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譜寫我國人權發展新篇章

2019-01-17 07:01張曉玲
21世紀 2019年1期
關鍵詞:人權發展

文/張曉玲

張曉玲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和法律部教授中國人權研究會常務理事

改革開放為我國消除貧困提供了強大驅動力,也為我國人權事業的發展注入了道路自信。我國堅持把人權普遍性原則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國情的實現發展權的道路。在新時代,我國將繼續把堅持生存權和發展權作為首要人權的基本觀點,把發展作為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積極采取多種措施,促進發展權的實現,為全球發展權的實現做出應有的貢獻。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成功地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揭開了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新篇章。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的那樣:“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他指出,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和法治保障更加有力,“人權事業全面發展”。2018年12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發表的《改革開放40年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白皮書系統闡述了我國取得的巨大人權成就。40年來,中國在改革開放中尊重和保障人權,成功走出了一條符合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人權保障的新經驗、新奇跡。下面,本文重點介紹中國實現發展權的做法和經驗。

發展權是一項新的人權。1986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展權利宣言》?!栋l展權利宣言》第一條第一款規定:“發展權是一項不可剝奪的人權,由于這種權利,每個人和所有各國人民均有權參與、促進并享受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發展,在這種發展中,所有人權和基本自由都能夠獲得充分實現?!边@一規定表明:第一,發展是一項不可剝奪的人權;第二,發展權的主體既包括個人,也包括集體;發展權是每一個人的權利,也是每一個國家的權利;第三,發展權是實現其他所有人權的基礎和必要條件。發展權的實質是每一個人、每一個民族和國家都有資格獲得發展并享有發展的成果。

發展權概念提出以后,受到聯合國一系列文件的肯定,其內涵不斷得到深化。1992年聯合國《21世紀議程》指出:“我們面對國家之間和各國內部長期存在的懸殊現象,貧困、饑鋨、病痛和文盲有增無已,我們福祉所賴的生態系統持續惡化。然而,把環境和發展問題綜合處理并提高對這些問題的注意將會帶來滿足基本需要、提高所有人的生活水平、改進對生態系統的保護和管理、創造更安全、更繁榮的未來的結果?!薄皯饎儇毟F的斗爭是所有國家的共同責任?!痹撟h程闡明了發展、環境、安全和繁榮的關系,強調用可持續發展的方式滿足所有人的基本需要。

1993年的《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重申:“發展權是一項普遍的、不可分割的權利,也是基本人權的一個組成部分”;“各國應相互合作,確保發展和消除發展的障礙”。該文件強調了實現發展權的國家和國際責任,進一步提出了國際合作的原則。

2000年《聯合國千年宣言》宣告:“我們各國元首和政府首腦…… 我們決心使每一個人實現發展權,并使全人類免于匱乏?!痹撔悦鞔_宣告發展權的首要目標是根除貧困,提出了“(1)消除極端貧窮和饑餓;(2)普及小學教育;(3)促進兩性平等并賦予婦女權力;(4)降低兒童死亡率”等八項核心目標。

2015年聯合國發展峰會通過的《變革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進一步明確指出:“消除一切形式和表現的貧困,包括消除極端貧困,是世界最大的挑戰,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要求?!痹撟h程宣布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169個具體目標遠遠超過了千年發展目標,構建了全面實現發展權的框架和具體措施;強調要讓所有人享有人權,實現性別平等,增強所有婦女和女童的權能;在國內要關注社會脆弱群體,在國際上要關注最脆弱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最不發達國家。

這一系列重要文件反映了國際社會對發展權認識的結晶。發展權的提出促使了發展從以物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的轉變。正如1986年聯合國《發展權利宣言》指出的那樣:“發展是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的全面進程,其目的是在全體人民和所有個人積極、自由和有意義地參與發展及其帶來的利益的公平分配的基礎上,不斷改善全體人民和所有個人的福利?!苯洕鲩L本身不是目的,發展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充分尊嚴。

實現發展權利,與反貧困直接聯系在一起的。發展政策應使人成為發展的主要參與者和受益者;要防止“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不公正現象;發展的不公正,最終會損害全人類。發展權屬于所有人。發展權特別關注社會的弱勢群體,強調扶持和賦權,使增長更具可持續性和包容性,使發展更加人性化,促進社會公平。發展權要求尊重各國的自決權和對自然資源的主權;強調相互依存、互利與友好合作的原則;消除發展的各種國際性障礙,西方發達國家有責任“提供發展幫助”。

