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基建合作:中美經貿新的增長點

2018-04-19 08:55劉勇劉衛平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18年3期
關鍵詞:基礎設施特朗普

劉勇 劉衛平

[摘要]美國基建對中國和全球經濟的發展將起到直接的推動作用,其政治、外交和經濟等方面的溢出效應很大,對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推動力更強。作為一個重要的全球性資本來源國和美國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處于有利地位,中國投資者可以通過參與美國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多元化業務,利用其人工成本優勢、規模效益和豐富的基礎設施經驗進入美國市場。同時,中美基建合作將促進合作兩國走向深層次經濟融合,也將使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朝著達成BIT協議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中美基建合作 互利共贏 開發性金融 債轉股機制 產能合作[中圖分類號]F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8.03.006

隨著世界進入“競爭性合作”時代,中美兩國的關系走向改變著世界地緣政治競爭中的政策與立場。特朗普在國情咨文中宣布將投資1.5萬億美元建設基礎設施,這是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規模最大的基礎設施擴建和現代化改造計劃。一直以來,中美經貿合作作為中美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為中美關系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2017年11月,特朗普總統訪華期間簽署2535億美元商業協議和合作意向,充分展現了中美合作潛力?;ê献饔媱澴鳛橹忻澜洕碌脑鲩L點,將使雙方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中美應抓住歷史機遇,本著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經濟效益適度的原則,構建機制、通道和平臺,實現中美經貿新的增長。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中國不但有30多年的經驗,而且還有巨大的產能、標準、施工、管理和創新技術。中國與美國的基建合作,對中國與世界的公共平臺和中國的未來都將起到未雨綢繆的作用。

中美基建合作計劃符合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

中美兩國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雙邊關系特別是經貿關系的走向,不但會影響中美之間的經濟社會發展,而且還會影響全球貿易投資等各個方面。當前,中美兩國人口占世界的23%,經濟總量占全球的40%,出口占全球的32.8%,對外投資和吸收外資占全球的30%,所以,對于中美經貿關系的變化,各方的關注、擔憂是正常的。我們可以看到,中美建交以來,雙邊的經貿關系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數據顯示,2016年,中美雙邊的貨物貿易達到了5196億美元,和1979年兩國建交的時候相比,增長了207倍。雙邊的服務貿易已經超過了1100億美元,雙向的投資累計已經超過了1700億美元??梢哉f,中美關系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

目前,美國在能源、公路、橋梁、隧道、管道、電網、鐵路和高鐵等基礎設施方面的狀況,可概括為:一是年久失修。美國大部分的基礎設施幾乎近30多年沒有修繕。二是欠賬太多。美國基建資金并沒有問題,但美國政黨意見不統一,以及體制與制度問題使其基建資金不能如期到位。三是更新換代。實際上,早在1999年,《今日美國》就發表長篇調查報道《崩潰的美國基礎設施》,披露種種問題。然而,近20年后,美國基礎設施的更新換代依然處于“倡議期”。四是缺乏創新模式。美國基建在投融資、設計、設備和建設團隊等方面需要創新模式。從中美關系的戰略性和全局性來看,面對美國基礎設施領域的巨大機遇,加強中美基礎設施合作具有重大意義。中美基建的成功合作還將成為中國與其他國家合作的典范,擁有較強的外溢效應,有利于推進全球互聯互通。

特朗普國內經濟政策的核心是“基建+減稅+加息+縮表+退群戰略”。這一國內核心經濟政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利大于弊。從短期來看,利好股市和經濟發展。但是這個政策組合同時存在內在的矛盾和沖突?;ê蜏p稅面臨債務上限約束,而加息將增加財政擴張的融資成本,財政擴張與貨幣收緊難以并行。

中國的經驗對美國基建的借鑒作用?;A設施建設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一大強項,對外投資+EPC、EPC是中國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合作的主要方式,美國“基建優先”新政將吸引更多中國企業前往美國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中國的設計、施工、標準、技術等方面的成功經驗也將對美國基建起到積極作用。因此,中國需要采取一種更為積極主動的態度與美國進行務實的溝通和談判。

