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森:一個平民元首的家國情懷

2018-11-06 04:40林友華林儀
同舟共進 2018年10期
關鍵詞:林森孫中山

林友華 林儀

林森(1868—1943)是辛亥革命元老,中華民國參議院首任議長,后任國民政府主席長達12年。林森一生經歷豐富、復雜而坎坷,愛國之志終生不渝。作為一個“平民元首”,他為官清正廉潔、不慕名利、自律甚嚴,尤其是他崇揚民主和法治的精神更值得稱道。

林友華先生對林森的研究歷經二三十年,系《林森評傳》《林森年譜》的作者。值此林森150周年誕辰之際,他講述了林森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抗日于此斯時始

臺灣朱西寧在《表率群倫的林子超先生——林森傳》中寫道:“香山翠亨,閩侯鳳港,俱是山明水秀之鄉,靈氣所鐘之地,便出了孫逸仙、林子超這共和國開國的兩位元勛大賢?!?868年2月11日,林森出生于福建省閩縣尚干鄉鳳港村(今屬閩侯縣)一個農家。尚干山清水秀、人杰地靈,聚居著林姓一族,具有重文尚武、勤勞勇敢的優良傳統,歷代有18位進士、百余名舉人,其中不乏狀元、探花等翹楚,成為人才輩出、聲聞遐邇的大族。林森三歲時就隨父遷居福州倉山。福州是近代最早開放之地,倉山是當時福州的文化、商業中心地帶,聚居的洋人較多。林森生活在這樣的地方,一方面對中華民族受列強壓迫、欺凌有親歷之感和切膚之痛;另一方面則接觸面增多,視野開闊,見識也就非同尋常。

林森從五六歲起開始誦讀《三字經》《幼學瓊林》之類傳統啟蒙讀物,自幼學勤,具有扎實的中華傳統文化功底,后來尤好明末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的學說,“廓然有民族、民權之思”。8歲起先后在培元學校和英華書院讀書,接受了12年的西方教會學校教育,特別是英華書院開設的英語、數學、電學、格物學等課程,以及美國獨立戰爭故事,“民治、民有、民享”的理念,對林森產生了深遠影響。教會學校辦學宗旨主要是“為宗教而教育”,但林森并沒有像大多數同學那樣信教并成為牧師,而是走上民主革命道路。

1884年8月23日,中法馬江戰役爆發,福建水師官兵在十分被動情況下浴血奮戰,結果全軍覆沒。當天晚上,林森的尚干鄉親林獅獅率領十幾個熱血漢子駕著一艘鹽船,帶著土炮夜襲法國艦隊,壯烈捐軀。而開戰之前,尚干武探花林培基發動鄉民上《萬民折》請求參戰,并率領三百鄉勇獲準參加戰斗。馬江戰役對青年林森的影響是深刻的。他家里開的小皮鞋店往往成為人們落腳聊天的場所,戰役中的愛國將士和尚干鄉民英勇抗敵的氣概,以及清朝政治的腐敗、官僚的昏庸無能,以致挨打受欺、喪權辱國,這不能不促使林森更加關注祖國的前途和命運,努力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1887年,林森從英華書院肄業后選擇了到臺灣繼續求學道路。

在《百團大戰》電影中,林森鏗鏘有力地說:“光緒二十一年(1895),那一年,清廷把臺灣割讓給了日本。那一年,老夫在臺灣參加了抗日軍,中國人林森抗日于此斯時始!”此事確有史實根據。林森在臺灣先考取臺灣西學堂,其后上電報學堂學習。1891年,進入臺北電報局工作。1895年甲午戰敗,清政府割讓臺灣,臺灣人民掀起反割臺斗爭。林森沒有隨電報局撤回大陸,而是留在臺灣,參加劉永?!昂谄燔姟钡牡乩钻?,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者。因此,林森成為兩度參加對日抗戰的民國政要。反割臺斗爭失敗后,林森被迫回閩開展反清救亡活動。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后,林森被列為“亂黨”,被迫離開福州,又到臺灣,在臺南嘉義法院任通譯,次年回到大陸。

