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滴水穿石的啟示》(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2018-10-25 11:15姜樹華
小學教學參考(語文) 2018年10期
關鍵詞:教學實錄對比讀寫結合

姜樹華

[摘 要]《滴水穿石的啟示》是一篇說理性文章。教學這篇文章,教師確定了讓學生感受說理文觀點表達理性、敘事概括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上,教師通過朗讀感悟、比較歸納和讀寫遷移等方式,讓學生體會滴水穿石的精神,感知說理文的語言特點,獲得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教學實錄;讀寫結合;說理文;對比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8)28-0010-03

【學習目標】

1.品讀啟示,體會滴水穿石的精神,感受說理文觀點表達的理性。

2.對比閱讀,感知說理文事例的概括性特點,學會概括事例的方法。

【學習過程】

一、重溫奇觀,感知“滴水穿石”

1.揭示課題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學生齊讀:《滴水穿石的啟示》)

2.重溫奇觀

師:拿起課本,我們一起來重溫那個奇觀。(教師引讀第一段)

師:讀出了水滴的接連不斷了嗎?(出示相關語句)

生:“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可讀出水滴的接連不斷。

師:獎勵你來讀一讀,讓我們感覺到時間的接連不斷。(學生讀得很好)

師:這樣讀就叫接連不斷。還從哪兒發現?

生1:水滴“鍥而不舍”“日雕月琢”這兩個詞語。

生2:我認為“鍥而不舍”“日雕月琢”是兩個近義詞,“鍥而不舍”是一直不舍去,“鍥”是雕刻的意思,說明它一直雕刻著東西,不舍去……就說明一直……(斷斷續續,其他學生輕聲嘀咕)

師:不要催促她。如果說同學們剛才發現的是時間的接連不斷的話,那你剛才發現的詞語則是哪個方面的接連不斷?

生:我認為是精神的接連不斷。

師:哦,就是說有接連不斷的意志力。是不是???

(學生邊點頭邊坐下)

師:說得不錯嘛!不忙坐,由你來讀出水滴的接連不斷的意志力。(學生讀)

師:誰再來讀這兩個詞語,讀出時間的味道?(學生讀)

師:已經有了百年的感覺,誰能讀出千年的感覺?(學生再讀)

師:時間越來越長了。我們一起來讀,讀出萬年的感覺,好不好?(學生齊讀)

3.體會用詞

課件出示:

師:其實啊,心細的孩子就會發現課文有好多詞語可以用在這兩個地方,我們回憶一下。

生:水滴接連不斷、鍥而不舍,終于滴穿了石塊,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師:換掉了一個詞,還可以換一個嗎?

生:水滴孜孜以求、持之以恒,終于滴穿了石塊。

師:同學們有沒有發現,我們讀的這些詞其實都分散在課文的各個角落。這些詞看似都可以用在這個地方,只因為跟一個詞有關聯,那就是——

生:(齊說)滴水穿石。

師:滴水穿石不僅是一種現象,更是一種精神,再讀——

師:既然有這么多詞語可用在這里,作者為何獨獨選用這兩個詞語呢?(“鍥而不舍”“日雕月琢”)小組內趕緊討論一下。

(小組討論——交流)

生1:我們認為,這兩個詞語中的“鍥”“雕”都有“刀刻”的意思,水滴就像一把刀慢慢地刻著,一點一點地。

生2:我想其他詞語都沒有動作的感覺,這里體現了水滴的力量。

生3:“孜孜不倦、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這些詞語都是精神品質方面的,沒有具體的過程。

師:同學們的語文水平就是高,揣摩詞語這么細致。

二、對比啟示,感悟自然現象

1.讀出啟示

師:課文不僅僅寫這一奇觀給我們帶來沖擊,更寫這個奇觀帶給我們的啟示。誰來讀一讀作者獲得的啟示?

生:(讀)“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p>

師:他讀的是課文的第幾自然段?

生:第五自然段。

師:其實,課文中還有一處,寫的跟這一段差不多。誰來讀?

生:“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塊滴穿?!?/p>

師:她讀的是課文的第幾自然段?

生: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

2.對比品讀

課件出示:

師:看起來兩處都是啟示,我們仔細對比讀讀,你就會發現它們之間有些細微的不同。

(學生自由讀——組內討論——交流)

師: 很想聽聽各組的想法。

生1:我們組討論的是第二自然段。我們認為這一段是說明第一自然段滴水穿石給我們的啟示,而第五自然段概括了全文的道理。

生2:我幫她補充。我覺得第二自然段是簡要說明作者看了這個現象的想法,最后一個自然段是聯系我們的生活實際告訴了我們道理。

師:還有沒有同學想說?

