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陶響器試析

2018-05-03 09:56林冠男
東南文化 2018年2期
關鍵詞:南越王獅子山器物

林冠男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廣東廣州 510400)

西漢南越王墓的西耳室中出土了7件扁圓形陶響器,后藏室出土了9件魚形陶響器,它們都內置小顆砂粒,搖之“沙沙”作響?!段鳚h南越王墓》稱之為“沙镲”[1],即用于伴奏的一種樂器,類似于今天的沙錘。有趣的是,同屬西漢時期的徐州獅子山楚王墓中也出土了幾件相似的器物,發掘者將之定名為“爽身陶器”[2],即沐浴除污用具。那么這類中空、內裝砂粒的陶響器是樂器還是沐浴除污用具?我們不妨進行一番對比研究和梳理。

一、基本材料

(一)西漢南越王墓

1.扁圓形陶響器,7件,出土于存放墓主生前珍玩的西耳室。扁圓形,中空,內有小砂粒,搖之作響。細泥陶,高溫燒制,胎質堅硬,為兩片碗形陶片捏合而成,修邊整齊。C205兩面飾放射式蓖點紋,余6件為一面飾放射式蓖點紋,另一面飾圓圈戳印紋?;驗闃肺钑r擊拍用的“沙镲”。大小略有差異。直徑8~11、厚3.8厘米(圖一‥1)。

圖一//西漢南越王墓出土陶響器

2.魚形陶響器,9件,出土于存放大量飲食器具的后藏室內東北角的地板上,位置無規則。器體大小相近,用泥捏為兩片,合成空心魚形燒成,火候較高,胎質堅硬,內裝砂粒,搖之作響,可能是舞蹈作節拍的樂器,與西耳室所出的7件扁圓形響器類同。魚身兩面劃有魚眼、嘴和鰓蓋,體上戳印魚鱗。其中8件用小竹管戳出圓圈作鱗紋,另1件以蓖點為鱗片。魚體表面的顏色也有不同,其中1件黑如墨染,3件為灰褐色,5件呈灰紅色。魚長11.5~12.5、頭寬4.4、體厚2.4厘米(圖一‥2)。

(二)徐州獅子山楚王墓

一套沐浴器具,包括沐浴爽身陶器數件、陶搓、石搓各1件,出土于墓中西耳室沐浴銀鋗內(圖二‥1)。鋗上自銘“宦者尚浴沐鋗容一石一斗八升重廿一斤十兩十朱第一御”。

沐浴爽身陶器,扁圓形陶器,內中空,用兩個弧狀壓花陶片對合而成,鼓肚,薄邊,便于握持,手感很好,為沐浴時敲腿捶背爽身之用。直徑8.5~9、厚2.5厘米(圖二‥2)。

陶搓,扁體長方形陶器,兩面壓制有不規則繩條紋,邊飾星圖紋,沐浴時搓背搓腳之用。長10.4、寬6、厚2.8厘米(圖二‥3)。

沐浴陶搓石,長圓形,內中空,很輕,搖晃有聲,表面有細密的小孔,粗而不糙。長20厘米(圖二‥4)。

圖二// 徐州獅子山漢墓出土沐浴器具

二、對比研究

(一)名稱混用使器物功能可能被誤解

《西漢南越王墓》記載:“扁圓響器……或為樂舞時擊拍用的沙镲”[3]、“魚形響器……可能是舞蹈做節拍的樂器”[4]。齊鴻浩認為,這類稱為陶響器的“中空型陶器,在搖動時,隨著動作的快慢可發出節奏不同的聲響,與現代音樂中的伴奏樂器——沙錘的作用相近似,故其用途是古代的一種伴奏樂器?!保?]因此有學者將之確定為樂器進行研究[6]。然而“搖響器”,或說作為樂器的陶搖響器,從西周至漢代僅見南越王墓出土一例。同名相似器物主要出現于新石器時代,先秦及其后已頗少見。王子初說:“陶響器,是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常見的一種陶制發音器具,大多呈球形,帶柄或不帶柄。其基本特征是中空,內裝陶丸子或石子,搖振之沙沙作響。其外刺有蓖點幾何紋,鉆有透孔??脊艑W上一般稱之為陶響球。因這類器物也有做成盒狀或者餅狀的,甚至就是水罐的夾層里置有陶丸子或石子的所謂‘響鈴罐’,故這里統稱其為陶搖響器?!保?]李純一認為:“據已發表的考古材料來看,這種陶制品絕大多數是屬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先秦時期的則寥寥無幾”,“進入歷史時代,陶搖響器便突然衰落,退出了樂器界?!保?]因此較為公認的觀點是:作為樂器的陶搖響器是新石器時代的常見樂器而非漢代。

