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華傳統文化意蘊

2018-09-17 01:10李文君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5期
關鍵詞:中華傳統文化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蘊

【摘 要】 文章認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理論來源:其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宇宙觀,以民為本、天下為公的政治觀,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交往觀,都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基因。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產物,既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又蘊含了全人類共同價值,對于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以及全人類的和平安定意義重大。

【關鍵詞】 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傳統文化;意蘊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第一次提出了“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2015年9月28日,習近平在出席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發表了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演講,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從五個方面作了系統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營造公平正義、共建互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構筑崇尚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強調,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7年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的主題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美好世界:政黨的責任”??梢哉f,隨著近年來中國的日益崛起,逐漸成為引領全球變革的關鍵力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在全球范圍內凝聚起了廣泛共識。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有著復雜的現實背景。

首先,當今世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恐怖主義愈加猖狂、貿易保護主義有抬頭趨勢、生態環境問題日益惡劣,導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貧富差距等一系列問題層出不窮,習近平曾切中時弊地指出:“世界人民需要一個——遠離恐懼、普遍安全的世界;遠離貧困、共同繁榮的世界;遠離封閉、開放包容的世界;山清水秀、清潔美麗的世界?!比祟惷\共同體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養分,一改西方零和博弈、用暴力解決問題的舊思路,主張利用“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等中國傳統智慧來解決全球性問題,為推動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思路和中國方案,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對全人類命運的關懷與思考。

其次,隨著中國的日益崛起,西方政府對中國進行誤讀甚至污蔑,國際舞臺上出現了“中國威脅論”這樣的聲音。習近平總書記對此明確表態“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展,也是中國人民從近代史以來從苦難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結論?!币虼?,面對新的國際局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思想,以此來充分闡明中國在追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兼顧對他國的合理關切,中國沒有國強必霸的歷史和基因。

最后,當今世界西方文化霸權主義日趨嚴峻,國際話語權依然被西方人握在手中。如何打破這一被動局面,在世界舞臺上發出中國聲音,這是我們目前需要迫切解決的現實問題。美國學者漢斯·摩根索曾指出——“文化帝國主義的東西是最巧妙的,并且如果它能單獨取得成功,也是最成功的帝國主義政策。它的目的不是征服國土,也不是控制經濟生活,而是征服和控制人心,以此為手段而改變兩國的強權關系?!盵1]由此可見,要想在國際舞臺上擁有話語權,中國首先要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認同中國文化。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同時也存在晦澀難懂的局限性。中國目前面臨的迫切任務就是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結合時代特點和不同國家的語言特點,使其通俗化、國際化、時代化,這是我們走向世界舞臺的敲門磚。早在西漢時期,《禮記》中就勾畫了實現“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的美好藍圖,這可以說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最早的理論雛形。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正是在充分吸收、不斷改良中國傳統文化優秀基因的基礎上,著眼于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提出了飽含中國智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出了順應歷史潮流的時代最強音。

二、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宇宙觀

催生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益嚴峻的全球生態治理難題。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失去良好的生存環境作保障,談一切問題也都是毫無意義的。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層重要內涵就是要構筑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打造一個山清水秀的美麗世界。歷史證明,當代社會的高速發展是以昔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代價的,如今霧霾問題、氣候變暖、土地沙漠化等一系列生態問題正在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成為全人類不得不共同面對、攜手治理的重大難題。然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速度不同、科技發展水平不同、對待環境問題的態度不同,因而應對環境問題所采取的具體方法也有所差異,在生態治理的很多問題上存在分歧,導致全球生態問題治理困難。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它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精神體系。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精神文化體系,成為中國人的精神支柱。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天人協調”的宇宙觀給我們解決當下的生態環境問題提供了新思路?!疤烊撕弦弧笔侵袊鴼v來追求的人與自然的理想關系,就是強調人類和自然界二者并非對立互斥的,二者是和諧共生、不可分割的。自然界沒有人類進行開發和改造將黯然失色,而人類沒有自然界作保障則將失去生存基礎。因此,人類不能一心妄想征服自然,而是應該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觀。否則,下場無異于自掘墳墓?!盾髯印ぬ靷悺分性赋?,“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已成?!薄吨杏埂分幸蔡岬?,“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薄睹献印ち夯萃跎稀分赋?,“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薄梆B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边@些古代智慧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正確認識,指出了人們只有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才能實現政治上的理想狀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淵源。

中國政府一貫主張權責共擔,攜手應對生態治理難題。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巴黎出席氣候變化大會開幕式,并發表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的講話,并指出“我們應該創造一個包容互鑒、共同發展的未來。面對全球性挑戰,各國應該加強對話,交流學習最佳實踐,取長補短,在相互借鑒中實現共同發展,惠及全體人民?!痹谑糯髨蟾嬷辛暯娇倳浻謴娬{,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叭伺c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薄拔覀円ㄔO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边@些都充分顯示出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在解決生態治理問題上的創新思維和積極作為。

