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民生論”

2018-05-14 08:54李欣廣
創新 2018年2期
關鍵詞:政治經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李欣廣

[摘要]民生論是中國古代經濟思想遺產,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是新社會的“制度承諾”,而“民生主義”也是孫中山“三民主義”的一部分。在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中,民生論體現在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等專題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進展,以社會主義主要矛盾的認識為民生論的理論基石,由此引領民生優先戰略,體現了政治經濟學學科理論的實踐性在增強。民生論從拓展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的有利視角、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待勞動與財富、體現人的工具性與目的性的對立統一關系、全面理解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等方面,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

[關鍵詞]民生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F09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616(2018)02-0001-10

“民生論”是指直接關注人民群眾生活的經濟思想,在不同的進步思想體系中,都或多或少有這類經濟思想。但是不同思想體系的民生論,其時代背景、理論基礎、政治前提是不同的。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歷程中,民生論由隱性發展為顯性,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民生論的地位變得非常重要。從學科內容來看,它像一條紅線,將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許多專題理論串起來,為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制度體現提供了理論指導;從學科的應用來看,它成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共產黨明確其使命,制訂路線、政策與發展戰略的思想武器。本文從民生論的溯源談起,追溯其在政治經濟學中的發展歷程,指出進入新時代后民生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的新形態、新特征。

一、民生論的溯源

(一)民生論是中國古代經濟思想中的遺產

所謂民生問題,就是國民的生計與生活問題。在中國古代社會,關注民生是君主治國的有效理念。開明的治國政策需要處理好“國”與“民”之間的關系?!豆茏印つ撩瘛分忻鞔_提出,“故知予之為取者,政之寶也”,認為“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是治國法寶,統治者應懂得對民眾有“予”才有“取”,并且強調“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國雖小必安;取于民無度,用之不止,國雖大必?!?。

(二)馬克思、恩格斯的“制度承諾”

馬克思、恩格斯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者,在其理論論述中,民生改善成為公有制建立的自然結果,成為社會自覺掌握的目標。他們對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這一社會變革,是著眼于無產階級與勞動人民的解放、消除異化勞動、使社會勞動成為自主的、自由的勞動。在他們的心目中,一旦生產資料由資產階級手中轉到社會手中,剝削就被消滅,社會財富就會有計劃地用于社會的各種目的,民生改善也不例外。

為此,民生問題是作為一個宣傳新社會制度的“承諾”提出來的。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提到,在社會主義社會,同生產沒有直接關系的一般管理費用“將會立即極為顯著地縮減,并將隨著新社會的發展而日益減少”,而用來滿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學校、保健設施等,“將會立即顯著增加,并隨著新社會的發展而日益增加”。恩格斯更是多次論述,未來新社會的民生是來自社會“為了公共的利益按照總的計劃和在社會全體成員的參加下來經營,”“由社會全體成員組成的共同聯合體來共同而有計劃地盡量利用生產力;把生產發展到能夠滿足全體成員需要的規模;……”作為“制度承諾”,恩格斯明確提出:“我們的目的是要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這種制度將給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給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質生活和閑暇時間,給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薄霸谶@個制度之下——也許在經過一個短暫的,有些艱苦的,但無論如何在道義上很有益的過渡時期以后,通過有計劃地利用和進一步發展現有的巨大生產力,在人人都必須勞動的條件下,生活資料、享受資料、發展和表現一切體力和智力所需的資料,都將同等地、愈益充分地交歸社會全體成員支配?!睂崿F這一承諾的因素有發展生產力、計劃分配社會勞動、最有利的產品分配方式。一方面“使社會生產力及其所制成的產品增長到能夠保證每個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日益得到滿足的程度”;另一方面,分配“將由生產的利益來調節,而最能促進生產的是能使一切社會成員盡可能地全面發展、保持和運用自己能力的那種分配方式?!?/p>

(三)孫中山的“民生主義”

民生作為獨立的論題,最早見于孫中山的“民生主義”。在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中,與經濟理論關系最密切的“民生主義”,其內容包括實業救國、平均地權、節制資本等思想。其中,有關平均地權、“耕者有其田”的要求,打破了資產階級法權中“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的信條,從民眾幸福、社會和諧、生產發展的角度提出了資產階級革命性的土地綱領。民生主義的哲學思想體現了孫中山的博愛精神。孫中山對中國勞動大眾懷有深切同情,一輩子為社會平等而奮斗,他厭惡歐美社會勞資間的階級斗爭,不希望這種社會病態在中國出現。民生主義的政治目的,正是消除西方國家勞資間的不協調以及勞工大眾所處的困境,這與空想社會主義理念同工異曲。因此,孫中山公開表示,他所憧憬的勞資和平協調發展而不致引起社會主義革命的“民生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不相沖突。