方建軍進一步指出,這類器物分布在我國的四川、湖北、安徽、河南、山東、陜西、甘肅等地區,屬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出土量比較大[9]。申瑩瑩對2012年以前我國出土的300余件新石器時代陶響器進行了研究:分為9種形狀,多半為球形,表面有紋飾、鏤孔[10]。與南越王墓陶響器最接近的扁圓形陶響器僅有兩件。

可見南越王墓的扁圓形陶響器即便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也是非主流的樂器類型。因而這些出土于漢代的陶響器追溯發端于遠在新石器時代的樂器源流,就顯得頗為牽強。筆者認為兩者并無聯系,是兩物因定名同且外形近似使人們誤認為同一類物品。

(二)南越王墓出土陶響器因形制特征不符合樂器的發聲要求,實際上無法實現伴奏功能

從陶響球的發音原理和功能上看,作為樂器的帶鏤孔的陶響球所具備的樂器發聲功能要明顯勝于不帶鏤孔的陶響器:它所具有的球形的較大空腔,便于發聲;器物上的鏤孔也為聲音的傳播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內部較大的陶丸(為了不至于使其在搖晃過程中脫出)和用硬陶制成的球壁令其在相互撞擊的過程中能夠發出清脆悅耳的響聲,具備了伴奏的功能。宋兆麟從民俗學資料入手,論證了陶響器眾多形制之一的陶響球作為原始樂器存在的可能性:“陶響球顯然已經不是生產工具與勞動對象的簡單接觸所形成的樂器,而是經過人們精心設計,利用彈丸與球壁相互撞擊而發出的有節奏的音響……”[11],因而這樣造型的陶響器,或者可以更具體地稱之為“陶響球”的器物,與南越王墓出土的扁圓形或者魚形陶響器,在外觀形制乃至發音功能上都有本質的區別。

沒有鏤孔的陶響器器物本身是個閉合的整體,搖晃時需要用手掌覆蓋住器物的大半個部分,這樣的把持方式,對于器物本身聲音的外傳也是極為不利的。筆者對南越王墓及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幾件陶器進行搖晃對比試驗:獅子山楚王墓的陶搓內僅有一粒比較小的砂粒,發音微弱;南越王墓的陶響器內均有數十枚小砂粒,雖然搖晃時發出的音量大過獅子山楚王墓的陶搓,但仍不足以成為伴奏的樂器,與今日之沙捶無法相比。

新石器時期還有幾例被認定為樂器的陶響器——有手柄插入器物表面的孔中,操作時類似今日撥浪鼓或嘩啷棒,有學者認為這種類型的響器具備了演奏的可能性,而屬于樂器[12]。然而這樣的器形與南越王墓出土的兩種陶響器都不同:需要用插入的木棒才能使其實現伴奏功能,外形上兩者也相距甚遠。

(三)商周至秦漢時期遺址中曾出土過數件扁圓形陶器,讓我們對南越王墓的陶響器功能有了新的認識

安志敏曾針對所見到的各種具有糙而不平麻面外表的陶制器物(有的是單片形,類似瓦片,稱為“[13]”或“搓”;有的是中空陶質,即我們所討論的陶響器)著文分析其功能,認為用途上包括:清潔搓垢、刮制皮革或其他等[14]。

以下3件標本是安先生認為具有“除污功能”的“搓”具,共同的特征是中空,泥制灰陶,質堅硬,形制復雜,內部中空,置水中可以浮出水面,燒制技術上水平較高。表面用凸線構成動物形或幾何形圖案,并密布著凸點。

