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微寫作思維培養策略探究

2018-09-08 10:26唐文英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 2018年7期
關鍵詞:微作文綜合性

摘 要:小學生微寫作思維的培養是具有綜合性教育意義的,良好的思維習慣是學生自主能動學習的關鍵,而思維的培養是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能力,建立事物聯系的重要第一步。隨著小學微作文寫作課程的廣泛運用,結合微作文訓練與思維訓練,以發散性思維和邏輯性思維為主要目標,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

關鍵詞:微作文;微寫作思維;綜合性;自主能動學習

作者簡介:唐文英,四川省廣漢市興隆鎮中心校教師。(四川 廣漢 618300)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19-0100-02

一、小學微寫作思維培養的重要性

作文字數的多寡會困擾學生的寫作嗎?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時常和同事提起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回答也是眾說紛紜。甚至有人會問:“這個問題有意義嗎?”當然有意義??v觀整個小學作文教學,這不僅僅是一個從50字的看圖說話到600字的敘述描寫的簡單過程,更是一個從不熟練到比較熟練,從“不太好”到“良好”的復雜過程??梢哉f作文字數的多少一定程度上是對語言表達、情感抒發、邏輯關系的綜合反應。細細品味字數增長的過程,這個過程絕對不是要求學生隨著年紀的增長,表達能力的必然提高,對學生而言,這只是一種模糊的、不明所以的被動反應。而作為授課者的我們卻不能囫圇吞棗,不僅僅要了解50到600的遞增背后的深意,更要明確50與600的內在聯系。由小到大,從局部到整體,進一步將這種思維模式傳遞給學生。讓學生能夠自主地構建主觀能動的學習方式,而這就是微寫作思維的宗旨。

微寫作思維是建立在微作文的基礎上來的,所以在了解微寫作思維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微作文。微作文作為一種新的寫作教學方式,與以往的作文教學有著很大的不同。微作文更多的是針對某一個方面或者某一種能力的專項練習,不像作文擁有系統的、完整的體系。打個比方來說,假如學生是到超市購物的顧客,而不同的購物貨架則代表了作文的不同部分,這個時候老師就充當了導購員的角色,負責告訴學生去買什么、去哪里買、怎么買,這個過程便可以理解為微寫作的教學過程,而學生購得的商品即是微作文。

微作文作為一種基于微型課程理論建立起來的新型教學方式,憑借著其篇幅短小、結構多樣、針對性強、形式靈活等特點,迅速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在各大雜志社也是如雨后春筍一般。從高考出現微作文的題型,再到微作文走進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以及微作文的小學課堂訓練,不難看出微作文的發展呈現出低齡化、基礎化的特點,這也使得越來越多的小學教育者開始了對此的研究,結合前人所作,發現目前大家所關注的重點還是在可行性分析以及教學設計,很少有關于微寫作思維培養的文章出現,而思維培養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來說是重中之重,是微寫作的根基所在。所以,本文就微寫作的思維培養展開討論,探索怎樣的思維模式才能更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二、小學微寫作思維的培養策略

那什么是微寫作思維呢?接著超市購物的比方來說,學生學會自己購物,知道自己想買的是什么,就是微寫作思維,也就是說學生可以自主地發現事物的關系,知道部分與部分的關系,知道部分與整體的關系。這樣的思維模式不僅僅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微作文與大作文的關系,甚至對他的其他方面的學習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比如說閱讀理解方面,王立華在其文章中討論微作文成為課堂限制因素時提到微寫作會導致地位界定不當,即微寫作和閱讀教學割裂現象。這種狀態真的存在嗎?在筆者看來,微寫作的出現不僅不會割裂寫作與閱讀,甚至更像是一道新的橋梁,成了一種新的溝通關系。微作文的微分思想將大作文合理分割、解剖,將復雜的邏輯關系,人物關系更清晰地呈現出來,這樣的思維模式對于框架結構的閱讀理解自然會更有優越性。究其割裂根本,其實是學生缺乏微寫作思維造成的,微寫作思維的培養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在日常教學中發現,微寫作思維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發散性思維以及邏輯性思維。

1. 發散性思維。小學的孩子在寫作的過程中,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平鋪直敘、語言空洞,關注點始終停留在單個物體上,所以寫作時經常都會覺得無話可說,無法真實地表達內心所想,這就是思維太僵化的結果。就好比你在欣賞一件雕塑時,始終從一個角度去觀察,再美的雕塑都是平面的,只有從不同的角度,才能使得雕塑更完整、更豐滿,微寫作也是如此。為了更好地描寫內心的一個畫面,發散性思維是十分重要的,發散性的思維可以幫助學生在簡單的畫面背后發現更多的故事。

