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議網絡女性舊體詩人劉能英詩歌的現代性

2018-03-24 09:30張鈺筱
文學教育 2018年3期
關鍵詞:藝術特色現代性

張鈺筱

內容摘要:舊體詩人劉能英以網絡起家,題材上集中展現了現代人對生活的關注,關注小人物的生活狀態;常采用列錦、白描的藝術手法,語言質樸,不事雕琢;詩歌的基調是樂觀昂揚的,又由于其北漂詩人的身份,偶爾展現出哀傷無奈的愁苦,形成了明亮與幽暗交織的藝術特色。從劉能英的作品中能一窺新世紀網絡女性舊體詩詞的創作風貌。

關鍵詞:現代性 網絡舊體詩詞 劉能英 藝術特色

進入新世紀,中華詩詞出現了新的藝術風貌和新的發展態勢,在互聯網論壇、微信等新興的傳媒陣地上重放異彩,形成數量龐大的傳播主體。部分網絡詩人作品作為中華詩詞(BVI)研究院項目成果而正式結集出版,更是象征著主流詩學界對這種創作現象的認可。

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在2010年中國詩壇出現了一種“劉能英現象”,詩人劉能英從天涯論壇起家,除了在網絡上與詩友切磋酬唱,還積極利用網絡平臺開設班級招生,筆力逐步延伸至博客再到微信,并出版個人詩集《長安行》。通過對其作品技法和題材選擇的分析,我們或許可以一窺新世紀網絡環境下,女性舊體詩詞作家對時代的別樣闡釋、對生活的獨特書寫。

一.“拎著油和米、地鐵、換乘、公汽”——對現代生活題材的執著關注

中國有現實主義的書寫傳統,在由盛轉衰的晚唐,杜甫對現實的關注是憂國憂民的哀痛、沉郁頓挫的呼喊,而在21世紀富強文明的現代中國,劉能英的現實書寫更側重人情味和生活氣息,因而具有時代感和現代性。劉能英從一開始就選擇和廣大讀者一起貼近土地,選擇最真實最生活化的情景進行書寫,以最真實的生活和情感打動人心,即使有不堪與小市民的無奈,也勇敢吶喊。

《清平樂·北京生活札記之四》中“拎著油和米、地鐵、換乘、公汽”,對都市快節奏生活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北漂孤獨而無力的生活窘境;在《天香·下班途中》中真實地記錄了北京日益嚴重的堵車現象:“君不見、錦城深處,多少香車塞斷,漁樵晚來歸路”。在這些事件的描寫中,她無一不是隱藏在事件背后,用客觀的筆觸描寫每一個細節,用細節的真實帶動讀者的想象。在對北漂生活的展現時,她著力于對小市民生活的刻畫,總是從一個微小的事物發力,捕捉平凡生活中的閃光點,上班堵車、買米買菜,都是最經常發生的事件,雖然渺小,詩人卻從不吝惜筆墨,才更顯得真實動人。劉能英雖然不參與詩歌社團,但是交游廣泛,詩詞中詩友酬唱篇目特別多,同學之間聚會如《減字木蘭花·再憶四班諸兄弟》、朋友相賀如《西江月·祝賀新洲五詩人在黃鶴樓大賽中取得好成績》等存目十幾首。

值得注意的是,也許因為詩人的國家干部的工作身份與積極寫詩參賽,劉能英參與生活的熱情特別高,她的詩詞關注新聞時事,有對社會美好生活的贊頌,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迎合。有《水調歌頭·電力迎國慶》“舉國一同慶,高調唱和諧”、《西江月·題最美愛國擁軍人物曾淑煌》這類張揚社會正能量和主旋律的作品。在對生活的展現上,劉能英經常懷有女性特有的靈敏,捕捉平凡職業生活中的閃光點,關注特定的職業群體,將淚與痛溫柔包裹,并為他們的精神禮贊。如《水調歌頭·過重慶贊建筑工人》“廣廈千間已得,漢室人人有宅,解盡少陵愁”,而這些詩詞因為題材不免都帶有一些歌功頌德的色彩和臺閣體的影子。

作家有強烈的創作欲望,不論是游記、友人唱和、佳節賦詩還是悼詞、詠物,涉獵題材非常廣泛。對于同一事件,劉能英往往用不同形式進行練筆。如有《菩薩蠻·陽邏巷》又寫《清平樂·習總書記視察陽邏巷》,有《減字木蘭花·新洲市舊街花朝節》又寫《漁家傲·新洲區舊街花朝節盛況》等,盡管如此,詩人在創作同一事件時往往選取不同角度進行書寫,避免雷同之感。如《三沙市成立感賦》和《滿庭芳·壬辰年三沙市成立感賦》,前一首著重描寫設立三沙市后民族自豪感的提升,體現強烈的國家主權領土意識;后一首則情情繾綣,勸慰邊境無辜民眾,痛心疾呼莫起紛爭。雖述一事,卻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自有其妙。