林森在臺灣工作并從事革命活動有10年之久,對臺灣一往情深。他在臨終前還特別囑托蔣介石“務必要光復臺灣”。臺灣人民也沒有忘記林森。1947年冬,嘉義建立一個“青芝亭”,樹碑以紀念林森。臺北建有林森紀念館、塑像;臺灣許多縣市與鄉鎮的“林森路”或“林森街”迄今隨處可見。

開國議長

辛亥革命后,林森成為南京臨時參議院議長。能夠當選位尊權重的民國開國議長,究其原因有四:第一,林森1903年在上海組建的福建學生會對辛亥革命有巨大貢獻。在九江起義、鎮江起義,在福建、上海、南京等地的光復以及策動海軍起義中,福建學生會的成員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二,辛亥武昌起義爆發后,林森聞風響應,發動九江起義,由于部署周密,措施得力,幾乎兵不血刃就光復九江,有力支援了處在困境中的武昌,推動了長江下游革命形勢的發展。第三,林森成功策動了清朝海軍主力艦起義,使奉命南下鎮壓革命的清海軍調轉炮口,加入革命陣營,為穩定革命大局作出重大貢獻。第四,林森個人素質出眾,德、才、貌堪稱一流,也是他當選的重要因素。他年青喪妻,不再另娶,全身心投入革命工作;自己縮衣節食,以自己的薪金用于革命宣傳工作的開銷;他具有良好的中國傳統文化功底,又接受過十幾年的近代西學教育,知識淵博,口才出眾,國語、閩南話、英語俱佳。他在出席各省代表會議時,態度從容、舉止得體、待人誠懇,備受敬重。特別是參議院擔負著繁重的開國制憲、建章立制以及審議國家大政方針的工作,正需要像他這樣既學貫中西、熟悉近代法制,又有組織協調能力和高超領導藝術的人選擔當議長重任。

林森上任伊始,就主持參議院審議《優待清室條件》,堅持原則,認真審議、修訂,迫使北京方面接受了修正過的《優待清室條件》。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正式宣布退位詔書,長達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壽終正寢。隨之,林森主持制訂《臨時約法》等系列法律法規,審議通過一大批議案,奠定共和制度基礎,為中華民國的建章立制作出重大貢獻。

林森是孫中山的忠實追隨者、志同道合的摯友。孫中山兩度出任中華民國大總統,與他合作的議長都是林森。1914年,林森追隨因“二次革命”失敗而逃亡日本的孫中山,在東京加入中華革命黨,受孫中山“致力美洲黨務,主持籌募討袁經費”的重托,前往美洲,先后擔任美洲籌餉委員會委員長、國民黨美洲支部支部長等職,在黨務、僑務以及為革命籌款等方面取得不俗的成績,被孫中山譽為“領袖支部”。1916年林森回國,繼續追隨孫中山參加護法運動。1919年,林森在孫中山大力支持下籌建黃花崗烈士墓,編纂《碧血黃花集》,并于4月29日在廣州主持了盛況空前的黃花崗烈士公祭活動。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林森為國民黨改組所作出的貢獻。1923年10月10日,孫中山指派林森為“黨務討論會”主席,主持廣東支部和海外代表開會,“共商黨務興革進行,實啟國民黨改組之先聲”。10月25日,孫中山委派胡漢民、鄧澤如、林森等9人為臨時中央執行委員,負責籌備改組國民黨事宜。國民黨“一大”期間,林森又被孫中山指派為五人主席團成員之一,6次任大會執行主席,僅次于主持會議8次的孫中山。會上,林森當選中央執行委員,隨后任海外部部長。

孫中山1925年3月病逝后,林森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孫中山后事的操辦上。他出任“總理葬事委員會”分管工程建設的常委,后又兼任陵園管理委員會主任,為中山陵的建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1929年孫中山下葬中山陵的“奉安大典”中,林森出任“特派迎櫬專員”首席代表,率先垂范,事必躬親,一絲不茍,確保了移靈奉安大典的順利進行。

1939年11月,由林森領銜,與石瑛、張知本等12人提議尊稱孫中山為中華民國國父,獲得批準。1940年4月1日,由國民政府明令公布遵行。

“領導抗戰,功在國家”

