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民生觀的主要內涵與時代價值

2019-03-01 06:59郭培培曹海霞
治理現代化研究 2019年1期
關鍵詞:當代價值習近平

郭培培 曹海霞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針對民生領域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思路、新論斷,形成了系統完整的民生觀體系。習近平的民生觀根植于深厚的歷史經驗、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深刻的時代變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是馬克思主義民生智慧的最新成果,為新時代更準確地解決社會主要矛盾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習近平;民生觀;當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D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729(2019)01-0005-06

民生問題是涉及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問題,體現了人類自身全面發展進程中的狀態。民生觀則是人們在認識民生問題與思考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過程中所展現的基本想法與根本理念??梢哉f,民生觀伴隨著民生問題的演變而不斷顯現,又為解決民生問題提供理論指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高度重視民生問題,圍繞民生問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色的民生觀。全面梳理習近平關于民生方面的重要論述,認真挖掘、領會其民生理念的深刻內涵與時代價值,對做好新時期民生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一、習近平民生觀的歷史淵源與理論基礎

任何一種思想的形成與發展都不是憑空而來,必然是在已有實踐資源和思想資源基礎上的進一步豐富與拓展。習近平民生觀的形成正是源于對中國傳統民本觀念的有益借鑒、對馬克思主義民生理論的繼承與發展、對人民生活現狀的真切感悟。

(一)中國古代民本觀念為習近平民生觀的形成提供了有益借鑒

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發展進程中,創造出了源遠流長的優秀中華文化。習近平認為,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應當在繼承中發展。為此,他特別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資源。他反復強調:“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1]”。中國古代文獻典籍提出的“民之質矣,日用飲食”[2](P300);當政者要勤修善政、專力農事,做到“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3](P187);“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以百姓心為心”等諸多主張,都是古代民本思想的具體體現。盡管古代統治階級和知識階層對于民生問題的理念與實踐多是基于統治者的道德責任和鞏固統治的需要,但其中所表現出的敬民、保民、富民、惠民、安民的思想仍具有超越時代的恒久價值。習近平認為,中國古代民本觀念中體現出的人文關懷,對我們做好今天的民生工作有很大啟發。他反復強調,對待諸如“以民為本、安民富民樂民的思想”,要結合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揚,賦予其新的涵義[4],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5]。為此,習近平在其從政過程中,主動吸收借鑒了古代解決民生問題的有益思想和方法,例如,早在地方工作時,他就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百姓之中了解和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現實問題,把“去民之患”當作“如除腹心之疾”,并要求本地區干部常懷“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6](P26)的胸懷,以關心百姓疾苦的古代名臣為榜樣,以傳統民本觀念為借鑒,用“繡花”功夫做實、抓準,完成好每一項民生工作,讓民生無小事的承諾落到實處。

(二)馬克思主義民生理論為習近平民生觀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

作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習近平自青年時期就喜愛閱讀并深入研究諸如《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哥達綱領批判》等經典書籍及篇目。他深諳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深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是“我們觀察一切現象、處理一切問題的武器,特別是觀察一切社會現象、處理一切社會問題的武器”[7](P156)。馬克思主義是在國際工人運動的革命實踐中形成的科學理論,始終把解決全人類的生存生活與發展問題作為思想和行動指南。因此,馬克思主義包含著大量的民生理論,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第一,關注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在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調查研究的過程中,馬克思、恩格斯等人發現,產業工人經常處于十分悲慘的物質生活境地,基本生存環境極其惡劣。為此,他們認為,必須想方設法改善工人的生活狀況,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者發揚者,列寧領導下的無產階級政黨在革命實踐中也十分關注普通群眾的生活。俄國十月革命后不久,列寧就向彼得格勒工人明確表示,“在一個自稱是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的國家中,當幾十萬以至幾百萬人忍饑挨餓(在彼得格勒,在非農業省份,在莫斯科)”[8](P335)是不正常的現象。為了滿足群眾基本生活需要,他要求收集余糧,實行國家糧食壟斷,使全體公民都能夠獲得最低生活保障。第二,注重人的基本權益的公平享有。在馬克思主義看來,人的基本權益的保障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表現。當人們解決溫飽問題之后,理應享受社會發展帶來的各項成果,包括分配公平和基本公共福利的享有。例如,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研究如何對社會總產品進行分配時提出,要留足“和生產沒有關系的一般管理費用”“用來滿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學校、保健設施等”“為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等等設立的基金”[9](P302)的公共投入。不難發現,這些社會投入涵蓋了當今社會涉及的收入分配、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建設領域的很多內容。第三,注重人的自由且全面的發展。馬克思主義認為,在物質生活和基本保障高度發達的前提下,人們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社會需要,全面而自由地貢獻自己的智力和體力,這也是馬克思主義民生思想的最高理想狀態。馬克思主義中蘊含的大量民生思想成為習近平民生觀的理論來源。在實際工作中,他身體力行用馬克思主義民生理論指導社會主義建設,大力解決事關人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也正因為如此,習近平從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中汲取了豐富的民生思想,用以“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為其民生觀的構建奠定了理論基礎。