二.“豬拱雞扒牛臥倒,爭高處,納新涼,誰怕誰”——曉暢自然的藝術手法

在意象和語言的選取上,劉能英從來不避諱現代詞匯、生活物品詞匯直接入詩,具有時代氣息。但詩人并不執著于極具創新性和先鋒性的“語言試驗”,極少使用甚至不用英文或者其他特殊符號,這就與網絡詩歌中刻意求奇、追求“語言革命”的“試驗派”迥然不同?!督鹂|曲·雷鋒故事》“把一顆、螺絲釘學”、“地主婆娘”、“黨恩同獲”,《金縷曲·高鐵賦》“京武廣,貫高鐵”,把“地主”、“高鐵”等現代語匯靈活運用進古典詩詞之中,展現生活的時代感和歷史的縱深感。劉能英詩詞中還有大量口語、俗語直接運用,《攤破浣溪沙·野趣》中“隔岸卻聞村婦喊:小心呀”,《小重山·破壁殘燈老眼昏》“讓我再親親”都是直接用口語,拉近了讀者與作者的距離,讀來活潑可愛?!督敲坊ㄒぶ型リ庌D彩云歸》“豬拱雞扒牛臥倒,爭高處,納新涼,誰怕誰”又顯得詼諧幽默。她的詩歌是書寫現代人的,但對于現代語匯,她并不是“為寫新詞寫新詩”,“高鐵”、“手機”一類的詞也會出現在她的詩詞中,但都是必要出現時才使用,而非生搬硬套。

劉能英的詩詞也喜歡用典或化用詩句,但意境不足,略顯生硬?!赌相l子·無題》中寫“不是夫妻同命鳥,常常,大難來時各自翔”、“一失足成千古恨”都是直接化用俚語俗語,《臨江仙·路濕天陰寒惻惻》“流光已把此生拋”,化用易安詩句“流光容易把人拋”,略顯穿鑿,在整個詩詞融合方面有點過于流俗。但也不乏用典后增色的詩句,如《甲午年正月聚餐》“金樽綠蟻無須勸,玉碗紅茶各自斟”化用“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不失為精巧之作。

詩人似乎特別喜歡白描,在詩詞中多次使用列錦的手法。如《攤破浣溪沙·北京生活札記之五》“一段胡同一盞燈,一輪明月一天星。一葉梧桐一花朵,正飄零”,這些意象的堆積,豐富了讀者的聯想,從而產生豐富的畫面感和代入感,共同烘托出或悲涼凄婉或孤寂冷漠的意境,使人感同身受。詩人還樂于在詞中使用同一字起頭并連用的手法,一氣呵成,氣勢斐然?!督敲坊ㄒぶ型リ庌D彩云歸》“一任流霏、一任生菲、一任又成灰”,《過秦樓·秋興》“萬里云窮,萬山紅遍,萬頃碧波初冷”、“半壁詩書,半生勞頓,半數不堪重省”。兩句連著以“萬”和“半”開頭,詩歌氣勢如虹,而在這些排比中又是列錦,自有其妙。

三.“塞進家書里,寄向黃泉?;ㄖx了、無須哭泣”——明亮與幽暗交織的藝術特色

“詩是現實的心靈”(黑格爾語),詩是抒情的藝術,無情不是詩。劉能英的詩詞多飽含真摯而樂觀的情感、積極與昂揚的態度,其中夾雜物是人非、飄零之感,這就形成了“明亮”與“幽暗”交織的情感基調。

詩人自述其受李清照影響較大,詩詞中,時常流露出一些飄零孤獨無奈憂愁之感,繼承了易安的傳統,她詩詞也加入了“幽暗”的色彩。詩人北漂,兒子遠離身邊,中年喪弟,親情的懷念成為她抒懷最重要的傾向,《金縷曲·半世飄零耳》“回首平生不平路,老大離家到此。累與苦,知人無幾”、《過秦樓·秋興》“嘆飄零一葉,魂牽何處,楚天荊嶺”等都表達了或孤身一人飄零、離家所居的惆悵,而這種惆悵又常常發生于午夜夢回,落葉疏桐,子規啼鳴,更加重了詩人內心的凄婉悲涼。但劉能英與易安的區別在于,其詩歌的基調是樂觀的,她對生命、生活的積極態度,在作品里得到完整的體現。

《瀟湘夜雨·癸巳中秋懷亡弟》:

“一葉殘荷,一場秋雨。一條遠道纏綿,一聲孤雁叫江天。那是我、常懷夢境?還是你、難舍人間?誰的淚,流經漢水,淌過長安。

一杯桂酒,一輪皓月,一紙辛酸。塞進家書里,寄向黃泉?;ㄖx了、無須哭泣,春到了、還會斑斕。他年后,萍蓬若聚,絮絮說從前?!?/p>

上下闕開篇即用連續的“一”字鋪陳,接連的凄涼的意象堆積營造出凄婉憂傷的意境,心中的愁苦化為結尾一句疑問,卻無人回答,只能自答。但是,劉能英的超越在于,她并不是時刻都哀嘆,明亮與幽暗交織在她的詞里。同樣寫悼亡詞,李清照是一愁到底的,《孤雁兒·世人作梅詩》直到最后仍是“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但劉能英的《瀟湘夜雨·癸巳中秋懷亡弟》在悲切之后轉入積極,即使“花謝了”,也“無須哭泣”,因為“春到了、還會斑斕”。用“秋雨”、“殘荷”、“皓月”、“花”形成了明亮與幽暗交織的意境。

