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扶著走,到自己走

2018-09-11 10:35呂紅娟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8年5期

呂紅娟

摘要:本文針對現今學生不想預習、不會預習、不能主動預習的現狀,從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從“深度攙扶”的預習案入手,督促、指導學生按步驟、可操作地進行預習;并在學生預習習慣的不斷鞏固的同時,漸次減輕“攙扶”力度,逐漸將預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個性化“預習學案”的完成與完善中,逐步實現自主、有效預習習慣的養成。

關鍵詞:扶著走;自己走;預習案;預習學案

一、語文預習的尷尬境地

預習作為教學的起始環節,是學生自讀自悟的自主學習過程。有效的預習,可以為課堂掃清初級障礙,明確學習重難點,更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使整個學習活動變得積極主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語文的預習往往流于一個形式,或者只是一句徒有其表的空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預習內容抽象,做與不做無從考據

語文的學習,很多時候是以朗讀、感悟等“看不見、摸不著”的形式進行的。學生有沒有預習,預習到何種程度,教師很難進行評判?;趦e幸與偷懶的心理,很多學生對于語文預習,一般能逃則逃,毫不重視。

2.預習形式模糊,如何展開缺少指導

有些教師在布置預習作業時,經常會用“今天把某某課文預習一下”這種空泛的形式布置預習作業。而這種 “省心、省力”的模糊做法,缺乏必要的方法指導,學生對預習無從下手,教師對預習作業也難以檢測。

針對上述情況,通過切實可行的方式,對學生的預習進行科學的指導,優化學生的預習過程,使學生逐漸養成有效預習、主動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已迫在眉睫。

二、“5+5”漸次預習法的構成

從引導學生學會預習,到養成良好的主動預習習慣,好比稚兒學步,必將經歷一個先由大人“扶著走”,再嘗試“自己走”的過程,而這絕非一朝一夕能達成,是一個“漸次”的過程。經過長期的摸索與實踐,本人歸納出 “扶著走”五步驟和 “自己走”五步驟,簡稱“5+5”漸次預習法。

1.“扶著走”五步驟:

2.“自己走”五步驟:

三、“扶著走”的實施要點

1.預習愿望的建塑

要引導學生重視預習,養成有效預習的習慣,應始于引導學生認識到預習的重要作用。以下幾個策略可供參考。

(1)理論引導,明確預習的重要性。教師通過理論引導,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作用。當然這種引導絕不能是老生常談式,否則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教師可以通過板報張貼、學生經驗介紹等方式進行,盡量做到“潤物細無聲”。

(2)對比試驗,用數據調動學生積極性。在預習習慣培養的初始階段,筆者做過一個小小試驗:一個班4個小組,兩個小組(A組)按學生既有方式“放養式”預習,另外兩組(B組)根據老師指導,做好內容明確、有步驟的預習工作。在階段性的檢測中,B組的平均分明顯高于A組。通過這一測試,學生對預習工作的熱情明顯高漲。

(3)加強聯系,使預習成為不可或缺的環節。在教學中,要及時針對預習與否和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反饋與總結,使預習與后期的課堂學習、課后作業密切相關,能對后期的學習產生化解難度、明確重點等作用,學生自然能明白預習的重要性,進而在長期的堅持中逐漸產生“一定要預習”的主觀印象。

2.預習案的設計

(1)預習案的內容構成。預習案導學其實質是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指導學生明確“預習什么”,以及“怎么預習”等問題。完成的預習案一般需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學習目標”——旨在引領學生明確學習要點,為有方向有重點的預習引領方向。

“學習工具包”——相關背景的介紹、知識的概念、方法的鏈接等,為學生提供學習所需的理論知識。

“知識清單”——主要是針對基礎知識設計的典型題目。

“問題探究”——設計恰當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索求知。

“我的困惑”——給予學生自由發問的機會。教師通過篩選、提煉,化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的收獲”——學生將在預習中的思考所得或感悟及時記錄下來。

以蘇教版必修一《我心歸去》的預習案為例:

《我心歸去》預習案班級姓名

一、學習目標(在預習中能解決的選項打“√”,不能解決的打“×”,不是很確定的標注“△”)

