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素養視角下大學生互聯網信貸問題研究

2019-01-20 17:50焦成芳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9年7期
關鍵詞:信貸消費校園

焦成芳

(揚州市職業大學,江蘇 揚州 225009)

互聯網信貸是以互聯網技術為媒介向消費者提供的信用金融服務,面向在校大學生開展的貸款業務稱為校園貸,具有門檻低、申請方便、金額小、放貸快、頻率高的特點,越來越被廣大學生接受。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信貸的快速發展,校園貸業務急速發展起來,部分不良校園貸給學生及其家庭帶來嚴重影響,社會影響惡劣。2017年5月27日,中國銀監會、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暫停網貸機構開展校園網貸業務。2017年9月6日,教育部發言人再次強調,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盡管如此,校園貸不斷“變身”,部分校園出現回租貸、求職貸、培訓貸、創業貸亂象。大學生深陷校園貸泥潭,既有時代因素,也有自身因素,更折射出了大學生網絡素養沒能同步提升的問題,從網絡素養視角進行大學生互聯網信貸研究也就成為一項極具現實意義的研究課題。

一、網絡素養視角下大學生互聯網信貸問題研究的必要性

(一)復雜與多變:大學生互聯網信貸問題產生的新時代背景

大學生互聯網信貸問題產生于一個信息化程度高,互聯網深度融合跨界發展之際,時代背景復雜多變。

1.網絡社會發展迅猛。網絡社會是指信息時代的社會,始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我國自1994年正式接入國際網絡以來共經歷了三次發展浪潮:第一次互聯網浪潮(1994—2000年)標志是從四大門戶到搜索引擎;第二次互聯網浪潮(2001年—2008年)標志是從搜索引擎到社交化網絡;第三次互聯網浪潮(2009年—今)標志是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2018年7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2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規模達8.02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7.7%;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占總體網民的98.3%;網絡購物用戶和網上支付用戶占比均為71.0%,半年增長7.4%;中國互聯網用戶的最大群體集中在20多歲;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4.25億,使用率為53%。這一系列數字的背后,反映了當前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網絡的發展變化正影響著這一時代人的知識信息傳遞方式、生活工作方式,徹底動搖了以固定空間領域為基礎的民族國家或組織的既有形式,打破了地域限制。

2.消費模式發生重大變化?;ヂ摼W大大拓展了全社會溝通活動的空間,形成了新的“互聯網+”消費模式?!盎ヂ摼W+”消費模式包括消費者消費內容、消費結構、消費形式、消費特征、消費趨勢等方面,反映了經濟社會生活的準則。消費內容豐富,注重提供個性化、創新性產品;消費形式涵蓋了線下的實體店消費和線上的互聯網+消費,微商、海淘、代購更是豐富了無縫的全渠道體驗;前端消費互聯網帶動后端產業互聯網發展,最大限度地擴大了消費增量、盤活了消費存量,供需結構更加匹配,消費體驗更加舒適便捷,打破了時空限制,使消費具有無邊界性。大學生作為一個文化水平高、接受能力強、消費需求多樣的群體,更容易接受社會發展的最新事物,網購、外賣、共享單車等新經濟形態在高校盛行。

3.互聯網信貸應運而生?;ヂ摼W背景下,傳統信貸因勢而變,互聯網信貸應運而生,大學生作為一個數量巨大、消費力強大的特殊群體成為各類互聯網信貸機構爭相搶奪的資源?;ヂ摼W信貸具有門檻低、申請方便、金額小、放貸快、頻率高的特點,越來越被廣大消費者接受,特別是在校大學生因個人資質原因,傳統信貸不能滿足個體信貸需求情況下,轉而尋找互聯網信貸支持?;ヂ摼W信貸在滿足大學生消費需求的同時,一些不良校園貸也乘機而入,存在貸款人的信息泄露、維權意識薄弱等問題。大學生因為還款能力有限,使用互聯網信貸而產生的不良后果大致可總結為以下四種結果:一是償還高額本息;二是涉黃涉盜;三是失蹤;四是自殺,影響非常惡劣。

(二)成長與迷茫,互聯網信貸中大學生自身的價值觀念形成

1.網絡下成長。當前,互聯網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思維,“互聯網+”理念已經跨界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隨著高校2018級新生入校,高校學生主力的接力棒從“90”后交給“00”后,他們的一大共同特點就是享受著經濟的富足與無憂,經歷著整個社會的階層結構、文化心理、價值觀念的巨大變遷,當代青年具有務實、開放、網絡化生存特征,市場經濟的利益導向、競爭驅動等屬性伴隨著當代青年的成長,他們思維活躍,具有國際化視野,在獲取信息、認識社會、人際交往、商務活動、日常生活等方面無網不在。

