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民族高校大學生“四個認同”教育之路徑探析

2018-05-31 09:12譚俊妮張嚴超
大學教育 2018年4期
關鍵詞:理論課民族政治

譚俊妮 張嚴超

[摘 要]“四個認同”教育是地方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關系到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穩定。在地方民族高校開展“四個認同”教育,能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認同,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地方民族高校應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積極推進“四個認同”教育,依托校園文化建設和實踐教學鞏固教育成效,建設合格教師隊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四個認同”教育貫穿地方民族高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關鍵詞]“四個認同”教育;地方民族高校;大學生;民族團結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8)04-0190-03

“四個認同”教育關系到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穩定,地方民族高校開展大學生“四個認同”教育(以下簡稱“四個認同”教育),就是要致力于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意識,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習俗,促進文化交流。

一、加強“四個認同”教育是地方民族高校人才培養的神圣職責

地方民族高校加強“四個認同”教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職責所在。地方民族高校有義務和責任加強“四個認同”教育,為民族地區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這關系到民族地區的持續健康發展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便是培養民族的凝聚力和人們的集體意識?!盵1]加強“四個認同”教育有利于構建和諧的民族關系,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的繁榮發展,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和國家的安定團結。對少數民族大學生而言,“四個認同”教育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認同意識,通過他們的帶動,這種正確的價值導向又將影響更多人,從而使得“四個認同”教育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四個認同”教育讓大學生認識并理解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在個人發展和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解除大學生在思想上的困惑,讓大學生深刻感受到黨和國家政策的溫暖。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當代大學生的責任和義務,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其人生價值和個人理想?!八膫€認同”教育能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其今后的工作生活提供更加正確的思想指引,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幫助大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因此,地方民族高校應該高度重視“四個認同”教育,并要合理規范地安排教學內容,扎實穩步地推進其教學工作的開展,確?!八膫€認同”教育的實效性。

二、地方民族高校加強“四個認同”教育的路徑探索

地方民族高校在組織實施“四個認同”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明顯的疏漏與不足。地方民族高校開展的 “四個認同”教育并未形成專門的教育體系,教學內容陳舊冗長,未能及時更新?!八膫€認同”教育主要依托教師在課堂上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來實現,缺乏專業的教師隊伍,教師教學的方式單一、呆板,很容易引起大學生的厭倦情緒。

增強地方民族高?!八膫€認同”教育必須結合民族地區大學生的特點及地方民族高校的實際情況來展開,將其放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的系統中,總結已有的成功經驗,系統地進行分析與探究,探索增強地方民族高?!八膫€認同”教育的有效路徑。

(一)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

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遵循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規律,“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由常識性知識到政策的宣講和理論的解讀,合理、科學地安排教育內容?!盵2]地方民族高校應將“四個認同”教育的內容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之中,教學內容重點突出,教學目標清晰明確。地方民族高校在設置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等課程的教學目標時,應將重點放在馬克思主義國家觀和民族觀上;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的重點是讓大學生理解并認同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共同抗爭封建統治者和帝國主義,譜寫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斗爭史。

地方民族高??稍诒究齐A段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必修課程之外,充分利用地域性民族資源,結合學校的具體實際開設體現當地民族特色的選修課程如地方民族的歷史、民族的風俗文化等課程供大學生選修學習。大學生通過對地方民族歷史文化的學習,可以了解地方民族的特色及風俗習慣,激發愛國熱情和民族情感,從而更加理解和尊重地方民族的歷史文化。這就有助于促進各民族大學生之間的團結互助,增強各民族之間的凝聚力,促使各民族大學生加深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認同?!皭蹏髁x是各族人民在社會歷史進程中形成、發展、鞏固起來的一種對祖國極其忠誠和熱愛的濃厚情感,是各族人民共同維護祖國統一的情感紐帶和精神長城?!盵3]地方民族高??衫盟枷胝卫碚撜n,教育大學生加強民族團結,擁護黨的領導,維護國家統一,捍衛國家主權,做一名合格的愛國者。

