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趣味”拓展 促“深度”學習
——以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教學為例

2018-11-06 06:43□莫
教學月刊(小學版) 2018年28期
關鍵詞:趣味教材語文

□莫 晶

基于單元主題的語文趣味拓展,是指教師有意識地聯系教材內容,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抓住教材的信息點加以擴展,通過趣味化的形式、情趣化的手段,引導學生拓展運用知識技能,從而豐富課堂學習內容,拓寬學習渠道。統編教材中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生發開去,把語文學習延伸到生活中的編排思路很明顯。為此,教師應立足教材,尋找趣味生長點。這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拓展思維廣度,還能激活課堂,深化理解,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奠定基礎。

一、主題拓展入“趣”,激發學習期待

統編教材每個單元既有既定的人文主題,又有非常明確的語文學習要素。引領學生開展主題學習時,通過富有趣味的方式,鏈接趣味化的內容,一方面能讓教師更加明晰單元知識和能力訓練的要求,使教學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保持學習動力。

(一)打開“導讀窗”,感受內容之精彩

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整合單元教學主題,通過不同的形式使學生感受學習內容的豐富,對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很有幫助。如針對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有位教師在教學整組課文前是這樣引導的:板畫一個圓,鼓勵學生說由一個圓想到什么。學生各抒己見。教師趁熱打鐵,出示精心為學生設計的閱讀問題:“登上高樓,你會想到什么?站在茫茫大草原上,帶給你怎樣的想象?云霧繚繞、電閃雷鳴這些詞,帶給你怎樣的想象?抬頭看到天上各種形狀的白云,你又想到了什么……”一連串的問題,勾起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由此可見,雖然統編教材每組課文前沒有單元導語,但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個性化的單元導讀,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既讓學生初步感受學習內容,又讓學生保持良好的狀態投入學習之中。

(二)提供“選擇單”,體會形式之多樣

雖然單元導讀喚起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但要持久刺激學生的學習興奮點,還需要教師在引導學生感受學習形式的趣味性、多樣性上下功夫。對于二年級小學生來說,靈活多樣且富有趣味的活動是最吸引他們眼球的。仍以第七單元為例。單元學習前,教師為學生提供了這樣一份學習“選擇單”:讀詩貼畫我能行;繪本閱讀有新招;練眼力、閉嘴巴,看誰腦筋轉得快;動手制作消寒圖,我們一起來記錄;剪剪貼貼找找易錯字,誰的發現最巧妙。這樣一份融畫、寫、貼、剪等為一體的“選擇單”里有二年級學生最感興趣的學習活動。當這份“選擇單”呈現在學生面前時,他們異常興奮,選了一項又一項,互相傳遞自己喜歡的信息,一起尋找熱衷的活動……充滿兒童味、語文味的語文學習,通過多元、趣味的形式呈現,促進學生認知、體驗、理解和創新。學生樂在其中,也成長在其中。

(三)點亮“能量團”,享受資源之豐富

統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在談及語文教學的相關問題時,曾指出:要把書目的提供和語文的教學結合起來。語文教師可以借書目來做兩件事,一是激發讀書興趣,二是教給讀書方法。因此,在單元學習前,教師為學生提供閱讀單,是拓展學習得以深入的關鍵所在,也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必要路徑。如在第七單元學習前,教師首先尋找“讀書的種子”,收集大量與本專題學習相關的書籍,如想象類的詩詞讀本,繪本《霧中的刺猬》《雪孩子》《大自然的語言》等。提供這樣一份書目,既為學生內化和理解教材內容做好鋪墊,也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提供無限可能。

二、專題拓展尋“趣”,活躍課堂思維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努力改進課堂教學,加強教學內容的整合,統籌安排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在整合中拓展能使學生高效率地學習,有利于知識的內化和能力的轉化。統編教材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單元內數篇課文圍繞同一個語文要素提供多角度、多層次的訓練。為此,教師可立足每一個語文要素,把相關聯的知識點加以整合,用專題的方式予以拓展運用,優化課堂教學,使學生在舉一反三中激活思維。