盡管孫中山的“民生主義”理論不納入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制度變革的科學視野,但在專制橫行的封建社會末期,卻有巨大的歷史價值?,F時,由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多種經濟成分的特點,而非單一的公有制經濟,因此孫中山的“民生主義”仍有重要的啟發意義:第一,關注民生、改善民生,不能只看生產力發展,必須對生產關系有所變革。否則,產生兩極分化,財富增長的意義就要大打折扣。第二,孫中山民生社會主義的理想為什么無法試行?因為他沒有認識到當時的階級關系不允許推行這一理想,外國資本主義、封建主義以至后來的官僚資本主義都是民生主義的阻力。今天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改善民生、“切好蛋糕”也仍然不是全社會的共識,仍然有要排除的阻力。在官民關系、勞資關系中都有客觀存在的矛盾,需要妥善處理。

二、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中體現民生論的內容

對于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來說,民生論不是一個獨立的篇章,而是其主題思想之一,它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價值性。在其理論體系中,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國民經濟計劃、積累和消費的關系等,都是體現民生論的專題。

(一)傳統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經濟規律

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體制是蘇聯在1928年前后確立的,但傳統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完整版直到1952年才產生。在某種程度上,蘇聯這一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是要跟資本主義部分“對著干”。馬克思分析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是剩余價值規律,這一規律表明資本主義經濟運動的目的是榨取剩余價值,于是其教科書也提出了社會主義經濟運動的基本經濟規律。斯大林在《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一書中,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做如下表述:“用在高度技術基礎上使社會主義生產不斷增長和不斷完善的辦法,來保證最大限度地滿足整個社會經常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备鶕勾罅值谋硎?,該規律的內容包括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和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作為生產目的的“整個社會經常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體現的正是民生,它反映了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本質規定。而作為手段,又分別有其他的社會主義經濟規律來保障,如“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規律”保證社會勞動即經濟資源的合理分配,“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的規律”保證經濟效率通過合理途徑不斷提高,“按勞分配規律”保證社會成員積極性提高等。

上述理論字面上看是完美的,但未遵循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科學范式:矛盾分析。撇開社會經濟中實際發生的矛盾,就無法解釋為什么蘇聯人民的消費水平長期低于西方,尤其是無法解釋為什么農民與市民的生活水平差距未能得到解決。在政治經濟學中探討社會主義經濟規律,我們必須立足于矛盾分析。

(二)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大討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理論界掀起了一場關于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理論大討論。人們把這場討論視為真理標準討論的姐妹篇。1978年前后,國務院政策研究室向中央提供的一份調查報告——《中國工人階級狀況》,反映職工生活困苦的情況,引起了各界的注意。這次討論明確了如下理論問題:第一,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應當擺在經濟工作首位,安排國家當前的和長遠的計劃必須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的要求。第二,不能忘記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是為了人民,在經濟發展中不能忽視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生產發展為改善人民的生活提供了物質保障,人民生活需要不斷得到滿足反過來又能推動生產發展,這是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系。第四,在國民經濟中,最終產品既是國民經濟計劃的出發點,其增產又是最終檢驗經濟成就的標尺。第五,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富民。貧窮絕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所要達到的價值目標,就是在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社會全體成員的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

1982年,黨的十二大報告對一段時期以來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討論做了全面的結論:“……無論如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只能靠努力發展生產,而不能靠減少國家必不可少的建設資金,否則將損害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具體地說,農民收入的增加不能再主要靠提高農產品價格,不能再靠降低征購派購基數和擴大議價范圍。職工平均收入增長的幅度,只能低于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幅度。不顧生產和利潤的實際情況而濫發獎金和各種津貼的現象,必須制止?!劣谀切┎恍枰ê芏噱X甚至不花錢就能解決的群眾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各級領導更必須積極采取措施,努力解決。關心群眾生活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任何時候也不應當忽視?!?/p>