發展權利的確立反映了人類對人權認識的深化,反映了廣大發展中國家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愿望,標志著國際社會對發展、安全和人權關系認識的深化,對于促進普遍人權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堅持生存權和發展權是首要人權的基本觀點,把發展作為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積極采取多種措施,促進發展權的實現,為全球發展權的實現做出了巨大貢獻。

(一)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創新發展理念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把堅持黨的先進性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體現在靠發展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福祉上,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創新發展理念。

20世紀90年代,我國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1994年,我國發布了《中國21世紀議程》,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級的可持續發展議程,充分體現了我國促進發展權的決心。2003年,我們黨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2012年,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列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布局。2015年,我國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同年,生態文明建設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一步創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切實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新發展理念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權實現途徑認識的深化和系統化,為破解我國的發展難題,更好地實現發展權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等,正是在這些新理念的指導下,我國進一步采取立法、執法、司法、政策等多種措施,加大對發展權的保護力度。

(二)完善保障發展權的法律體系

我國《憲法》全面規定了公民享有的基本人權。2004年《憲法》修正案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確定為基本原則。以此為依據,我國加強了對發展權的立法保障,建立了基本的公民權利保障制度,政治權利保障制度,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保障制度。目前,我國已制定法律240多部、行政法規700多部、地方性法規8600多部,在這些法律法規中,《民族區域自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殘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就業促進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義務教育法》《社會保險法》《環境保護法》等都是保障發展權的重要法律。

近年來,我國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食品安全、扶貧、慈善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新出臺了《慈善法》《反家庭暴力法》等重要法律,修改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食品安全法》《環境保護法》《節約能源法》《水法》《職業病防治法》等,發展權得到進一步保障。

(三)以法治保障社會公正,實現發展權

社會公正是發展權的內在要求,我國高度重視公正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面鏡子,審視我們各方面體制機制和政策規定,哪里有不符合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哪里就需要改革”,要“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確立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根本目標就是要保證13億多中國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四)向貧困宣戰,提前完成聯合國消除貧困目標

貧困是實現發展權的最大障礙,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是實現發展權的必然要求。40年來,我國消除了7億多貧困人口,為全球減貧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為消除貧困,我國制定了三部扶貧開發綱要:《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近年來,我國提出新階段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把每年10月17日定為“扶貧日”。2016年,我國在《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要確保中國現行標準下的5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據世界銀行測算,按照人均每天支出1.9美元的國際貧困標準,過去40年中國共減少貧困人口8.5億多人,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按中國現行貧困標準,1978年至2017年,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由7.7億人減少到3046萬人,貧困發生率由97.5%下降到3.1%。在1990年處于低人類發展水平組別的47個國家中,中國是目前唯一躋身高人類發展水平組的國家。

(五)制定3部《國家人權行動計劃》促進發展權的實現

我國在2009年、2012年和2016年先后制定了3部《國家人權行動計劃》,這是我國政府制定的以人權為主題的國家規劃,是貫徹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也是全面促進發展權的重要政策,對發展權的實現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措施。實踐證明,《國家人權行動計劃》在促進發展權方面效果顯著,具有重要的意義。

(六)把環境保護確立為一項基本國策,加強對環境權的保護

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隨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許多環境問題在我國集中出現,環境與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國將環境保護確立為一項基本國策,把可持續發展作為一項重大戰略,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理念,采取各種措施保護環境。環境法是我國立法進程最快的領域之一,通過制定《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節約能源法》等30多部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建立了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等,加強了對環境的保護。2017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22.7%,74個重點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34.7%。2017年,全國完成造林面積73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1.66%;建成2750處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47萬平方公里,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14.86%。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已批準加入30多項與生態環境有關的多邊公約或議定書,率先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向聯合國交存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批準文書,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七)加強對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保障

