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館女性題材展覽的類型與意義

2018-05-03 09:56
東南文化 2018年2期
關鍵詞:博物館

楊 瑾

(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陜西西安 710000)

近年來,博物館的女性題材展覽備受關注,成為當代博物館展陳體系中的新亮點。這種現象說明了博物館作為社會變革的倡導者和參與者,采用現代展陳理念和科技手段,不斷挖掘藏品內涵,反映了歷史上的女性生活概貌、社會作用,展現了她們對當下社會生活的廣泛參與以及重要貢獻,并積極探討、闡釋與傳播女性的當代使命、性別角色及其歷史演變的現實意義。筆者在梳理國內外一些主要的女性題材展覽的基礎上,嘗試從展覽結構和社會影響等方面提出一些粗淺看法,望方家指正。

一、女性題材展覽的類型

女性題材的展覽主要分為女性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和專題展覽、綜合類博物館的常設展覽和臨時展覽,旨在以“物”為媒介來展示女性的生存狀態和精神追求,與公眾一起討論有關女性的話題,甚至包括一些敏感的、有爭議的現象或問題。

(一)女性博物館的基本陳列與專題展覽。早期的女性(婦女)博物館大多出現在歐美國家。目前很多國家都有女性博物館,最為著名的有:德國波恩女性博物館(Frauen Museum),美國華盛頓婦女歷史博物館(Women’s History Museum in Washington)、華盛頓國際女性藝術博物館(World Museum of Women in the Arts)、德克薩斯國立婦女歷史博物館(National Women’s Mu?seum of Texas)、舊金山國際婦女博物館(Interna?tional Women’s Museum of San Francisco)、加利福尼亞婦女博物館(Women’s Museum of Califor?nia)和科羅拉多西部婦女博物館(Colorado Wom?en’s Hall of Fame),阿聯酋德伊勒區拜特·巴納特女性博物館(Bait Al Banat Women’s Muse?um,Deira)和越南婦女博物館(Vietnamese Wom?en’s Museum)等綜合類博物館;以及美國克利夫蘭國際婦女航空航天博物館(International Wom?en’s Air & Space Museum,Cleveland,Ohio)、弗吉尼亞美國軍隊女性博物館(Army Women’s Museum,Virginia)、田納西國立牧牛女博物館和榮譽廳(National Cowgirl Museum and Hall of Fame,Tennessee)等區域性或專題類博物館;還有一些新奇的胸罩博物館和月經博物館等。中國目前所見女性博物館主要有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陜西興平楊貴妃墓博物館、四川廣元女皇文化陳列館、陜西師范大學婦女文化博物館、山東煙臺中華旗袍博物館、四川安仁三寸金蓮博物館,以及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湖南長沙楊開慧紀念館、四川宜賓趙一曼紀念館、貴州遵義中國女紅軍紀念館、山西晉中尹靈芝烈士紀念館、山西文水武則天紀念館等以女性為主題的紀念館。

這些博物館多為女性或女性組織建立,基本陳列和專題展覽的主題非常明確而具體,既有西方女權主義思潮下普遍性社會運動的寫照,也有對某一專題或問題的深入挖掘,嘗試多角度地勾勒一般女性或某類女性的歷史、生活和創造的價值與貢獻,光照當今,指引方向。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展覽會公園的女性博物館(Women’s Mu?seum,Dallas Exposition Park,Texas)創始人凱西·波娜(Cathy Bonner)說,該館主題展覽旨在贊譽過往,激勵未來,即通過展示過去女性的奮斗事跡,鼓勵年輕一代的女性心懷夢想,努力實現夢想。典型展品是一件女性雕像,表現一位女子從仙人掌中站起來,雙手緊握多棗的樹枝,象征女性所有的成功都來自艱苦卓絕的努力、自信甚至痛苦掙扎,反映女性努力奮斗的“永恒精神”[1]。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Brucke Museum)伊麗莎白·A·賽克勒女性主義藝術中心(Elizabeth A.Sackler Art Center for Feminist Art)的基本陳列為“她故事展廳”(herstory),以公元前4900—前1400年的九件女性陶像為主線,表現豐腴女神的“她故事”或“她時代”[2]。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從不同側面反映各個歷史時期婦女的生存狀態、地位變化、杰出人物和社會貢獻,從不同角度展示中國婦女勤勞智慧、頑強進取、無私奉獻的博大情懷和堅韌品格,謳歌婦女創造歷史、傳承文化、推動文明的偉大功績。陜西師范大學婦女文化博物館作為該校教育博物館四個分館之一,通過服飾、工藝品和文獻來反映不同地區的女性生活[3]。

