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史為鑒 建設法治國家
——以《羅馬人的法律》為例談家國情懷的教學策略

2018-04-02 21:00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18年10期
關鍵詞:家國情懷價值觀

程 昱

(廈門市海滄實驗中學,福建 廈門 361026)

人民版教材必修一專題六第三課《羅馬人的法律》介紹了羅馬法的主要內容及其發展過程,要求學生通過學習和分析羅馬法的發展過程及其作用,了解羅馬法的主要內容及其在維系羅馬帝國統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價值。

法律觀念和法治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部分,更是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偉大文明成果。探討法律的價值和意義表現出了對羅馬法內容及發展基本歷史知識的反思,賦予了歷史知識以人文性,是歷史教育的靈魂。[1]將法治精神內化為自己的人生信條,從而指導自己的生活,是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學習要求,也是當今民主化、全球化潮流下的公民教育的應有之義?;谝陨险J識,筆者結合《羅馬人的法律》一課的教學及反思談談對于家國情懷素養養成的思考。

一、歷史課堂應重視家國情懷素養

英國歷史教學法專家湯普森在其文章《理解歷史》中指出:“學校的歷史學習,不是把焦點集中在歷史本身發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們如何具有對歷史的認識?!保?]這反映了歷史學習的終極目標:即通過歷史的學習,形成對歷史史實和歷史進程相對科學的認識。在筆者看來,對歷史的認識,不僅包含事實真偽的判斷,也應包含價值性判斷,即對歷史史實與歷史進程中的巨大的精神財富的充分挖掘。

家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的社會責任與人文追求,是歷史育人功能的重要標志。它要求學生能夠理解并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傳統,能夠把握世界歷史發展的進步歷程,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夠表現出對歷史的反思,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更全面、客觀地認識歷史和現實社會問題。

家國情懷作為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其學習要求與歷史教育的本質相契合。不論是基于歷史學科的本質,還是基于“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現實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都更應強調家國情懷素養。

二、家國情懷養成的教學策略

家國情懷中的價值觀引領在歷史教學評價中被視為教學立意高低的重要尺度。它的養成有何策略呢?怎樣才能達成這些教育目標呢?

(一)融入現實生活,激發學生的感受

與其他核心素養相比,家國情懷顯然更為獨特,因為它的養成特別依賴于學生的心理體驗、情感震撼、內心選擇、精神升華這些內在的精神活動。[3]法律在人類社會生活當中具有重要的價值,這是當今時代人所共知的,但多數人對法律的價值僅僅停留在知道這一認知層面。知道并不等同于理解和接納,更不意味著認同。學生只有親身體驗和感受到所學的知識,才能使知識具有更強的穿透力,去觸動心靈。因此,歷史課堂必須緊密聯系學生已知的事物,即融入現實生活,創設真實情景,設置促進思考的問題,引發學生自己的感受。

為促進學生理解和接納法律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價值,筆者依據每個人的生活體驗不同,提出開放性問題“法律有用嗎?有什么作用?請舉例說明”。

學生在舉例的過程中,能夠將歷史認識聯系現實生活,使書本所學的知識變得鮮活起來。能舉出鮮活的例子說明了他們對此有很深的感觸,有感可發。也說明他們的興趣已被調動起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才會不斷地“看見”并親自體驗到法在我們社會生活中的重大價值。這是進一步深入學習的有利條件。

(二)尊重多元價值,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由表達

多數的學生對于法律的作用是認可的。但在舉例子進行闡述的過程中,也有學生提出“法律沒有用,它不能保護弱勢群體”這樣的看法,并提出了陜西張扣扣殺人案(例略),該觀點得到部分學生贊同。

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案例,認識到部分學生的思想上有疑惑,認知上有偏差。因為該案例體現的是法律的無力和法制觀念的缺失,但這是現實中的真實存在,也是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合理判斷的良好素材。越是在這樣的時刻,越是蘊含著教學的契機,合理引導往往能夠收到價值觀教育的理想效果。教師果斷地接下了這個棘手的難題,借助學生對該案例的興趣順勢而為,激發學生思考和表達自己的見解。

師:有網友批評張扣扣草菅人命手段殘忍,也有人為張扣扣的行為“點贊”,贊揚其“有勇氣”“大孝子”?你們怎么看?

文化多元、價值多樣的現實和思維多樣、人生經驗缺乏的現狀決定了學生們對于法律對人類社會生活價值的感受和體驗存在差異。[4]因此,對張扣扣殺人案的看法有很多分歧,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種:

生1:張扣扣殺人雖多卻情有可原。殺人案的原因是法院沒有根據事實來判決,司法不公??糠尚胁煌?,只有自己動手報仇。

生2:私人復仇是落后的方式,復仇者與被復仇者往往兩敗俱傷,付出的代價太大。

學生在情感體驗與心理認知上的差異性,教師應予以尊重。教師正視多元價值的合理存在,對學生中存在的異己的觀點不疏忽輕視、簡單否定、拒絕乃至排斥,是養成家國情懷素養的重要前提。教師愈強解,學生愈偏見。壓制和居高臨下的說教是一種灌輸式的教育,不但不可能讓學生內心真正理解和接納,反而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只有尊重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允許他們獨立思考及自由表達真實想法,才能尋找機會進行合理引導。在觀點沖突,思考深入的過程中,他們才可能重新審視自己的認識,加深對法律作用和價值的理解。才有可能發自內心地認同,將“法治”觀念發展為自己的社會態度,并身體力行。

