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貧”“扶志”相結合 助力貧困生早日“脫貧”
——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援助策略探析

2019-01-20 17:50嚴曉燕薛小霜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9年7期
關鍵詞:助學金扶貧獎學金

嚴曉燕,薛小霜

(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

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以下簡稱貧困生)資助問題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多年來,國家不斷出臺新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獎、助、貸、勤、減、補”多元化的高職院校學生資助體系。然而經濟貧困只是其一,由此引發的心理貧困更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此可謂“雙貧”。本文從貧困生家庭結構入手分析其心理困境的成因,探討相應的援助策略,以達到“扶貧”“扶志”的雙重目的,幫助他們徹底走出心理困境,步入正確的人生軌道,以促其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一、貧困生的成因與心態分析

(一)成因分析

高職院校在9月均開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并根據家庭經濟困難的成因將學生分為不同的貧困類型。筆者在多年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分析,將貧困生家庭經濟困難的成因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地域影響貧困型。這一類型包括低收入家庭、低保戶、農村特困供養等,這些學生基本都是來自農村或偏遠山區,當地經濟落后,交通不便,家長僅靠種田微薄的收入維持日常生計,沒有其他經濟來源,極度貧困者甚至難以保證基本的溫飽問題。這部分學生在貧困生中的占比約為45%。

2.突發意外事件貧困型。這一類型包括殘疾、因災致貧、因病致貧等,這些學生的家庭原本經濟條件屬于一般甚至中等偏上水平,但因意外事件的發生,父親或母親或其他主要家庭成員喪失了基本的勞動能力,家庭突然失去了經濟來源,或者因罹患某種重大疾病、遭遇發洪水、刮颶風等天災時導致家欠外債,原本不算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不但沒有收入,甚至還要償還巨額債務,因而子女在學校不得不申請為貧困生。這部分學生在貧困生中的占比約為20%。

3.階段性貧困型。這一類型包括下崗、多子女等,該類型的學生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下崗,失去了工作的父母親沒有了薪水,更沒有額外收入;或者家中姐妹眾多,學雜費、生活費等較大的開銷使整個家庭入不敷出。這部分學生在貧困生中的占比約為25%。

4.家庭成員變化貧困型。這一類型包括單親家庭、孤兒,這類學生由于父母離異,自己跟隨的一方無力承擔其生活費學費,或者父母雙亡,無經濟來源而成為貧困生。這部分學生在貧困生中的占比約為10%。

(二)心態分析

如上所述,造成貧困生家庭經濟困難的原因復雜多樣,有的是因為受地域經濟的影響、有的是家庭變異造成的影響、有的是受突發事件的影響,而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家庭特征、不同的經歷、乃至不同的心理特征都會影響貧困生面對困難時的心態。我們通過調查研究發現,貧困生的心態可以歸納概括為以下四種類型:

1.奮發圖強型。這類學生能夠認清并接受現實生活,他們很清楚自身的處境,且能夠擁有良好的心態、上進心強,深知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改變現狀,因而他們自我要求嚴格,學業精進,獲得多項各級各類獎助學金以及競賽獎,同時熱衷于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志愿服務活動,鍛煉自身能力,提升全面素質,個別突出者甚至會獲得國家獎學金、省“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等國家級省級榮譽。

2.表現平平型。這類學生有一定的自立意識,既不十分好強,又不過分自卑。他們生活簡樸,消費水平盡量不超出自身能力范圍,學習認真,成績中等,除助學金外,也有不少學生能夠獲得中低檔的獎學金。除申請生源地信用貸款外,很多學生主動參加校內外勤工助學活動以緩解自身經濟壓力。

3.心理障礙型。這類學生在貧困生中占絕大多數,但程度深淺不一。貧困生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導致其在學識、眼界、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均遜色于非貧困生,這類學生不能正視自身的貧困,他們往往產生自卑、焦慮、孤僻等不良心理,因而導致其在學業、人際交往、能力鍛煉等方面均受到一定的影響,甚至會出現考試不及格、沉溺于網絡游戲等現象。