九一八事變后不久,林森臨危受命,出任沒有實權的“虛位元首”。

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后,國民黨內蔣介石、汪精衛、胡漢民等黨派內訌不斷,軍閥混戰不停,直至釀成上百萬軍隊拼殺的1930年中原大戰。搞得國無寧日、天怨人怒,以至日本乘虛而入,侵略中國。1931年底,蔣介石在全國抗日怒潮中被迫下野。蔣、汪、胡等派系爭執、妥協的結果,是推出林森就任國民政府主席。1931年12月25日通過的《中央政治改革案》規定“國民政府主席不負實際責任”,即“虛位元首”。由林森這位年高德劭的超然人士出任“虛位元首”,發揮了中樞“均衡器”作用。國民黨內部歷時多年的新軍閥混戰、派系紛爭嚴重的局面大有改變,基本穩定下來,有利于抗敵御侮。

林森在抗戰中奉行“內協外爭”方略,對內致力團結,對外力主抵抗。在1932年“淞滬抗戰”中,林森主張堅持抗日、反對妥協的嚴正立場:“與其屈辱圖存,毋寧堅決抵抗”,支持十九路軍的抗日壯舉。而在1936年西安事變中,林森則極力主張和平解決,明確表示“討伐令不可下”,為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做出貢獻。蔣介石回到南京時,一下飛機就忍著腰痛向前來迎接的林森鞠躬致謝。1937年七七事變后,林森旗幟鮮明,堅持團結抗日,再三闡述弘揚中華民族正氣,“堅持長期抗戰”,“持久戰爭”,“全面抗戰”的思想,強調:“我們必定能夠始終堅持抗戰到底,爭取最后勝利!”對叛國投敵的汪精衛之流,林森則毫不留情,號召民眾“堅持抗戰立場,肅清漢奸”,堅決主張開除汪精衛及其漢奸同伙的黨籍,并下令通緝。1941年12月9日,林森以中國國家元首的名義發布對日本、德國、意大利宣戰令。1942年元旦,蘇、美、英、中等26國代表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共同宣言》。由此,中國躋身于“四強”之列。

林森沒有看到抗戰的最后勝利,就抱憾于1943年8月1日病逝。在14年抗日戰爭中的12年間,國府主席林森坐鎮中樞,始終堅定立場,堅持抗戰,無愧為抗戰中的精神領袖。毛澤東在抗戰勝利后的重慶談判期間,與蔣介石在林園的“清晨談話”中指出:“林老先生在擔任國民政府主席期間,對日態度強硬,力主抗戰,深受國人愛戴。林主席去世時,我們曾發來了‘領導抗戰,功在國家,溘聞逝世,痛悼同深!的唁電,以示對林主席的崇敬?!?/p>

法治立國,科教興邦

林森經常提及民族復興,呼吁要學習孫中山“以復興中國為己任”。在面臨日本侵略的民族危亡時刻,他強調指出:“我希望全國上下都要一致自信,我們的民族定能自強復興,不要自餒?!比绾巍皩P盛治”,實現民族復興?林森有許多精辟論述,如“發展經濟始可復興”,“人民身體的強健就是國家復興的基礎”。而他的法治理念與科教興邦事略,尤其可貴。

林森認為“為國家求根本之解決”辦法乃在于法治。他身為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首任議長,主持了民國開國時期一系列法律的制定,堪稱近代法治的重要奠基者。護法運動時的1918年,林森當選為參議院議長兼憲法會議主席,不遺余力地投入主持制定憲法的工作。由于時局動蕩、政爭激烈,制憲工作拖了一年半乃致功敗垂成。在最后談話會上,林森話未說完,“淚被兩頰,不能終其詞。同時在座者,多半涕泗泛濫”。多年的奮斗無功而返,民主法治的理想一次次的破滅,豈不令人扼腕嘆息?怎不令人傷心欲絕?