三、以民為本、天下為公的政治觀

人民主體思想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習近平總書記自上臺執政以來,多次引用歷史典籍中的名言來強調以民為本對治國理政的重要性。如“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水則載舟,亦則覆舟”等等?!懊癖尽彼枷胧侵袊鴤鹘y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影響中國古代政治發展的重要因素。以民為本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里的“民”不僅僅是指中國人民,而是指全世界各國人民。人類命運共同體超越了國界和民族的限制,堅持發展成果由世界人民共享,以寬廣的胸懷接納了不同膚色、種族、宗教和社會制度的世界人民。習近平站在全人類的立場和高度上,將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擺在首位,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為了實現“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2016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G20峰會上指出“‘一帶一路的倡議旨在同沿線各國分享中國發展機遇,實現公共繁榮?!薄爸袊鴮ν忾_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面共同參與;不是要謀求勢力范圍,而是要支持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后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敝袊岢龅摹耙粠б宦贰睘槭澜绱罱ㄆ鹆恕肮采?、共建、共享”的合作發展新平臺,使參與其中的各國人民都能切實得到實惠,真正做到了發展成果由人類共同分享。

“天下為公”一語最早出現于《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意思是提倡人們舍棄利己主義,獻身國家事業?!秴问洗呵铩べF公》也曾提到,“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边@都揭示了“公”是治國之本,為政治國首先要有公天下的政治情懷,在政治上堅持正義、秉持公道。我們的眼光不能只局限于我們國家內部,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秉持天下一家的世界觀,把包括各個國家在內的整個國際社會視為我們的大家庭?!疤煜聻楣?,這個“天下”不是狹隘地指我們國家,而是指整個國際社會。我們要有為整個人類社會發展而獻身的精神?!案F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隨著中國現在日益崛起,我們不能再獨善其身了,我們要打破國際社會目前“各掃門前雪”的尷尬局面,視所有國家的發展為己出,建立公正無私、有序統一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加快各國均衡發展,才能維護好不同國家的利益,推動世界的和平發展。我們首先要通過“一帶一路”、亞投行等讓世界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東風和便車。只有這樣才能為世界各國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推動整個人類文明向前發展。

四、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交往觀

西周思想家史伯在《國語·鄭語》中指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他平他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痹趯W派眾多、思想昌盛的古代中國,儒家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就在于傳統儒家文化有極大的包容性,崇尚調和統一的中庸之道。儒學的“以和為貴”崇尚和諧統一,但是這種統一并不意味著要以完全犧牲個性為代價,“和”的本意就是多樣性的統一。中華傳統文化歷來重視與其他民族的文化交匯融合,比如兩漢時期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我們對此并沒有采取排斥態度,而是加以改造和發展,經過漫長歲月洗禮,中國逐漸形成了以儒教為主、佛道為輔,儒佛道三足鼎立的基本格局。中國古代的古絲綢之路,也是中國傳統社會重視文化交流的一個典范??偟膩碚f,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文明史從未中斷,主要得益于中華民族具有兼容并包、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扒笸娈悺?、“和而不同”的交往觀使得中華民族能夠協調統籌好中華大地56個民族之間的關系,同時還能博采眾長,積極學習借鑒西方先進文化,充分汲取其他民族優秀文化的養分。

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交往觀,無疑給解決當今世界日益加劇的文明沖突提供了一條全新的中國思路。東西方文化體系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比如,東方文化強調集體主義,推崇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家國情懷。而西方強調利己主義,個人利益高于一切,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再者,東方文明對事物的分析方法講究綜合、中庸,而西方則是二分法分析事物,對事物的分析往往是一分為二,非此即彼。雖然東西方文明對人類發展都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從整個歷史發展進程來看,西方文明的價值觀逐漸走向工具理性,尤其是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等思潮的盛行,導致一系列社會問題層出不窮。西方思維方式在處理生態保護、全球治理等方面也暴露出了諸多弊端。歷史證明“弱肉強食”的社會達爾文主義、“他者是敵手”的冷戰思維帶來的只能是無情的對抗和戰爭。而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克己復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傳統智慧,為解決一系列世界性問題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和認可。

中華文明是在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中產生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也將促進中華文化在融入世界歷史的進程中不斷完善和發展,從而為培育“文化自信”奠定堅實的實踐基礎。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不同文化間的寬容與理解,承認文化的多元化發展趨勢,提倡平等基礎上的交流對話。習近平指出“我們要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不同文明凝聚著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貢獻,沒有高低之別,更無優劣之分。文明之間要對話,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爸袊肋h做一個學習大國,不論發展到什么水平都虛心向世界各國人民學習,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互容、互鑒、互通,不斷把對外開放提高到新的水平”。[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有不斷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合理因素,才能夠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永葆生機、屹立不倒!

【注 釋】

[1] 漢斯·摩根索.國際縱橫策論[M].盧明華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5.

[2] 習近平.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9-29.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 費孝通.論文化與文化自覺[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4] 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

[5] 張雷聲.文化自覺、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1).

【作者簡介】

李文君(1994-)女,漢族,山東青島人,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猜你喜歡
中華傳統文化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蘊
發掘動漫創編的德育意蘊——兼以“疫情防控”主題動漫德育劇為例
學校德育要植根于學科知識的意蘊之中
論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
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的中國外交頂層設計
談如何在小學教育中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論孫中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創新
當代中國文化自信的深刻內涵與動力源泉
以“文化多樣性”國際機制支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融合本土文化意蘊的中國現代平面設計探尋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世界秩序重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