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中期選舉前瞻

2018-11-06 04:40張騰軍
同舟共進 2018年10期
關鍵詞:選情席位參選人

張騰軍

2018年11月6日,美國中期選舉將拉開帷幕。自3月各州黨內初選起跑以來,兩黨在確定本黨候選人的提名戰中均不遺余力,力圖遴選出最有希望在11月擊敗對手的候選人。此次選舉中,眾議院全部435個席位、參議院33個席位(1/3)和36個州長席位將進行改選,焦點在于國會兩院的控制權歸屬。

目前,民主與共和黨的眾議員人數比例為193∶236,參議員人數比例為47∶51。因原在位議員辭職或死亡,眾議院產生了6個空缺席位,其中2席(密歇根州第13選區和紐約州第25選區)原由民主黨控制。因此,對民主黨而言,需要在保持現有席位數不變的情況下,再翻轉24個席位,即可奪回眾議院控制權。在參議院,民主黨的機會要小得多。加上與民主黨走得較近的2位獨立黨員,民主黨有49票,需要再奪2席才能重新執掌參議院。由于此次改選席位大部分為民主黨控制,因此維持現狀已屬不易,重奪控制權是難上加難。

與過去兩屆中期選舉(2014年和2016年)相比,此次選情更為復雜激烈。一是開放選舉更多。截至8月10日,2018年共有62個席位無在任議員宣布連任,成為兩黨激烈爭奪的重要戰場。二是參選人數大幅上升。2018年共有2353人參選,比2016年增加超過500人。三是“錯配選區”更多。此次選舉前,由本黨控制但在2016年被對立黨派總統候選人拿下的選區達到35個,其中包括23個投票支持希拉里的共和黨選區。此外,還有20個選區在2016年大選中轉投特朗普,這些也是民主黨希望奪回的陣地。

從中期選舉的歷史規律看,總統所在政黨絕大多數情況下會遭遇席位損失。自內戰以來,總統所在政黨平均丟失32個眾議院席位和2個參議院席位。作為選民發泄不滿的渠道,中期選舉往往會成為對總統執政表現的公投,對立黨派將從中得利。美國政治預測網站“538”(FiveThirtyEight)預測,民主黨有望以8%的優勢贏得眾議院普選票,大概率贏得14到58個席位。根據國會山(TheHills)的分析,共和黨最多可能丟掉72個席位。應該說,中期選舉的歷史與現實對共和黨均不利,但民主黨能否拿到決定性的24席也還有變數。

民主黨:“藍色浪潮”能帶回勝利嗎

懷抱2016年慘敗的不忿,民主黨試圖重整旗鼓,奪回失地。自選舉之初,民主黨便投入極大熱情,展開所謂人海戰術,讓共和黨疲于奔命。民主黨上下對奪回國會至少是眾議院的控制權信心滿滿,將2018年的攻勢稱為“藍色浪潮”(BlueWave)。

媒體連篇累牘的報道也使“藍色浪潮”成為這次選舉的熱門詞匯,但各方對這一浪潮是否真實存在意見不一。有人認為,盡管民主黨來勢洶洶,但即戰力尚不明了。在2017年以來的幾次補選中,共和黨保住了絕大部分席位,在與民主黨的對決中不落下風。8月7日俄亥俄州第12選區的補選過后,特朗普甚至認為“紅色浪潮”正在到來。

為了助推“藍色浪潮”,民主黨方面采取了幾種競選策略:

一是人海戰術,到處撒網。針對此次選舉,民主黨早早布局,發動基層組織,推出大量參選人,最多時甚至出現一個選區超過10人競爭的局面,導致多次初選需要二次角逐才能分出勝負。這種分散選票、鼓勵競爭的情況看似有損選民基礎,實際上,民主黨十分樂見。其主要考慮在于,多輪競爭有助于更加優秀的候選人脫穎而出,經歷殘酷黨內選戰的獲勝者將更有經驗應對共和黨對手;此外,激烈的競爭也能較大程度吸引媒體眼球,大幅提升候選人的知名度。

