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一年級學生心理健康與行為習慣問題分析研究

2018-05-10 09:49時臘英
關鍵詞:心理特點一年級行為習慣

時臘英

摘要:一年級是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它關系到學生今后的成長,關系到學生在做人、求知的過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過渡,更關系到我們今后為社會輸送的勞動者的基本素質。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懂得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根據此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及方法要求學生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一年級;心理特點;行為習慣;措施及方法

一、一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及相應的行為習慣表現

1、獨自進入新環境

(1)心理特點:孩子進入小學后就開始獨立處理周圍環境的事情,擺脫對大人的依賴了。由依戀不舍到輕松愉快,這是一年級學生的共同特征。過去聽父母講的一些事,現在可以獨自去看,去聽,無拘無束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這種新鮮感充滿了孩子的頭腦。

(2)行為習慣表現:上課在桌子底下鉆來鉆去,沒一會老實氣,叫他站起來就像沒聽見,依然我行我素;別人回答問題時隨時插嘴,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2、嬌寵兒在增加

(1)心理特點:上學以后少數孩子還離不開媽媽,這是心理沒有斷乳的表現。這種孩子看不見母親會感到不安,在眾人面前不敢說話,回到家以后馬上換了模樣,大喊大叫,恢復本來面目。孩子的心理離乳是普通家長感覺不到的問題。發現了也不知怎么處理,只是強迫孩子按大人的意志上學, 回家也不準大喊大叫。 這種反意志行為恰好給孩子增加了不安的心理成分。 現實中這種問題是兩種因素造成的,不能簡單歸結為父母溺愛孩子,還應看到社會因素。由于社會安定性較差,孩子的人身安全缺乏保障,家長不得不隨時保護孩子。另外,居住環境封閉,活動空間減少,獨生子女只能伴隨在父母左右,客觀上使孩子得到了過多的照顧,造成嬌寵兒增多。

(2)行為習慣表現:有的孩子愛哭,不論課上課下一遇到不開心的事就放聲大哭,甭說嚴厲的制止了就是不停的勸解也無濟于事;有的蠻橫,用土話說就是顛憨,一句話說的不對就撒潑打滾。

3、不愿意上學的孩子

(1)心理特點: 開學以后兩三個月左右,大部分孩子都習慣了學校生活,但有少數孩子不愿意上學。原因可能有: 其一,被小朋友欺負。由于家長的粗心,在衣服文具飾物等方面比同學們差,被人瞧不起,自己想得到可家長又不允許,這種情況下很容易造成被欺負或自卑感。 其二: 不能完全理解老師的講課內容,自己又不敢發問, 呆在那里,慢慢造成恐懼心理。 其三:活動緩慢而落后于人。這一般是家庭溺愛造成的。由于家長總是幫助孩子做事,使孩子的手腳和感官接受鍛煉的機會很少, 等到和其他動作準確快捷的小朋友一起做某件事時,就顯出活動不協調,速度緩慢。

(2)行為習慣表現:有的不愿上學,需要家長陪讀。只要家長不在視線之內,就會變現出坐立不安。上課不回答問題,動作緩慢,不能和其他孩子相處。

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1、語言引導

小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對老師想象幾近神圣和完美,他們對教師特有的期望和依賴,往往是他們在觀察老師時會產生一種“放大效應”和“模仿效應”。也就是說,老師一言一行都處在最嚴格的“監督”之下。我們要規范學生行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充分注意這種“放大”和“模仿”效應。在與學生、家長、他人的交往中,教師要特別重視語言內在和外顯的教育、引導作用,要求教師無論在什么場合下都要講普通話、用文明語,都要注意語言的感染力和親和力, 如: 成為學生仿效的榜樣。 老師在使用 “謝謝”、 、“對不起”“沒關系”等文明用語時,要發之于內心,出之于真誠,避免流于形式或應付。家長、朋友來訪時,熱情的招呼,親切的問候,都有引導學生效仿的功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師注意了語言的引導作用,學生會在自覺不自覺中受到影響,模仿老師的語氣、表情與人交往,他們會在遷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文明用語習慣。