除了上述勵志型的女性博物館外,還有一些既關照女性精神享受,又具備緩解女性疾苦現實需求的功能型女性博物館。比如,美國紐約女性解剖學博物館(Women’s Anatomy Museum)既有介紹女性解剖知識、傳播女性文化的基本陳列,還在館內開設診所,招募門診醫生為女性參觀者提供診療服務,解決女性遇到的生理和心理問題,費用僅為5美元。如果參觀者無法描述自己的疾病,可以比照展品找到自己的癥狀,指著某個模型、圖示或標本來就診。這種展示既普及女性對婦產科和兒科的知識,也可以培養一種自我認知,強化切身體驗,如同表演般讓觀看展品變成女性認識自己身體的過程。楊貴妃墓博物館在基本陳列“唐代婦女生活展”中增加“如何成為絕美的楊貴妃”此類具有參與性、體驗性的內容,鼓勵觀眾“穿越”大唐,再回長安,感受唐代女性的都城生活。此外,陜西乾縣乾陵博物館于2013年重新開放的基本陳列“女皇武則天時代”以武則天為中心,再現盛唐時期包容開放、文化繁榮的“世界性”時代特征以及武則天出現的歷史環境和文化氛圍。陜西歷史博物館于2016年建成有限開放的常設展覽“皇后的天堂——唐貞順皇后墓石槨陳列”,以貞順皇后墓出土石槨、壁畫和陶俑等文物為中心,表現她在那個男權時代的愛恨情仇,以及石槨被盜、被販往國外和中國警方多年成功追索的曲折經歷。

(二)以女性創作的作品為展覽內容。此類展覽關注藏品中女性創造者的生活世界,尊重并承認她們長期以來被忽視、被淹沒的特殊才能,重新認識她們在專業領域的地位。主要有云南省博物館“金箋寶篆紅泥印——云南省博物館藏清繆嘉惠作品展”、安徽博物院“潘玉良美術作品展”,以及美國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維杰·勒·布倫: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女性藝術家”(Elisabeth Louise Vigee-Le Brun:Woman Artists in French Revoluition)。此外還有陜西歷史博物館和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舉辦的“梁潔華人物畫展”,以及現代女性畫家展、女性手工藝作品展等。

(三)以女性為主題的展覽。既有對歷史上著名女性人物生活故事和歷史貢獻的重新梳理與深入挖掘,比如晉陜豫三省文物局主辦的“唐代女皇武則天及其時代展”(1998年10月—1999年8月在日本東京都美術館、神戶市博物館、福岡市博物館和名古屋市博物館巡回展出),首都博物館的“王后 母親 女將——紀念殷墟婦好墓考古發掘四十周年特展”和“呦呦鹿鳴:燕國公主眼里的霸國展”,山東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長沙市博物館和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等的婦好墓出土文物巡展。也有博物館嘗試采用新社會史學,“自下而上”地尋找歷史上普通女性“并不平凡”的日常生活及其社會參與,比如南京博物院“溫·婉——中國古代女性文物大展”、西安博物院“豐腴之美——唐代仕女生活展”和“環肥燕瘦——漢唐長安她生活”、陜西歷史博物館“唐代婦女服飾展”等。而以現代女性為題材的展覽多為圖片展、作品展或書畫展,主要有湖北省博物館“中國第一女性與中國夢展”,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組織的巡展“永遠的女紅軍——中共中央轉戰陜北70周年紀念展”等,以表現現代女性多彩的社會生活和在某一領域的特殊貢獻。近幾年各博物館舉辦的女性主題展覽如表一。

續表

(二)女性博物館或女性題材展覽反映了博物館行業中女性員工比例不斷增多的現實。美國女作家希莉·哈斯特維特(Siri Hustvedt)說:“在美國(或許全世界),70%的策展人都是女性,大都會