生:我發現這兩段雖然都寫了一個道理,但是第二自然段是在解釋上一段景物的時候揭示這個道理,而第五自然段是總結全文的時候揭示了這個道理,這是它們兩個不一樣的地方。

3.讀好觀點

師:同學們很會學習。既然是作者的觀點,朗讀起來的感覺應該是不一樣的。(學生練讀)

師:誰來讀讀看,怎么朗讀就好像一個人在說觀點呢?

(指名讀——師生評點)

生:我認為你讀得不錯,讀得很順暢,讓人聽起來不累。(看著讀的同學說)

師:“聽起來不累”,這個評價很有意思!

生:我覺得她把“而不”重讀了,體現出水滴的決心和我們的決心。

師:是啊,觀點朗讀不需要抒情,更不能婆婆媽媽,就應該這樣的堅定、這樣的不用懷疑。還有誰想讀?

(指名讀,讀得很有觀點味道)

師:很肯定的,是不是?我們一起來。(學生齊讀)

三、品讀事例,體會說理智慧

1.品讀事例

師:大自然不僅能給我們帶來像滴水穿石這樣的啟示,還能讓我們去勾連起生活中的人和事兒。接下來的學習,誰來幫讀?(指名讀活動要求,出示)

師:好,想聽聽各組的研討收獲。

生:我們發現了作者的講究主要在這三個例子中。這三個例子有中國的,有外國的,有中國古時候的。他們代表了不管哪里的名人都是持之以恒,都有專一的目標。

師:也就是說,看起來三個人,事實上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就是——(學生齊說:古今中外)

師:繼續交流。

生1:我們讀出了這三個人物是不同行業的杰出代表。

生2:我們從第三段中體會到作者用簡短的話來概括他們堅持不懈的事例。

2.對比閱讀

師:這一點確實是,我們也有共同的感覺。為了更好地去體會,姜老師帶著另外的閱讀資料——(出示:“李時珍故事”片段)

師:請大家拿好課文紙,靜靜默讀。會讀書的孩子能從李時珍故事片段與課文中的例子中找到相關聯的內容,開始讀——

師:兩篇文章都在寫李時珍,有沒有發現相關的內容?

生:我覺得課文概括地寫李時珍如何經過重重困難終于寫成了藥學巨著《本草綱目》,而李時珍故事片段寫的是一個事例,寫他采曼陀羅的過程以及品嘗曼陀羅藥效的過程。

師:文章寫采曼陀羅及品嘗曼陀羅的藥效用了一大段,而課文中用了幾個字???

(學生齊說“嘗藥草”)

師:還有沒有發現?

生:課文的例子是“訪名醫”,閱讀材料里是“幾年里他走了上萬里路,訪問了千百個名醫”。

師:兩個小句子在這兒也只換了三個字。還有嗎?

生:課文只寫“翻山越嶺”四個字,故事片段里說了一大句。

師:姜老師數了一下故事片段有380個字,而我們學的這篇課文中只有60個字。兩段內容其實是高度關聯的,那到底哪種表達更好些呢?討論討論吧——

(小組討論——交流)

生1:課文里的例子,特別適合用在說理文;而李時珍故事片段專門介紹李時珍如何寫《本草綱目》的過程的。

生2:我覺得各有各的好處。在李時珍故事里面,我們覺得越詳細越好,因為這樣我們了解得更多。而課文里如果都用380個字來寫一個事例的話,要好幾頁才會寫完,我們看著看著就會覺得厭煩了。

師:我就是喜歡咱班,說話特別坦誠,有主見并能說明理由。我們明白了:這兩段話不能說哪段好,要看它用在哪里。如果想要詳細了解李時珍這個人物的話——就得慢慢講給他聽;如果只想大概了解一下——就用很短的語句來說明。

3.指導朗讀

師:原來說理文的事例需要的是——(高度濃縮)。但是,我告訴你們,精煉的話很難讀好的。我想同座的兩個人琢磨琢磨,這段話幾個字怎么讀,才以讓人很明了,很難忘。好,試著讀一讀——(學生自由練讀)

師:誰來讀?(指名一個學生)能不能預告一下,你估計讀下來是怎樣的一種效果?