1.標本1,河北易縣出土,約為戰國時期的遺物。扁圓形,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直徑8.8、厚3.7厘米(圖三‥1)[15]。

2.標本2,陜西西安半坡二號戰國墓出土陶餅(M2‥2)。扁圓形,出土于人骨的胸部,壓在銅鏡上面。共出陶器皆為實用器,但該器無磨耗及使用痕跡。直徑9.5、厚2.3厘米(圖三‥2)[16]。

3.標本3,山西山陰古邑村出土陶響器,漢代遺物,或可早到戰國時期。形狀如青蛙或蛤蟆,一面為雙魚紋,一面為龍紋。中空,搖之有聲。長10.5、寬8.5厘米(圖三‥3)[17]。

標本1、2與南越王墓出土扁圓形陶響器頗似,標本3與魚形陶響器相似。

史樹青曾撰文推測標本1、3可能為古人用于灸病敷于患處的砭石[18]。筆者認為不妥。砭石在使用中需要加熱處理,而這些空心類陶器為分片燒制后粘合,粘合后為封閉的空心陶器,再受高溫會炸裂,且實際使用中,取扁石或陶磚更為方便,因此可以排除當砭石之用的推測。

由于安志敏先生的文章發表較早,近幾十年又有一些新考古材料出土和公布,筆者再補充幾例目前收集到的,做對比參考。

4.陜西黃龍西山坡[19]陶餅。此陶器為泥質灰陶,合范制成,火候較高,邊棱留有燒制后削磨毛邊的痕跡,體呈扁圓形,中間厚,周邊薄。整體布滿小乳釘,器物中空,內有顆粒物,搖之有聲。直徑11、厚2.1厘米。伴隨出土的有兩枚銅編鐘。根據器物特征分析,為戰國時遺物(圖四‥1)。

5.秦都咸陽城遺址[20]出土陶餅2件。其中一件保存完好,細泥質,器身中空外鼓,中有小石丸一粒,搖動時發出清脆響聲。上下兩面均模印圖案花紋,十分精美。器徑10厘米。另一件已殘,亦模印花紋,器徑9厘米。陶魚2件。魚身中空外鼓,內含一粒小石丸,長15厘米(圖四‥2)。

6.河南新鄉五陵村西漢早期墓葬中,出土響盒(M30‥6)一件[21]。器物將兩個模制的缽形體合成扁圓形,里面放入幾個小石子,搖動作響。盒兩面模印棱形紋、魚紋和小點圖案。直徑10、厚4.2厘米(圖四‥3)。

值得思考的是標本3、5、6的器物上均用魚作裝飾圖案,聯系到南越王墓出土的魚形陶響器,這是否暗示著這類器物的使用與水相關?

以上器物均與南越王墓出土的陶響器的結構和外形非常相近,其中也包括非“響器”,筆者認為他們在功能上更接近于安先生推測的清潔之用的“搓”器。

圖三//秦漢遺址中的陶響器

(四)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墓中,陶響器與作為潔身沐浴之用的“”或“搓”具同出,使我們對這類陶器的功能判定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定位

自商周至漢代以來的墓葬、遺址中出土有陶搓或搓石類的除污用具不少,有些陶質,有些為天然火山石等?!墩f文解字》:“,瑳垢瓦石?!保?2]《山海經》:“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保?3]梁思永曾經指出,與盥洗用具有共存關系的一些陶制品,應是洗手用具[24]。