1.知識目標:積累并掌握文中重要的字音、字形。()

2.技能目標:運用“評點”的方式,學會鑒賞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3.情感態度目標:激發熱愛家園,并為之奮斗奉獻的真情。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取向。()

二、學習工具包

1.評點:一般用來記錄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作品的感受、理解、評價和質疑。

2.渲染:文藝創作的一種表現手法。一般是對所寫對象作突出的描寫、形容、烘托,或對事物鋪張、夸大。常用的渲染方法有反復、烘托、環境描寫、景物描寫等。

三、知識清單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逃遁()熠熠閃光()貧瘠()模樣()靜謐()矯飾()

2.自讀課文不少于三遍,在文中用“---”劃出自己欣賞的美句,用“()”圈出自己的疑惑。

四、思考題

1.文章題為《我心歸去》,作者的心是從歸向?

2.作者為何一心歸去?

理由:

五、我的收獲

1.你能理解課本53—56頁右側的“對話欄”內容嗎?請把你的心得寫下來。

P53【1】:物質環境的優裕,為下文什么作準備?

P54【1】【2】:找找文中具有極強感染力的細節,看看又是渲染了什么內容。

P55【1】【2】P56【1】【2】:試著給“故鄉”下個定義吧!

2.其他:

六、我的困惑:對文章內容或作者的情感,你存有什么困惑嗎?(重點關注最后三段)

(2)幾個必備的“攙扶”要素。起始階段的預習案,里面中有各種提問,或者也可以稱之為“提示”。這些提示,好比一塊塊清晰的“指示牌”,指引并攙扶著學生一步步做好預習工作。主要需具備以下幾個“攙扶”要素:

①方向的“攙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更始于足下方向的準確,否則,就容易犯南轅北轍的錯誤。在指引學生進行預習的過程中,借助指向性明確的“學習目標”,為學生的預習指引明確的方向,是預習案的首要價值。為此,“學習目標”的設定必須明確、系統,且操作性強。同時,學生從一開始就養成按“學習目標”要求科學預習的習慣,也為后面的自主預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②習慣的“攙扶”。上述預習案中的一些習慣類提示,比如,讓學生掃清字詞障礙后,“自讀課文不少于三遍,在文中用“---”劃出自己欣賞的美句,用“( )”圈出自己的疑惑”,對學生的預習方法做了良好引導。學生在“動口”的同時“動腦”、“動手”,一方面改變了預習不可檢測的弊端,另一方面也加強了預習的效果和習慣。學生一旦養成邊圈畫邊閱讀的習慣,學習的效率多半就能事半功倍。長期堅持,也必將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③思維的“攙扶”??鬃釉疲翰粦嵅粏?,不悱不發。在預習中,要鼓勵學生試著對文本提出疑惑,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等,即學生在預習案指導下進行預習的過程中,“學”與“思”并存,切實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3.學生的有效預習與課堂資源的優化

產生預習愿望,是學生展開預習的前提;有明確指導作用的預習案,則是學生進行有效預習的有力輔助。有了步驟明確的預習案,教師對學生的預習變得可控;在預習案“攙扶”下,學生的預習有了切實的指導。

而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提出的疑問,是其自讀自悟的成果,也是最真實的“學情”。在蘇教版必修四《一滴眼淚換一滴水》的預習中,有學生不理解:圍觀的人們跟伽西莫多無冤無仇,為何要如此羞辱他?課堂上,師生就從這一疑惑入手,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尋找答案,最終完成了人物群體的深層解讀。

學生預習中的“困惑”能在課堂教學中得以解答,甚至在課后的作業中有所涉及,一方面加強了學生的聽課效率和學習效果,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學生自主預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自己走”的實施要點

在內容明確的預習案的“攙扶”下,學生逐漸培養起了課前必預習的良好習慣。當這種預習習慣逐漸習得,預習案可以漸次簡化,減輕對學生預習的“攙扶”力度。 “攙扶”減輕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過程。

1.不斷改進預習案,漸次“放手”

第二階段的預習案,相比較前一階段,更加注重學生自主能力培養。借助預習案的變動,教師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適度“放手”:

