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審辯式思維在閱讀教學中的培養

2018-11-16 12:34王金娥
小學教學參考(語文) 2018年11期
關鍵詞:氛圍閱讀教學問題

王金娥

[摘 要]審辯式思維是現代人才的核心素養。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情以及文本內容的特點,通過營造敢于質疑的氛圍、提出挑戰性問題、提供可視化思維等途徑培養學生的審辯式閱讀思維能力,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深刻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認知能力和思維表達能力。

[關鍵詞]審辯式思維;閱讀教學;氛圍;問題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8)31-0030-02

審辯式思維作為一種高階思維,是現代人才的核心素養。審辯式思維是一個通過理性思考從而獲得合理結論的過程,包含著基于原則、實踐與常識之上的熱情與創造。審辯式思維是一種求真、求實的思維,一種公正、理性的思維。閱讀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小學生大都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理性、邏輯思維尚處在萌芽狀態。因此,教師應在學生形象性思維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思維層次,讓學生的審辯式思維得到有效培養,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走向深入。

一、創設敢于質疑的課堂氛圍

課堂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的場所。讓學生敢想、敢問、敢說是課堂的應有之義。古人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痹陂喿x教學中,學生常常心存顧慮:“我提出的問題會不會太簡單,被老師批評或者同學嘲笑呢?”久而久之,學生就把問題埋在心中,不再提問,這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要營造一個讓學生敢于大膽質疑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主動發問、求知,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審辯式思維的發展。

如,蘇教版第10冊的《司馬遷發憤寫<史記>》一文,主要敘述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的經過,贊揚了司馬遷牢記父親遺愿、忍辱負重、發奮著書的精神。在學生初讀課文以后,教師讓學生就課文內容進行質疑,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

1.“發憤”是什么意思?

2.司馬遷為什么要發憤寫《史記》?

3.課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的經過?

在這些問題中,問題1學生可以通過查閱詞典解決,其審辯式閱讀思維幾乎為0。問題2,學生從司馬遷父親臨死前的囑托中可以明白。這一問題通過基礎性閱讀一般都可以得到解決。如果把學生的閱讀學習分為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的話,那么問題2對學生來說,處在舒適區,幾乎不需要進行審辯式閱讀思維。問題3,如果學生不經過深入思考,就很難回答出來。在整個閱讀過程中,這一問題處于“學習區”。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為學生解決問題提供有力的支撐,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探究這一問題答案的過程就是學生審辯式閱讀思維逐步得到發展的過程。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先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敢于質疑、勇于提問;然后,再幫助學生提煉出具有思維含量的問題,引領學生閱讀探討。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審辯式閱讀思維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二、以挑戰問題發展理性思維

傾聽、學科本質、挑戰性問題是學習共同體學說的三大核心要素。在這三個要素中,挑戰性問題決定著學生思維認知的高度。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在學生對文本所表達的主旨有了基本認知的基礎上,教師要善于通過挑戰性問題幫助學生辨析梳理文本內容,以促進學生獨立、理性思維的形成與發展。

如,蘇教版第6冊的《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一文,主要以小紅馬與小駱駝之間發生的故事來讓學生知道:凡事不能光看外表,要對自己有正確的看法,不要總是羨慕別人。在教學時,教師提出挑戰性問題以培養學生的審辯式思維能力。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小駱駝跟著媽媽在沙漠里走了一圈以后,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假如你是那只小駱駝的話,是希望做以前那個為自己的駝峰和腳掌感到難看的小駱駝,還是希望做那個覺得自己應該感到自豪才對的小駱駝?理由是什么?”在這個挑戰性問題的引領下,學生深入閱讀,感受到了人們應該正視自己,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短處,要做一個對生活充滿自信的人。

生活中許多問題是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的。同樣,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對文本的不少認識也是沒有對錯之分的,關鍵在于教師對問題的引領,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解讀。因此,教師要善于根據文本內容,提出挑戰性的問題,使學生的審辯式閱讀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

三、以可視化策略構建思維

可視化閱讀策略主要是指以圖示、表格等手段,結構化地展現文本意義、關系、線索等信息的一種閱讀方式,它主要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這種閱讀策略可以把隱形的知識顯性化,把語言信息圖像化,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知更加深刻。在閱讀教學中,如果從可視化閱讀入手,就可以使學生的審辯式思維得到有效的培養與發展。

如,蘇教版第9冊的《師恩難忘》一課,作者通過對自己幼時一位教學有方的田老師的回憶,表達對田老師的懷念與尊敬之情。在教學時,根據文本內容的特點,教師從可視化閱讀入手,讓學生思考:“作者以‘師恩難忘為題目,你覺得合適嗎?理由是什么?想好自己要說的話,并且在椅座上(下圖)寫明理由,語言盡量要簡潔?!?/p>

在這可視化的圖像幫助下,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和自己的認知經驗,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教學,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也是進行審辯式閱讀思維的過程,有效地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閱讀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交互活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你是否認同作者的觀點,理由是什么;對作者的描繪,能否引起你的共鳴,為什么?!边@些問題都是培養學生審辯式閱讀思維能力的必要途徑。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善于根據文本內容的特點靈活設計,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

四、在多維思考中催生思維完整

世間的萬物都是具有多面性的。由于受到思維定式的影響,學生回答問題時常常只從一個方面考慮。在閱讀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引導學生展開審辯式思維,無疑能助推學生的深入學習。因此,教師應創造機會,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如,蘇教版第6冊的《海底世界》一文,主要通過對海底瑰麗景色的描繪,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與贊美之情。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大都把閱讀的重心放在理解語言、品味語言上,而忽視了學生思維的訓練,這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應以課文結尾“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為重點設計閱讀問題。

1.海底物產豐富,說說這些豐富的物產可以為人類社會帶來什么。

2.如果人類大量開采海底的物產,會給海底帶來哪些影響?

這兩個問題分別指向了正、反兩個方面,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探索海洋的興趣,還可以把學生引向對海底物產的了解上,讓學生看到事物的另一面。這樣的思考,打破了傳統閱讀教學程式化、淺表化的現象,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人們往往會習慣于正向思考而忽視逆向的思維。因此,教師多角度鼓勵學生閱讀思考,幫助學生打開固有思維模式的屏障,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嚴謹,促進了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適時適當地引導學生展開審辯式閱讀思維,以發展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深刻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認知能力和思維表達能力。

(責編 韋 雄)

猜你喜歡
氛圍閱讀教學問題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方法論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