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018-03-24 09:30張勤
文學教育 2018年3期
關鍵詞:思維能力初中語文策略

張勤

內容摘要:初中語文是培養學生語言組織能力與思維能力的重要學科。隨著我國新課改與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地位,并通過有效的教學模式拓寬學生思維能力,繼而開啟學生智慧。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與自主思考中掌握相關的語文知識,繼而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故本文則主要闡述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 思維能力 策略

語文知識涉及較多的內容,而通過讀、聽、寫等方式可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感受語文知識的樂趣與魅力。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及理解能力。若教師單一采用的灌輸式教學則難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則難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現象力[1]。故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以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為基本前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繼而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一.結合教學目標,制定思維能力教學方案

初中語文教學具有目的性及計劃性的特征。為此,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制定有效的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案。而要想將思維能力教學貫穿于整個教學體系中,教師就應將教學的實際情況與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模仿能力等心理年齡特征相結合,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培養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語句擴寫、縮寫及表達等語文能力,并讓學生學會自主獲取相關的語文知識點,在教師的引導下加深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思考,不斷拓展自己的思維想象能力及表達方式。同時,因部分學生語文基礎知識能力較差,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時,應著重考慮到這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加強學生語言組織能力的表達訓練,潛移默化提高學生思維轉變能力,最終達到語文教學目標。在對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理解詩中重點詞語的方式,讓學生發揮自主想象力,在腦海中將自己所領悟到的詩詞畫面進行闡述,并結合詩人的作詩心境,掌握詩詞真正的含義。

例如,在毛澤東的《七侓·長征》中,教師可先讓學生對這首七言律詩進行朗讀,并讓學生帶有情感的去朗讀,在朗讀過程中體會詩中的場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當學生朗讀后教師便可讓學生再次默讀,并嘗試在腦海中浮現紅軍長征的畫面。學生就會聯想到“紅軍長征的艱辛,在翻越五嶺后,還要越過險峻的鐵索橋,寒意刺骨……當翻越千里積雪的岷山后,紅軍露出的笑顏……”的畫面。同時,教師也可向學生提出有關長征的話題,讓學生了解紅軍長征那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與愛國情懷[2]。在“大渡橋橫鐵索寒”中,教師可向學生進行提問:“作者為什么用‘寒字來描寫鐵索橋,主要表達的是什么?而這個‘寒字你又會聯想到什么呢?”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讓學生拓展自己的思維想象力。有的學生就會回答:“寒字讓我想到毛骨悚然、陰森森的感覺……”,有的學生可能會回答:“通過寒這個詞我仿佛看到了紅軍戰士們不畏艱辛,踴躍渡過鐵索橋、河流湍急的畫面……”。通過引導重點詞語如“逶迤”、“磅礴”、“騰細浪”、“走泥丸”等讓學生描述詩中紅軍不怕遠征難的英雄氣概,感受詩人內心的情感。通過拓展學生思維的方式,讓學生領悟如今的美好生活都是來之不易,要學會發揚長征精神與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繼而達到最終的教學目標。