圖四//與陶響器相似的考古出土物

獅子山楚王墓的這件“陶器”被命名為“爽身沐浴用具”,出自一件有“沐浴”銘文的銀鋗里,銀鋗出自專設的沐浴空間,空間內成組放置一批沐盤、沐鑒、沐鋗、釜、鍪、扁壺等御用大型沐浴銅器和銀器,器皿中盛放有各類中草藥、香料、浴巾、麻布、漆奩盒、化妝品等。說明這種扁圓形陶器應是具有潔身沐浴功能的器物而非樂器。取暖用具。城址中出土的17件分兩式。I式7件,均殘。為長圓形,板形凸弧似筒瓦,板中間有一條素面帶紋,其左半部的擦面制成麻點面,右半部制成豎劃紋。E5T6③‥12,通長23.3、中間寬7.2厘米,兩端收縮為圓弧形。II式10件,多殘缺。為長方形平板狀,制法與I式相同。E5T9③‥37,殘長7.8、寬5.4、厚1.3厘米。此類型陶與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之陶搓石相似。成公M6出土的2件陶,細泥灰陶,陶質堅硬。M6‥176,平面呈窄長橢圓形,一面凸起,一面內凹,形似小筒瓦的一段。凹面為上,飾滿平行折線構成的水波紋,凸面為下,飾滿寬0.1厘米的細繩紋。器身長25.8、寬6.3厘米。M6‥175與之相同。

江蘇徐州黑頭山西漢劉慎墓[26]中(墓主為西漢楚王的宗室成員),西邊廂北部有較為集中的陶搓石等沐浴用品出土。陶搓石M1‥31總體為上下鼓起的橢圓形,似河蚌。頂面臥有一蟾蜍,蟾蜍頭部昂起,雙目圓睜,張口,四肢伸展作游動狀,整個形象生動活潑。背部飾有顆粒狀圓點,器身下部同樣裝飾小圓點。器身長9、高4厘米(圖四‥4)。

滿城漢墓一號墓[27](西漢中山國王劉勝墓)中的后室出土石搓2件,質料為玄武巖火山彈,輕而粗糙,有蜂窩狀小孔,呈黑灰色。器作扁平長圓形。完整者M1‥5184,長19.7、寬5.7厘米。伴隨出土的器物有燈、罍、盆等銅器。

江蘇盱眙大云山西漢江都王(第一代王劉非)一號墓[28]中,南回廊下層西部洗浴用品區,出土有陶搓1件和石搓3件。陶搓(M1‥3604)器表繩紋基本消失,長11.3、寬5、厚1.5厘米。同位置還出有鼎、缶、燈等。石搓由火山石磨制而成,器表為蜂窩狀小孔。M1‥3601,圓形,器身較扁。直徑8.2、高3.5厘米。M1‥3603形制同前。直徑7.4、高2.6厘米。M1‥3602,長條形,器身略厚。長18.3、寬6.3、高3.9厘米。

以上列舉的幾個案例是戰國到漢代的遺址中,尤其是貴族或諸侯王陵高等級墓葬中出土的“”和“搓”等。它們都與盆、鼎、燈、爐等被確定為盥洗器的用具同出,因而也被確定為具有沐浴清潔功能之用具(被定名為“”和“搓”其實已經確定了它們的用途)。這些器具雖然在形態上與南越王墓或獅子山漢墓出土之“陶響器”多有不同,但從功能上看,它們都是一種清潔用具。這樣,南越王墓中出土的“陶響器”就更有可能作為一種清潔沐浴器具存在。如果其周圍共出器物也

戰國中山國靈壽城遺址[25]中出土了17件,即“民間搓澡之用具”,在同期的中山國第二代國君墓,成公M6的漆鑒內也出有2件陶,同出者還有火盆、鼎、齒耙、銅燈、鳥柱盆等盥洗用具及有盥洗器具組合,則能近一步確定它們的功能。

圖五// 滿城漢墓和南越王墓洗浴用器出土位置示意圖

(六)結合南越王墓陶響器的出土位置推測,器物功能與沐浴、清潔相關更為合理

根據器物出土位置推測其功能用法是較為科學的推測方法,曾有人提出該類器物為兒童玩具[29],但南越王墓中出土的這幾件器物,其伴出物多與兒童無關,故可以排除為“玩具”的可能性。

根據張建鋒在《秦漢時期沐浴方式考》[30]一文中的考證,結合已經確定帶有浴室空間的漢墓及其出土的相關沐浴用品,盆、鋗、壺、鍪、匜、勺等都可能在當時用于沐??;一些帶有鐵鏈的壺、筒等也多與沐浴有關,是用來運輸水的工具;鼎、鍪則是用來燒制熱水提供沐浴之用。據上述觀點,我們不妨來詳細了解一下幾個擾動不太嚴重的漢墓中陶(石)搓的出土位置和伴出物。

