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細讀理念下生成性文言文課堂構建方略例說

2018-03-24 09:30張旺生
文學教育 2018年3期
關鍵詞:課堂生成方略文本細讀

張旺生

內容摘要:構建文本細讀理念下生成性文言文課堂的要旨,就是在文言文課堂教學中,貫徹文本細讀理念,精心預設,抓關鍵詞句,以主問題去引領整個課堂教學;設疑追問,巧妙生成,細讀深挖,走一步再走一步?!队洺刑焖乱褂巍氛n例,就是一節新課改下貫徹文本細讀理念,構建生成性文言文課堂的成功課例,對新課改下的文言文教學,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文言文 《記承天寺夜游》 文本細讀 課堂生成 方略

文言文教學在整個閱讀教學中占相當大的比重,但由于其內容的艱深晦澀,知識的繁多枯燥,文本背景的遙遠隱晦,與現實語境的疏離隔膜,導致文言文教學一直以來機械枯燥,活力不足,遭人詬病甚多。新課改下的文言文教學,雖然在教學理念上有了很大轉變,學生主體地位得到加強,教法創新,學法多樣,注重激趣,尤其是信息技術擴展了課堂容量,增添了課堂情趣,但仍表現出諸多問題,遠沒有現代文閱讀教學改革取得的成效之大。教學中重讀寫記誦輕品讀鑒賞,重知識傳授輕能力提升,重整體感知輕文本細研,重精心預設輕追問生成等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文言文閱讀課上成古代漢語知識課的現象仍較普遍。

筆者以為,文言文教學中貫徹文本細讀理念,精心設計,巧妙生成,確實是文言文教學走出困境的一條光明之途。

那么,文言文教學中如何貫徹文本細讀理念,有效實施文本細讀策略,從而構建生成性文言文課堂呢?筆者以為,應努力做好以下幾點:一、設計主問題,以一至兩個主問題的解決引領全篇解讀。二、抓關鍵、重點性的字、詞、句去細讀品鑒。三、緊密聯系文本背景,知人論世,細讀深挖。四、在準確把握學情的基礎上,精心預設,引導學生廣泛參與,追問生成,努力讀出文本意蘊,師生共同演繹精彩課堂。這在短小精悍、文意淺白的文言文教學中,尤其便于實施。

下面以筆者執教的《記承天寺夜游》一文的教學設計、課堂實錄為例,談談文言文教學中如何抓關鍵詞句設計主問題去進行文本細讀及生成性課堂設計實施的一些策略技巧。

《記承天寺夜游》總體教學設計:

一、初讀——了解背景,疏通文意。(略)

二、美讀——師生吟誦,讀出美感。(略)

三、品讀——讀出文本意蘊,領悟作者情懷。(詳)

以上三個環節在具體操作上,前兩個環節略而重點突出第三個品讀環節,該環節又重點以兩個主問題的探究,引領對整個文本的品讀。兩個主問題的品讀片段課堂實錄如下:

片段一:

師:本文中有一句描繪月下景色的十分精妙傳神的句子,請找出來,說說它的傳神之處。

生很快找到“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個句子后,齊讀、個別讀該句。

生1:此句用了比喻修辭手法,將月下美景比作空明的水色,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月下夜景的空靈、明凈、澄澈,營造出了一種寧靜、優美的意境,傳達出了作者寧靜、恬適、愉悅的心境。

師:同學們的品析也確實不錯,尤其抓住了該句所用的比喻修辭手法,做了準確生動的鑒賞分析。但本句作為一詠月名句,其傳神精妙、獨特之處在哪里呢?除比喻精妙外,再有沒有其他妙處?同學們不妨自選一個角度,來個妙點尋蹤,談談自己的見解。要求用“本句妙在——,你看——”句式說話。

生2:本句妙在比喻精妙傳神,你看,前句將月下庭院比作空明的積水,形象生動的寫出了月下庭院的空靈澄澈,后句用交橫水中的藻荇比喻竹柏影,寫出了月下景色的疏離淡雅,營造了清麗淡雅的意境,傳達了寧靜恬適的心情。

生3:本句妙在想象奇特,你看,月下如銀的庭院,作者想象成空明的積水,更將竹柏影想象成交橫的藻荇,實在是奇妙極了。

生4:本句妙在意境優美,你看,空明澄澈的庭院,交橫疏離的竹柏影,營造了一種空靈、寧靜、優雅的意境,令人心曠神怡。

生5:本句妙在語言清麗,你看,月下迷人的夜景,作者沒有用華麗的辭藻去渲染鋪排,只用清新淡雅的簡筆去描繪,淡淡幾筆,境界全出。

生6:本句妙在正側結合的寫法,你看,寫月下夜景,卻未出現一個月字,前句寫月下庭院可謂正面描繪,后句寫竹柏影是側面描繪,正側結合,精妙傳神。

生7:本句妙在動靜結合,你看,“積水空明”是靜態描繪,“藻荇交橫”是動態描寫,動靜結合,以動襯靜,更見其靜。

生8:本句妙在情感委婉含蓄,你看,如水庭院,交橫竹影,營造出空靈明凈的意境,蘊含著作者寧靜愉悅、悠閑恬適的情懷。

……

師:看來,同學們的感悟還是相當深刻的、個性化的。本句最傳神的地方其實也就是比喻手法的運用,此句跟一般的寫景比喻句相比,又有哪些獨特之處呢?