二.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以尊重學生思維方式及主體地位為教學前提,不斷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與能力,在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與創新,用肯定與贊揚的態度去看待學生提出的問題或回答,不斷活躍課堂氛圍,給予學生發揮思維的平臺。故只有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語文、理解語文,激發學生探究欲與學習興趣,繼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這一課時,教師便可通過問題或運用媒體設備的方式將“親情”這一教學情境融入教學課堂中,讓學生在濃厚的教學環境中感受作者對父親的懷念與愛。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前,可提出這樣的問題:“你眼中的背影是怎樣的?對于父母的背影你又有何感觸呢?”讓學生通過教師所提的問題展開探討并發言。有的學生就會回答:“背影讓我覺得很落寞,因為看不到父母親的表情,只能看到他們逐漸走遠的背影輪廓……”。而有的學生甚至會回答:“我覺得背影就是小時候下雨時爸媽接送我上學后獨自離開的場面……”。學生的回答各不一致,但不難看出都是父母親對他們的關愛。通過良好的教學情境,學生思路及注意力便可轉移到本次將要學習的課文內容中。這時教師要抓住這一時機,運用多媒體設備將有關《背影》的語言獨白或背景音樂通過播放功能創設課文情境。讓學生在音樂中默讀課文,走進作者的故事[3]。在學生默讀完課文后,教師便可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通過文中從父親在火車站送別兒子的場景這一內容,學生便可對“背影”這一詞有更深的領悟。當父親費勁的穿行鐵道時,文章的情感則引向高潮。教師便可讓學生對“我看見他帶著黑布小帽……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這段內容細細品味,并從“蹣跚”、“慢慢”、“攀著”、“縮”等詞中想象作者父親努力攀爬的背影,刺激學生思維現象力。文章內容樸實又真實,讓學生在良好的情景中感受父母的不易。并在文章中把握作者刻畫人物的方式,抒發自身對父母的情感。并通過聯系生活實際的方式,向學生提出:“在實際生活中,你的父母對你做過最感動的事情是什么?”讓學生自由聯想,促進思維的進一步拓展。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讓學生融入文章主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進一步升華,繼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三.運用辯論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轉變能力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也可應用辯論教學模式,讓學生對同一問題進行辯論,刺激學生思維轉變能力,讓自身思維方式得到擴充。在辯論教學模式中,教師可結合課文內容,在講述課文重點知識后,展開話題辯論比賽。在辯論前,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分組,分為正方與反方,讓學生通過教師創設的辯論話題展開辯論,告知學生在辯論中不能偏離辯論話題的中心,并事先尋找有關的辯論內容來闡述我方的觀點。通過辯論的方式,讓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拓展,提升思維活躍能力的同時,逐步培養學生思維邏輯的轉變能力。例如,在學習《奇妙的克隆》這一內容后,教師便可組織學生展開辯論賽。同時,要求學生在辯論時語言表達要清晰流暢、聲音洪亮、所提出的觀點明確、依靠的論據要準備充足、在反駁辯方觀點時要尊重對方等。讓學生對“克隆技術是否能造福人類”這一話題展開辯論。正方的觀點為“克隆技術能造福人類”,反方觀點則為“克隆技術不能造福人類甚至危害人類”。教師可在辯論賽上充當主持人或指導教師的角色,在辯論賽開展過程中,學生思維辯解較為激烈時,難免會出現爭吵等影響辯論賽順利進行的情況發生。為此,教師還應把握好辯論賽的整體秩序,繼而促進辯論賽的順利實施。正反學生便會依據所查找的資料進行闡述:“我方認為克隆技術能造福人類,因為對于瀕臨滅絕的物種來說,克隆技術能將即將滅絕的動物進行克隆,是克隆技術最有價值的地方。同時,克隆技術還能在醫學上廣泛應用,像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生長激素等運用克隆無疑是最好的辦法……”反方的學生則對本組的觀點進行闡述:“我方認為克隆技術不能造福人類甚至危害人類,因為克隆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自然進化的過程,并且違背倫理學,……如果克隆技術被邪惡的人類掌握并應用,那么會對人類社會造成嚴重的危害……”[4]。兩方學生各抒己見,或許學生在對觀點進行闡述與反駁時,未能對辯論的內容進行深度的辯論,但經過這樣激烈的辯論賽,學生便會知道科技發展的未來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通過辯論賽的方式,學生思維能力便會得到進一步的擴展,語言組織與思維活躍能力便可進一步的提升,并感悟到“科技是把雙刃劍”這一重點知識。

四.結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并應用多種教學模式,帶領學生進入語文課堂,在融洽與愉悅的課堂環境中,不斷掌握相關的語文知識,并在自主發揮想象力的前提下,提高學生自身的理解及學習能力。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與綜合素質,達到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曹城.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7(02):32-32.

[2]尹強.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課外語文:下,2017(09):70-70.

[3]昂秀.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東西南北:教育,2017(03):129-129.

[4]景芙蓉.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南北橋,2017(08):34-34.

(作者單位:江蘇省太倉市雙鳳中學)

猜你喜歡
思維能力初中語文策略
基于“教、學、評”一致的初中語文作業一體化實踐模式
初中語文片段寫作的實踐路徑
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比較談——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