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娛樂新聞倫理失范探析

2018-08-30 10:48樊天宇
新媒體研究 2018年12期
關鍵詞:網絡

樊天宇

摘 要 隨著傳播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與進步,傳統媒體對新聞信息傳播權的壟斷被打破,傳統的新聞傳受關系被重新定義,互聯網賦予人們更多表達權,網絡媒體缺乏倫理教育,網絡用戶缺乏媒介素養,這催生了新聞傳播領域愈來愈多的倫理失范現象,尤其是在娛樂新聞報道中。文章通過一些具體案例分析我國網絡娛樂新聞的倫理失范現象,并對其產生原因進行分析,以期為網絡娛樂新聞倫理失范現象的解決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 網絡;娛樂新聞;倫理失范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12-0056-03

2016年10月15日,新華社發布文章《有的明星靠炒作家丑擴大社會影響令人不齒》,對王寶強離婚的相關娛樂報道予以批評,網絡娛樂新聞的倫理失范問題被大家熱議。娛樂新聞具有極高的趣味性和娛樂性,是軟新聞的一種。廣義的娛樂新聞指一切具有娛樂功能的報道,狹義指關于娛樂圈中人、事、作品的報道。新聞倫理是對新聞傳播活動中的職業行為、人員關系進行規范與平衡的準則,而倫理失范則是在新聞傳播活動中違反這種準則的現象。因為新聞倫理失范現象主要出現在以娛樂圈為題材的新聞中,所以本文討論的是狹義的娛樂新聞中的倫理失范現象。

1 網絡娛樂新聞的倫理失范現象

1.1 真實性的職業倫理缺失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這是每一個媒體人都耳熟能詳的,但在網絡娛樂新聞中,虛假新聞仍舊屢見不鮮。

首先,網絡娛樂新聞常出現信源不詳的情況?!皳W友爆料”和“據知情人士透露”是網絡娛樂新聞常采用的開篇,這些新聞往往不交代也不核實新聞信息的來源或采訪對象。雖然信源可以采用匿名方式呈現,但是絕大部分媒體都不確認信源的身份,僅憑信源的文字爆料就發布報道,互聯網的虛擬性對信源真實性造成很大挑戰。除此之外,新聞真實性要求信源具備權威性和可靠性,信源必須是當事人、目擊者、知情者等了解新聞事實之人,但網絡娛樂新聞的信源五花八門,很多都是網友道聽途說,并不具備成為信源的條件。

其次,媒體不核實內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內容含糊不清。新聞基本要素是“5W+1H”,但娛樂新聞多用“近日”“日前”“疑似”等含混表達,缺乏對事實的完整交代。網絡娛樂新聞的表現形式包括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這些內容很多來源于網友提供,記者無法獲取一手資料,因而這些材料存在人為制作可能,不加核實的引用,很容易招惹官司。

最后,娛樂新聞存在大量的想象和夸張成分,女明星去醫院就是疑似懷孕、異性私下聚會就是疑似戀情曝光、夫妻出現在民政局就是疑似離婚……這樣的妄加推斷與想象嚴重損害媒體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使其淪為生產八卦緋聞的工具。

網絡娛樂虛假新聞的出現,是新聞真實性讓位于其他新聞價值的表現,是真實性職業倫理的缺失。新聞價值體系中有許多價值要素,娛記面臨價值的多元選擇,但真實性必須是新聞報道的基礎與前提。

1.2 過度關注公眾人物隱私

2017年12月31日上午,有媒體報道李小璐出軌嘻哈歌手王昊,稱李小璐在29日夜宿王昊家并在第二天早上8點離開,并附上偷拍的視頻為證,同時稱賈乃亮被蒙在鼓里對此毫不知情。在視頻當中,媒體全程偷拍當事人,將李小璐與王昊的私下交往經過記錄得極為細致,例如二人的衣著、樣貌、肢體動作、出行方式等私人信息。隨著事情不斷發酵,媒體又深挖二人私生活,例如二人的游戲賬號和來往朋友,并繼續發布視頻稱圣誕節王昊夜宿李小璐家而賈乃亮未在家中。事情至此,李小璐出軌事件徹底引爆輿論,網絡上與此相關的娛樂新聞隨處可見,媒體大肆傳播當事人的個人信息,針對其婚姻生活和異性來往活動多加報道和揣測,嚴重侵犯了明星的私人空間。