(一)在同類作品中“嫁接”

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霧在哪里》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作者用擬人的手法,把起霧描述成是小孩子在和世界捉迷藏。教學本文時,教師根據課后練習第二題的句式,設計了拓展延伸練習:“霧把……藏了起來。無論是……還是……都……”在這個句式的訓練中,教師融趣味和技能為一體,把同類繪本的朗讀和言語練習結合在一起,通過游戲問答的形式,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情境中進行言語實踐,教學目標的實現自然水到渠成??梢?,如果教師善于從同類作品中挖掘“嫁接”的因素,尋找豐富拓展形式的要素,并巧妙地將其與教學文本無縫對接,學生便能在言語實踐中積累、運用語言,最終獲得語文能力的提升。

(二)在同一作家中“移植”

一堂好課應該為學生打開閱讀的視野,拓展知識點訓練的廣度和深度,豐富學生的體驗,使其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如教學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的《夜宿山寺》,教師抓住“夸張”這一特點,引導學生拓展閱讀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等詩句,在師生對答的形式中,感受李白詩中對“夸張”這一手法的運用。學生在多形式的朗讀中,逐漸豐厚了人物形象,豐富了語言積累。這樣的課堂,既開放、有趣,也能讓學生學得輕松、有效。這些教學內容的拓展和補充,成為突破學習重難點的有效路徑,由點及面,由淺入深,極大激活了學生的學習狀態。

(三)在同一場景中“培育”

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語文園地中,“識字加油站”安排學生通過認識不同地貌及相應的動植物名稱來識字。教師在教學這一環節時,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根據特定的地貌說說想到了哪些景物,并用板貼和圖片結合的形式,讓學生看圖片說景物。這個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把學習和生活經驗有機結合起來。之后,教師打亂板貼的詞,開展“圖文對照貼一貼”的游戲。最后,教師通過指導學生練習在情境中說話,再次鞏固識字成果。如此實施識字過程,層層推進,既讓識字落實到每一個環節中,又將說話練習貫穿其間,言語實踐活動也落到了實處。

三、園地拓展助“趣”,深化學習理解

語文園地根據學段目標和單元主題,針對本單元突出的、有價值的語言現象,提供集中綜合的練習,是學生鞏固基礎、提升能力的平臺,也是教師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拓展知識的有力抓手。教師可通過語文園地,抓住本單元的一個或幾個知識點,在趣味拓展中最大限度地保障學生的學習活動充分展開,使其學得有效,學得扎實。

(一)變“抽象”為“具體”

語文園地中設置的欄目,常常以專題的形式出現,有利于學生語文知識與能力的系統化形成,以便更好地學以致用。其中“字詞句運用”“我的發現”等欄目,設置的目的是強化運用意識,努力讓學生感受語文學習的作用與價值。教學時需要教師有明晰的指導,搭建適合學生實踐的平臺,讓他們能活學活用。如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語文園地“字詞句的運用”這一欄目的教學,教師根據教材內容“你見過下面這些詞語描寫的景象嗎?選一兩個,跟同學說說當時的情景”,設計了這樣的拓展練習環節:讀詞想畫面—看圖貼詞語—用詞說情景—串詞編故事。在這樣四個環節的活動中,學生對抽象的詞語有了具體的概念,對本單元突出的語言現象進行集中的練習和鞏固,豐富了語言積累。學生學得興致盎然。

(二)變“模糊”為“清晰”

為強化積累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第七單元的“展示臺”欄目中設置了“我把容易混淆的字作了比較”這一練習。教學這一環節時,教師對本單元易混淆的生字進行分解,如學到“汽”時,就引導學生自主想辦法區分同音字,并拓展編兒歌、找不同等多種有趣味的識記辦法。學生在這些有趣味的練習中積累了一定的識記方法,就能輕松地將易混淆的生字區分開來。由此可見,教師善于捕捉教材中的生長點,用具有趣味的拓展來巧妙滲透學習要點,能有效促進低年級學生提高自主識字能力,同步發展閱讀能力。