生9:本句用比喻寫月下夜景,初讀,似乎是一個比喻句,細讀,其實是兩個比喻句。

生10:兩個比喻句互相關聯。兩個本體關聯,月下庭院到庭中竹柏影,由整體到局部,兩個喻體也關聯,空明積水到水中藻荇,也為由整體到局部。

生11:兩個比喻句動靜相襯,正側結合。前喻靜,正面描繪,后喻動,側面描繪。

生12:兩個比喻,巧妙安排,錯落有致。前句為本體+喻詞+喻體的明喻格式,后句為省略了喻詞的喻體+本體的倒裝式暗喻,錯落有致,活潑靈動。

師:一句傳神的詠月佳句,同學們解讀出了這么多的妙處,真是可喜可賀,現在,請同學們在下面句子中補上一個詞,以作本句小結:

妙語繪佳景,先生真乃____人也。(生試填,選定一“神”字入句。)

片段二:

師:本文中有一個集中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詞語,請找出來,并聯系全句,說說它蘊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很快找出“閑人”一詞。

師:結合注釋,說說此“閑人”一詞的含義。

生1:一、閑暇無事之人,即閑散之人;二、有閑情逸趣的人,即閑雅之人。

師:請誦讀此句,并結合全句及全篇,說說這“閑人”中包含作者怎樣的情感?

生2:欣賞月下美景的欣喜……

生3:漫步月下庭院的悠閑……

生4:面對逆境的樂觀曠達……

生5:遭遇挫折后的超脫釋然……

……

師:請同學們將此句再仔細地讀一讀,注意揣摩但、少、閑人、者耳幾個詞的情味,變換著語氣語調讀,看有沒有新的發現。

生6:老師,好像還有一股牢騷無奈、抑郁幽怨之情啊﹗

生7:好像沒有呀,本詞、本句、本文并沒有直接流露這種感情啊﹗

師:看來,同學們對于作者有無這種感情,認識上還是有分歧。確實,從字面上我們是感覺不出這種感情的,請XXX同學說說,你是怎么感覺到的?

生8:首先,根據蘇軾生平經歷,作此文時正值他人生遭遇嚴重挫折的低谷期,心中肯定有抑郁不平幽怨悲憤之情;其次,我從本句“但少”“者耳”兩詞感覺到怪怪的,好像是在發牢騷啊。尤其是“閑人”一詞,有些自嘲調侃味兒,成為”“閑人”并非東坡先生自愿的,其實是被迫的,是人家不讓出來工作,是在自嘲調侃啊﹗

師:能夠結合寫作背景去解讀文章內容,這叫知人論世法,是解讀文章內容的一把鑰匙。尤其是能抓住一些關鍵詞、具有獨特情味的詞去品析,去感知字面下隱含的作者感情,這很好。這里,老師補充一則背景資料,以加深同學們的感悟。

屏顯:蘇軾閑居黃州背景資料(略)。

師:請同學們再試著有感情的變換著語氣語調讀幾遍此句,去體味,看能不能感覺到前面說的牢騷幽怨之情。

生9:確實感覺到了。

師:請同學們再在前文中找找,看看前文中再有沒有流露這種情懷的蛛絲馬跡?

生10:前文中還有啊,“無樂”即不樂,懷民未寢,夜深相與信步,必心有郁結,同病相憐。中庭月景,雖然清雅寧靜,卻也凄清感傷,隱含淡淡的憂傷情懷。

師:明明是心有郁結,牢騷怨悵,無奈抑郁,但卻又以清新明麗、超脫曠達語出之,用平靜閑淡的筆觸,抒寫牢騷幽怨之情,故而傳達出一種樂觀釋然、超脫曠達的情懷,這正是蘇軾高尚純潔人格的體現,為文的精妙傳神之處??v觀全文,牢騷怨悵之情是確實存在的,不過不是濃烈的,而是淡淡的,淡到幾乎不著痕跡的地步。作為一個內儒外佛、以天下為己任、天性幽默詼諧的人,在這敘事、寫景、抒情的文筆里,傳達著作者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遭遇貶謫的悲哀、面對困境的曠達樂觀、遭遇挫折困苦的牢騷怨憤……種種幽微難言的復雜微妙的情懷,盡含其中。

師:請同學們繼續用一個詞補全下面的句子:

閑語抒幽情,先生實乃____人也。(生答雅、真、圣等字,選定圣字,與前合成:先生乃神圣之人)

反思:此課堂設計,條理清晰,詳略得當,尤其是品讀環節,抓住關鍵詞句設置主問題去解讀文本,進一步落實了細讀之細。教學過程中注重生成,在嚴謹預設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探究,去生成,力爭走一步再走一步去品讀感悟,用生成去預約課堂精彩。從課堂情況看,亦收到了相當不錯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文言文教學中貫徹文本細讀理念,精心預設,抓住關鍵詞句,以主問題去引領整個課堂教學;設疑追問,巧妙生成,細讀深挖,走一步再走一步。那么,文言文課堂教學的種種弊端將會化解,困局將會打破,高效文言文課堂教學的嶄新局面也將會開創出來。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新課程理念下生成性語文課堂即時評價方略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GHBZ127

(作者單位:甘肅省莊浪縣水洛中學)

猜你喜歡
課堂生成方略文本細讀
“滑塊”模型題解題方略
捕捉課堂生成,引導深度探究
賞識,讓課堂生成更精彩
小學語文文本細讀教學研究
小說文本細讀的策略
著眼課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課堂的有效性
談語文課堂的精彩誰做主
例析交流問題的求解方略
兩個方略做斗爭(有照片)
霧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