明星隱私已經成為網絡娛樂新聞的主要內容,而媒體也更傾向于報道明星的私人生活。許多粉絲呼吁媒體“離作品近一點,離生活遠一點”,但目前對明星隱私的報道界限仍未有定論。對明星隱私報道的爭議,體現出受眾的知情權、媒體報道權與明星個人隱私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的主要關鍵在于明星的雙重身份。

一方面,明星作為公眾人物,對隱私的保護受到限制。公眾人物指具有一定知名度、其行為或言論可以在部分或全部社會成員中產生影響的人。媒體之所以能夠報道公眾人物的隱私和行為,在于其行為與社會公共利益相關或能滿足社會大眾的合理“公共興趣”。明星因為足夠引人注目、長期活躍于娛樂產品中,公眾對其充滿興趣,而他們依靠大眾的關注獲利巨大,也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理應受到更多的監督。除此之外,明星作為自愿型公眾人物,主觀上希望自己能被媒體關注并采取相應行為最終客觀上成為公眾人物,相當于自愿接受隱私被報道的風險。

另一方面,明星作為普通個體,隱私理應受到保護。明星的隱私保護范圍雖受限制,但無關公共利益、無關公眾合理“公共興趣”的隱私是受保護的。明星的婚戀狀況、兩性關系、身體健康等都是無關公共利益的,但卻已經成了網民的興趣所在。

受眾的知情權和媒體的報道權不斷擠壓明星的隱私空間,這種職業倫理的失范促使網絡娛樂新聞集中于明星隱私,不僅對當事人生活造成干擾,同時影響了傳媒行業風氣。

1.3 缺乏人文關懷,易導致新聞傷害

新聞傳播工作雖然旨在傳播真相,但媒體也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隨著傳播技術的發展和傳受關系的再定義,受眾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再加上娛樂新聞更多在于趣味性和顯著性,所以受眾的興趣對娛樂媒體而言格外重要。但娛樂媒體只關注了受眾,卻忽視了人文關懷,忽視了對人尊嚴和價值的肯定及保護,容易導致新聞傷害。

2016年,演員喬任梁因抑郁癥在家中去世。消息一經報道,全網嘩然。正在大家為其哀悼之時,媒體卻對其的去世細節大肆披露,包括去世地點、時間、原因、以及生前的感情生活,對去世現場及自殺方式進行詳細的描述,在警方已經通報其乃自殺后,仍有媒體懷疑其死亡原因,甚至有記者采訪喬任梁的父母及演藝圈朋友,幾度導致其親友泣不成聲,之后媒體還對葬禮的諸多細節進行報道,更有甚者發布了喬任梁的遺照,對逝者極其不尊重。雖然當時的娛樂新聞最后都呼吁人們重視抑郁癥,但還是引發網友的強烈譴責。

對自殺事件的報道我國已有相關規定,媒體的新聞傳播活動必須遵循人道主義精神。這個娛樂新聞案例反映出媒體面對著揭示真相與人道主義的倫理矛盾。根據博克的倫理選擇模式,第一步,我們詢問良心。毫無疑問記者的職責就是發現真相并告知公眾,但記者的任何權利與責任都在社會基本道德的框架之內,職責所在并不能成為漠視生命與人道的理由。第二步,變通的方法。喬任梁的去世報道不一定要通過直白詳細的文字描寫與圖片來實現,通過網民的反應我們可以看到人們沒有一味追逐細節而是緬懷逝者,因此媒體對真相的揭示程度可以適可而止。第三步,公開討論。媒體在報道之初可以就內容與逝者家屬、經紀公司進行討論,尋求更好的報道方式,同時打消對事實的疑慮,以更加具有人文情懷的方式報道,避免新聞傷害。