總之,民生問題,在生產與生活、積累與消費的關系中,要全面、辯證地理解。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生論的理論基石與實踐導向

(一)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是民生論的理論基石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边@一論斷,是對原有社會主要矛盾認識的更新,是與時俱進的科學論斷。

原有對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的表述,始于1956年黨的八大報告。報告中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边@個認識基本符合中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實。此后二十多年,我們進入了社會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兩個階級、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斗爭”的認識誤區,直到在1979年中央召開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重新明確“我們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很低,遠遠不能滿足人民和國家的需要,這就是我們目前時期的主要矛盾”。黨的十二大明確了我們要建設的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概念涵蓋道路、制度、理論。1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指出,“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現階段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對民生問題的理論意義在于:第一,黨的中心工作總要與社會主要矛盾相銜接,既然主要矛盾是發生在“物質文化需要”與“社會生產”之間,黨的中心工作就不再是以階級斗爭為綱,而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第二,解決“滿足需要”的手段是改變落后的生產,由此決定了我們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第三,社會主要矛盾與民生有著內在聯系,貫穿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抓住這個主要矛盾就能把握社會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進各種具體矛盾的解決。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經濟社會發展,雖然中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但是中國綜合國力的絕對量已經位于世界前列,表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新時代?,F實的情況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單純增加社會生產能力,以及將此為物質基礎來發展文化事業,都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全面的需要??梢钥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更加突出的問題,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針對這一現實,將社會主要矛盾的表述加以更新,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前進性,也為民生論的發展奠定了更加扎實的理論基石。

(二)兩屆黨中央領導集體的民生優先戰略

作為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主題思想的民生論,對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戰略起到引領作用。

黨的十六大確立的科學發展觀其核心是“以人為本”,內容包括五個統籌,其中的統籌經濟與社會發展,是針對經濟發展與社會事業發展的關系問題,提升社會全面發展指標,克服“經濟腿長、社會腿短”的傾向,由此強調走共同富裕道路,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揭開了重視民生的序幕。

順應全國各族人民過上更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與“十二五”規劃,都出臺一系列政策與法規,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規劃內容包括: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加強職業培訓和擇業觀念教育,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收入分配調節,提高勞動工資最低標準與退休工資,對低收入群體的轉移支付,調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拓寬增收渠道,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穩定農產品供應價格;發展社會各項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在政府財政預算中增大用于教育、醫療衛生事業、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投入。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中,進一步強調了民生是黨的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在實施民生優先戰略上有了新進展:第一,“織就密實的民生保障網”。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國務院將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保險并軌,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施行《居住證暫行條例》,使億萬名農民工的“城市夢”有望變成現實。第二,“讓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圍繞共建共享這一核心,全面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覆蓋面。從完善監管制度人手來落實“四個最嚴”的要求,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第三,“小康路上,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明確到2020年,7000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作為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有關美好生活的外延,從傳統的物質文化生活擴展到社會公平正義、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等個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上,尤其突出當前社會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就業質量、收入水平、社會保障與公共服務、住房、醫療衛生、公共安全等。不僅要給群眾帶來日常的美好生活,也要更有力地消除來自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帶來的災禍,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三)民生論的進展體現了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學科理論的實踐意義在增強

馬克思、恩格斯對民生的“制度承諾”,是在社會主義還未成為社會實踐的時代提出來的,在理論上,民生改善是作為新制度的特點描述。到傳統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民生問題包含在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當中,成為具有必然性的事。但是,作為“客觀規律”未能取得說服力,人們可以將傳統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規律體系視為規范體系。雖然規范體系具有指導思想的功能,但離開矛盾分析,就不一定能成為現實,因為有許多實際因素會使規范得不到認真落實。

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大討論將民生問題推到矛盾分析面前。為什么會出現國民經濟不斷增長,而人民生活很少改善的現象?主要問題是生產與生活、積累與消費、“建設與吃飯”這些矛盾關系處理不好。長期實踐的缺陷背后是理論認識上的缺陷,但是把理論認識的缺陷歸咎于對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認識不到位,未免簡單化了。長期偏重生產、積累、建設,忽略生活、消費、吃飯,是與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段時間國內外緊張的政治形勢密切相關的。由此啟發我們,民生問題還要聯系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的矛盾關系來深入認識。

