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2019-02-11 13:06張慧艷
青年與社會 2019年35期
關鍵詞:共建共享社會治理

摘 要:社會治理是社會建設的重大任務,黨的十九大增加了一些加強社會創新治理的內容,對后期社會建設明確了新的方向。

關鍵詞: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一、社會治理的內在含義

社會治理顧名思義就是社會來治理,社會力量來治理。這是一種理解。還有一種理解,把社會當對象,治理什么?治理社會,社會組織,社會事務,社會矛盾,這是從字面上看,比較容易理解,當然這樣理解是不準確的,所以這個不稱之為定義,結合理論內容來解釋,所謂社會治理是指通過政府的有效管理,企事業單位、社區、個人等不同主體共同努力,協調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應對社會矛盾,激發社會活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從這個定義中我們可以分成兩部分來看它的內涵,一部分是看它的主體,誰來干。多元主體,以往的社會管理是依靠政府進行管控,現在不一樣了,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成員的平等意識、參與意識都在增強,所以社會治理必然是多元主體共同治理社會的局面,社會各個方面多元共治。

第二部分是它的目標,社會治理的目標就是:通過政府、社會以及個人等不同群體的共同付出,對不同社會群體存在的利益聯系進行有效的協調,并對社會中存在的一些矛盾事件進行有效調節,增強社會活力。以前社會管理的重心在哪里呢,維持秩序,維持社會秩序,現在不同了,如今的社會治理重心不僅要確保社會秩序,還是要對不同社會群體之間所存在的一些與利益有關的聯系進行有效地調節,并且對社會中所出現的一些矛盾事件進行有效地處理,讓社會更具有活力的同時,促進社會更加和諧,增強社會的穩定性。

十九大報告對形成現代社會治理格局給出了路線圖,即在“兩階段”目標中實現。第一階段是2020年到2035年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實現。其中,作為基本實現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指向就是“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就是說進行社會的治理不能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也不能管得太松、要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發動全社會一起來做好維護社會穩定工作,使社會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而第二個階段是從2035年開始到2050年,不僅富強,還要民主、文明、和諧、美麗。我國不斷的加強社會治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將全面實現。

二、新格局下社會治理的豐富內涵

“共治”的理論理解含義是:要在進行國家社會事務的治理過程中,充分地引導人民群眾進行監督、治理?!肮蚕怼?,就是要使全體人民都能夠有效地對發展和治理成果共同享有??梢哉f,共建共治共享這一理念的提出,不僅僅濃縮了過去5年我國在進行社會治理過程所開展的有效實踐探索,也是對未來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指明方向。

三、如何完善建設社會治理格局

(一)加強制度建設,促進體制完善

“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國最大的特征,也是最大的優勢。在開展社會治理的過程中,黨的領導是覆蓋社會生活各個領域、貫穿國家治理全過程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新型社區建設都需要加強黨組織建設,使黨組織的引導覆蓋到每一個社會組織,并使其成為不同新興領域進行社會治理的最主要支持力量。

在黨委領導下,政府作為黨的工作執行機構,其作用應更多體現在激發社會活力,用政策來保障社會公平,規范社會秩序,實現從管治向服務轉變。然而,在現實實際中,結合過程開展情況來看,我國現在很大部分的勞動者在進行就業時,都會選擇在非公經濟組織進行。在社引導的過程中,政府職能有了一定的變化,已經不再擁有計劃體制下的全能性質。因此,政府需要以更加開放、平和的心態去面對社會主體進行引導、管理,對社會資源進行有效整合。

(二)提高社會四化水平即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和專業化水平

所謂社會化,就是社會多種力量,就是要組織和動員各方面群眾積極參與社會治理。法治化就是指領導干部要引導廣大群眾對自身合法權益進行合理、有序的維護。有人說,我們現在進入了智慧社會;智慧社會需要智慧管理。正如報告中所說,要“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智能化就是在當前智能化背景下 ,通過大數據以及信息化處理等方式,對社會管理以及服務的精確程進行有效提升,增強管理過程便捷性。

