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課堂觀察中學生情感的分析

2018-12-19 11:16周金友
教學月刊·小學數學 2018年11期
關鍵詞:觀察數學課堂情感

周金友

【摘 要】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雙邊活動,包含認知方面的信息傳遞與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其中情感在背后默默地推動或阻礙認知的發生與發展,使學習呈現知情交融的復雜狀態。本文通過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與行為,對學生的課堂積極情感進行觀察與分析,以作解剖和思考,力圖更有效地落實課程標準中的情感目標。

【關鍵詞】數學課堂;觀察;情感

在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不僅有認知方面的信息傳遞,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然而,人們在分析教學過程時,總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于教學中的認知系統,而往往忽視或弱化情感因素。其實,情感對認知具有多種功能,它推動或阻礙學生認知的發生、加深和內化,使教學活動呈現一種知情交融的復雜狀態。

積極學科情感是學生在學科學習活動中產生的相對穩定、積極的內心體驗和感受,使學生對特定的學科學習產生積極的行為傾向,對學習活動的開展、維持具有積極作用。為了取得相關數據進行定量分析,我們對王小權老師的“平面圖形面積的整理與復習”一課從學科積極情感角度進行了觀察。

對王老師的復習課選擇“學科情感”作為觀察主題,出于以下三點考慮。

1.數學學科情感的特點。數學教學主要表現為“以知怡情”, 不同于語文教學的“以情帶知”。

2.數學復習課的特殊性。復習課作為憶、理、練、創的一種課型,如果教師處理不當,容易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陳舊、枯燥、無味之感,影響課堂質量與效果。

3.情感對認知功能的影響。情感有動力、強化、感染和疏導等功能,能優化認知的發生,促進認知的加深,利于認知的內化;反之會有阻礙作用。關于情感與認知學習的關系,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曾經有一個鮮明的比喻:一個人用兩個并排的梯子爬墻壁……一個梯子代表認知行為和認知目標,另一個梯子代表情感行為和情感目標。這兩個梯子的構造是這樣的:一個梯子的每一級正好在另一個梯子的中間。通過交替地攀登這兩個梯子——從這個梯子的一級踏到另一個梯子上夠得上的一級——就有可能達到某些復雜的目的。這個比喻形象地說明,情感與認知學習之間有相互促進的關系。課堂不僅是認知活動的發生地,也是學科情感養成的重要場所。

一、觀察表的設計

積極學科情感的成分通常包括學習的動力來源、完成學習任務的主動性、注意力的持續和情感體驗等。結合以上構成成分,我們設計了觀察內容:“課堂注意力”“課堂問答”與“活動生成的資源質量”等,試圖通過外顯的以上幾個維度內容來揣測、解讀學生的情感活動與表現。

我們依據上述標準,通過課堂數據的收集與整理,來衡量與判斷課堂中學生學科情感水平,即抵制、完成任務、沖突、投入和入迷五個等級,以及不同等級學生的比例。從而剖析課堂,對教師的課堂設計與教學行為進行歸因分析與相應調整,讓情感促進學生的學習,較好地落實《課標》中提出的情感目標。

二、觀察數據的整理

(一)課堂注意力

1.注意力值。全班學生的注意力值基本都在90分以上,屬于高度集中范疇。 少數學生在課堂的某些環節出現80~89的分值,他們也能很快調整,他們的注意力均值也在90分以上,見下表。

2.眼神觀察?!鞍l亮”的眼神說明孩子處于對內容專注、思維活躍,屬入迷與投入情感狀態,“平淡”次之。從統計的數據來看,全班絕大部分學生都處于“發亮”與“平淡”狀態,其中課始與課中階段約有60%以上的學生處于投入狀態,而在課尾的解題策略梳理環節“等底等高”與“圖形分解”中眼神平淡的學生超過眼神發亮的學生。 綜觀整節課,眼神發亮的學生人數從多到少,而眼神平淡的學生人數則相反,見下圖。

(二)課堂問答

1. 參與意愿。從記錄結果匯總來看,參與意愿顯示“主動”和“一般”兩種情況,隨著教學的進展,主動的學生逐漸減少,而一般的學生人數呈上升趨勢,與注意力中的“眼神”趨勢一樣,其中有一個學生在三個環節里都顯示被動。

2.參與方式。集中整理了學生回答問題的次數與回答問題學生在班級中的座位,整節課王老師請學生回答問題共39次,23位學生參與回答,回答問題較多的5次、4次、3次各1人,有17人沒機會參與回答。

(三)生成資源

1.公式關系梳理。全班出現正確、待完善與不正確三種結果。正確的13組學生表征形式各異,但都突顯 “從長方形出發”“新知轉化成舊知” 的公式推導過程中的內在邏輯聯系;待完善的學生呈現“碎片化”的現狀;不正確的學生聯系的成分就更少了(見下表)。