二是主抓關鍵州和選區,競選策略本土化。民主黨認真總結2016年大選失利的教訓,認為由藍轉紅的選民是撬動此次選舉的法門。因此,民主黨采取新的選戰策略,有選擇地迎合本土選民的某些主張,通過立場向中間靠攏而重新爭取原屬民主黨的選民。在深紅地區,民主黨甚至試圖在某些政策議題上向共和黨靠近,以在共和黨后院制造混亂,使其自亂陣腳。例如,在賓州第18選區補選中,參選人蘭姆就聰明地選擇“不支持墮胎”的立場,以至于有媒體調侃他更像是一個共和黨人。實踐證明,這一策略大獲成功,消滅了特朗普兩年前獲勝時20%的領先優勢。

三是大打身份政治牌。2018年是女性政治大放異彩的一年,不僅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女性大游行”,也出現了席卷政治及娛樂圈的反性侵運動,更有中期選舉中冉冉升起的女性力量。此次選舉周期里,女性參選人數達到史無前例的新高(591人)。眾議院435個席位中的281席,參議院33個席位中的28席,州長36個席位中的33席,均有女性參選人的身影。其中,民主黨籍女性是令人數倍增的主力軍。伴隨選舉的深入,女性參選人數有望繼續上升。民主黨是這次“女性主義浪潮”的幕后推動者,制造了多個“第一”,例如首位跨性別參選人贏得佛蒙特州長的提名戰,首位康涅狄格州黑人女性議員,首位巴勒斯坦裔國會穆斯林女議員等。民主黨非常注重拿性別問題做文章,通過渲染特朗普對女性的歧視與不尊重來吸引女性選民的選票。

從當前選情看,民主黨的勢頭確實不錯,但2016年的經驗告訴我們,不到最后一刻都很難說誰是贏家。歷史地看,過去30年來的兩次大逆轉(1994年和2010年)選戰均由共和黨發起,民主黨是失敗者。民主黨近期最好的成績出現在2006年,贏得了32個席位,自1994年以來首次奪回眾議院控制權。在制造選舉浪潮方面,民主黨的經驗顯然不如共和黨。

對民主黨而言,好消息是籌款普遍領先對手,這從側面表明民主黨選民的積極性。但問題在于,如何將這種熱情延續到11月。從選戰策略上說,身份政治牌固然好用,但民調顯示,性別并非影響投票的重要因素。對選民來說,實際獲益遠比空洞的性別標簽重要得多。目前看來,中西部遠未成為民主黨的“新南方”,特朗普在中西部的票倉很難被撬動。民主黨的深紅翻盤策略也許能在個別地區奏效,但大面上并不盡然。進一步說,盡管眾議院總體選情對共和黨不樂觀,但民主黨拿回多數仍需付出更大努力。

共和黨:“特朗普效應”能走多遠

早在2017年,共和黨內對中期選舉的悲觀情緒就開始蔓延。這種情緒既與特朗普有關,也與特朗普無關。一方面,中期選舉很大程度上是對在任總統執政表現的公投。特朗普上臺一年多來,個人言行屢屢犯禁,團隊管理混亂異常,內外政策爭議較大而效果并不明顯,令黨內十分憂心。黨內高層擔心,本黨選民借中期選舉發泄不滿,倒戈支持民主黨,共和黨的命運被特朗普綁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另一方面,可以肯定的是,2016年全民動員投特朗普的盛況難以再現。兩年前,特朗普幾乎以一己之力撬動中下階層歷史性地出來投票,助其席卷“鐵銹”地帶,最終贏得大選?,F在并非舉國矚目的總統選舉,那些選民不太可能會懷抱著同樣熱情出來投票。如果選舉積極性受到動搖,對共和黨無疑是壞消息。

這種既希望借助“特朗普效應”又不愿與特朗普本人有過多糾葛的矛盾心態,使共和黨對中期選舉的期望值降得很低:少輸即是贏。黨內全力選戰的最大目標,在于避免釀成一次滑鐵盧式的慘敗。

客觀現實對共和黨也不樂觀。截至8月11日,共和黨內選擇退休或辭任競選其它公職的議員高達41位(3位參議員和38位眾議員),其中包括眾議長保羅·瑞安和多位兩院重要委員會的主席,這一數字為2008年以來最高。在這些未謀求連任的議員里,既有勝券在握的議員,也有擔心會遭遇失敗而提前退出的議員。不管何種情況,都非共和黨所愿。

從具體選情看,整體情勢在往對共和黨不利的方向發展。據《庫克政治報告》(TheCookPoliticalReport)的評估,眾議院至少有10個共和黨把持的席位正轉向民主黨,相較而言,民主黨僅有1個選區向共和黨靠攏。在選情難分伯仲的選區中,共和黨高達24個而民主黨只有2個。在共和黨把持的選區里,有25個正在發生變化,僅為傾向共和黨,而民主黨只有2個出現這種變化。這意味著,共和黨面臨的選情更加嚴峻。