地方民族高校應積極探索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改變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可將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案例引入課堂,讓大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引導大學生提高認識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案例教學法可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所選用的案例最好是時下熱點問題,將“四個認同”教育的理念融入案例教學中,大學生自己參與到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之中,其感悟會更加深刻,理解也更加透徹,更能夠達到“四個認同”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可采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圖片、視頻等內容給大學生更為直觀的感受。多媒體教學須把理論教學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課堂上可采用分組討論教學方法,打造開放式課堂,提高大學生學習效率。

地方民族高校應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民族觀、文化觀,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意識、民族團結意識,促使大學生自覺維護祖國的利益。

(二)依托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深刻地影響著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教育力量,它具有導向、教育、凝聚、激勵等功能”[4],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巨大的助推作用,能啟發大學生的思想,地方民族高校加強“四個認同”教育必須緊緊依托校園文化建設。

地方民族高校的文化建設必須以促進各民族交流和加強民族團結為前提,可以創造條件讓大學生接觸不同民族的文化風俗,促進其包容并接納不同民族的文化,從而形成民族團結的氛圍。利用校園文化建設,讓大學生真正體會到各民族間的友好團結,“灌輸和培養‘我是中國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精神和國家意識”[5]。例如開展每年一度的民族文化節活動,在文化節上利用宣傳展板展示各個少數民族的基本概況、風俗習慣等,并通過舉行少數民族的歌舞表演、趣味游戲等活動來展現其文化風俗和獨特魅力。地方民族高校的大學生社團也可以結合各民族的文化風俗開展形式各異的社團活動,讓大學生通過活動的組織與參與自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這些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大學生的校園生活,更能增進民族文化的交流,加強民族團結教育,促進“四個認同”教育。地方民族高校應該利用重大節慶日開展宣傳教育活動,讓大學生有機會了解我國傳統文化,感受祖國的強大,提升“四個認同”教育的效果。

(三)建設合格教師隊伍

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校教師應全面掌握并熟悉“四個認同”教育的知識基礎,了解“四個認同”教育的現狀,具備馬克思主義的民族觀,對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了然于心,具有政治敏銳性,能夠利用國家政策、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和解釋民族問題和政治現象。教師須具備民族學的理論基礎,了解并熟悉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歷史發展,知曉中華民族的發展脈絡和歷史淵源。教師除了要具備專業課所需的知識儲備以外,還要有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在現實教學中做到思路開闊,既有高深的理論水平,又能聯系現實生活,做到深入淺出,找到大學生的興趣點,做好知識的傳播和政策的解讀。教師教學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結合當前時事熱點講授知識,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大學生思維,引導大學生主動思考,提高大學生的聽課效率。

地方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具有良好的洞察力,幫助大學生提取和鑒別有效的網絡新聞,引導大學生積極利用網絡信息擴大知識面,開闊新視野,提高其能力水平。信息時代教師應熟悉并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擴展深化教學內容,打破講授式教學的局限,克服純理論教學的不足,增強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并鼓勵大學生通過微信微博等平臺討論課堂提出的問題。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與大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大學生的疑惑,為大學生講授知識。網絡平臺能有效克服教師教學時間空間的局限,增強教學的互動性和針對性,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大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中。

地方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積極主動參與社會調研,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實踐獲得新知,還應積極申報科研項目,將科研成果帶入教學中,指導教學取得新進展。學校也應重視對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和專業水平。

(四)開展實踐教學

地方民族高校應結合大學生自身的特點組織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將實踐教學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學校應積極組織團日活動、主題班會、黨日活動等,讓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利用演講、參觀、辯論、講座等形式加強“四個認同”教育,充分發揮大學生黨員的帶頭作用。學校應積極組織大學生參與社會調查及邊遠山區支教等活動,使大學生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受到洗禮,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例如可以組織大學生實地考察當地文化遺址,通過追溯遺址的文化淵源,把握地方民族文化的來龍去脈,感受濃厚的民族文化氣息,增強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在此基礎上,大學生可以通過寫調查報告,提出自己的感受與思考,將調查的成果具體化,從而加深大學生的體會和感悟。學校還應鼓勵大學生積極申報與民族文化相關的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探索地方民族文化的發展與傳承,增強其使命感和責任感。