2.解題策略梳理。最后練習環節,王老師用四道習題進行鞏固,要求“每人任選兩題”解答。從生成資源的數據來看,有28位學生完成了3題,有8位學生做了4題,其中第1、3題的準確率為100%,第2題正確率為55%,第4題稍低(原因是解題思路步數多,有些學生時間來不及)。

三、觀察結果分析

以上數據說明,即便在復習課,該班十幾個學生還是對數學有入迷的積極學科情感;大部分學生投入復習,沒有發現抵制、沖突和未完成任務三種情感水平的學生。這與王老師從學生的多種需求出發,來進行教學設計與課堂引導有關,與學生形成了積極的情感交流,現分析如下。

(一)滿足了學生求知的需要

復習課要溫故而知新,王老師在每個環節中都能照顧到學生求知的需求。如公式關系梳理的課前“預習單”中“我的整理”“我的發現”,讓學生自主嘗試按一定的邏輯關系構建知識網絡,滿足了學生自主復習整理的需求。課中王老師著眼學生差異,在梳理結論與過程的前提下重點是溝通公式間的聯系,采取同桌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展開所有學生對自己梳理內容的思考與交流,在“理”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新的發現:對第一層次的學生來說,總結收獲的是更完善的知識網絡化、結構化;對第二層次的學生,更多是在對比中取得將知識結構化的經驗。正如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所指出的“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王老師在復習課設計中體現了從知識本身吸引學生。

(二)滿足了學生成功的需要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的快樂情緒并不總是由求知需要來激發的。通過成功的滿足引發學生的快樂情緒,也是一種重要的途徑。王老師在復習課的“鞏固練習”環節,考慮到學生的此項需要,提供了富有挑戰性、拓展性的問題。

挑戰易錯題:求陰影部分的面積。

另外,好習題的推薦使練習具有情感味。問題來源于學生的推薦,即“我的推薦”并附有推薦理由,使原本冰冷的練習顯得真實而又親切,使人愿意去練。而解答的正確使情感具有積極性。滿足了成功的需要,不僅會產生快樂情緒,而且會增強自信心和勝任感,促進個體朝著成功的方向繼續努力。每一次成功需要的滿足,都是對其成功行為的正強化。

觀察數據顯示學生行為還具有擴張性。他們不僅能較迅速地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且會主動完成額外的學習任務,顯示他們都處在高學科情感水平。這種類型的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發現樂趣,從而讓自己的學習興趣一直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表現出完成學習任務的主動性。

(三)滿足了學生創造的需要

所謂創造需要,就是標新立異、力求有所創新有所創造的需要。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強調:“學習數學最有效的方法是幫助學生實行‘再創造?!睆耐趵蠋煵贾玫木毩曨}來看,目標不是停留于鞏固知識與技能層面上,而是延伸到發現創造的方法層面。結合學生的練習巧妙地補充專項題,讓學生跟進練習,既獲得成功的體驗,又巧妙地引領學生將一個題拓展到一類題,引導學生發現方法的共通處,將方法上升到策略層面,滿足了學生創造的需要。

其中前兩題是從運動變化視角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

(1)割補轉化

通過第1題學生自己喚醒提取“割補轉化”求陰影部分面積的方法,跟進后兩題鞏固、強化這種策略,同時體會到這種方法的簡約性。另外,王老師在達成前面目標后,若將等腰直角三角形換成一般的直角三角形,讓學生領會這種方法的適用條件,效果可能更佳。

(2)等底等高

借助“等底等高”等積變形,將第2題求兩個陰影三角形的面積轉化成求一個底15cm、高8cm的三角形面積。這種策略非常巧妙,且讓原來有困難的學生有“撥云見日”之感。但它顯得抽象、不通俗易懂,沒有“割補轉化”直觀、明了,從觀察的數據也看出,班中有將近一半的學生對它已遺忘或不理解,因此復習非常必要,可照顧到學生的實際需求。

綜觀整節課,伴隨認知信息傳遞而形成的情感信息交流,可以用一個“融”字概括:融錯——敞開心扉交流,讓差錯成為對話的資源;融通——讓數學知識技能、方法、思想融會貫通;融合——生生之間、師生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參考文獻:

[1]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2]夏雪梅.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2.

[3]羅鳴亮.話題引領下的復習課里流淌著智慧[J].小學教學(數學),2018(4).

(浙江省玉環市城關實驗小學 317600)

猜你喜歡
觀察數學課堂情感
情感
臺上
張揚學生個性,展現課堂活力
數學課堂教學中動手操作活動實施研究
數學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我見
數學課堂信息化中的“三適”探究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研究
提升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研究與探索
主題素材閱讀之“情感”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