“專業化”的理解就是:大力加強專家型管理人才的培育,加強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促進管理人員能夠在專業方式的引導下,為人民進行專業服務的提供。

(三)加強優化預防機制,有效進行社會矛盾化解機制建設

當今社會存在不和諧因素,社會矛盾和問題交織疊加。但如果我們歸納一下,就會發現,大量的社會矛盾都屬于人民內部矛盾,所以十九大提出:在實施社會治理的過程中,對訴求表達機制進行合理的建設,并且通過運用利益協調機制,對社會矛盾進行有效化解,同時,要注意建設有效預防機制對重大決策風險進行評估,以更加嚴謹的權益保障機制來進行過程保障,高效地社會矛盾進行防范、化解。

(四)促進四個體系有效進行架構

四個體系的具體內容及主要方面就是:

第一個體系,有效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對非人為造成的自然災害進行有效防治,對生產、生活過程中產生的事故災難進行有效預防、處理,對相應的安全生產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對公共事務中出現的公共衛生事件以及相應社會安全事件進行有效管控。

第二個體系是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2018年初中共中央要求把打擊黑惡勢力犯罪和反腐敗、基層“拍蠅”結合起來,鏟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形成長效機制。長期以來,黑惡勢力從沒有在我們這個社會里消失,在某些地方、某些領域、某些行業甚至是比較猖獗的。只是現在的惡勢力活動逐漸趨于隱蔽,有些黑惡勢力原來是幫派化,現在以公司化、企業化等表象合法的形式隱蔽起來,原來是暴力,現在轉向“軟暴力”,比如跟蹤騷擾、言語恐嚇等;從采砂、建筑等行業,轉向物流、非法高利放貸平臺等領域。例如,近幾年盛行的校園貸、現金貸等,很多是由黑惡勢力操控,近幾年發生了好多起在校學生自殺事件。大多是因為不斷收到威脅恐嚇還款的信息,迫于壓力而自殺,產生嚴重的社會危害。如果不堅決掃除黑惡勢力,它必然會危害社會穩定,甚至動搖黨的執政根基。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必將助力使我國的社會治理向縱深推進。

第三個體系是是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核心是人。所以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刻不容緩。從十八大,我們就開始關注心理健康問題,各地積極探索,積累了不少好的經驗,黨的十九大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更系統、更科學的部署,提出“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使得心理服務變得更為積極主動、明確具體,從事后干預向事前防范轉變、從零打散敲向體系化建設轉變。

第四個體系是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隨著社會治理實踐的不斷推進,人們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城鄉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是社會治理的重心所在。因為每個人都不是在空中生活,而是在社區生活。我們原來單位體制內的管理職能已經瓦解了,不像計劃經濟體制下每一個人只要工作,政府就能夠通過單位體制進行服務和管理?,F在很多人不在體制內,他們都在民營企業、外資企業、股份制企業,甚至是個體戶。對這些“社會人”的服務和管理,單位體制已經不能覆蓋。那么“社會人”要如何服務和管理呢,靠的就是社區?!?/p>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治理領域發生了深刻變革,社會治理理念深入人心,社會治理方式不斷豐富,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國家安全全面加強。近幾年群體性事件、嚴重暴力犯罪案件等明顯下降,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普遍增強。相信我們一定能使社會治理好的效果惠及全體人民。

參考文獻

[1]黃曉春.中國社會組織成長條件的再思考——一個總體性理論視角[J].社會學研究,2017,第1期.

[2]李友梅.中國社會管理新格局下遭遇的問題——一種基于中觀機制分析的視角[J].學術月刊,2012,第7期.

[3]肖瑛.從“國家與社會”到“制度與生活”:中國社會變遷研究的視角轉換[J].中國社會科學,2014,第9期.

作者簡介:張慧艷,山西沁水人,中共沁水縣委黨校。

猜你喜歡
共建共享社會治理
高職圖書館與系部合作共建文獻資源新模式
掛羊頭賣狗肉的“共享”營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