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能感受祖國的發展與取得的成就,能夠激發愛國熱情,明確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從而促進并加強地方民族高校的“四個認同”教育。

(五)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

推進“四個認同”教育,除了理論教學和實踐引導之外,地方民族高校還必須為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充分認識和尊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文化傳統、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及個性特點,在生活上和心理上給予充分而必要的關懷”[6]。讓他們感受到學校、黨和國家對他們的關心、照顧,增強其歸屬感和認同感。例如可以通過助學政策和貸款制度解決大學生的學業和生活上的困難,為貧困大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和兼職機會。學校應該為大學生創造和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不同專業的就業指導,更多的實習實訓機會,增強大學生的獲得感和成就感,逐步增強其發自內心的國家認同意識。

地方民族高校應密切關注大學生尤其是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及班干部應及時上報本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以便完善學校的心理健康監督管理機制。定期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及時與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交流溝通,排解其心理困惑,使其更好地投入學習生活中。學校還可以組織開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動,例如召開感恩教育主題班會、觀看感恩主題電影等,培養大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另外,地方民族高校應該將普通話作為選修課程,提高大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以使其能夠更好地交流溝通,融入大學生活,也能有效促進“四個認同”教育。

三、加強“四個認同”教育須貫穿地方民族高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四個認同”教育有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民族觀,促進民族的團結進步,增強民族的凝聚力,提升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當然,地方民族高?!八膫€認同”教育是一個漫長且不斷發展的過程,不可能在短期內獲得明顯成效?!八膫€認同”教育需要不斷探索新思路,不斷采取新舉措,它將貫穿地方民族高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而且需要長久地堅持下去。地方民族高?!八膫€認同”教育必定會遇到許多困難,例如受到宗教、敵對勢力破壞等因素的影響。唯有不斷創新教育的方式,不斷更新教育內容,堅定信念不動搖,才能確保教育的持續有效開展。

地方民族高?!八膫€認同”教育僅僅依靠學校的力量還遠遠不夠,家庭和社會都應該承擔相應責任,家長應主動聯系學校,了解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加強和學生的交流溝通,在思想和行為上給學生以正確的指引。社會也須積極配合學校進行“四個認同”教育,例如為高校提供盡可能多的實習實訓基地,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和就業機會。

大學生應該自覺投入“四個認同”教育的學習中,端正學習態度,變被動為主動,積極思考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大學生是祖國培養的高素質人才,也是未來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應該將“四個認同”教育的理念內化到思想和觀念中,并用來指引行動。

高校積極投入并創新“四個認同”教育模式,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大學生心中并成為其思想和行動指南,讓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能真正感受到被尊重和被信任,也能感受到各民族之間的平等、友好,這樣才能凝聚各民族的力量,促進民族團結,促使大學生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為民族的發展繁榮而不懈努力!

[ 參 考 文 獻 ]

[1] 滕星,張俊豪.試論民族學校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4):5.

[2] 徐柏才.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集[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278.

[3] 韋國善.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點[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8):102-105.

[4]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中發[2004]16號文件.

[5] 趙鑄,仲天寶,崔杰,等.民族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與實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260.

[6] 吐爾遜娜依·賽買提.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的必要性及其途徑[J].民族教育研究,2012(5):43-46.

[責任編輯:龐丹丹]

猜你喜歡
理論課民族政治
辦公室政治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踐探索
第1課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MINORITY REPORT
辦好思政課鑄魂育新人
辯證認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兩個關鍵”
講政治要防止幾個誤區
傳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風玩轉的春夏潮流
民族萬花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