(三)變“零碎”為“系統”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那如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需要在潛移默化的引導中,變“零碎”為“系統”,為學生的學習之旅導航。如第七單元語文園地的“字詞句運用”中,安排了針對部首查字法的練習。教師借助三個獨體字的查字練習,進行這樣的設計:(1)復習部首查字法的四個步驟;(2)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現查找獨體字要查首筆;(3)總結用部首查字法查獨體字時一般查首筆的方法,并進行拓展練習;(4)拓展部首查字法確定部首的一般方法。學生在教師設計的四步查字練習的引導下,對部首查字法有了全面、系統的認識。教師對部首確定做了系統的分析,為學生串起一條知識鏈,為他們掌握語文學習方法、有效開展自主學習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四、實踐拓展品“趣”,豐富課堂內涵

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谡Z言學習目標和課堂教學設計,教師要對遠離學生現實生活的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和拓展,使其巧妙地與學生的生活相銜接,讓靜態的學習變成動態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形式中體驗,在富有情趣化的活動中拓寬學習的空間,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一)凸顯重點,學以致用

在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語文園地的“日積月累”中,教材安排學生背誦民謠《數九歌》。這首民謠生動形象地記錄了冬至到春分之間的氣候、物候變化情況。雖然讀起來朗朗上口,但學生對其中涉及的知識是很陌生的。教師在教學時,首先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數九歌》的來歷,再通過讀民謠,知曉蘊含的信息。接著,教師展示古代“九九消寒圖”常見的幾種制作方法。最后,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并使用“九九消寒圖”,充分感受民俗文化。從了解到發現,從發現到制作,這一過程溝通了課堂內外,拓寬了學習的空間,使學生逐漸對陌生的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在趣味盎然的動手制作中化解了教學難點。

(二)注重分層,多元亮相

課堂是學生成長的地方,教師需要喚醒教育活動中的每一個生命。只有讓每一個學生真正“活”“動”起來,才能使他們獲得歷練,從而成長。在教學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雪孩子》一課時,教師針對課后“默讀”要求,設計如下環節:一是借助微課了解什么是默讀;二是通過練眼力、練腦力來強化基礎訓練;三是在分層挑戰中逐漸學會默讀。具體的分層練習有:一級默讀小能手能做到不指讀,不出聲;二級默讀小能手能正確默讀,并參與能力PK;三級默讀小能手能正確默讀且保證默讀的速度,同時還能參與能力PK。在這三步的教學中,教師強化關于眼力、腦力的訓練,通過大量“我讀你看”“讀后搶答”的練習,讓學生進入學習默讀的氛圍中。學生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也不一樣,因此教師最終安排分層挑戰活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展現的機會。學生在這樣的訓練中,激發了主動參與學習的欲望,在課堂中不斷散發個體的光彩。

(三)巧用評價,個性表達

評價作為促進學生發展的工具,貫穿在學生語文學習的全過程中。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教師需要選擇合適的評價方式。對于第一學段的學生,抓住“興趣”進行評價,就是抓住了評價的關鍵所在。如在第七單元寫字教學中,教師針對本單元要寫的字進行梳理,在課堂上滲透“左右結構的字一看高低,二看寬窄,三看穿插;上下結構的字,上能蓋下,下能承上,要分清;獨體字注意尋找關鍵筆畫”等知識。學生完成練習后,教師設計與之相應的“獎勵單”和“處方單”,指導學生從正確、美觀的角度學會欣賞,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樣的評價方式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觀察中體驗,在活動參與中發現,有力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課堂教學拓展是一種必然行為。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逐步使學生養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是每一位教師追求的目標。針對第一學段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讓基于單元主題的語文拓展有效,教師必須立足文本,使教學集“趣味”“適時”“適度”于一體,在潛移默化的引導中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變得有滋有味,讓他們在歷練、感受、體驗中積累語言、積淀文化,為語文素養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猜你喜歡
趣味教材語文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午睡的趣味
妙趣橫生的趣味創意
趣味型男
讓你HOLD不住的趣味創意
語文知識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