4.自暴自棄型。這類學生是貧困生中最亟需救治的學生。他們往往缺乏自主意識和能動性,或是自認為已經無法改變自身現狀,因而自暴自棄,不做任何主觀努力,經常缺課,甚至不參加考試,因掛科過多而不能順利畢業;或是覺得他人對自己的幫助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因而不愿意申請助學貸款、不愿意參加勤工助學活動,坐等學校的資助。

二、援助策略

貧困生由于其過重的經濟壓力而引起心理壓力,可謂“雙貧”,因而對他們的援助也應該從經濟和心理兩個方面入手,分別進行“扶貧”和“扶志”。目前高職院校資助育人體系中的“扶貧”工作已經相當成熟,但“扶志”工作仍屬薄弱環節。

(一)“扶貧”工作——經濟資助

1.高職院校經濟資助體系現狀

各高職院?;揪研纬闪恕蔼?、助、貸、勤、減、補”六位一體的貧困生資助體系,基本實現了“決不讓一個困難學生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諾言。

(1)“獎”,即獎學金,包括國家獎學金及學校獎學金,主要針對的是品學兼優的二年級(及以上)學生,因而資助對象并不僅僅是貧困生,也包括非貧困生。我們通過近幾年的數據分析發現,獲得高額獎學金的貧困生只占獲獎學生總數的3%左右,獲得中低等獎學金的貧困生也只占獲獎學生總數的7%左右。因而總體來說,獎學金對貧困生的意義不大。

(2)“助”,包括國家助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學校助學金、企業助學金等。近年來,國家對國家助學金的投入力度越來越大,但在貧困生中的覆蓋面也僅為60%左右,分為2000-4000元/年三個檔次。國家勵志獎學金額度較高,5000元/年,但受助面小,僅有約10%的貧困生可以獲得。學校助學金和企業助學金則要看各高職院校的投入力度及對校外資金的籌措,在助學金的總額度中所占比例不高。

(3)“貸”,指國家助學貸款,包括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和校園地信用助學貸款(很多高職院校只含有其中的一項)。這一資助模式主要是在誠信教育方面需要給學生進一步做好工作。

(4)“勤”,指勤工助學,這是學生通過付出勞動獲取一定報酬的一種資助方式,包括校內勤工助學和校外勤工助學兩種類型,本文所談主要指校內勤工助學。勤工助學主要存在資金不足、崗位技術含量低等問題。

(5)“減”,即學費減免,一般包括革命烈士和因公犧牲軍人子女及孤兒,以及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校根據具體情況給予學雜費部分或全部減免。因對資助對象材料的審核、可信度判斷的難度較大,各高職院校對此項工作的重視程度不一、投入力度也不均等,有的甚至已流于形式。

(6)“補”,指臨時性困難補助,主要是為家中有突發情況的學生而設置的專項基金。這一資助形式的問題在于資助金較低,對于發生意外事故的家庭來說,臨時性困難補助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傳統經濟資助體系需加以改善

綜上所述,傳統的經濟資助體系仍有可以改善的空間。第一,完善獎學金制度。在目前獎學金的基礎上,為貧困生專設獎學金,用于獎勵勤奮刻苦的貧困生,既可以起到助學作用,也能進一步激勵貧困生的學習熱情。第二,加大助學金投入力度。高職院校既要從事業收入中提取更多的費用用于學校助學金,也要想方設法獲取政府、相關機構、校友會、企業等的支持,設立多項助學金。第三,進一步做好勤工助學工作。作為唯一的有償性資助方式,勤工助學資助模塊不但要保證資金、崗位設置的合理性,還應注重對學生自強自立、吃苦耐勞等精神的培養。第四,降低學雜費減免額度和提高臨時性困難補助額度,從形同虛設的學雜費減免經費中拿出一定的額度用于臨時性困難補助,以幫助真正有需要的貧困生,為他們解決后顧之憂。第五,做好國家助學貸款誠信教育工作。目前的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已日趨完善,手續逐步簡化,貧困生“應貸盡貸”。但有部分學生不能按時償還本息,故應做好誠信教育工作,促使學生按照政策在規定時間內償還本息。

