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高中生心理發展特點談音樂教育的影響

2018-05-14 08:59曹瑜
北方音樂 2018年2期
關鍵詞:發展特點高中學生音樂教育

曹瑜

【摘要】近年來,青少年的犯罪率呈明顯上升趨勢,青少年心理健康也成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本文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以高中學生為例,通過對高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和身心發展特點的分析,試著利用音樂教育的影響來疏解學生不良情緒,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從而更好地促進高中學生或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達到人格和個性日趨完美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學生;發展特點;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高中生的身心發展狀況

(一)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現狀

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計資料表明,近些年來,青少年犯罪的現象呈上升趨勢,青少年犯罪數量已經占到了全國刑事犯罪數量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歲的孩子犯罪案件數量又占到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數量的70%以上。由心理問題導致的自虐、自殺或傷害他人等極端行為日趨頻繁。在我國,高中生心理有障礙的比例達到19%,其中4.5%的人有嚴重心理問題。眾所周知,學校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育人。一些學校管理者仍認為“知識中心”,忽視了學生整體素質的重要性。他們認為音樂課對于學生的發展無實質性的作用,對學生也沒有任何幫助。正因如此,“音樂課”只是形式上被納入課程表中,卻未付諸實施,反而被語、數、外這些所謂的“重點課程”頂替。對于音樂教育者來說,如何讓保證音樂課堂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優勢去提高學生心理健康調節能力,是必須研究和突破的一個問題。

(二)高中生身心發展特點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而言,高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中期(15~18歲),這一時期是學生身心發展的最重要時期,他們處于兒童向成人發展的過渡階段,是一種質向另一種質的轉變過程。在很多人眼中,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是不好相處的,他們的心里難以琢磨,他們的行為讓人難以改變。正因為處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齡段和心理的動蕩時期,他們的情緒體驗和表現方法不再像兒童那樣單一幼稚,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從教師和家長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雖然一般的道理已經很難打動他們,但是稍有不慎所造成的逆反心理卻是他們與成年人穩重全面的不同之處。

美國著名精神病醫師、新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人物埃里克森對高中時期的學生的發展任務做過分析。他把人格的發展看作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他將人的一生分為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發展任務。而處于高中教育時期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的發展任務是解決同一性對角色混亂的心理沖突,面臨自我同一性危機。這個階段的高中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種新的自我同一感。即自己是誰,在社會上應占有什么地位,將來準備成為什么樣的人以及怎樣成為理想中的人,等等。埃里克森認為,這種同一性的感覺是一種不斷增強的自信心,如果這種自我感覺與一個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覺相稱,這將為一個人的一生增添絢麗的色彩。反之,就會產生角色混亂,這樣的高中生往往情緒上焦躁不安,對周圍的任何事持敵對態度。

現如今,高中學生的反社會行為和犯罪行為的現象很普遍,用埃里克森的同一性危機對此做出解釋,若一個人沒有同一性的感覺,就沒有自身的存在感。也就是說,如果一個高中學生感到他所處的環境剝奪了他在未來發展中獲得自我同一性的種種可能,他們將會以令人震驚的力量去抵抗社會環境,寧愿做一個壞人,也不愿意做一個不倫不類的人。一些學者也將高中學生所處的青少年時期稱作“暴風驟雨”期,一會兒狂風暴雨,一會兒晴空萬里,一會兒又陰霾密布,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他們易動感情,重感情,充滿熱情和激情。同一個刺激,對于成年人來說可能沒有什么,但是對于高中學生而言,其情緒反應可能會達到震撼人心的程度。

二、音樂教育的影響

高中時代是一個關鍵時期,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會在這一個階段逐漸定型,而現代高中生的成長環境缺失了許多必要的環節。比如,音樂教育、人生價值觀教育等。其實,音樂作為人類最古老和最具有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內容。它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著人類長期的發展。

從心理治療的實踐角度來看,情緒的改善是解除患者心理障礙的重要條件。音樂在情緒調節方面的優勢從中西方著名教育家那里都得到過認可。他們認為,音樂對人的情操的陶冶,完全是音樂本身所具有的審美價值。不僅能使人的情感得到表達和宣泄,還能疏導不良情緒,溝通和協調人際關系,滿足人類精神文化的要求,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而對高中的學生進行良好的音樂教育不僅僅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也是解決青少年健康問題的最有效手段。使音樂教育對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發揮積極作用有以下兩個方面的途徑:

(一)通過音樂欣賞穩定情緒

音樂欣賞是以聲音為載體的活動,可以說是高中學生心理發展的“催化劑”。教師在將作品呈現給學生的同時,借助音樂這個載體,引導學生感受自然美和社會美,可以讓他們忘記煩惱,心胸開闊,協助所有學生在自身環境許可的情況范圍內達到心理的最佳狀態。

基于高中學生所處階段的發展特點,可以看出,高中學生易動感情,精力充沛,反應敏捷是他們的優點,但有時他們自視過高,一旦受到小小的挫折,就容易自怨自艾,產生自卑的心理。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帶有強烈情緒因素的作品如《保衛黃河》《國際歌》容易引起高中學生的共鳴,歡快又節奏感強的音樂比舒緩的歌曲更能轉移他們的注意力,重新喚起他們的激情。雖然新課程改革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可是學生的課業重、壓力大,“應試教育”現象依舊存在。再考慮到高中學生處在青春期這一特殊階段,情緒波動大,遭受挫折容易失控,行為舉止上會有明顯的沖動型。類似這種現象,就可以通過較為舒緩的音樂如《明天會更好》等撫慰他們的情緒。

(二)通過音樂審美教育正視自己

要想用音樂進行審美教育,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審美。審美是一種心理活動,是客觀現實中美的事物在個體頭腦中的反映及個體對美的事物的態度體驗和行為反應。簡而言之,就是人在感知審美對象時產生美的體驗的心理活動。

審美過程中,人們往往重視對審美對象的表達的情感卻忽略了在體驗作品的時候自己的感覺。換言之,在審視作品的時候只對作品進行評價,卻忽略了對自己進行反思評價的重要性。這就說明人們還沒有了解音樂審美教育的實質性作用,也談不上真正的審美,而只是單純地進行認知教育或者是技能教育、情感教育、人際關系教育。在音樂審美的過程中,學生僅僅單純通過作品豐富自己認知或技能方面的能力,而不進行過程性的自我評價,不去“審”自己本身,那么在以后的社會生活中很快就會被無情地淘汰。

所以,通過音樂審美教育,審音樂,而后審自己,懂得“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的意義,努力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有成熟思想健全的人,才是真正有利于中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方法。

參考文獻

[1]范翠英,孫曉軍.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教育[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曹理.音樂教育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猜你喜歡
發展特點高中學生音樂教育
高中學生數學解題能力培養探究
巧用課本劇演評發展高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新課改下如何提高農村高中學生的英語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
我國特需醫療服務發展歷史梳理
臺灣幼兒教育發展的特點及啟示
寫作教學中自主學習策略的應用
論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運用
音樂美學基本原理對音樂教育的幾點啟示
中等職業學校音樂教育的價值與功能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