(一)女性博物館或女性題材展覽是呼應博物館的女性觀眾越來越多,其教育背景、知識結構和參觀需求越來越高且不斷多元化這一現實。早在1992年,艾米麗·庫蘭(Emily Curran)就提出,博物館觀眾中至少有半數是女性,而學生群體中有一半是女孩[6]?,F在的博物館更是如此。在當今社會,女性在生產和消費領域都能頂半邊天,她們對“參與”“互動”“體驗”話語權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希望博物館能提供舒適、方便、愉快的“全感型”參觀,而且希望能更多地參與到博物館的藏品研究、展陳活動和教育項目中,希望通過博物館活動愉悅并提升自我,并塑造新的社會形象和性別角色。筆者認為,女性博物館或女性題材展覽都要特別關注青少年女性的精神需求和現實困惑,與新生代女性建立更加廣泛的聯系,為她們積極貢獻于未來社會提供各種幫助。

二、女性題材展覽的現實意義

上述展覽均通過展品反映了女性人物故事及其積極意義,引起社會共鳴,特別受到各界女性的熱議,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崔波認為這些展覽是“適應時代轉型大潮下對女性的社會角色的重新定位,為女性辦展是博物館對時代文化需要的有力回應”[4]。弘博網專稿也稱,女性專題博物館或展覽的目的“并不是強調女權主義,而是通過展覽來‘表征’和‘再現’女性自身的性別文化和歷史真相,使參觀者能夠認識和理解社會性別的概念、價值和觀念,呼吁更多的人盡快參與到性別意指和歷史重構的實踐中來”[5]。

筆者認為,盡管女性話題始終伴隨著人類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并得到各種理論范式的解讀與詮釋,但是用博物館或展覽形式與公眾“對話”“討論”這一鮮活的歷史話題,也是博物館“為研究、教育、欣賞之目的征集、保護、研究、傳播、展示人類及人類環境的物質及非物質遺產”核心使命的表現。盡管國內外女性博物館或主題展覽產生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心理各不相同,但它們均產生出共情性社會效應。博物館70%的員工是女性,很多高級行政人員也都是女性?!保?]我國博物館情況也大致如此。首先,博物館女性員工比例增多,女性越來越多地在工作崗位中添加了獨有的性別特征,很容易發現藏品中與女性有關的內容,比如各類材質的雕像和圖像本身就是女性形象(特別是一些著名歷史女性如褒姒、西施、金元太后、慈禧太后等),也有女性制造者、擁有者或使用者。其次,博物館中女性參與策展等主要業務的比例增大,且多為高學歷的業務骨干,她們在策展過程中憑借著較高的研究能力、組織能力和執行能力嫻熟駕馭整個流程,并將敏感細膩、精打細算和包容溫暖等女性特質融會貫通,在選定展覽理念和主題、組建團隊、項目協調、資金籌措和成本控制等體系化復雜程序中更是表現出色。本文討論的女性展覽大多也出自女性策展人之手。此外,女性本身就具有較高的教育天性,善于組織觀眾活動,會極大地提升展覽的參與性和教育性,這就是劉迪、吳月所謂的“現代博物館具有外在女性特質”[8]。

(三)女性博物館或女性題材展覽反映了現代策展理念和敘事結構的新趨勢和新特征。首先,展覽主題思想明確,內容邏輯結構和層次豐富。以女性視角組織和發展主題,選擇和組織相關展品,強調展示元素(實物、圖文版和輔助展品)之間的聯系?!俺宋奈飿吮竞蛨D文版外,往往采用大量二維或三維的輔助藝術品以及數字媒體和科技裝置,并強調四者的信息組團、相互映襯,共同說明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可能是關于人物的、事件的、地方歷史的、行業歷史的、自然生態的、科技知識的等”[9],成為當前博物館展陳敘事的獨特方式,受到業內認可。比如“呦呦鹿鳴——燕國公主眼里的霸國”榮獲“第十二屆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精品獎”。其次,展覽強調以“物”見“人”,由平面的單向“展示”到立體的多向“詮釋”或“敘事”,由象牙塔式的“高冷”轉向平等開放式的“親民”,從學究式的晦澀到生動有趣的敘事,從“觀看”到多感交融的身心體驗,從展示上層乃至帝王女性向展示普通女性轉變。比如西安博物院策劃的“環肥燕瘦——漢唐長安她生活”就是從上流女性轉向普通女性,使以文物為中心變為以時尚、漂亮、好看為目標,從“凝重”的文物展變為“輕松”愉悅的時裝展。最后,在策展模式上,跨學科多元化手段利用嫻熟。此外,展覽延伸活動豐富多彩,比如配套文化創意產品、研討會、專題講座、出版物和系列教育活動等。