①放手資料的搜集。從兩份預習案的比較中,我們不難發現,第二階段的預習案,將一些文學常識或者基礎知識的預習這一類的資料搜集工作,返還到了學生手里。以“學習工具包”為例,第一階段,有關資料(“評點”和“渲染”),是 “老師給”的。到了第二階段,預習案中就只提示了預習方向,(有關“詞”的基礎知識),但具體資料需要學生自己去搜集、整理。

②放手基礎知識的落實。一些基礎知識,比如字音字形的落實與鞏固,在這一階段的預習案中,也作了放手與簡化。從固定的重點字詞到“摘錄文中重要的字音字形”,不僅有利于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更貼近學生自身知識儲備,針對學生自身薄弱處進行積累與鞏固。

③放手自主閱讀體驗。在“我的收獲”和“我的困惑”部分中,教師也撤去了很多限制性的條件,更加尊重學生的針對性思考和個性化閱讀,逐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能力。

以蘇教版必修一《沁園春·長沙》為例:

《沁園春·長沙》預習案班級姓名

一、學習目標(在預習中能解決的選項打“√”,不能解決的打“×”,不是很確定的標注“△”)

1.知識目標:能掌握詩中陌生的字詞,同時能熟練地背誦整首詩。()

2.能力目標:體會雄渾闊大的秋的意境,能夠運用一些意象來摹寫現代詩來表現自己的情感提高形象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能夠把握作者寓秋于景的思想感情,同時了解毛澤東為了國家統一和名族團結的遠大抱負和理想。()

二、學習工具包

1、收集有關“詞”的基礎知識:

①詞的發展過程和名稱:

②詞牌和題目:

③詞的分類:

2、闕:詞分上下闕,通俗講就是上下兩段?!伴牎痹菢方K的意思。

3、意象:指詩歌中飽含詩人情感的景物。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中的意象有:

三、知識清單

1、自讀詩歌不少于三遍,在文中用“/”標出朗讀中需要停頓的地方。

2、摘錄文中重要的字音字形。

四、思考題

1、分別找出詞中的上下闕起引領作用的詞,并思考其作用。

2、上闕中,作者記游、寫景、思索,面對生機盎然的秋景生發出慷慨激昂的情感,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對此,下闕中有沒有回答?有的話,請摘錄。

五、我的收獲:

六、我的困惑:

2.學生個性化“預習學案”的制定

隨著學生預習能力的逐漸提升,預習案的“攙扶”力度可以再一次遞減,直至“留其表,去其里”,即僅僅保留“學習目標”和“學習工具包”的部分內容,引導學生借助教輔資料,進行自主積累和預習。第二階段的預習案,更加注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我們暫且稱之為“預習學案”,以示區分。個性化“預習學案”的完成,就象征著學生跨出了預習“自己走”的步伐。

以蘇教版必修二《最后的常春藤葉》為例,示范“自己走”預習的操作模式(劃線部分為預設內容,其余為學生自主完成部分):

《最后的常春藤葉》預習案班級姓名

一、學習目標(在預習中能解決的選項打“√”,不能解決的打“×”,不是很確定的標注“△”)

1.知識目標:

(1)積累并掌握文中重要的字音、字形。(√)

(2)了解歐·亨利的代表作及體會歐·亨利式結局的妙處。(√)

(3)理解小說曲折的情節和環境描寫對人物塑造和主題表達的作用。(×)

2.能力目標:

(1)概括并復述小說的情節。(△)

(2)理出時間線索和情節、人物的關系。(△)

(3)從多角度分析人物貝爾曼的形象。(△)

3.情感目標:

(1)認識建立精神支點對人生的重要性。(√)

(2)學習主人公貝爾曼先生“犧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并能學會評價。(△)

二、學習工具包

1、歐·亨利及其代表作:略

2、根據小說三要素歸納出本文中的情節:略

三、知識清單

1、重點字音:略

2、重點字詞:略

四、思考題

1、貝爾曼是個什么樣的人?

貝爾曼是一個表面很兇惡,但內心很善良的人。

2、文章這樣結尾有什么好處?

情理之中,意料意外,吸引讀者,突出文章主題。

五、我的收獲

歐·亨利的小說情節曲折,引人入勝,借助出人意料的結尾,突出貝爾曼偉大的犧牲精神,令人嘆服!