1.獅子山西漢楚王墓墓室內開鑿有庖廚間、禮樂間、御武庫、沐器庫、錢庫、印庫、廳堂、棺室以及妃嬪陪葬墓室和貯藏其他日常用具的御府庫等各類功能完備的大小墓室計12間。陶搓出自西耳室,位于內墓道西側的北端,是一間以儲藏楚王御用沐浴器具為主的御府庫。室內成組放置爽身沐浴用具,此外還出土有鍾、燈、熏爐、烤爐等與沐浴相關的青銅器具[31]。

2.滿城漢墓的石搓(M1‥184)出土于后室,后室側室靠近東壁的銅罍下有木板痕跡,罍的附近發現封泥和搓石;西部出土錯金博山爐和羊尊燈,“從出土器物觀察,并參考二號墓的情況,側室可能是象征的浴室”[32](圖五‥1)。

3.大云山江都王墓中也有沐浴器具隨葬的專區——“其中外回廊結構保存相對完整,其內隨葬品多未受盜擾影響?;乩确譃樯舷聝蓪?,回廊下層隨葬品按功能分區放置,南回廊下層西部為洗浴用品區,西回廊下層中部和南部為樂器區,北回廊下層為車馬明器區,南回廊下層東部到東回廊中部皆為庖廚區,東回廊下層北部為錢庫區”,“洗浴用品中出有釭燈、雁足燈、五枝燈、鹿燈、豆形燈等燈具,以及鐵爐、浮石(即石搓)、‘江都宦者’銘文銀盆等”[33]。

4.南越王墓沒有專門設置的浴室空間,扁圓形陶響器出自“屬于存放墓主生前珍玩”的西耳室。對比獅子山楚王墓等大型墓葬來看,南越王墓的面積很小,僅為大型漢墓的幾分之一(南越王墓墓室面積100平方米,獅子山楚王墓850多平方米),分室也極其簡單,僅分7室,因此隨葬品重疊放置情況隨處可見,器物分類略顯凌亂。出土扁圓形陶響器的西耳室根據遺存灰跡判斷,在墓主人下葬時應搭有多層木架放置隨葬品,經歷兩千余年,期間若干次山體被滲水浸泡(最嚴重一次沒過墓室頂部),木架腐爛倒塌,隨葬品散落使器物分組受擾動,但仍可以判斷出該室內曾經集中放置了盥洗用器、絲織物以及車馬兵器等。如果南越王墓的西耳室具備貯藏沐浴器具性質,則可以推斷所出的多件扁圓形陶響器為沐浴器具。

這些陶響器的伴出物雖沒有如獅子山楚王墓中有確切銘文的沐浴器具,但有大量具備沐浴功能的器具,且都集中分布在“陶響器”出土的位置旁:扁圓形陶響器(C205、C206、C208、C209、C210)分布較為集中的北墻靠南的中間位置即伴有直徑為46厘米的大銅盆(C184),參考獅子山出土陶搓的沐浴銀鋗直徑為45.7厘米,功能應該一致;墓中出土的兩套杵臼及四連體銅熏爐也都出于近旁。在扁圓形陶響器(C58)旁則伴有大量鼎、陶瓿、銅鍪、銅鋗、銅匜、銅壺、銅提筒等盥洗用具(圖五‥2、3),另外幾件陶響魚出于后藏室(該室為廚房,以食物和飲食器具為主),周圍也同出大量盥洗器。

不能回避,與扁圓形陶響器同出一室的器物中還有鐸、琴鈕、瑟枘、玉舞人等小件樂器,但僅此一點就斷定陶響器為樂器有些牽強,且南越王墓專用的宴樂空間有另外的耳室(東耳室,其中隨葬了五套大型樂器編鐘編磬等,還有琴、瑟和一位被推測為樂師的年輕殉人),并非陶響器出土的西耳室。因此筆者推測,這些陶響器是沐浴清潔用具的可能性偏大。

