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鏡與內鏡聯合治療對胃部腫瘤患者術中及術后治療效果的影響

2018-12-27 05:14張渭兵何彤
癌癥進展 2018年14期
關鍵詞:胃部開腹內鏡

張渭兵,何彤

1渭南市第一醫院普外科,陜西渭南714000

2渭南市中心醫院介入科,陜西渭南714000

開腹手術是胃部腫瘤的傳統治療方法,但具有創傷大、疼痛強烈等缺點,且復發率較高[1]。近年來,胃部腫瘤的發病率不斷升高。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發展,腹腔鏡聯合內鏡的治療方式被廣泛應用于臨床[2]。本研究比較了腹腔鏡聯合內鏡治療和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對胃部腫瘤患者術中和術后的治療效果,旨在分析腹腔鏡聯合內鏡治療的臨床意義,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渭南市第一醫院收治的胃部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經病理檢查確診為胃部腫瘤;②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有嚴重的心、肺、腎功能異常;②有凝血功能障礙;③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精神疾病等。根據納入和排除標準,共納入42例胃部腫瘤患者。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傳統開腹手術治療)21例和觀察組(腹腔鏡聯合內鏡手術治療)21例。對照組21例患者中,男12例,女9例;年齡為19~67歲,平均年齡為(38.27±6.42)歲;病程為3個月~1.2年,平均病程為(8.25±0.25)個月;病理類型:胃間質瘤16例,胃平滑肌瘤5例;臨床癥狀:腹部隱痛12例,黑便5例,腹部隱痛+黑便4例。觀察組21例患者中,男11例,女10例;年齡為20~67歲,平均年齡為(37.92±6.37)歲;病程為3.5個月~1.5年,平均病程為(8.24±0.30)個月;病理類型:胃間質瘤15例,胃平滑肌瘤6例;臨床癥狀:腹部隱痛13例,黑便4例,腹部隱痛+黑便4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和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1.2.1 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常規消毒鋪巾后氣管插管麻醉,患者取平臥位。于患者上腹部正中做一個長12.5 cm左右的切口,逐層切開皮膚組織,充分暴露腹腔并于直視條件下確定腫瘤的位置、大小及與周圍組織粘連程度等相關信息,完整切除腫瘤。采用0.9%的NaCl溶液反復沖洗手術區域,確定無活動性出血點后逐層關閉創口并常規置管引流[3]。

1.2.2 腹腔鏡聯合內鏡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接受腹腔鏡聯合內鏡手術治療?;颊呷砺樽?,取仰臥位。于患者左側腹部(臍旁開6 cm左右)做一個主操作孔,臍與劍突連線的中心位置靠右2.5 cm處做一個輔助操作孔,建立人工氣腹并維持壓力為13 mmHg(1 mmHg=0.133 kPa)。經患者口腔置入內鏡,根據術前定位結果并借助活檢鉗將腫瘤推至腹腔皮膚表面處并縫合1針予以臨時固定[4]。在腹腔鏡輔助下完整離斷腫瘤并徹底止血,將腫瘤由主操作孔取出后反復沖洗手術區域并縫合創口,常規置管引流[5]。術中嚴格規范手術操作,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損傷,術后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和切口愈合情況。

1.3 觀察指標和評估標準

比較兩組胃部腫瘤患者的一般手術情況,包括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和術后恢復時間等。術中腫瘤組織取出后送病理科檢查,對比兩組患者的復發風險。低危:腫瘤均被切除且未侵入局部組織,無高侵犯性病理表現;中危:腫瘤有侵犯性病理表現;高危:腫瘤已經侵入周圍正常組織,存在遠處轉移。比較兩組患者術后1周并發癥的發生率,包括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和術后穿孔。術后6個月,對所有患者進行電話或門診隨訪,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復發率[6]。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以例數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一般手術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均未出現術中穿孔。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術后恢復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手術情況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手術情況比較(± s)

組別觀察組(n=2 1)對照組(n=2 1)t值P值4 5.6 2±1 2.3 7 1 1 0.4 7±3 2.5 6 8.5 3 2 0.0 0 0 6 9.2 5±1 0.3 8 8 0.5 6±1 2.4 4 3.1 9 9 0.0 0 3 6.5 4±2.1 5 1 0.3 6±2.4 7 5.3 4 6 0.0 0 0術中出血量(m l)手術時間(m i n)術后恢復時間(d)

2.2 兩組患者復發風險比較

兩組胃部腫瘤患者復發風險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0.223,P=0.823)。(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復發風險[ n(%)]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1周并發癥的總發生率為14.29%(3/21),低于對照組的33.33%(7/21),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100,P=0.147)(表3)。觀察組患者術后6個月的復發率為0(0/21),低于對照組的9.5%(2/21),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525,P=0.469)。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n(%)]

3 討論

近年來,胃部腫瘤的發病率逐漸上升[7],常見的腫瘤類型包括胃間質瘤和胃平滑肌瘤等,但腹腔內環境較為復雜,因此胃部腫瘤的治療比較困難。開腹手術是治療胃部腫瘤傳統的方法,手術切口長10 cm以上,不僅疼痛劇烈,且對胃腸道的損傷較大,術后恢復時間較長;同時,由于開腹手術切口過大,很容易造成感染等一系列并發癥,治療效果不理想[8]。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腹腔鏡等微創技術逐漸興起,但對于體積大、位置復雜的腫瘤,單純采用腹腔鏡治療具有一定的難度。而腹腔鏡聯合內鏡治療腫瘤的效果較好[9]。腹腔鏡可對病灶進行局部切除、縫合等,而內鏡對病變部位的觀察更好,雙鏡結合治療可彌補各自不足,具有協同作用[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術后恢復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這是因為腹腔鏡聯合內鏡治療胃部腫瘤的切口較小,一般于腹部做3~4個長0.5~1.0 cm的小切口即可,避免了傳統開腹手術做長10~20 cm的腹壁切口時對皮膚、皮下組織和肌肉等的損傷;此外,由于切口較小,患者術中出血量較少,術后恢復較快。

盡管手術治療可以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對機體帶來的創傷較大,術后容易發生并發癥。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行腹腔鏡聯合內鏡手術治療時腹腔內僅幾個操作鉗進去,對胃腸道的干擾小,機體受創較小,表明雙鏡聯合治療具有一定的優勢。

綜上所述,腹腔鏡聯合內鏡治療胃部腫瘤創傷較小,安全方便,臨床效果較好。

猜你喜歡
胃部開腹內鏡
內鏡止血在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中的應用
眼內鏡的噱頭
胃部愛情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大探頭超聲內鏡在上消化道較大隆起病變中的應用(附50例報告)
什么原因造成男人的腸胃不好
生花生可以緩解胃部反酸
腹腔鏡下肝切除術中轉開腹的相關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鏡與開腹改良直腸前切除術治療成人重度直腸脫垂的對比研究
腹腔鏡與開腹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中低位直腸癌的對比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