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

2018-04-19 08:55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18年3期
關鍵詞:城鄉戰略農民

構成中國鄉土社會的基礎單元是鄉村。然而,延續幾千年的鄉村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化。鄉村的何去何從,也從未像今天這樣引發中國社會的關注和思考。據研究機構測算,在2033年之前,我國仍將處于城鎮他快速推進的時期,農村人口將繼續向城鎮大規模遷移,這是一個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在快速城鎮他的背景下,大量農村青年遷往城市,帶來了農村人口老齡他和村莊“空心化”如果缺乏強有力的有效措施很容易導致農村的凋敝甚至衰敗。習近平同志曾強調,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不能忘記農民、不能淡漠農村,必須始終堅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減弱、推進農村全面小康不松勁,在認識的高度、重視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勢頭?!叭齻€不能”蘊含著習近平同志一貫重視“三農”問題的深遠謀略和深厚情懷。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寫進黨章柏明了農村改革的方向和重點,提出了農業升級的綱領和遵循,點亮了農民發展的遠景和未來。

選擇使用“振興”一詞意義非凡,突出了鄉村振興在民族復興中的地位。只有鄉村“振興”起來,自強、自立起來,才能形成與城市平起平坐的地位,就像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樣。而“鄉村”一詞也很有意義,它體現了調整現有城鄉關系的指向。與城市相對應的是鄉村而不是農村,城市與鄉村的關系不僅僅是城市與農業的關系。鄉村不是城市的附屬物,它不僅是農業發展的區域,也是人類重要的生存空間。未來的城鄉關系是城鄉融合發展,鄉村必將具有并且保持和城市不同的獨特價值。提出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也表明鄉村的振興取決于鄉村自身,鄉村人必須真正成為鄉村發展的主體,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堅力量。

鄉村振興是厚植中華文明根基、發展現代文明的需要。中國是農業大國,高度發達的農耕文明,因其所具有的地域多樣性、民族多元性、歷史傳承性和鄉土民間性,賦予了中華文化綿延不斷、長盛不衰的基因和厚重感。鄉村振興是實現城鄉、區域和人的均衡發展的必要條件?,F代化的紅利、改革開放的成果,并沒有很好地惠及廣大農村和農民,占人口絕大多數、地域面積絕大多數的農村,存在著明顯的“不平衡不充分”。工業文明發育得十分充分的城市和廣大農村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成為中國現代他進程中的一個巨大的“短板”。鄉村振興是推動新型城市化、實現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終目標就是要全面促進農村經濟、社會、文化振興和生態文明進步,使廣大農村居民能夠與全國人民一道同步實現小康,最終實現城鄉共同繁榮和農業農村現代他。由此可見,鄉村振興戰略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升億萬農民獲得感幸福感、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和實現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8年及今后一段時期,鄉村振興要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質量興農之路、鄉村綠色發展之路、鄉村文化興盛之路、鄉村善治之路、中國特色減貧之路。在總體要求上,要堅持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目標任務上,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農村要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為了實現鄉村振興的偉大目標,在基本原則上,要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

必須意識到,鄉村振興是一個長期的歷史性偉業,我們既要充滿信心不斷地向目標邁進,也要認真面對其中的復雜和困難。那么,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農業農村如何優先發展?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如何完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如何深化?本期“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策劃,我們約請到相關領域的專家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解讀與分析,敬請關注。

——《學術前沿》編者

猜你喜歡
城鄉戰略農民
精誠合作、戰略共贏,“跑”贏2022!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戰略
城鄉涌動創業潮
戰略
城鄉一體化要兩個下鄉
縮小急救城鄉差距應入“法”
城鄉一體化走出的新路
“五老”以“三用”關愛青年農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