1.4 內容媚俗化,毫無營養

有人將娛樂新聞的特點總結為“性星腥”的觀點雖然過于偏激,但這足以說明網絡娛樂新聞如今逐漸趨向于低俗化、媚俗化。以2016年4月爆出的演員白百何出軌事件為例,網絡娛樂新聞的低俗化特征明顯。從新聞標題上看,新浪新聞的《白百何與肌肉猛男泳池嬉戲》、鳳凰新聞網的《白百何泰國約會小鮮肉,親吻互動手摸男子私處》、中華網的《白百何泰國密會小鮮肉 人民的名義高小琴:狐貍精不是人人都能當》、騰訊新聞的《白百合與小鮮肉泰國街頭擁抱捏臀》、樂視網《陳羽凡沉迷滑板不顧嬌妻 白百何泰國酒店寂寞撩漢》……這些新聞標題用詞都極盡輕浮與低俗,令人大跌眼鏡。從新聞內容來看,“不可描述”“打情罵俏”“撩撥”“大尺度”等低俗詞匯普遍存在于文中,更有媒體發布視頻,并對其中的低俗片段毫無刪減與處理。

在娛樂新聞從文化新聞中分離出來后,它就摒棄了新聞嚴肅性,但是通俗不等于低俗,娛樂也要有邊界。如今的網絡娛樂新聞不僅不具備嚴肅性導向性,更不具備應有的豐富文化事業、促進文化事業發展的功能,媒體的社會責任論毫無存在感。文化的培育及輿論的引導是媒體的首要任務和責任,不管是娛樂新聞還是嚴肅新聞,新聞工作者都需要嚴格堅守職業倫理道德,注重新聞傳播的社會效益,警惕出現黃色新聞潮。

2 網絡娛樂新聞倫理失范原因

2.1 明星的主動尋求關注

明星作為自愿型公眾人物,在主觀上渴望自己能被媒體關注并報道,媒體的報道及公眾的關注能為其帶來可觀的收益。因此,許多明星會刻意做出具有爭議、十分出格、引人關注的舉動來吸引媒體報道,不惜以低俗形象博得版面。更有甚者會主動聯系娛記,以有償新聞的方式獲得曝光。在這樣的背景下,媒體很難抵擋各種誘惑,于是將自己的信息傳播渠道出讓給明星,放任了網絡娛樂新聞的低俗化發展。

2.2 受者本位理念下對利益的過分追逐

隨著媒介技術的革新,人們接觸新聞的渠道變多,人人手中都有麥克風,娛樂新聞的傳受關系被改寫,新聞傳播的效果以受者的反饋為主要依據,受眾的地位被不斷提高,受者本位理念深入人心。而媒體的快速發展和信息的海量生產使得受眾的注意力成了稀缺資源,媒體都在搶奪受眾的注意力,受眾的關注能為媒體帶來可觀的收益,因此娛樂新聞愈發以受眾的需求為主。

如今我國社會處于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和壓力激增,人們渴望從媒體創造的“擬態環境”中獲得精神慰藉與放松,于是有了獵奇心理以及對公眾人物的窺探心理。娛樂媒體正是充分掌握了受眾的心理需求,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主動迎合受眾的需求,極盡手段挖掘低俗、刺激和私密內容。對經濟利益的過分追逐,使得如今的娛樂媒體喪失了應有的社會責任和職業道德。