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將原有的“發展就是硬道理”上升為“科學地發展才是硬道理”。并非所有的發展都有利于社會進步,只有具有“以人為本”的核心,體現全面、協調、健康的科學發展,才不會有非科學發展的種種弊病。非科學發展的弊病之一,就是罔顧民生,只求物質財富上的成績??茖W發展觀將政治經濟學早就提出的綜合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從邊緣上的理論觀點推到舞臺中央。經濟效益關聯著物質財富的豐裕,而社會效益關聯著人民群眾是否得到實惠,生態效益關聯著在經濟發展中兼顧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

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之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列入民生內涵。以人民為中心的經濟發展,成為政治經濟學理論基礎上的黨政綱領、路線與政策,而黨致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成為現實民眾生活中切切實實獲得幸福的保障。

四、民生論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

作為一種經濟思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之后,民生論對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起到十分有力的推進作用。

(一)有利于拓展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的視角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生產方式與經濟關系。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社會主義階段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各種社會矛盾如何看待,會有不同的視角??赡軒追N視角從科學上來說,都站得住,但從社會發展利益來說,需要選擇對文明發展、人民幸福最有利的視角。民生論就是這樣的視角。

1.資本與勞動的矛盾

勞資矛盾自新中國建立以來,除計劃經濟時期之外就一直存在。新民主主義時期,黨的方針是“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鼓勵私人經濟發展,但必須在領域、內部關系、行為準則等方面受到社會主義原則的調節,法律法規就是這種調節的主要具體方式。民生問題與正確處理不同所有制經濟的內外關系直接相關。

在市場經濟時期,資本與勞動天然的內在矛盾凸顯出來。一個企業的發展與利潤的取得有關,在商品總值已定的情況下,員工收入越低,生產成本就越低,利潤就越高。沒有抵消力量,任憑資本本性運作,勞動收入就會被壓低到不合理的地步。對資本本性的抵消力量,內部來自員工的斗爭,外部來自政府的約束。如何在企業內部有對資本進行制衡的力量,如何產生來自政府對資本的約束機制,都要有理論指導。這類問題,用民生論來看,是十分符合新時代需要的。

2.國家與民眾的矛盾

理論上,國家與民眾之間的利益從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也有所差別。生產與生活、積累與消費之間的矛盾,就是兩者利益差別的體現。城鄉之間、工農之間的矛盾,也是兩者利益差別的體現。在計劃經濟時代,國家為加快工業化,加快工業企業積累,采取以農哺工、城鄉分隔的政策。如果這一政策長期化、固定化,就意味著城鄉之間、工農之間的矛盾沒有處理好,就會損害廣大農民的民生,反過來也對工業化所需的積累也不利(農民不富,工業消費品就沒有市場;農業不強,作為農業生產資料的工業制成品就沒有市場)。

在市場經濟時期,利益多元化背景下,國家公務人員、政府與國家之間,相互利益基本一致,但又有細微差別,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社會經濟由政府主導的特點當中,政府及其經濟職能決策者會有三大偏好:GDP的增速帶來政績,計劃大項目帶來新局面,財力積累應對現實挑戰。這三大偏好只要合理,都有改善民生的價值。問題是,不是所有的偏好都合理,很多經濟開發只有表面效果,對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改善沒有實惠。即使目標合理,在過程中也有一個安排是否適度、是否兼顧輕重緩急的問題。解決不好,真正用于改善民生所必需的資源就會被擠占。在政治經濟學中,就要分析從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都共同存在的政府“投資饑渴癥”的發生機制,找到抵消的途徑。而這個總體價值判斷就應來自民生論。

(二)有利于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待勞動與財富

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告訴我們,勞動創造價值,勞動與自然資源共同創造使用價值,價值是物質財富的社會尺度,國民生產總值(GDP)是一國國內用價值指標來對使用價值進行總和的統計數據,用國民生產總值減去消耗掉的中間產品的余額,就是新創造的價值總和。一國的人均國民收入越高,人民就越富裕。所以,增加國民收入是提升本國民生水平的經濟基礎。這些基本原理仍然有效,但是隨著生產力的進步,其內涵在深化。需要深化的理論主要有:

(1)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勞動得以進行的社會條件更為復雜,全社會是在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前提下進行的。因此,按生產要素分配與按勞分配并存成為制度性的分配原則。資本、土地、技術、管理(包含風險應對)、勞動力諸生產要素所有者都有各自的權利與分配途徑。鑒于當前勞動力的市場供求處于不利地位,保障勞動權益尤其重要。