2、行為示范

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往往從模仿開始,人們常說,學生身上有著老師和家長的影子。對于學生而言,教師是具體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師的一言一行,不管有無進行教育的自覺性,都會成為學生仿效的標準。特別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他們的模仿力強,可塑性大,熱切地關注著周圍的人和事。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對于規范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至關重要。 因此老師舉手投足間都孕育著教育。當教室地面上有紙時,我總是趕緊撿起,當下樓梯時,我總是靠右邊走,隊伍很整齊,很安靜,……這一切,學生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慢慢地學生都會照著我的樣子去做。教室地面上有紙屑時,總有學生去打掃干凈,而且他們還學會起立、坐下時輕輕的。知道了怎樣做才是不打擾別人。我在做這些事時,是發自內心,不是做給學生看,因為只有從最細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為指導學生, 才能對學生良好習慣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 學生不僅在一時一事上養成好習慣,不少學生還能舉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3、接納孩子的感受,引導孩子成長

我們所接納的是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孩子的行為,但是當孩子的感受被接納了的時候,他自己就會調整自己行為的不當之處,改正自己的錯誤。在一次課間操上,作為一(4)班副班主任的我例行跟操。剛一站定,就聽到孩子尖利的哭聲。我尋聲望去,是一(4)班的山山。山山這個孩子滿臉透著機靈勁兒,可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顛憨。一不順心,不是大聲喊叫就是滿地打滾兒。今天又是怎么了,我懷著疑問走了過去。只見他滿臉的淚水和鼻涕嘴里還在不停地碎碎念“我沒有推他”,班主任想讓他到隊伍后邊冷靜一下,不要影響了別的同學,讓我把他帶到了隊伍的后面。沒想到他哭得更兇了,又是跺腳又是原地轉圈,怎么勸也勸不住。其他學生都不做操了,全都停下來看著他,課間操無法進行了。于是,我把他領到了門房讓他坐在椅子上,找了一些紙幫他擦干了鼻涕。他哭泣的聲音慢慢的小了下來。但眼睛還是閉著,嘴里不停地嘟囔。接著我蹲下來,認真的傾聽著他的嘟囔,原來是在來上操的路上,他一不小心碰了一個同學,同學栽倒了,就說是他推的,他感到委屈難受。我用溫柔的話語回應著他“原來是這樣啊”“山山是不是覺得很委屈啊”并時不時的摸一摸他的頭,感受他的心情,他得到了我的回應,慢慢的抬起了頭停止了哭泣。接著我話峰一轉,對山山說“你看,每次一遇到問題你就大吵大鬧都影響到老師和同學了,你覺得這樣好嗎”他看著我沒有言語,只是輕輕的搖了一下頭。知道他認識了自己的錯誤,我牽起了他的小手。下操了我讓他回到班級里面,他坐著沒動,我用詢問的眼神看著他,他小聲的自言自語,今天沒有跟著學做廣播操,怕不會做,我笑著對他說“有老師呢老師都會做老師教你”他的眼神亮了起來。當我拉起他的手回到隊伍里時,他的一個舉動讓我感動。他先跟被撞倒的孩子說了聲對不起,才回到自己站隊的位置。

學生是到學校學習知識來了,學做人來了,學生要學習,所以需要就引導,因此,教師就應該是引導學生成長的人。作為孩子犯錯誤是正常的,不犯錯誤是非常的,所以對孩子要引導,教育孩子不要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尋找時機,找到教育學生的最佳時機,等待時機把握機會,適時適度來引導,這樣才會開出最美麗的花朵。

