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語非天成,情意須打磨

2018-08-23 10:12張澍濡
新作文·小學作文創新教學 2018年7期
關鍵詞:兒童詩謎語童謠

張澍濡

自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正式出臺之后,核心素養開始在課程改革、教育實踐和教育評價中被逐步落實,各科核心素養的內涵也有了明確的闡釋。教育部專家魯子問教授提出,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由四部分構成: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理解與傳承。核心素養并非先天而成,需要后天的不斷培養。筆者在擔任學校拓展性課程——兒童詩寫作的教學中,進行了有關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實踐與研究。本文就以童詩教學中的課例,談談如何聚焦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建構與運用語言,不能止于模仿

“模仿”是詩歌寫作教學的常用手段,一首結構簡單的兒童詩,學生只要稍加觀察,就可以把自己的內容“代入”詩歌中,從而輕易寫出完整作品。在一堂寫作課中,我找到了一首詩《其實我是……》讓孩子仿寫,詩歌表達簡單,字里行間充滿童真與想象:

其實我是一朵云/當我在天空/自由的飄動時/我想這樣告訴你

其實我是一只蝴蝶/當我在花尖徜徉/蟲兒們與我共舞時/我想這樣告訴你

其實我是一片黃葉/當我離開大樹媽媽/為大地鋪上金色的地毯時/我想這樣告訴你

孩子品讀完這首詩歌之后,進行了模仿,但作品缺乏詩意。比如:

其實我是一只小貓/當我被拋棄/在流浪時/我想這樣告訴你

其實我是一只鳥/當我在飛舞著/看到別的朋友時/我想這樣告訴你

其實我是一棵樹/當我在生長著/長出更多的枝葉時/我想這樣告訴你

我意識到,這樣的作品只是替換了原詩的詞語,重復了原詩的句式,平淡而蒼白的句子讀起來味同嚼蠟,沒有任何感染力。我緊接著準備了一節詩歌修改輔導課,挑出有“問題”的作品示范修改,并總結了“三步走”的修改方法:

1.補一補。添一添修飾語,加一加比喻、擬人、擬聲等修辭手法,表達美好的情感。

2.換一換。找一找詩歌不同畫面之間的聯系,調換詩歌小節的順序。

3.連一連。使用過渡詞句,將整首詩的畫面連起來。

學生用一節課修改了作品,上文的詩作發生了明顯變化:

其實我是一只伶俐的小貓/當我在綠油油的草地上/歡蹦亂跳地與小鳥玩耍時/我想這樣告訴你

其實我是一只金色的小鳥/當我飛上高高的樹梢/歌唱明媚的陽光時/我想這樣告訴你

其實我是一棵茁壯的大樹/當我伸展開枝葉/為小鳥和貓咪遮風擋雨時/我想這樣告訴你

詩歌的大體意思不變,但修飾語和修辭手法豐富了,三個小節的內容相互關聯,組成了一幅完整的畫面。正是因為教師不止步于“模仿”,孩子們才能主動感受詩歌語言的生動,才能掌握詩歌語言結構的基本規律。這樣明顯的轉變說明,“模仿——修改”的兒童詩寫作教學過程,是培養“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的有效模式。

二、發展與提升思維,重在提煉方法

語言與思維緊密關聯,語言發展影響著思維發展。兒童詩的語言簡潔而有跳躍性,表現出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畫面。中低年級的孩子在寫詩的過程中容易出現以下兩類問題:

第一類主要為思維活躍的孩子,他們急于用簡潔、跳躍的語言表達復雜的想象,在尚不具備邏輯思維能力的年齡,寫出來的作品意境、意象隨意交錯,語言表達混亂;

第二類主要為思維不夠活躍的孩子,他們無法領會詩歌語言表達的生動性,像寫文章一樣先寫出句子再斷開,作品平鋪直敘,缺乏可讀性和趣味性。

針對第一類孩子,我曾在一堂課中設計了用圖畫梳理邏輯、連貫思維的內容。我給出了“貓咪”“彩虹”“貝殼”“蝴蝶”這四種關聯不大的事物,讓學生先作兩幅畫,再寫成一首詩。思維活躍的孩子形象思維能力強,只要能創造出畫面之間的關聯,就能聯想到事物間的聯系,語言和思維自然就連貫了。一個孩子創作的《彩色條紋的小貓》就把“彩虹”和“小貓”有機結合起來:

咦,小貓怎么有七彩的條紋?/原來彩虹跳到了小貓背上。/小弟弟一心想當宇航員,/看看彩虹的頭在哪兒,尾在哪兒。/可是彩虹怎么這么短?/我也真想走走彩虹橋,/可是彩虹在小貓背上,/我怕小貓承受不了。

如此一來,孩子的詩作就顯得聯想豐富、邏輯鮮明了。

針對第二類孩子,我受到“謎語歌”的影響,培養孩子用“謎語”的思維寫詩?!爸i語”思維即不直言要寫的事物,而通過一系列描述,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明白所寫事物。為使孩子們對這一思維方式有所認識,我先讓他們從簡單的“字謎詩”寫起,如一個孩子這樣描述“歲”字:

咦/今天的夕陽呢/它悄悄地/躲到了大山下/它正準備著/給寶寶過生日/好讓他快快長大

當孩子們能夠把字謎的“謎底”隱藏起來,又在“謎面”中有技巧地設置各種提示時,原先平鋪直敘的表達方式已經被改變了。再讓孩子閱讀“謎語歌”后,他們的“謎語”思維已經有了一個雛形。最后,品讀一些將答案藏在最后的兒童詩,孩子們就能明確,要把事物的名稱放到最后寫出來,甚至不直接寫出來,讓讀者們自己來猜。如這個孩子創作的《克隆高手》:

這臺機器可真厲害,/它可是個克隆高手。/不管誰站在他面前,/都能被克隆。/克隆出來的人,/和原先的一模一樣,/哪怕是一個細微的動作,/也能被完全復制。/你們猜到了嗎?/這位克隆高手的名字呀,/就叫“鏡子”!

孩子在詩中賣了個關子,寫出了尋常事物不尋常的樂趣。

不同的詩歌語言包含著不同的思維方式。針對思維特點不同的孩子,教師選擇的作品也不同。教師先提煉詩歌的思維規律,再對孩子進行思維提升與發展的訓練,孩子的思維和語言就會多幾分獨創性、靈活性和敏捷性。

三、鑒賞與創造美感,聚焦情感體驗

“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要求學生能夠表達對美好事物的情感、態度與觀念。詩歌作為情感的載體,尤其擅長表達對美好事物的情感體驗。根據孩子的思維發展規律,中低年級的孩子更喜歡寫敘事性較強、有故事情節的詩歌,很難在其中添加抒情性的表達。怎樣引導孩子去表達自己的情感?隨著孩子對兒童詩閱讀經驗的增加,我會在閱讀中傾向于選擇抒情類詩歌,比如主題為“家”“母親”“快樂的節日”的作品。母親節來臨之際,一個孩子興致勃勃地寫了一首詩歌送給媽媽,詩中沒有具體的故事情節,重在抒情:

我一定要說出/說出我心里的話/我想做只小小鳥/在天空畫下你的樣子/我想做一朵美麗的玫瑰/為你帶來永恒的芬芳/我想做一支筆/記錄下你的一舉一動/我想做本書/把你的故事寫在心里/媽媽,我想對你說/我永遠愛你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不要把兒童的意識跟周圍世界隔絕開來,必須讓兒童觀察大自然的現象?!辈粩嘧兓淖匀痪褪窃姼鑼懽髯顬樨S富的教材。我讓孩子跑出教室,與落了滿滿一草坪的銀杏葉親密接觸。很快,奇妙的審美體驗就誕生了:

《菠蘿蜜》

一夜之間,/一棵棵大樹上,/竟然長出了無數“菠蘿蜜”。/沙沙,沙沙……/一片片菠蘿蜜,/落在綠色的抹茶慕斯上。/走近一看,/原來是碧綠的草坪上,/蓋滿了金黃的銀杏葉呀!/銀杏,銀杏,/這個秋天,/你給了我們香甜的夢!

當孩子們用詩歌表達對美好事物的情感,用詩歌創造出更加美好的形象時,他們的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已經逐漸培養起來。這樣的審美體驗,營造出了別樣的詩情、詩意。

四、傳承與理解文化,回溯古老童謠

兒童詩雖然屬于“新詩”的范疇,但在詩歌寫作中,包括意境、音韻在內的多個方面,都沿襲著傳統詩歌的理念。在教學中我發現,漢語中那些古老的因素,往往能引發學生的興趣,給他們帶來樂趣。

我經常將古老的民間童謠引入到我的兒童詩課堂中。由于童謠都是以口耳相傳的形式流傳下來的,充滿民族特色,且往往更加容易被誦讀和記憶,備受孩子喜愛。除了上文中出現的“謎語詩”之外,我還讓孩子們領略了“數數歌”“問答歌”“繞口令”“顛倒歌”“連鎖調”等傳統童謠的魅力。這些浸潤了傳統文化的文學樣式,不但易于孩子理解,而且往往還蘊含著一定的現象或哲理,孩子領悟后進行模仿創作,內容充實,趣味十足,甚至還可以從中感受出隱約的韻腳:

《顛倒歌》

吃鮮湯,喝肉包,/汽車開我上學校。/男穿裙,女穿衫,/體育課上球拍我。/考試得了大鴨蛋,/媽媽見我呵呵笑。/所有事情都顛倒,/你說好笑不好笑!

對于兒童詩學習來說,童謠是一種延伸,可以幫助孩子在語言積累、理解和審美方面拓展更大的空間;對于我國的傳統文化來說,童謠是一種傳承,能夠激發孩子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熱愛之情。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在兒童詩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能增加他們的人文積淀,豐富他們的人文情懷,提升他們的人文情趣。在核心素養體系中,這三者構成了人文底蘊這一基本要素,成為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品質。

猜你喜歡
兒童詩謎語童謠
教案《創作兒童詩》
快樂童謠
長了翅膀的兒童詩
識字謎語
謎語
謎語兩則
謎語兩則
兒童詩的情感表述與情境創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