2.成長中迷茫。在消費主義思潮的影響下,當前大學生消費觀念發生變化,理想信念受到沖擊,迷失在物質的海洋,存在消費異化的風險。

(1)消費自嘲。和以往相比,“借”以消費的心境與行為在大學生中已成為一種趨勢和習慣,不同代際消費觀念的流變在網絡用語上的反映最直接,“隱形貧困人口”“價格敏感型患者”“新窮人”頻頻曝屏,自嘲中有自我肯定、自我吹噓的意味,看起來很富有,實則消費不節制,超出現有水平。

(2)信用消費?;ヂ摼W金融的發展正在催生一個大眾借貸時代。周小川表示,消費信貸發展非???,甚至有一些是過分誘導年輕一代提前消費、借貸消費,這個不僅是一種經濟現象、金融現象,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人口現象。中國電子商務平臺正在彌補青年大學生的需求空白,90后成為新興消費群體,消費觀念更加超前,借貸觀念更易被接受。大學生的信用消費主要有消費分期、信用卡和校園貸,消費分期使用頻率高達22%,信用卡使用頻率為16%,校園貸為3%。

(3)盲目消費。從傳播學角度看,互聯網信貸的盛行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當前大學生對其的認可和從眾行為,也反映了大學生消費觀念片面,重物質欲望、輕精神鍛煉,使得消費背離了它自身的本質;消費行為沖動,喜歡攀比炫耀,缺乏理智,異化了消費目的、消費心理,不能對自我的財務狀況進行合理規劃使用,負債的速度超過生活費增長的速度。

二、網絡素養的缺失與不足是大學生互聯網信貸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

網絡素養是運用電腦及網絡資源的能力來定位、組織、理解、估價和分析信息,是一種適應網絡時代的基本能力。2017年12月8日網絡素養標準正式發布,共以下十條標準:認識網絡——網絡基本知識能力,理解網絡——網絡的特征和功能,安全觸網——高度網絡安全意識,善用網絡——網絡信息獲取能力,從容對網——網絡信息識別能力,理性上網——網絡信息評價能力,高效用網——網絡信息傳播能力,智慧融網——創造性地使用網絡,陽光用網——堅守網絡道德底線,依法用網——熟悉常規網絡法規。90后、00后被稱為網絡原居民,成長在互聯網普及和社交網絡飛速發展的時代,對網絡的操作和使用比較頻繁,具備一定的網絡素養。但是大學生互聯網信貸也暴露出網絡素養不健全問題,分析如下:

(一)網絡認知素養欠缺。網絡認知素養主要包括關于網絡的基本知識能力,對網絡特征和功能的理解等。大學生膨大的消費欲望與自我經濟實力差距較大,互聯網信貸的強大欲望與信貸常識缺乏形成鮮明對比。

一是從自身角度而言,大學生對互聯網信貸認知不全面,缺乏定力和辨識力,易受身邊群體和社會環境影響。比如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不惜使用分期付款方式購買高檔電子產品;大學生中整容、微整形的人越來越多,并且呈現低齡化趨勢,00后成整容新生力量,容易陷入“美容貸”圈套等。

二是從網貸信息方面而言,互聯網信貸的宣傳具有片面性、迷惑性、誘惑性,極易落入陷阱;校園貸不斷變異、升級,與學生的求職需求、技術技能考試培訓相結合,穿上“分期”的馬甲,隱身到各類培訓機構和日常生活中,可辨識度低,防不勝防。

(二)網絡安全素養較低。網絡安全素養主要包括具有高度網絡安全意識,具有網絡信息識別能力、評價能力?;ヂ摼W信貸問題反映出大學生安全防御能力有待提升。

一是網絡法律安全素養欠缺。大學生的契約意識、誠信意識不強,對個人簽約簽字不謹慎,對協議內容不加辨別,不能明白這一行為背后將要承擔的責任,面對巨額還款和無底線的催收時,不能采取有效手段保護自己合法權益。

二是網絡金融安全素養欠缺。大學生對網絡金融安全方面的認知較少,接觸不多,安全意識差?;ヂ摼W信貸屬于互聯網金融的一種形式,一方面滿足了大學生的消費和信貸需求,另一方面作為一個新興事物,互聯網信貸規章制度不健全,容易被不法分子乘虛而入。

三是網絡信息安全素養欠缺。面對多種多樣的宣傳信息,大學生信息收集、分辨提取信息能力有限,容易被誘導;大學生信息保護意識差,在申報貸款時,不能對個人、家人、朋友、老師等人的信息有效保護,存在泄露個人隱私和他人隱私問題。加之互聯網信貸機構自身管理問題,大學生在申報互聯網信貸后在主觀和客觀上都存在信息泄露風險。