(四)女性博物館或女性題材展覽開始關注一些被忽視的女性群體,尤其是女性童工、留守女童等。很多博物館組織到邊遠地區的流動展覽;組織留守女童到博物館參觀,為她們組織教育體驗活動,但策展中該主題并不多見。目前已有一些關愛留守女童的“向陽花系列活動”“彩虹行動”等組織或機構舉辦過“關愛西部留守女童愛心圖片展”。美國波士頓兒童博物館(Boston Children’s Museum)的做法值得借鑒,該館與馬薩諸塞州琳恩市的“女孩俱樂部”(Girls Club of Lynn,Massachusetts)合作,為女孩提供社交、娛樂和非正式教育項目,其中一項名為“女孩與科學”教育活動專為二至三年級拉丁裔女孩設計,鼓勵女孩尋找博物館展品中有關科學、技術和工程的知識。美國南方會議舊址館(The Old South Meeting House)也與“女孩俱樂部”合作,推出了為期八周的“通過她者之眼看歷史”活動。每周一天10名五至六年級女生到館內參觀,聆聽教育員講述美國革命前夕曾在這個房子里祈禱的兩個少女的故事(非裔少女詩人Phillis Wheatley和文藝女孩Anna Green Winslow,二人名不見經傳,皆客居他鄉;Wheatley曾為脫離英聯邦和廢奴運動奔走呼吁),然后到閱覽室查閱資料,撰寫新聞稿,進行集體討論,嘗試從兩個女主人公的視角,觀察18世紀波士頓的日常生活,極大激發了女孩的智力潛能[10]。

(五)女性博物館或女性題材展覽開始涉及“有爭議”的敏感問題。比如與性、性屈辱或性歧視有關的隱晦莫深的話題,以揭示被有意掩蓋的、被蹂躪、被迫害女性的黑暗歷史。最典型的例子是1998年澳大利亞佛爾曼特歷史博物館(Fre?mantle Museum)在其反映當地社會史的展覽“墻內”(Within These Walls)加入了性工作者內容。2000年佛爾曼特的“郎樹181”妓女博物館(Lang?trees 181,Hstoric Bordello and Museum of Pros?titution)建成開放,展示澳大利亞歷史上被詛咒為“該死的妓女”的生活狀態,呼吁社會關注這一女性群體在軍事史、經濟史或國家歷史中的特殊貢獻,引導人們理性看待色情行業及其遺產。2002年9月悉尼帕丁頓牛津街澳大利亞攝影中心(Australian Centre ofPhotography in Oxford Street,Paddington)以妓女為敘事框架,舉辦了名為“紅燈”(Red Light)的圖片展[11]。2015年12月1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分館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建成并對外開放,具有劃時代意義;2016年10月,上海師范大學的中國“慰安婦”歷史博物館開館,這是中國大陸首個以保存“慰安婦”悲慘境遇證據為主題的博物館,引發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這兩座館的館長均是上海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蘇智良,他將數十年的研究成果轉化為陳列語言,講述殘酷戰爭中那些被鮮少觸及、不被承認的“慰安婦”所遭受的摧殘、屈辱與痛楚。2017年,這個特殊的博物館隨著紀錄片《二十二》的公映,迎來了源源不斷的參觀者與捐贈者。

(六)“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線上“女性展示”引發國際關注。2017年“全球博物館周”和“美國婦女歷史月”為展覽中的“她”敘事提供了很多啟示。前者是由總部位于法國巴黎的非政府組織“文化發展促進網絡”(Culture for Causes Net?work)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舉辦的一項交互性網絡社交媒體活動。2017年的主題是“女性與文化”,七天的主題(博物館與美食、運動、音樂、故事、圖書、旅行和文化遺產)均與女性有關,所有主題都可以在博物館藏品或女性員工中找到共鳴,為博物館展覽、傳播等活動提供有價值的“她”視角:比如館藏和展覽如何體現對保護遺產作出貢獻的女性形象,以及探討女性緣何成為保護遺產的重要力量等。后者指2017年3月美國國家女性藝術博物館(National Women’s Museum of Art)舉辦的“說出5位女性藝術家”“婦女歷史月”社交媒體宣傳活動,旨在發掘博物館和藝術展覽中的女性形象。