(二)“扶志”工作——心理援助

解決學生的經濟困難只是資助工作的基礎,解決學生的精神貧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才是資助工作的深層目的和最終訴求。而很多高職院校對貧困生心理方面的關注不多、重視不夠。應與經濟資助雙管齊下,方能從根本上做好貧困生的心理疏通和引導工作,提升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促其成人成才。

1.建立并完善貧困生的心理檔案庫

高職院校應建立貧困生心理檔案庫。每年9月各高職院校學生工作處(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都會對大一新生進行家庭經濟困難認定,而心理健康中心同時也會對新生進行心理篩查,雙方可以整合數據,特別針對貧困生的心理狀況建立檔案庫,并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遇到負面事件時的應對方式、社會支持系統狀況、心理資本狀況等進行測試、調查、分析和總結,后期要結合其在校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表現,進行信息維護和跟蹤輔導,以確保學生工作處(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相關人員能夠在掌握貧困生經濟條件的基礎上全面了解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為后期做好“扶志”工作打好基礎。

2.做好心理咨詢工作

高職院校對于新生篩查中問題比較嚴重的學生將會陸續安排約談工作,但對于很多高職院校來說,心理健康專業教師有限,且課程多、事務多,一周之內只能拿出很少的時間對問題生進行約談,往往是臨近學期末才能徹底完成此項工作,可是對于問題生來說,很可能這一學期內其心理狀況已經產生了很大的變動,甚至可能會發生本可以挽回的事故,因而高職院校應及時改變這一現狀。某學院針對這一情況,制定了《兼職咨詢師管理辦法》,鼓勵持有心理咨詢師證的教師參與心理咨詢并給予一定的報酬,并確保在篩查后一個月內為所有問題生至少安排一次約談工作,同時規定白天、晚間均需有人在心理咨詢室值班,確保任何一名學生任何時間都可以進行心理咨詢。這項政策切實服務了亟需心理咨詢的學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不良事件的發生。

3.幫助貧困生改變理念,樹立正確的貧困觀

貧困生產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理念有所偏頗,缺乏正確的貧困觀,極度自卑,具有過分自尊、自我封閉等特點,對于這部分學生,除進行心理輔導外,高職院校還應通過開設講座、個人輔導等方式幫助貧困生建立合理的理念,樹立正確的貧困觀,讓他們意識到經濟貧困只代表自己成長的環境,只是衡量經濟條件的一個標準,“心理貧困”才是真正的貧困,因而要引導他們端正心態,正確認識產生問題的原因,應強大內心,進行自我調適,重新拾起追求理想和實現抱負的信心,通過自身的努力奮斗擺脫這種困境,從而達到心理和經濟的雙重脫貧。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貧困生的過往經歷、心路歷程更利于鍛煉其吃苦耐勞的精神和意志力,因而高職院校應教育貧困生化壓力為動力,加強自主能動性,努力沖出這一束縛,使自己真正成人成才。

4.為貧困生開設相關心理課程,完善其人格

高職院校應針對貧困生的心理困境開設相關心理課程,以進一步減輕他們內心的矛盾和不安,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其客觀的自我認知、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等能力。除《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外,還可以開設《積極心理學》《幸福心理學》等課程,讓貧困生通過對相關知識的吸取進行自我剖析,以進一步客觀公正地看到自己的自卑、抑郁、焦慮等心理困境,并學會采取積極的壓力化解方式,以進行自我調適與疏解。在此基礎上,要采取相關措施,如對貧困生的自我激勵能力訓練、情感引導、人際交往指導、專業課程輔導等,激發貧困生的心理潛能,逐步引導貧困生樹立信心,讓其人格朝著有益于身心、完善自我的方向發展。

只有“扶貧”與“扶志”相結合,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生的“脫貧”問題,幫助他們徹底走出心理困境、健康成長,力促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步入新臺階。

猜你喜歡
助學金扶貧獎學金
學成必有為 不忘桑梓情——寫在“談智雋獎學金”第二十七次頒獎大會后
打電子游戲是浪費時間?對那些獲得電競獎學金的人來說并不是
證監會“扶貧”
管仲“扶貧”
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獎學金圖解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感恩的心——20名獲得康世恩專項獎學金學生的來信摘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