為了發揮兒童的天性,平時的日常思維訓練一般從趣味性的課堂小游戲著手,比如上課時提前給每個學生發一張A4的紙,然后要求學生在紙的正中間寫上一個老師準備好的詞語,接著讓學生圍繞著這個詞寫出與這個詞語有一定聯系的新詞語,并用直線連接,又將新獲得的詞語作為主體,以此類推,不斷向外擴展,直至整張A4紙都寫滿為止。整個A4紙上的圈圈畫畫,像花朵的盛放,也是學生思維碰撞的火花。又或者上課時,提前準備兩個平時很難放到一起的東西,比如說一根香蕉和一支筆,即興抽學生起來,讓他們試著描述他們之間的關系。這種游戲是沒有對錯之分的,言之有理即可,所以學生也不會有很大的心理負擔,可以以一種更輕松的狀態參入進來,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這樣的小游戲,不僅可以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世界萬物都是存在普遍聯系的,不是獨立存在的,同時也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保留童年的創造力。

2. 邏輯性思維。談到邏輯性思維,一般我們想到的還是理科類的,邏輯判斷云云。其實邏輯思維能力在文科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微作文當中。邏輯性思維相當于微作文到大作文的黏結劑,是從教學由大到小轉化為運用的由小到大的關鍵一步。善用邏輯性思維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找到事物的聯系。

對學生而言,在復雜的社會環境、語言環境當中生活,他們本能的邏輯反應都是存在的。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過一次測試,測試的內容一致,都是拿出一個蘋果,讓學生自由發揮,寫出自己想說的話。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邏輯很簡單,蘋果外形、氣味,激發自己想吃的沖動。然而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邏輯便開始變得復雜了,蘋果不單單只是一個物品,它更多的成了一種象征,可能是采摘蘋果的喜悅,可能是父愛母愛的體現,抑或是農民伯伯的辛苦。很明顯,四年級學生以知識體系復雜、生活經歷豐富使得邏輯思維復雜程度也有了明顯的上升。而平時的訓練就是為了讓學生在事物間建立聯系,也就是在一個個微作文之間建立聯系,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并且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接受能力,通過結合課文、聯系生活的方式去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可能更有成效。比如在上《風箏》這一課的時候,先要求同學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動手制作一只屬于他們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風箏,然后在課堂上讓每一位同學寫一篇微作文來描寫自己的風箏,接著將微作文交到同桌手中,同桌根據微作文,畫出描述中的風箏,最后將畫出的風箏交給微作文的主人,與真實的風箏對比,看看誰畫得最好,描述得最一致。接著再留下一個微作文小作業,記錄做風箏的人。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僅使學生思維非?;钴S,并且與生活緊密聯系,使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去體會風箏的制作過程,以及與父母、同學的互動過程,實現了從物到人再到情的轉變。換句話來說,這是一種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結合。以形象為基礎,以邏輯為脈絡,讓學生在日常教學中建立起深入的事物聯系,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微作文在大作文框架中的地位。

社會進入了新的時代,教育也應該進入新的時代。所謂新時代的教育成長不是一而再地進行機械地重復,而是“授之以漁”的精神與思想。微作文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還是需要時間的沉淀,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也應該帶入更多的思考,以思維的培養為主要目標,這個過程是復雜的、漫長的,但是這樣的方式為學生今后自主能動的學習創造了條件,只有脫離了被動學習,才能讓學生脫離對作文寫作的恐懼,更能輕松地參與到學習當中。

參考文獻:

[1] 王立華.微寫作成為課堂主業:建構依據與實踐路徑[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5,(5):43-47.

[2] 劉有斌.語文教學中的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7):26-27.

[3] 洪合民.“微寫作”在閱讀教學中的有機滲透[J].中學語文,2014,(10):41-44.

[4] 鄧彤,王榮生.微型化:寫作課程范式的轉型[J].課程·教材·教法,2013,33(9):38-45.

責任編輯 張 婕

猜你喜歡
微作文綜合性
綜合性護理干預在痔瘡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分析
對多發性抽動癥患兒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
綜合性護理在支氣管擴張患者霧化吸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基于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作文教學策略
探討膨脹土質的地基基礎的有效處理方法
依托文本,生成微作文精彩
“微作文”:讓寫作教學風馳電掣
如何開展體驗“微作文”的研究
微作文,讓作文教學走上快車道
“微作文”之探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