從地域上說,共和黨面臨著多線作戰。在東北部地區,紐約和新澤西州溫和共和黨人的不滿情緒正在上升,賓州選區重劃后的地理版圖對共和黨較為不利。在南部地區,人口結構變化的影響正在顯現,從佐治亞州到得克薩斯州,少數族裔的增長與選民結構的重組使共和黨的深紅選區面臨重新洗牌的可能。在中西部地區,如前所述的投票率將是一大挑戰。在西部地區,太平洋沿岸各州通過反特朗普運動正結成牢固聯盟。

在民主黨來勢洶洶的“藍色浪潮”面前,共和黨打出三張牌:

一是拒絕希拉里復制品。作為標志性的民主黨建制派,希拉里仍被共和黨視為可利用的工具。共和黨內正試圖通過攻擊性的廣告,利用部分選民對希拉里的反感情緒,將民主黨對手刻畫成又一個希拉里,以達到打擊對手的目的。這種策略與2016年的大選策略如出一轍。

二是拿佩洛西做替罪羊。作為眾議院少數黨領袖,佩洛西在這次選舉中已成為民主黨的負資產。自佐治亞州補選開始,共和黨就不斷宣傳佩洛西為反對稅改、擁護大政府、不顧民間疾苦的有錢人,試圖在選民心里植入“佩洛西是當前政策推行受阻的罪魁禍首”的印象。這一策略在多次選舉中初見成效,迫使民主黨不得不做出改變。例如,在賓州第18選區的補選中,民主黨提名人康納·蘭姆就果斷與佩洛西切割,承諾上任后將不會支持佩洛西繼續擔任眾議院領袖。

三是發揮“特朗普效應”。如今,特朗普的共和黨內支持率將近九成,是除“9·11”事件后的小布什總統外,現代美國總統中最高的黨內支持率。共和黨高層盡管不太認同特朗普及其部分政策,但他們內心十分清楚,特朗普仍是吸引選民的最大王牌。從2017年至今的初選及補選看,共和黨上下打“特朗普牌”的策略非常清晰。幾乎所有重要選區或州的共和黨參選人,都在不同程度地向特朗普表忠心。以印第安納州初選為例,領跑的3位共和黨參選人可謂費盡心思:一位在競選廣告中對特朗普大加奉承,強調自身背景與特朗普一致;一位戴上印有“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帽子,在眾議院提出議案要求停止“通俄門”調查;一位支持提名特朗普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這些人被稱為“迷你特朗普”,他們不僅擁護特朗普的政策主張,支持稅改、反建制、反非法移民、反假新聞等,一些甚至模仿特朗普的競選風格,如給對手取綽號、發動人身攻擊等。

初選是有關意識形態的斗爭,參選人往往通過劍走偏鋒來吸引關注。因此,共和黨通過打“特朗普牌”迎合基本盤偏好的策略,并不難理解。但由于特朗普還是中期選舉的被考察對象,盲目擁抱“特朗普效應”本身就蘊藏著風險。這種策略也許在初選中行得通,到了普選階段,中間選民未必受用。屆時,共和黨將進退兩難。

小結

中期選舉花落誰家,民主黨是否可能拿回眾議院控制權,令特朗普成為“跛腳鴨”總統?坦率地說,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每個人有不同的答案。撇開兩黨的競選策略不講,還要看選舉的根本——選民。對民主黨而言,真誠喚不回因失望而轉投共和黨的選民,必須正視美國階層分化的現實,照顧底層民粹的情緒,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對共和黨而言,擁抱特朗普并不等同于保住基本盤,關鍵在于抓緊推動相關政策盡快落地見成效,讓普通民眾更有獲得感,而非滿地空頭支票?;氐竭@個起點,或許兩黨的勝算都是50%?!疤乩势諘r代”的選舉,最大的確定性也許就在于它的不確定性。

(作者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猜你喜歡
選情席位參選人
機構席位買賣股追蹤
機構席位買賣股追蹤
機構席位買賣股追蹤
機構席位買賣股追蹤
機構席位買賣股追蹤
機構席位買賣股追蹤
機構席位買賣股追蹤
機構席位買賣股追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