林森雖然在當時無法實現民主法治的理想,留下“未能導揚盛治”的遺憾,但他率先垂范、身體力行法治精神。林森在任參議院議長時,就曾為維護法治與袁世凱進行面對面的斗爭。1912年4月29日,參議院移至北京舉行開院禮。就任大總統的袁世凱到參議院時,“佩劍登場,趾高氣揚”,林森則上前阻止說:“此地乃代表人民之最高機關,不得攜帶武器,請先生解除佩劍,以崇法治?!痹绖P聞言為之變色,赧顏從之。

林森擔任國府主席后不久,就對文官長魏懷提出要求:“我只要你做到兩個條件:第一、你不要薦人。第二、你最好是不見客?!睂τH友人事、政事方面的請托,他則一律拒絕。遇有同鄉來求職,寧可自掏腰包予以資助,而不為之介紹工作。林森常在公務不急之時,輕車簡從,探求民隱,路上遇見農夫鄉民,經常下車,和他們閑話桑麻;有時獨自漫步街頭商店,與市民聊天,態度和藹可親。在重慶期間,國府依山而筑,“山上種有菜蔬雜糧等物,仍準農人出入府禁,按時耕作,所以與民無爭?!?/p>

林森特別重視科教興邦工作,認為“科研為建國始基,育才為救國之本”。他關心家鄉建設,特別重視教育,多次為家鄉捐資興學。1931年10月在尚干祠堂鄉親們接風洗塵宴上,林森似乎“不近人情”地說:“惟在此國難時期,我們應該臥薪嘗膽,把一些靡費用于教育上最好……地大不足為寶,人眾不足為恃,惟道德與學問,為立身立國之根本?!绷稚攬鰩ь^捐資,創辦了一所鄉村師范學校。

1939年,林森預立遺囑,將幾十年積蓄的50萬元(按當時金價折合黃金4371兩)捐作獎學基金;并親訂《考取留學歐美研習自然科學學生資助經費辦法》,“囑由能表同情于斯舉者,恪守此方針而辦理之。百年樹人,是實始基,尚期共循此旨,矢守弗渝,用垂久遠,而利國家,有厚望焉”。1943年,他在臨終前又留下遺囑:“余身后,將手置廬山、北平、南溫泉及南京房屋暨存款、衣服、字畫、古玩變價,作為創辦尚干職業學?;??!?/p>

國而忘家

林森婚后3年妻子過世,年僅26歲的林森終身不再續娶,全身心投入民族解放、國家中興大業。林森共有5個兄弟,唯獨三弟留有一子林京按鄉間習俗過繼給大伯林森。對這唯一的嗣子,林森嚴格要求,決不溺愛。林京在燕京大學畢業后,又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深造,1935年回國后上了抗日前線,在傅作義將軍手下當秘書。1937年秋,林京隨軍參加了忻口及太原戰役,在從太原突圍南撤途中不幸殉難。林森在抗戰中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嗣子。

林森歷來素衣淡食,過著克勤克儉的簡樸生活。強調國難當頭,“吾人實應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力事儉樸?!彼蚰_疾需要浙江大目山特產的菸術草藥,托族侄孫林希岳代購,再三囑咐“如不見告款目,下次則不便代購”,并如數付款,并且還特地交代:“農人此種辛苦收獲,宜多與有利,以酬其勞?!庇幸淮?,菸術寄到時就已發霉,而他竟舍不得丟掉,“曬干去霉,猶能用?!?/p>

林森在家書中諄諄告誡晚輩“清貧勝于濁富??v積財與子孫,子孫未必能守,乃至履豐奢暴,反累祖德,是以名為貴,德為本,古人不我欺也”。他臨終時在家事遺囑中還交代“喪事應從簡,不設靈,不發訃。將余尸洗凈,裹以白布,舉行火化”。

林森逝世后,極具哀榮,享譽甚高。毛澤東親自起草的中共中央唁電稱贊“國府主席林公領導抗戰,功在國家”?!缎氯A日報》發表《為元首逝世致哀》社論評價:“林主席承繼國父遺志,畢生盡瘁于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鄙踔良~約《前鋒論壇報》社論也指出:“林主席之不變偉心大有助于人心之維系……彼畢生所盡瘁工作,為復興中國?!?/p>

(林友華系福建省林森研究會副會長、福州市政協文史研究員,林儀系《人民政協報》記者)

猜你喜歡
林森孫中山
林森:現實,充滿文學張力
別開生面先行者——孫中山的哲學創意
《孫中山新探》序言
孫中山的綽號
一路踽踽獨行
一路踽踽獨行
想你了
民國時期孫中山郵票賞析
孫中山民生主義的現代啟示
孫中山的澳門情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