(三)網絡行為素養不健全。網絡行為是指人們依托互聯網所做出的一種全新形態的現實行為活動,能夠做到善用網絡、智慧融網。網絡媒介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行為,在互聯網上購物學習、游戲娛樂、交談交友等日?;顒踊径寄軐崿F,這種便捷易得的模擬性的網絡生活替代了真實的現實交往,存在與外界的脫離的風險和隱患。

網絡消費行為素養方面,行之有效的約束減弱,自由度增強。網購不僅成為大學生的一種普遍的消費形式,更是一種流行的消費文化,但是由于大學生自我約束力和辨別力有限,理財能力和金錢觀念不強,極易受到購物網站、網貸平臺的誘導,存在沖動消費、自我滿足性消費、過度消費和攀比炫耀消費等非理性消費行為。

網絡社交行為素養方面,極易受到圈層文化的消費影響。一些大學生之所以使用校園貸,一方面是因為受到接觸圈層的影響,大學生的朋友圈、QQ群、抖音、微視、小紅書等網絡圈子盛行,朋輩之間、家庭影響比較多。另一方面,大學生互聯網信貸具有門檻低、申請方便、金額小、放貸快、頻率高的特點,越來越被在校大學生接受。

網絡語言行為素養方面,社交媒體成為學生的“耳鼻喉舌”。在網絡社會里,人們對網絡媒介產生了兩個極端現象:一方面,網絡媒介的去中心化趨勢明顯,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都可以發聲;另一方面,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都在不知不覺中被“意見領袖”引導、暗示和影響。

網絡暴力行為方面,大學生遭受暴力催收的危害。網絡暴力是網民在網絡上的暴力行為,是社會暴力在網絡上的延伸,一類在網絡上發表具有傷害性、侮辱性和煽動性的言語、圖片、視頻的行為現象。欠債人如若不能如期還款,網絡金融機構便授權催繳團隊進行催繳。催繳人采取激烈手段,對欠債人綁架,或是到家里噴漆、膠水鎖門等,對欠債人故意傷害、非法拘禁、逼迫涉黃。

(四)網絡道德素養失范。網絡道德是信息網絡社會的產物,以善惡為標準,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們的網上行為,調節網絡中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它必須訴諸人的意志,即人可以遵守,也可以不遵守。在互聯網金融中,個體由于網絡道德約束的缺乏、內部自律條件的缺失,導致個體與基本的網絡道德規范相違背,造成網絡道德失范。

一是網絡言語失范。一旦不能如期還款,大學生就會遭受放貸人的逼債,遭受言語暴利。一方面,催款機構使用言語暴力騷擾,用“呼死你”軟件電話轟炸,進行言語侮辱、恐嚇、騷擾;另一方面,催款機構以圖片視頻形式進行威脅,將個人隱私以照片、視頻的形式公布到網上、發送給親朋好友,恐嚇、損毀、攻擊當事人。

二是網絡價值異化。網絡本來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工具和助手,但是人們現在的生活時時刻刻都離不開網絡,個體沉浸在虛擬世界里,網絡消費、網絡交際盛行,對現實社會的感知能力退化,被網絡“綁架”。

三是網絡誠信缺失。當前互聯網信貸存在誠信問題,不良信息、虛假宣傳充斥網絡,真假難辨。不良校園貸本質上就是詐騙貸,層層陷阱觸目驚心;有些還款平臺(如704?;ˋPP)存在一系列問題,還款后仍舊顯示逾期、無法充值還款等。

四是網絡侵權盛行。校園貸以“零利息”誘騙大學生入圈套,層層落入“多頭貸”陷阱,借新還舊壘高欠債,如若不能按時還款,就開始暴力催繳,損毀當事人名譽,侵犯隱私,侵擾當事人及其親友的正常生活,損害人身權利,受害人和受害家庭苦不堪言。

三、重塑與提升:在網絡素養視角下大學生互聯網信貸問題的干預策略

大學生構建健全的網絡素養對自身成長發展,對構建健康、文明的網絡生態都具有重大意義。針對互聯網信貸中網絡素養的突出問題,大學生互聯網信貸問題的干預策略可從“認知——觀念——行為”的演進邏輯和梯度范式進行分析,以“育”為起點,以“導”為手段,構建科學合理的網絡素養體系。

(一)以“育”為起點,提升大學生網絡認知和思想觀念

高校需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形成正確網絡認知,補足大學生精神之“鈣”,念好互聯網信貸的“緊箍咒”。

