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教育工匠精神培養、職業素養提升的外在障礙性因素分析

2018-10-21 09:40杜曉娜張少茹高彥
科技風 2018年32期
關鍵詞:工匠精神職業教育

杜曉娜 張少茹 高彥

摘 要:工匠精神、職業素養屬于職業精神范疇。它是員工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是實踐過程中的職業態度和精神觀念。據相關文獻,國內外目前對工匠精神障礙性因素的研究多從歷史維度展開。本課題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視角,運用現代教育價值觀,展開調查研究,分析職業院校工匠精神培養、職業素養提升的外在障礙性因素。

關鍵詞:人本主義心理學;職業教育;工匠精神;職業素養提升;外在障礙性因素

2015年,隨著《大國工匠》的熱播,引發了國人對“工匠精神”的高度重視。2016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第12屆人大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惫そ尘?、職業素養屬于職業精神的范疇,是從業人員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中國是一個制造業大國。在許多領域,仍然缺乏著名的“中國名片”。作為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職業教育,對工匠精神、職業素養的研究才剛起步,許多職業院校對工匠精神知之甚少。

近年來,職業院校學生素質嚴重下降,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找不到生活的方向。本課題組運用人本主義心理學視域下的現代教育價值觀,從學生主體價值需要出發,探究職業教育工匠精神培養、學生素養提升的外在障礙性因素。

一、社會不認可

我院人文系中文教研室于2018年暑假通過微信以發放問卷的調查形式,開展了“職業院校工匠精神、職業素養現狀”問卷調查。通過調查,在阻礙認識和發展“工匠精神”的原因中,師生一致認為社會不認可是其主要原因。這種局面給傳承弘揚工匠精神造成巨大障礙,抑制了工匠職業發展的積極性。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著重于如何為學習者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促使他們在被尊重、欣賞的社會環境中,激發主動探究世界的熱情與信心,達到最高水平的自我實現。而如今,社會對高職院校及學生的認同感較低。職業教育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二流教育”。職業院校的生源似乎是高考的“劣質產品”。凡錄取的大多數學生在入學考試中都表現的較差。社會中又有部分人太過浮躁,想走捷徑,投機取巧,功利心強,不能冷靜地做實事,而這種惡劣的社會環境和氛圍自然會影響到高職生。

二、職業等級制、社會利益化驅使

在中國,工匠的地位自古以來就很低。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除了魯班等杰出人物外,歷史記載很少。戰國時期,魯班可與墨子競爭。但漸漸地,工匠地位降低。漢代之后,董仲舒提出了“廢除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儒生地位上升。儒家主張“君子不器”。研究儒學的儒生強烈厭惡工匠,認為他們所做的是“奇技淫巧”。在職業“士農工商”的排名中,工匠的地位只在商人之上,很多不入統治者“法眼”的工種門類直接被歸類為“三教九流”。無論工匠在建筑業、冶金業專業水平多高,也不敢正大光明地在作品中留名。

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廢除科舉,提倡新學,中國開始學習西方科技,一批知識分子應運而生。然而,這些人源于封建家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舊式知識分子等級觀念的問題。

計劃經濟時代,國企成為國民經濟主體,工匠終于可以放開工作。各種勞模得到企業或國家的嘉獎,然而,由于工匠固有的知識缺陷和工匠上升通道缺乏等弊端,導致工匠精神缺乏后勁。絕大多數人得過且過,很少有人愿意鉆研技術,導致工匠后繼乏人。

市場經濟時代,大量國企員工下崗。許多人不再只看重文憑,許多熟練工匠收入頗豐。不幸的是,中國的民企都是“重實用、輕培訓”,喜歡四處挖掘有技能、有經驗的人手。這使得:一方面,大量剛畢業的職業院校學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業聲稱缺乏合格的工匠。通過問卷星調查,在阻礙工匠精神發展的原因中,職業等級觀念占59.07%。

三、學校教育不落實

職業院校的教師和學生對“工匠精神”和“職業素質”的內涵有一定的認識,但對其認識不夠。調查顯示,學生認為3366%的教師在課程中不涉及或不清楚老師在課程中是否涉及“工匠精神”。而老師認為有23.07%的課上不涉及或不清楚。職業素質更是一個人事業成敗的關鍵因素。但數據顯示,學校、教師和學生本身只把專業知識、技能和實踐放在首位,素養放在其次。

羅杰斯認為,教師的任務不是教授學生知識,也不是教學生如何學習知識,而是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手段。他們如何學習應該由學生自己決定。教師的角色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職業院校教師多為雙師型教師,具有一線企業實踐經驗,他們在教學中多把技能傳授放第一位,考核也多以技能等級衡量學生學習效果,工匠精神與職業素養常被忽視。這些都會為學生的自我價值實現提供不可或缺的條件。

綜上所述,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社會,職業等級制、社會利益化驅使,學校教育這些外因雖對學生工匠精神培養、職業素養的提升有促進作用,但是目前仍是阻礙更大。希望國家在素質教育目標的制定方面,充分考慮這些阻礙因素,培養出高職業素養的工匠。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羅杰斯.羅杰斯著作精粹[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3]馮玉玲.談高職生工匠精神的缺失原因和培養途徑[J].商情,2015,(27).

[4]查國碩.工匠精神的現代價值意蘊[J].職教論壇,2016,(7).

基金項目:本課題為鄂爾多斯市職業教育研究所重點課題(課題編號EZJZ1701)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杜曉娜(1986.),女,內蒙古鄂爾多斯人,碩士,講師,文學、教育學。

猜你喜歡
工匠精神職業教育
淺談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德日“工匠精神”,中國怎么學
政府官員也需要“工匠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