中關基建合作有利于刺激全球經濟增長。中國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占全球40%的GDP和32.8%的出口貿易總量,通過發展基礎設施來刺激全球經濟增長和加強能源保障符合兩國的共同利益。中美基建合作將使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加強兩國政治互信、民間互通,促進全球經濟穩定與繁榮。同時,在合作中可使中國企業更加熟悉國際規則、學習國際先進技術和經驗、適應發達國家嚴格的商業經營環境、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

中關基建合作有助于緩解中關在貿易等方面的緊張關系。中國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建立起了龐大的外匯儲備,2017年底外匯儲備達3.14萬億美元,持有1.19萬億美國國債,占中國外匯儲備資產的比例超過38%,中國是美國第一大債權國。中美基建務實合作,可以將中國維持外匯平衡與美國減少債務同時復興基建的需求聯系起來,這不僅可以解決美國基建資金方面的巨大壓力,拉動美國的經濟增長和就業,同時可緩解美中貿易間逆差問題。

增加雙方互信,務實加強中美基建合作

作為當今世界舉足輕重的兩個大國,中國與美國是世界秩序構建中不可或缺的兩大支柱,中美關系的走向極大地影響著世界秩序的格局。貿易和投資領域的摩擦和全球尤其是亞太安全環境的惡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美關系的順利發展,現階段的中美經濟關系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如貿易逆差、貿易規則的分歧以及知識產權爭端等,這是“競爭性合作”時代不可避免的。中美必須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尋找共識,建立開放、透明、高效的經濟體系。對中美兩國來說,解決當前的經濟矛盾以保證政治上的和諧十分重要。

國際社會總體基礎設施短缺的現狀是中美合作的契機,但是必須理解對方的戰略重點。由于美國將發展重點轉向國內,中國日漸在國際基礎設施發展中發揮更加直接的巨大作用,“一帶一路”倡議也有效擴大了中國的影響力。因此,我們認為美國基建計劃能否成功實施不僅是資金問題,更主要的是美國對基建產品屬性的認識及現行政黨體制機制束縛的問題。

美國投資進展緩慢,效果不佳。從小布什到奧巴馬政府,都曾推出一系列基建投資計劃,但由于政府體制機制約束,私人資本回報要求高,加之民主黨與共和黨的理念難以統一,導致投資進展緩慢,效果不佳。美國的基礎設施年久失修、陳舊老化、技術落后和欠賬太多,近30多年基本上沒有公共資金的合理投入。就美國的公路養護而言,隨著電動車的發展,依靠燃油稅來增加公路維護費用更加艱難。從美國基建投資來看,一方面,可以按照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模式,與美方的聯邦、州和地方政府構建融資平臺公司,用資金帶動中國產能與美國基建的合作。另一方面,如果中美兩國政府互相參股對方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和擬成立的美國基礎設施投融資機構,不僅可以增加雙方互信,還可以有效解決美國基礎設施投資資金來源問題。

美國可借鑒中國開發性金融的模式。發揮市場的有效作用,及更好地發揮政府的有為作用,這與美國20世紀30年代及50年代的情況有類似之處。從宏觀上,通過政府增信,既降低融資成本,又不增加政府債務;具體項目中,獨立決策,建立州和地方政府統借統還、以豐補歉的融資平臺,通過建設市場,引領社會資本,注重現金流建設。在實際操作中,以基建項目為基礎發行長期項目收益債券,為美基建項目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到長期、大額、可持續的低成本資金。

可采取經濟效益適度的原則,務實加強中關合作。美國基建計劃,必然會導致短期內財政赤字的擴張。中國應該采取經濟效益適度原則開展中美基建合作,特別是針對具有戰略意義的項目,將有助于美國減輕債務壓力,也有助于中國企業進入美國市場。但同時美國應考慮切實減少對中國直接投資審查的不確定性,逐步向中國企業開放基礎設施投資市場、高技術市場和能源資源市場,務實加強中美合作。特朗普訪華期間簽署2535億美元商業協議和合作意向,充分展現了中美合作潛力,雙方要抓住歷史機遇,實現互利共贏。