六、我的困惑

1、文章主要為了歌頌貝爾曼先生“犧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為什么要以《最后的常春藤葉》為題?

在上訴預習學案中,我們可見:

①“自己走”的預習過程,教師并不能對學生的預習完全不管不顧,否則終將會回到“不會走”的狀態。教師的指導工作要從“明”轉為“暗”,借助“學習目標”等的設定,為學生“自己走”預習保駕護航。

②具體、明晰的“學習目標”對學生預習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因此,教師應細心研磨教材,吃透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把學生在預習中應關注的重點在“學習目標”版塊中得以落實和展示,同時,“學習目標”的陳述應盡量明確、指向性強,以達到指導學生明確預習重點的功能。

③學生在預習案中所呈現出來的知識結構,就是后續教學的重點。學生基于對“學習目標”的解讀,對預習任務作出了最真實的反饋,教師就要細心分析學生預習中展現出來的真實“學情”,來確定教學重點,設計出更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方案,以及課后作業內容。

3.習慣的養成與鞏固

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復會形成較為穩定的習慣。預習習慣的養成,必將是一個長久的、曲折發展的過程。學生從被動預習到主動預習的變化過程,需要教師密切的關注與指導。比如,教師也可以搭建平臺供學生互相交流、學習,在切磋中共同探討預習心得等,來鞏固預習效果。

在預習案實施的初期,借著新鮮感,學生的積極性會比較高,教師可以將重點放于預習案的設計上面。但隨著時間推移,穩固預習習慣的養成,就不能光靠興趣支撐。教師必須思考如何將預習內容與整個課堂學習,以及課后的作業緊密結合起來,形成“課前——課中——課后”環環相扣的關系,方能將預習真正的落到實處。比如,學生預習中的疑難,課堂中能得以解答;課堂上討論的重點,課后作業必定涉及,形成“預習到位→課堂有效→作業輕松”的良性循環,從而將自主的預習成為學習的必經過程。

五、實踐中的幾個注意點

1.預習案的內容設計,必須注重可操作性。比如,布置“閱讀課文”等抽象作業時,必須輔佐具體可操作的步驟,如“自讀詩歌不少于三遍,在文中用“/”標出朗讀中需要停頓的地方”這樣的具體要求,促使任務能更能落到實處。

2.根據學生學情不同,允許預習活動有個性化差異。對于優秀的預習學案,教師會進行張貼,便于學生間分享、交流。但是,學生學習的基礎不同,造成預習的深入層次也會有所不同。只要是學生是基于自身的閱讀和思考,教師都應給以肯定和鼓勵。

3.“自己走”預習不等于放任自流,必須以完整的教學目標為指向。在一定時期的預習指導之后,學生對預習的方法和習慣都有了比較堅實的積累,預習過程自然地由“扶著走”過渡為“自己走”。但是,“自己走”的預習過程,并不是僅僅靠學生的自我摸索和漫無目的的自學,而是必須借助明確而具體的“學習目標”的指引。唯有這樣,方能確保預習工作的扎實而有效。

4、預習情況要及時督導和反饋,強調預定的有效性。學生在預習中所呈現的問題,或者預習中存在的疑難,教師一定要借助有效手段,及時跟進,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同時,也保護學生預習的積極性。

5.預習習慣的養成,需日復一日不間斷的實踐。學生從被動預習到主動預習的養成過程,必定是漫長而曲折的。唯有持之以恒,方能促使自主、有效預習習慣的習得與鞏固。

參考文獻:

[1]吳亦軍《淺談“自主質疑”型開放性語文預習作業的管理》,《科教文匯》2008.04

[2]祝晶.《高中語文有效預習的研究》,上海師范大學,2012

[3]趙志英《激發語文預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普教研究(中學篇)》2012

[4]阮澤浩《優化語文預習環節,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理論探討》2006年第2期

[5]高建設《語文預習方案的設計與實施策略》,《教育教學論壇》,2012年38期

[6]張璐琳《中學語文課前預習指導策略探究》,重慶師范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1.09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第十一高級中學31000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