生:我覺得,“終于”要讀重一點,因為讀得重一點就能夠體現李時珍的那種千辛萬苦。

師:這是想通過重音來強調,對嗎?好的,我們來仔細聽,看她是不是有這樣的效果。

(學生讀,比較有畫面感)

生:讀得真好。我覺得特別有畫面感,我似乎看到了李時珍的艱辛付出。

師:還有誰也來讀讀?我們仔細聽她怎么讀,待會兒也來評一下。

(指名讀)

生:我覺得她不光強調了“本草綱目”,也強調了“訪名醫,嘗草藥”。李時珍不光是編巨著的時候吃過很多的苦,他可能有的時候吃草藥差點還中了毒,然后“翻山越嶺”,晚上還有野獸。從這兒就開始重讀,更能體現出他的堅持不懈。

師:真好!大家能把概括的例子讀得這么有畫面感。接著讀——

(指名學生分別讀愛迪生、齊白石的事例)

師:總寫部分,我們就一起讀——(齊讀)“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

4.練寫事例

師:是的,這個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人都是靠著這種精神成就事業的。其實,像文中這三位的人還有很多很多。如果讓你重新寫出三位的話,你最想寫的是哪三位呢?(靜靜思考,著筆)

[練寫事例:

【選寫人物】(A:_________)(B:_________)

(C:__________)

【概括練寫】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

(靜思——選寫——交流)

生:我選的是談遷、梅蘭芳,還有諾貝爾。

師:三個人物選得怎么樣?

生:行業不樣,并且還關注了“古今中外”。

師:同學們一學就會,給你們點贊!

師:現在,在腦海中選好你想寫的一個事例。知道這個事例要寫得怎么樣的人,就可以拿起筆;如果不知道的人,可以翻看看課文中事例的寫法。

師:(巡視,輕聲問)你覺得事例要寫得怎么樣?

生:(輕聲答)要寫得簡潔一些。

師:你覺呢?

生:(輕聲答)概括。

師:我悄悄問了兩個人,可以放心地讓你們寫了。

師:(環顧,發現已經有三分之二的人寫好了)好,把筆放下,如果到現在還沒有寫完的,我就懷疑你有沒有做到剛才兩個同學說的簡潔、概括。誰來讀讀?

生1:法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拿破侖幼年因為個子矮小,特立獨行而被人排斥,然而通過不懈的努力學習,他最終成為法蘭西帝國的締造者。

生2:貝多芬在耳聾之際,與命運搏斗,堅持不懈,最終寫成了《命運交響曲》等著名樂章,成就了音樂史上的輝煌。

師:兩個都是外國的。

生:鄭板橋的畫很好,可是他的字寫得不好。于是,他決心認真練字,他每天刻苦練字,一心一意地練著,很多年過去了,終于練出了一手瀟灑的字。

師:也不一定要讀自己寫的,也可以給同學提出建議。

生:我建議把“瀟灑”一詞換為“蒼勁有力”,這樣更能顯現鄭板橋的字很出色。

生:韓國前總統樸槿惠,她父母遭到暗殺,又在別人的背叛和指責中隱退20多年。在韓國再出危機時,她重返政壇,成為韓國第一任女總統。

師:大家都會舉例子了。姜老師放心了,同時也希望你們也能成為作文中的人物!

四、回讀文本,感悟謀篇智慧

1.回想文路

師:已經會舉例子了,會說理了,會證明了,但是未必就會寫整篇文章,我們現在來回憶一下這篇文章怎么寫的。(學生合上課本,回憶課文結構)

生:(回憶,補充)現象引入—現象說明—證明說理—反面說理—得出結論。

2.欣賞文路

師:課文的哪一環節,最令我們難忘呢?

生1:第三部的正面舉例,說理很充分。

生2:反面舉的雨水例子也寫得很好,這樣就更能說明“目標專一”的重要了。

生3:開始的自然奇觀,這個“引子”很好,很吸引人。

師:真好!同學們都讀明白了,這樣才能構成一篇令人讀后難忘的文章。

師:好,同學們,重點記好怎樣舉例說理。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兒,下課!

(責編 韋 雄)

猜你喜歡
教學實錄對比讀寫結合
《分數的簡單計算》教學設計與反思
結合實踐再探指導寫作之最佳策略
克里斯托弗·馬洛與陶淵明田園詩的對比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探究
《數字編碼》教學實錄及反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