1.灌輸系統的互聯網金融知識,提高認知能力。當前互聯網金融潮起,發展到實質性金融業務發展階段,互聯網與信貸金融的融合使其包含了互聯網操作安全風險,又包含了傳統金融信貸風險。高校需要對學生進行一個系統的教育,對當前的互聯網金融有個深刻的認知,樹立風險意識,認識到互聯網信貸的信用風險、操作風險、信息安全風險、法律法規風險等,教育大學生進行有效防控,規避風險。

2.加強大學生倫理道德教育,提升網絡認知。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倫理道德素養是大學生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基礎和根本,需要結合新時代發展特點,對傳統道德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強網絡倫理、網絡文明建設,通過課程教學、課外活動、實踐活動等途徑進行灌輸教育,用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滋養網絡空間、修復網絡生態,發揮道德教化引導作用,提升大學生倫理道德水平,自尊自愛、自立自強,主動遠離不法校園貸。

3.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培育正確的思想觀念。大學生之所以選擇互聯網信貸,直接原因是有消費需求,根本原因是存在價值觀念片面、消費觀念異化、消費心理異常等問題,加之大學生的思想體系不完備,容易受各類思想觀念影響,需要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構建全面的思想體系,學會正確的價值判斷,培養大學生的比吃苦耐勞、比奮斗奉獻的精神品質,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成長成才的全過程。

4.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提升法制觀念。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讓大學生認識到,網絡空間是虛擬的,但運用網絡空間的主體是現實的,網絡主體的網絡言行都應該遵守法律,明確各方權利義務,在法律保護的范圍內行事。培育大學生契約精神,對契約自由、契約平等、契約信守、契約救濟等精神內涵進行系統學習,教育學生悅納契約、善用契約、用契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完成認識契約、認可契約、應用契約的周期教育。教育大學生樹立誠信意識,珍惜個人信用,規范個人行為,建立良好的個人征信系統,共同促進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建設。

(二)以“導”為手段,多路徑培育大學生網絡素養

高校承擔起對大學生進行互聯網信貸教育的責任,及時糾正偏差,進行正確引導,筑牢互聯網信貸的“防火墻”。

1.運用典型案例引導。針對大學生中出現的互聯網信貸案例進行分門別類整理,指出存在的問題,引導大學生認清事件的實質——以網絡信貸之名,行詐騙之實,有的以校園貸為名來發展下線,有的校園貸轉型“美容貸”“培訓貸”“分期貸”“求職貸”“創業貸”等,本質都是高利貸、新型黑惡勢力;引導大學生珍惜信用,網絡信貸平臺,如京東白條、螞蟻借唄、蘇寧任性付、微粒貸、百度金融等常見產品都已接入了征信系統;引導大學生認識到這類信貸的危害性。某商業銀行推出新規,半年內有過2次以上小貸記錄將不批貸,嚴重影響個人的貸款記錄、貸款審批和貸款額度。

2.以法律法規引導。對學生進行相關政策法規的教育和學習,了解《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校園貸風險防范集中專項教育工作的通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了解國家大政方針,遇到危險或是被催繳人威脅恐嚇時,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警,勇于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避免被脅迫、被綁架、自殺、失蹤的極端行為。

3.以正確行為引導。一方面,引導大學生認清網絡消費、網絡金融、網絡社交中的不良行為,及時調整、糾正,強化自我約束,勤儉節約,理性消費,合理安排生活學習支出,摒棄超前消費、過度消費行為的誘惑,用正確的行為引導大學生。另一方面,培養樹立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品學兼優的優秀大學生典型,支持成立金融理財類大學生社團,發揮朋輩群體的積極帶動作用,認清不良校園貸的“陷阱”,以榜樣的力量和朋輩群體的作用來引導大學生的正確言行,自覺與不良校園貸劃清界限。

4.以輿論宣傳引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網上輿論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絡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高校管理人員和任課教師充分發揮課程思政化、思政課程化的先鋒作用,充分利用QQ群、微信等各種載體,開展正面宣傳活動,加強輿論引導,對校園貸的本質、陷阱有個共識,營造崇尚節約、抵制過度消費、遠離不良網貸的校園文化環境和輿論氛圍,形成良好的風氣。嚴格校園活動管理,及時清理校內網貸宣傳廣告,防止網貸機構通過招聘兼職、贊助活動等方式收集學生信息,禁止學生宣傳、推薦、代理“校園貸”業務。開發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微漫畫、微視頻、微電影等有關網絡產品,線上線下兩種渠道同步宣傳,倡導理性、綠色的消費行為和生活方式,營造健康的校園文化。

猜你喜歡
信貸消費校園
國內消費
新的一年,準備消費!
聚焦Z世代信貸成癮
40年消費流變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新消費ABC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