她在《畫堂春·憶弟》里回憶“我”回到了“那年那月那重陽,無風無雨無霜。有田有地有池塘,還有花香?!钡膱鼍?,連用“有”字展現一片安靜祥和的田園風景畫,緊接著寫:“山水可能記得,我們或許遺忘,曾經一起捉迷藏,直到天光?!碑敾貞浧鹋c胞弟童真浪漫的年少時光,一起游戲“直到天光”,在傷感的基調上融入了夢幻美好的色彩,沖淡了悲傷的情緒,即使在悲痛的回憶中也暗含著手足之間明媚的溫情。

即使在北漂題材,劉能英除了孤獨吟唱,還寫出了堅守自我之后的超脫?!耳p鴣天·北京生活札記之八》:

“地鐵公交走走停,曉煙吹盡晚煙生。未知今夕為何夕,哪計長亭復短亭。

枝蔓蔓,葉青青,草花依賴日光燈。帝鄉風浪無關我,任是雷驚夢不驚?!?/p>

上闋寫帝都交通擁堵,從而聯想到古人送別的長亭,嘆息今夕何夕,下闋又從植物的枝蔓依賴“日光燈”,自己卻早已置身事外,“任是雷驚夢不驚”體現了迎面而來的質樸,與“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有異曲同工之妙。

劉能英寫老樹是“就算無花又無葉,蒼條也要舞東風”,品清茗則“莫論權和貴,平安既是奢”,她的心態是積極的,姿態是昂揚的,即使“利名空、萬事皆休”,也是“愁城守得云開日,一樹琵琶老更妍”。詩人對生活和社會的深情歌唱,對情感的傾述并不是以痛刺痛,而是生活報我以痛,我還生活以歌和愛,“明亮”與“幽暗”在詩詞中交織,它超越了生活的苦難和艱辛,過濾了生活的渣滓,留下的是創作的甘甜。

四.結語

新世紀的網絡舊體詩詞以其野蠻的生長狀態借助網絡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狀態。劉能英作品輕快明麗,通俗易懂,在古典詩詞之中融入了現代品格,鍛造出了屬于新世紀的、具有現代風貌的舊體詩詞。雖然相較于添雪齋、孟依依等人起步較晚,卻是網絡舊體詩詞由邊緣融入主流文壇的積極力量。且相較于其他網絡詩人只活躍于網絡,在現實生活中銷聲匿跡的普遍現狀,劉能英還積極擔任《詩刊》編輯,從網絡走向現實,走向主流,網絡詩詞的世俗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借助于便捷的網絡,我們有理由相信,舊體詩詞的魅力能穿越古今,溝通時空,在新時代重新煥發勃勃生機。

參考文獻

專 著:

1.裴濤:《網絡詩壇點將錄》,2011年,中國文聯出版社.

2.陳村主編:《網絡詩三百:中國網絡原創詩歌精選》,2002年,大象出版社.

3.李遇春主編:《21世紀新銳吟家詩詞編年》,2016年,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4.劉能英:《長安行》,2014年,海洋出版社.

論 文:

1.馬大勇.種子推翻泥土,溪流洗亮星辰——網絡詩詞平議[J].文學評論,2013(4).

2.馬大勇.20世紀舊體詩詞的回望與前瞻[J].文學評論,2011(6).

3.李遇春.中國現當代舊體詩詞平議[J].創作與評論,2014(20).

4.李遇春.迎中華詩詞在新世紀的復興[J].長江叢刊,2016(7).

5.徐艷蕊.網絡女性寫作的生產與生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

6.趙思奇.邊緣化匿名性無中心——網絡文學與女性寫作異同點分析[J].寧夏社會學,2009(1).

7.高艷麗.網絡女性主義源流[J].理論界,2011(4).

網 站:

1.劉能英.劉能英新浪博客[EB/OL]http://blog.sina.com.cn/u/2779818293.

2.劉能英.劉能英個人微信公眾號“長安行”https://mp.weixin.qq.com/s/IRCJ_4Db Fp0swqX1fD6EoQ.

此文為華中師范大學2017年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新世紀網絡女性舊體詩詞”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710511057。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藝術特色現代性
談李少君詩歌的“另類現代性”
重構現代性
基于女性主義批評視域看《啼笑姻緣》的藝術特色
江西安義糕點印模的藝術特色
淺談《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
《瑯琊榜》淺評
田名瑜寫景詩的藝術特色
藝術追問多樣的世界
關于現代性
現代性:未完成的和不確定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