4、表揚鼓勵,激勵行為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之曾說過:兒童都有希望獲得被認可的天性。面對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都要以欣賞的態度來對待。 及時的鼓勵是非常有效的,這種鼓勵不只是來自老師的,也可以來自學生自己。另外我們開展的花兒朵朵開活動,深受同學和家長的歡迎和支持。在這樣的活動中,每個同學都可以根據自己行為習慣的養成情況,來獲得自己的獎項。這種獎勵方法避免了表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尤其對后進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全班同學都在努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努力評出一個真實的,讓大家認可的自我來。浩浩是一(2)班的學生,每次去他們班上課就沒有見他閑著過,不是在桌子下鉆來鉆去,就是發出怪異的聲音。班里邊一多半學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他那兒了,影響了整節課的教學。有時實在氣急了,我會讓他站起來。但不管你說幾遍,他就像沒聽見一樣,一動不動。抬著頭還笑嘻嘻看著我。等到站起來了整個身體就像面條一樣彎著腰、屈著腿,甚至有時還雙膝跪在地上爬行,引得課堂一陣混亂。面對著40十多個學生,我臉上就有些掛不住了,不由自主的提高了聲調,真想拍他兩下,但手舉到一半我又放下了。學校一再強調不能體罰學生,這巴掌下去可就是觸碰紅線了。把他交給班主任老師吧,想想也不行,科任老師遇到這樣的孩子能交給班主任老師,如果班主任老師遇到這樣的孩子又去交給誰呢??僧敃r這孩子的行為讓我失去了教師的尊嚴,于是心里對浩浩就有了幾分厭惡。下課了冷靜下來想到在鄭丹娜老師的全接納慢引導這本書里講到過這樣一個案例,一次上錄像觀摩課,學生龍龍恃才傲物,肆無忌憚的當眾頂撞,鄭老師一臉尷尬、故作鎮定、嘗到了從未有過的滋味,但是鄭老師并沒有像我那樣遷怒于龍龍,而是從此開始了家訪、了解和教育的過程。她分析了龍龍沖動易怒的原因給龍龍家長發郵件,給龍龍制定情緒小主人評價表,每天與龍龍寫悄悄話......直到完成對龍龍的訓練教育和轉變。鄭老師能夠忍一時,她的涵養讓我感到慚愧。自己太急躁了,孩子犯錯有可能有別的原因呢。于是我模仿鄭老師教育龍龍那樣開始對浩浩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過程。

課下我與班主任李老師進行了溝通,了解了浩浩愛動的原因。原來浩浩有多動癥,平時其它表現的是不錯的,只是有時控制不住自己。而且是越關注越表現。知道了他這個病因,我的教育開始付諸行動。首先,我借鑒心理學上的一個理念皮格馬利翁效應,課下和一(2)班其他學生先做了一個約定,當浩浩上課再出現一些怪動作怪聲音的時候,我們盡量不去看他,減少對他的關注,淡化他的行為。其次,我為浩浩準備了專屬于他的笑臉卡,每次上完一節課,我都會在笑臉卡上寫上他這節課點滴進步或鼓勵的話語。比如:一節課哪怕是他少下了一次座位,我都會記下來,在笑臉卡上體現出對他的關愛。讓他感受到老師是喜歡他的,老師是理解他的。持續一段時間后,雖然浩浩還是愛動,但出怪聲怪相的毛病已經改了不少。

5、不斷強化,養成行為

在行為習慣的養成中,學生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干擾而影響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這是正?,F象, 是由于兒童受年齡特點的制約而造成的。行為習慣的最終形成則需要老師的常 、抓不懈、規范不止。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則》的條款和口令來引導學生行為的自覺性。 每周可以提出切實可行的行為要求,及時的將本周學生行為與規范要求相對照。 并且每月根據學生實際更換新的奮斗目標,鼓勵學生對照目標找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引導學生在評價自我,評價他人的同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自律,增強自信,達到自強。 2 同時,要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平時,我通過管理班的時間送學生放學,借此機會能見到家長,以這樣的方式及時與家長進行交流。和家長交流學生在學校的情況,并對孩子在家的行為提出要求,使家長有的放矢的督促學生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一年級是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它關系到學生今后的成長,關系到學生在做人、求知的過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過渡,更關系到我們今后為社會輸送的勞動者的基本素質。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懂得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根據此特點來要求學生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猜你喜歡
心理特點一年級行為習慣
關于山區高中班主任專業能力訪談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校園欺凌成因及對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校園欺凌成因及對策
多動癥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策略
淺談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一年級數量關系有效教學策略的探討
原創校園紀實節目《一年級·大學季》特色分析及發展趨勢
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應對方案
淺議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少年兒童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著成中值得關注的48個生活細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