現研究,寧可放棄一鳴驚人的縹緲機會,也依舊執著于自身無限循環的“范式”試驗。通過把握歷史脈絡我們發現,研究者們把“范式”之外的研究視為冒險,而且大多數人更不愿去冒險研究,因為冒險的代價是一輩子默默無聞,在這種潛因默化的環境下,“范式”的價值屬性被放大已是預料之中。

(三)常規科學的創新

與其說是創新,不如說是突破,而每次創新也意味著再次的突破,是向著更高領域飛躍的前奏。創新無處不在,創造無時不有,常規科學的每一次試驗,都可能產生創造,這也為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試驗都是在有意義的過程中進行著。但創新和突破也意味著另一種考究,那就是面臨沖破底線束縛的危機,而這底線不是其他,正可能是那些“范式”之外的冒險研究。如泰勒斯的水本原說,到后來阿拉克西·曼德、阿拉克西·美妮、阿拉克·薩格拉等人的一系列發現,風、火、土、氣本原說都是在前發現上的創新,也是對前理論的反復踐踏,直到“邏各斯”( )本原的出現才恢復短期的平靜;又如克羅狄斯·托勒密的地心說理論,在尼古拉·哥白尼的日心說理論誕生后也悄然暗淡等。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創新也預示著新的革命,這也歸回庫恩所希望表達給我們的一個觀點,歷史都是在坍塌中重建,又在重建中坍塌的循環過程。人們都在試圖找尋堅實而牢固的支點,不斷嘗試著陸地的穩固性,希望發現確定性存在而從一個端點無限延長。

參考文獻:

〔1〕伊安·哈金.科學革命的結構(第四版)導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高華平等譯注.韓非子·難一[M].北京:中華書局,2015.

〔3〕〔4〕金吾倫,胡新和譯.科學革命的結構(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5〕白雪暉.科學哲學及其發展的歷史邏輯[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

(責任編輯 賽漢其其格)

Abstract: The role of the normal science, which is help more scientific experiment to found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 is usually a successful outcome. But the book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provides us a new understanding. Perhaps, the scientific knowledge is not the simple accumulation or to increase layer upon layer, it is maybe a disruptive understand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normal science.

Keywords: Regular Science; Paradigm; Sample; Development Modelendprint

猜你喜歡
發展模式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維
孫惠芬鄉土寫作批評的六個范式
管窺西方“詩辯”發展史的四次范式轉換
轉換的范式:反思知識產權理論
高職院校創客文化的發展模式
韓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發展
“祖”文化之于“地方感”與“超越性”的表達范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