三、結語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女性主題博物館、展覽或活動均表明,無論是社會大眾還是博物館界,對于女性的認識和態度都在發生著明顯的變化,女性的參與度也越來越高。博物館行業內的女性帶著當代女性共有的心態和精神,通過展覽挖掘藏品中的女性元素,采用現代策展理念和科技手段,真誠回應女性自我完善與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鼓勵并引導男女平等的和諧社會,進一步消除社會對女性的偏見與歧視,為建設“以人為本”的小康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12]。

當然,也存在一些缺憾,比如女性博物館數量少(國家文物局登記備案的少之又少);博物館展覽和詮釋活動中對女性的價值和意義挖掘不夠,有的似乎偏離了題目所界定的女性空間,有些僅停留在“羅列現象”,尚未觸及本質;博物館自身的“聲音”不夠清晰、響亮。再如有些展覽的敘事結構與名稱有出入;有的對展品的“她”故事挖掘不夠,結合前沿女性學術研究成果不足;古今結合也不夠,與現實生活結合度不高;分眾策展理念不足,針對特殊女性群體的展覽很少;有些更敏感的社會問題尚未涉及。

今后,博物館應更多地通過線上線下展覽敘事等形式,圍繞展品組織研討會,規劃有吸引力和包容性的教育活動,鼓勵婦女更廣泛地參與社會生活,在文化、政治、經濟和個人等方面獲得更多的有效福利[13]。盡管博物館在減少和消除社會公共空間的性別歧視方面將會遭遇很多挑戰,盡管博物館在組織女性題材展覽中還會面臨區域合作、社會支持、國際視野、思維突破等方面的諸多困難[14],但博物館已經把女性作為一個主題進行詮釋和展示,鼓勵并引導社會開展交流與對話、探討與傳播,提高社會對女性問題的理性認識[15]。為實現這一目標,包括博物館女性在內的各界女性,都應繼續充當這一社會現象和思想潮流的引導者和實踐者。

[1]曉春:《美國首家女性博物館》,[EB/OL][2018-03-07]http://www.cnarts.net/cweb/Appreciation_collection/in ?dex_read.asp?page=789&id=913.

[2]Uzma Z.Rizvi&Murtaza Vali.The Fertile Goddess at the Brooklyn Museum of Art:Excavating the West?ern FeministArtMovementand Recontextualizing New Heritages.Near Eastern Archaeology, 2009(3):144.

[3]屈雅君、傅美蓉:《博物館語境下的性別文化表征——以婦女文化博物館為例》,《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

[4]崔波:《為博物館給女性辦展點贊》,《中國文物報》2016年3月15日第8版。

[5]《博物館能為“她”做些什么》,[EB/OL][2018-03-07]https://news.artron.net/20170209/n906863.html.

[6]Emily Curran.Half the Students in Your Museum Are Female:GenderEquityand Museum Programs.The Journal of Museum Education,1992(2):14.

[7]Javier Pes:《大都會博物館前館長托馬斯·坎貝爾坦陳離職風波與“博物館之友”的回應》,《藝術新聞(中文版)》2017年第7期。

[8]劉迪、吳月:《論現代博物館外在女性特質》,《博物館研究》2005年第1期。

[9]陸建松:《博物館展示需要更新和突破的幾個理念》,《東南文化》2013年第4期。

[10]同[6]。

[11]SimonAdams,RaeleneFrances.LiftingtheVeil:The Sex Industry,Museums and Galleries.Labour History,2003(85):49-51.

[12]傅美容、屈雅君:《博物館語境下的性別文化與身份認同》,《河南社會科學》2010年第2期。

[13]CarolMalt.Women, Museums, andThePublic Sphere.Journal of Middle East Women's Studies,2006(2):115-117.

[14]Ann Sutherl,Harris.Women in College Art Depart?ments and Museums.Art Journal,1973(4):417-418.

[15]辛田:《女性身份、歷史、話語的博物館再現》,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猜你喜歡
博物館
開啟博物館奇妙之旅
去博物館shopping
博物館里的“潮應用”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館
『博物館之城』如何建?
博物館里的“虎”
博物館
流淌在水上的博物館
去博物館的正確打開方式
露天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