非常遺憾,漢代出土的與南越王墓陶響器形制相近且功能明確的器物僅見徐州獅子山楚王墓一例,因此該器物的功能定位仍可討論。我們也只能期待未來會有更多新材料的出土和及時公布,使南越王墓的這些“陶響器”的功能有一個更為明確的認識。

[1]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等:《西漢南越王墓》,文物出版社1991年,第117頁。

[2]徐州漢文化風景園林管理處、徐州楚王陵漢兵馬俑博物館編:《獅子山楚王陵》,南京出版社2010年,第52頁。

[3]同[1]。

[4]同[1],第297頁。

[5]齊鴻浩:《中空類糙面陶具的定名與用途》,《華夏考古》1998年第1期。

[6]a.孔義龍:《從先秦搖響器看南越王墓搖響器的新生》,《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b.孔義龍:《南越國宮廷樂——晚開的禮樂奇葩》,《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c.孔義龍:《從賈湖龜甲到南越響陶——搖響器的輝煌歷程》,《藝術探索》2009年第3期;d.孔義龍:《從西漢南越王墓音樂器物看南越國宮廷禮樂的興衰》,《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e.鄭祖襄:《試述中國音樂起源的多地域、多民族現象》,《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7]王子初:《搖響器》,《樂器》2001年第4期。

[8]李純一:《中國上古出土音樂綜論》,文物出版社1996年。

[9]方建軍:《陶響器——一種原始搖奏樂器》,《樂器》1988年Z1期。

[10]申瑩瑩:《中國新石器時代出土樂器研究》,中央音樂學院博士論文,2012年。

[11]宋兆麟:《陶響球和古球戲》,《史前研究》1987年第1期。

[12]同[9]。

[13]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附檢字),中華書局1963年,二六九上。

[14]安志敏:《古代的糙面陶具》,《考古學報》1957年第4期。

[15]同[14],圖版貳-7。

[16]金學山:《西安半坡的戰國墓葬》,《考古學報》1957年第3期,圖版十五-2,圖14。

[17]同[14],圖版貳-9。

[18]史樹青:《古代科技事物四考》,《文物》1962年第3期。

[19]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陜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音樂學院:《中國音樂文物大系 陜西卷》,大象出版社1999年,第14頁。

[20]吳梓林、郭長江:《秦都咸陽故城遺址的調查和試掘》,《考古》1962年第6期。

[21]新鄉市博物館:《河南新鄉五陵村戰國兩漢墓》,《考古學報》1990年第1期。

[22]同[13]。

[23]晉·郭璞著、袁珂校注:《山海經校注》(最終修訂版)卷二《西山經》,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4年,第19頁。

[24]梁思永:《國立中央研究院參加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會出品目錄(節錄)》,《燕京學報》1937年第21期。轉引自安志敏:《古代的糙面陶具》,《考古學報》1957年第4期。

[25]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戰國中山國靈壽城——1975~1993年考古發掘報告》,文物出版社2005年。

[26]劉尊志等:《江蘇徐州黑頭山西漢劉慎墓發掘簡報》,《文物》2010年第11期。

[27]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處:《滿城漢墓發掘報告》,文物出版社1980年。

[28]李則斌、陳剛:《江蘇盱眙縣大云山西漢江都王陵一號墓》,《考古》2013年第10期。

[29]朱瑤潔:《傳承中的發展 陶響球演進歷程》,《中外玩具制造》2014年第6期。

[30]張建鋒:《秦漢時期沐浴方式考》,《考古與文物》2015年第6期。

[31]同[2]。

[32]同[27]。

[33]同[28]。

猜你喜歡
南越王獅子山器物
獅子山下,香江奔流,紫荊花開正盛——祝福香港,明天更好!
李民涌 幾代文博人,合力打造灣區IP頂流
“南越王墓”主人的奢華生活
廣州南越王墓中的南越王國
2010年新鄭市郭店鎮工業園區墓葬出土器物
聽古器物講“孝文化”
獅子山
恣意浪漫的楚國器物
南越王的廚房里有什么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