有助于促進中關國際產能合作。目前中國基建產能遠超美國,一些基礎工業甚至超過美國10倍以上,即使是人均,也超過美國數倍。例如,2016年全球鋼產量為16.3億噸,中國生產鋼材8.08億噸,約是美國歷史上最高年份的10倍,人均是美國的2.5倍,接近美國1946年的17倍。2016年中國水泥產量高達24.03億噸,約是美國30倍。2015年由于需求下降,雖然中國煤炭總產能高達57億噸,實際產量僅33.6億噸,但美國煤炭產量僅8億噸,不到中國四分之一,人均也比中國低。在工業消費品生產方面,美國就更沒法比了,因為美國大都不生產了;就是按人均產量計較,中國也比美國多幾十倍以上。

中國參與美國基建的優勢和重點領域

美國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項目。(一)特朗普政府首批50個基礎設施優先項目清單。特朗普政府于2017年3月20日公布的基建計劃首批優先項目清單目前仍為草案,其中包括全國50個基建項目,總投資額1375億美元,均為PPP項目,私人出資比例為50%。據透露,特朗普團隊于2016年12月16日向各州州長征求意見,要求提交建議項目清單,對項目要求包括:國家/公共安全急需;工程設計已完成30%以上,可較快啟動開工建設;具有顯著的創造就業功能;對制造業具有降本增效功能。特朗普團隊對各州州長反饋建議的項目進行篩選,形成了此次披露的首批50個項目草案,目前正在與各州、相關產業機構進行后續交流,具體內容未來可能會有所調整。本項目清單見表1。

(二)美國“基建優先”最可能的基建項目。針對特朗普提出的基建計劃,巴克萊近期公布了一份報告,預計特朗普刺激計劃可能將大幅提升銅和鋼鐵的長期需求,但短期不會有立即影響。巴克萊報告中編制了一份清單,列出刺激計劃可能涉及的美國十大基建工程項目,主要包括了鐵路、高速公路、港口及橋梁。在這前十項中,有七個尚處于規劃或概念階段。其中,涉及金額最大的基建項目是加州高速鐵路,高達680億美元,并已經處于建設階段。這十項基建工程的花費約為1326億美元,將有可能推升對銅(比如高速鐵路)和鋼鐵(比如橋梁和其他基礎設施)的長期需求,并且創造數萬計的工作崗位。

根據基礎設施咨詢公司Cg-LA的數據,目前完成一個基礎設施項目的平均時間為9.5年。

另外,對于這些基建項目實施將如何影響到金屬消費的問題,巴克萊認為,金屬部門所面臨的關鍵問題在于,即使基建支出順利得到批準(10年內1萬億美元或每年1000億美元),并且計劃也能有效實施,但由于項目進度的因素,并不會立即影響到金屬消費,尤其是在接下來的兩年或三年內。

(三)構建美國基礎設施換液化天然氣項目。2017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結束同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會晤后,經停阿拉斯加州時與沃克州長舉行了會談,雙方對進一步加深中國與阿拉斯加在能源和經貿等領域的合作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阿拉斯加州是美國主要的油氣生產基地,1968年阿拉斯加北坡發現豐富的油氣資源,235萬億立方英尺資源儲量,35萬億立方英尺已探明及可開采天然氣,是世界上已發現的二十大天然氣田之一。1977年以來,累計生產原油超過170億桶,1989年最高產量為200萬桶原油/天,目前日產50萬桶原油/天。

阿拉斯加是全球最早出口液化天然氣的地區,1969年首次向亞洲出口液化天然氣,具有45年的穩定出口歷史,歷史上從未違約,目前日產天然氣83億立方英尺,隨著上游基礎設施及大規模生產設施的完善,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所需要重新注入的天然氣較少,阿拉斯加州政府已批準天然氣對外銷售。州政府計劃建設上游天然氣田的處理設施、一條1300公里天然氣輸氣管道、天然氣液化工廠及碼頭,項目預計總投資430億美元。此項目也是2017年11月特朗普總統訪華期間,在兩國元首親自見證下簽署的2535億美元經貿合作項目之一。

猜你喜歡
基礎設施特朗普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有望加速
公募基礎設施REITs與股票的比較
特朗普為何執意買格陵蘭
特朗普邀巴西進北約秀“特殊”
特朗普放話要會魯哈尼
HU Wantai·TALK about Chongqing City
特朗普訪華
振動攪拌,基礎設施耐久性的保障
論PPP模式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的應用
充分挖掘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潛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