我國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豐富民主形式,暢通網絡表達渠道,完善信訪機制,不斷保障和擴大公民的民主權利,通過各種措施大力推動政務公開。知情權保障不斷加強。截至2017年4月,全國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共設立政務大廳3058個,覆蓋率94.3%;鄉鎮(街道)共設立便民服務中心38513個,覆蓋率96.8%。廠務、村務公開逐步落實。截至2017年9月,全國已建立工會的企事業單位單獨建立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有500.9萬家,區域(行業)職工代表大會制度覆蓋企業138.7萬家,已建立工會的企事業單位單獨建立廠務公開制度的有487.1萬家。截至2017年,全國95%的村實現村務公開,94%以上的縣制訂村務公開目錄,91%的村建立村務公開欄。公眾參與立法和重大行政決策的渠道不斷拓寬。建立健全常態化的法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工作機制。大量社會組織活躍于城鄉社區,提升了人民群眾有序表達訴求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截至2018年9月,全國依法登記的社會組織79.6萬個。表達權實現途徑不斷豐富。2017年,全國出版各類報紙368億份,各類期刊26億冊,圖書90億冊(張)?;ヂ摼W成為人民行使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重要途徑。我國十分重視互聯網的監督作用,絕大多數政府網站都公布了電子郵箱、電話號碼,以便于公眾反映政府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截至2018年6月,全國互聯網上網人數達8.02億,其中手機上網人數達7.8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57.7%。監督權保障體系持續完善。我國政治權利的保護力度不斷加強。

(八)把男女平等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保障婦女的發展權

我國把男女平等作為促進我國社會發展的一項基本國策,把保障婦女的發展權放到突出位置,在消除性別歧視、改善婦女發展環境、保障婦女平等參與和平等發展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制定并實施3部《中國婦女發展綱要》。1995年,我國成功主辦了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并認真落實該大會通過的《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加強了對婦女權利的保障。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了以《憲法》為基礎,以《婦女權益保障法》為主體,包括《民法》《刑法》《婚姻法》《勞動法》《母嬰保健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在內的一整套保障婦女權益、促進男女平等和婦女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

(九)加強對社會特定群體的權利保障

推動人人共享發展成果,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我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切實保障少數民族、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的權利,確保特定群體平等參與的機會和共享發展成果。各少數民族平等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權利得到保障,55個少數民族均有本民族的全國人大代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健全殘疾人權益保障、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在制度保障下,通過完善制度,中國人均壽命大幅提高,男性74歲,女性77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人民文化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九年免費義務教育全面普及,文盲率由2000年的6.7%下降到2014年的4.1%。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從1991年的61.0‰降到2015年的10.7‰,孕產婦死亡率從1990年的88.8/10萬人下降到2015年的20.1/10萬人。遏制艾滋病、肺結核等傳染性疾病蔓延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十)積極參與國際發展合作,提供對外援助

我國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支持和幫助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減少貧困、改善民生。1950年至今,我國政府通過無償援助、無息貸款和優惠貸款等方式,向亞非、東歐、拉美和南太平洋地區的160多個國家提供了援助,幫助相關國家建成了近2000個與當地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項目。為發展中國家培訓人員12萬人次,累計派出2.1萬名援外醫療隊員和近1萬名援外教師。2015年1月1日起,我國正式實施給予與我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97%稅目產品零關稅的待遇措施。截至2015年,我國先后6次宣布無條件免除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到期政府無息貸款債務,金額共計300億元人民幣。中國的對外援助,對于促進廣大亞非拉地區國家的發展和民眾生活的改善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世界穩定和平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堅持把人權普遍性原則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國情的實現發展權的道路。當然,在實現發展權方面,中國也面臨挑戰,比如,城鄉、地區發展的不均衡問題、環境污染問題等。2016年,我國發布了《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國別議程》,表明了中國政府進一步保障發展權的決心和措施,也表達了中國人民將堅定走互利共贏、共同發展道路的愿望。2018年12月10日習近平主席在致中國紀念《世界人權宣言》通過70周年座談會上的賀信里提出:“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的新要求。在新時代,中國會進一步加強人權保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建設一個人人享有人權的和平繁榮世界做出更大貢獻。

猜你喜歡
人權發展
人權不應成為西方話語霸權工具
數字時代的人權何以重要:論作為價值系統的數字人權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殘疾人體育權——一項國際人權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微軟向人權高專辦提供500萬美元 利用新科技幫助實施推動人權項目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刑事訴訟人權保障的基本立場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