2.3 媒體人社會責任意識缺失,職業道德低下

媒體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追求利益,合情合理,無可厚非,但作為社會公器,媒體承載著很重要的社會責任,媒體人應該擁有社會責任意識和職業道德。但傳統媒體壟斷傳播渠道的局面被打破后,網絡傳播成了大勢所趨,自媒體迅猛發展,許多不具備專業素養和職業倫理道德的人也進入媒體工作,他們缺乏社會責任意識,沒有受過新聞傳播專業教育與培訓,對媒體的職能與特性認知有誤,推動網絡娛樂新聞的倫理失范。

2.4 監管體制尚不完善

首先,目前我國尚未有真正意義上的新聞法,只有《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中國廣播電視編輯記者職業道德準則》等新聞傳播方面的管理法規,無法將新聞傳播活動完全置于法制軌道中,尤其是對網絡新聞的法制監管仍有許多不足。

其次,我國新聞傳播行業的自律組織建立尚少、發展尚緩,首批省級新聞道德委員會成立于2013年,這些自律組織的作用還有待時間來檢驗。

最后,網絡娛樂新聞的傳播要借助于網絡服務供應商提供的渠道,但我國的網絡服務供應商對信息傳播的監管體制還正在逐步建立當中,網絡服務供應商對信息的監管仍有許多漏洞。

3 網絡娛樂新聞倫理失范的對策

3.1 加強行業自律,恪守職業道德

新聞自律是指新聞工作者及新聞媒介組織對所從事的新聞傳播活動按照一定的道德標準進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約束的一種行為,它與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素養密切相關,一般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和新聞道德自律信條來實現。雖然新聞自律無法解決全部新聞傳播過程中的倫理失范問題,但能對新聞業的不良行為、現象起到監督管制的作用。在現有制度下,改善娛樂新聞的失范現象主要還是依靠行業自律,目前自律組織需要做的就是完善自身,提高公信力,真正起到規范約束行業不良行為的作用。

3.2 提高受眾媒介素養和審美情趣

受眾在新媒體時代被提高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受眾的興趣與需求成了網絡娛樂新聞的風向標,娛樂新聞的低俗、失范與受眾的低級趣味不無關系。媒介素養指受眾對媒介信息的判斷、分辨、質疑等能力。媒介素養教育能夠提升受眾接收、使用、傳播媒介信息的能力,提高對新聞信息的審美水平,培養更健康積極的審美情趣,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網絡娛樂媒體的失范行為。

3.3 加快新聞傳播法治化建設

職業道德與倫理是規范從業者的職業行為、調節相關人員之間關系的一種準則與約束,但職業道德與倫理只是一種內在約束力,主要依靠社會輿論、內心信念等力量來發揮作用,并非強制力,只有法律法規才能對新聞業起強制作用。因為新聞法規的不完善,娛樂媒體任性而為,大肆傳播虛假新聞,當事人澄清后媒體只需要道歉即可甚至都不需要道歉,造謠成本極低。缺少法律的約束,網絡娛樂新聞像脫韁的野馬一樣肆意摧毀媒體在公眾心中的公信力。只有加快新聞立法的步伐,才能改善網絡娛樂新聞倫理失范的情況。

參考文獻

[1]牛靜.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理論及案例評析[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

[2]陳力丹.關于娛樂新聞采訪、報道失范的討論[J].國際新聞界,2006(10):20-24.

[3]郝雨,宮文婷.近十年來我國娛樂新聞研究綜述[J].當代傳播,2009(6):10-15.

[4]王丹.試論娛樂新聞侵犯公眾人物隱私權問題[J].東南傳播,2012(12):93-95.

猜你喜歡
網絡
網絡語言暴力現象及對策分析
撫州市廣播電視臺非編制作系統網絡探究
以網絡為載體的政府管理模式創新路徑分析
歷史文化類旅游產品網絡營銷探討—以故宮為例
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探析
芻議計算機網絡信息化管理
油氣集輸系統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
基于網絡的信息資源組織與評價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
基于網絡的中學閱讀指導
新形勢下地市報如何運用新媒體走好群眾路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