(三)設置啟發性問題,引發認知沖突,深入引領思考

尊重多元價值的合理存在,并不是否認或抵消核心價值觀的地位和作用,更不意味著放任學生的錯誤認知而不進行干預。面對部分學生的片面思維,教師讓學生從認知的差異之處去了解和思考他人的價值觀,從其他的觀察和思考視角重新審視自己認識的片面性,從而認識到事物并不是絕對的。

就本課而言,羅馬法的精髓在于自然法。自然法之所以具有超越時空的永恒價值,就在于它傳播了法是公平正義的理念。教師將此知識與現實案例相結合,精心設置啟發性問題來引導學生對法律做更深層次的思考,推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

師:回歸案件本身,張扣扣殺死鄰居三人是公平公正的嗎?如果說殺了三個人有點過當,那么殺一個人是否體現了公平公正呢?假如你是張扣扣的父親,你會認同張扣扣的做法嗎?隔壁鄰居對于22年前的判決,認為是公平公正嗎?鄰居家經此慘劇如有后人,會認同自家三位親人被殺是對22年前審判不公的補償嗎,認為是公道嗎?

針對這些問題,學生們經過不斷探究和思考,逐漸構建起自己獨立的認知。他們當中認同張扣扣做法的不斷地減少,支持者中也有部分人的態度已經不那么堅定了?;旧洗蠹叶紩X得張扣扣案是一個悲劇,意識到冤冤相報惡性循環。這并不是教師道德說教的結果,而是學生經過理性思考形成的判斷。

(四)善用教學契機,引導學生深入探究

在歷史課堂中滲透家國情懷時,應注意對教學契機的把握。正如孔子所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情感的渲染必須是水到渠成方能有效。滲透得過早就顯得突兀生硬;太晚,則難以順勢引導,顯得雞肋。因此,在學生已認識到法律的重要價值并萌生出法治理念的嫩芽之時,教師需要再添一把火,使學生的思考程度更加深入。

師:在張扣扣殺人案中,不少人覺得他情有可原,甚至為他點贊,這是為什么?

生:司法不公,依靠司法途徑無法得到公平公正,所以只好隱忍、復仇。

師:我們可不可以認為,張扣扣殺人案是追求司法公正而不可得引發的?這能否表明:司法不公可能激化矛盾,造成更大悲劇。而司法公正可有效協調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我們是否可以認定惟有法治之路讓這種悲劇不再重演?

學生基本認同這一分析。教師在此基礎上繼續領著學生追問。

師:這個案件的缺失,是在于法,還是在于司法之人?這對我們有何啟示?

生:我們需要法律的保護。而法律更需要我們每個人的服從和敬畏來捍衛它的尊嚴!

師:正如明代張居正所言,“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怎么理解這句話?

此時的討論能夠促使學生對立法與守法問題的深入思考。學生此前已經對于法律和法治產生了一定的情感共鳴。在此基礎上,教師借用了文革時期劉少奇手持憲法卻仍遭批斗的圖片,喚起學生關于文革中民主法治遭踐踏的回憶,并通過字幕“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僵化的教條”“而沒有法律的信仰,……將蛻變為狂信”,借助歷史上的慘痛教訓進一步激蕩學生的心靈和認知,強烈地反差讓學生感受到法律必須成為人們心中的信仰,時刻堅守,不能退縮。

PPT上此時呈現盧梭的名言:“法律,不是銘刻在石碑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應該是銘刻在每一位公民的心中?!贝颂師o聲卻似有陣陣驚雷。筆者相信,學生在此刻定是思緒萬千,相比立法,守法更難。唯有法律被執行才能體現其尊嚴,彰顯其權威,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是法治社會的重要的一部分。由此,激蕩出學生心中法治理念的種子。

法治不僅意味著法律的存在,而且意味著法律的統治。亞里士多德曾精辟地對“法治”作出解釋“法治應該包含兩重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訂得良好的法律?!保?]只有良法,才是公民本質權利的體現才能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否則極易出現,形同希特勒納粹之惡法。[6]

結合具體的案例,學生更容易體會到法律的發展具有滯后性,需要不斷完善。一味地盲從既有法律,也并不能真正實現法治。只有在追求公平公正的信念下永不停止對每個案件加以審視,對每個法律條款進行追問,我們才會迎來聶樹斌案平反、呼格吉勒圖案平反等具有標桿意義的法治事件。我們才能夠不斷推進公平正義的法治建設,真正迎來法治的時代。

三、結語

在歷史課堂中滲透家國情懷,需要遵循一定策略方能取得實效。它要求教師聯系現實生活,激發學生體驗;包容和尊重學生的多元價值,善于審視、反思各種價值分歧,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同時能夠通過精心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不斷深入;彰顯主流,以核心價值觀培育和引領青年學生成長,使我們的價值觀教育內容豐盈、主題明亮,使歷史學科更好地實現育人之功能。只有真正撼動心靈,潤物無聲的家國情懷教育,才能讓學生真正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做到以史為鑒,實現建設法治國家的目標。

猜你喜歡
家國情懷價值觀
我的價值觀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贛鄱情懷
民有呼我有應 “剛”與“柔”中顯情懷
家國兩相依
家國情懷
但為家國 無問西東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略談“家國情懷”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