(2)財富越來越要從多種類型來理解,物質財富(包括商品與勞務)、信息財富、文化財富、生態財富都對民生有用。例如,在當今溫飽問題解決的情況下,鄉鎮開展的基層社區文化建設,對于民生改善就有極大的意義。城市植樹造林對于市民的民生改善就很必要。

(3)創造財富的勞動也要從多種類型來理解,物質生產勞動、精神生產勞動、服務勞動、管理勞動都對多種類型的財富增長各盡其責?,F在,服務于生活安全、辨別真偽的工作,對保障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4)對財富不但要注重數量,更要注重質量與結構,整個經濟運行,要越來越多轉移到質量觀、結構觀為重的軌道上。因此,一味追逐GDP或人均國民收入的傾向,會妨礙改進民生。

(三)有利于體現人的工具性與目的性的對立統一關系

對于經濟發展而言,人的發展應當作為最終目標,但是又具有發展的工具性特征。如果對后者片面強調而弱化前者,就會沖擊勞動者的民生。俞梅珍指出了弱化人的目的性的四種表現:第一,勞動者國家主人翁地位被虛化;第二,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嚴重滯后于經濟增長水平;第三,經濟發展與人民享有公平的公共服務不協調;第四,貧富分化加劇偏離經濟發展成果全面共享原則。而造成上述表現的原因,既有市場上的原因(勞動力市場上供求關系不均衡,造成強資本弱勞工的格局),又有政府經濟管理上的原因(對“人口紅利”的關注壓倒了對人是發展目的性的關注,分級財政管理體制與勞動群眾對公共產品的需求不相適應,社會性規制不完善),還有企業管理模式落后的原因。上述四種表現,第一點應當在政治體制改革中解決,第二、第三點將通過貫徹民生優先戰略來解決,而第四點則需要對走共同富裕道路提出更多的政策與措施來解決,但各種途徑都離不開社會公平正義的理念。實際上,人在經濟發展中的工具性與目的性本身是相輔相成的,不過目的性主要惠及全體勞動者,而工具性更易于被管理者或企業家所關注,民生論統籌制度與政策改進,就是要將二者統一起來。

(四)有利于全面理解社會主義物質文明

物質文明包括手段性、目的性、載體性三類內容。人們一般關注的只是手段性內容,就是說,對產業發展、科技進步、擴大開放十分重視,而對目的性內容,僅僅關注物質富裕,對于勞動職業改進很少關注。對于城鄉發展、關系和諧這兩項載體性內容,則分別作為發展問題與社會關系問題,沒有聯系物質文明來看待。實際上,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進程中,必須在這些方面增進民生:第一,在物質財富豐裕條件下保障好誠信與消費理性。要使市場對消費要起到良好的中介作用,否則市場商品的豐裕帶來的生活水平要大打折扣。還要消除奢華浪費的不良習慣,不要讓消費本身成為異化目的(如情面)、透支家庭財力與透支健康的活動。第二,改進各職業中的勞動過程,使勞動者能夠“體面地工作”,保證人們在勞動中保持身心健康、增進工作本身的幸福度,“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尤其對于高溫高壓、噪聲大、有危險性等工作環境,環境擁擠、骯臟、空氣污濁場所的工作條件,經濟發展要首先予以解決。第三,通過城鄉均衡發展,使更多在農村的村民能夠工作穩定、豐衣足食、安居樂業,不必為了謀生這個單一目的而背井離鄉,使親人分離、留守兒童與老人成為翻過去的歷史一頁。第四,通過理順社會經濟關系,各種從業人員都不用為謀生而整天盤算,對于社會交往、個性發揮、興趣取向甚至品德注重都無法顧及,使民眾生活壓力減小,人的選擇性增大。在經濟生活中不受氣、不受騙、心理壓力小、對生活恐懼感弱,從而真正體現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最終成就。

[責任編輯:龐嘉宜]

猜你喜歡
政治經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當代青年的“小目標”,該如何實現
“共享發展理念”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鮮活體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中國夢關系探究
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工作發展方向
論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途徑
社會主體研究方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中的運用
習近平經濟思想: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創新
政治經濟學式微了嗎?
《導言》和《序言》的區別
第二屆中國政治經濟學年會《現代政治經濟學》教材出版座談會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