(三)長期的基層工作實踐為習近平民生觀的形成創造了現實條件

出生在紅色革命家庭的習近平自幼便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中,接受了最初的革命教育,萌發了為民情懷。習近平在給父親的一封信中寫道:“您像一頭老黃牛,為中國人民默默地耕耘著。這也激勵著我將畢生精力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事業中去[10](P668-669)?!闭沁@種“紅色血脈”的傳承奠定了習近平的為民信仰。1969年,還不滿16歲的習近平在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浪潮中前往陜北地區農村插隊,一待就是7年。七年的農村生活,不僅使他與當地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更讓他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做一些為老百姓辦好事的工作”的信念。在梁家河期間,習近平親自帶領村民修建吃水井、沼氣池、淤地壩,辦理鐵業社、代銷店、縫紉社、磨坊[11](P194)等,做了不少解決老百姓實際生活需求的民生實事。離開陜北之后,在每個工作崗位上,習近平想得、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如何讓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改善。他以實際行動深入基層了解民眾疾苦,積極幫助百姓擺脫貧困,發展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盀槿罕娹k實事”成為其工作哲學和民生觀的實踐源泉。黨的十八大后,基于社會現實和人民群眾對民生改善的熱切期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直在前進中不斷探索解決之道,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切實有效的民生觀體系。

二、習近平民生觀的主要內涵

習近平民生觀內涵豐富,涉及就業、教育、醫療健康、收入分配、扶貧、社會保障、生態保護等諸多方面。其核心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其目標是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概括而言,習近平民生觀的內涵主要表現在以下維度:

(一)從政治角度看,民生問題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關鍵問題

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黨的奮斗目標,把堅持“人民立場”作為黨的根本政治立場。黨的一切工作都是以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的。新中國成立后,黨的各級領導機構都始終把解決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作為頭等大事。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始終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是和人民群眾呼吸相通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根據當代中國社會的變化,進一步深化了民生問題與人民主體地位的關系。他指出,“我們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12](P40)。習近平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把民生思想自覺融入到“以人民為中心”這一關于發展問題的理念之中。要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奮斗目標,依靠的主體只能是人民群眾。人民群眾不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主體,更應當是發展成果的受益者。習近平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點,把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實現和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作為黨執政的目標,讓人民群眾能夠在黨的領導下共享實惠。中國共產黨要真正做到“以百姓心為心”,就要把百姓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切身體會民心所向、民生疾苦,“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做到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12](P103)。不斷改善民生問題,既能使我們黨得到群眾的全力擁護,又能彰顯我們黨對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堅定遵循??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習近平民生觀最根本的政治立場和價值取向,大力改善民生則是貫徹這一根本政治立場的關鍵所在。

(二)從經濟角度看,改善民生是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標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一直保持著中高速發展,人均收入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生活狀態大幅改善。但是,民生領域的改善速度長期低于GDP增速,突出表現在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進而導致人民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等方面面臨不少現實困境。針對這一重大現實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為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相互影響,著力在發展中正確處理兩者關系。經濟發展是建設民生的物質基礎和本質要求,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13]。以此為前提,發展經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民生成為黨和政府的工作方向。習近平指出,“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可以增進社會消費預期,有利于擴大內需,抓民生也是抓發展”[12](P361-362)。

由此可見,習近平民生觀的實質,是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把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上升到相互影響、互為條件的關系。從社會發展目標來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越性就在于,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也是民生改善不斷實現的過程,是人民群眾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的幸福感不斷滿足的過程。不難理解,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是良性互動的關系。有了經濟高質量的發展,改善民生就有了更加堅實雄厚的物質基礎。民生的不斷保障和改善,既能夠振奮社會信心,帶來消費需求的升級,又能為經濟發展創造新的增長空間,提供充滿活力的人才資源和消費渠道??梢?,用民生改善作為衡量經濟社會發展的標尺,體現了習近平民生觀中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的辯證關系,應在實踐中繼續堅持和發展。一要抓住經濟發展與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切合的重點領域,各個擊破。這就要求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注重發展那些與國計民生關系密切的領域,讓財政等公共資金的投入配置向民生領域傾斜,從而“不斷打通民生保障和經濟發展相得益彰的路子”[12](P362)。具體而言,就是“要突出重點,針對群眾最關切的就業、教育、醫療、住房、養老、脫貧等問題發力”[12](P363),不能毫無目標、漫無目的地不顧人民群眾的期盼對民生工作“一刀切”。只有把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和有限財政資源集中到群眾最關心的重點領域,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二要深刻認識民生工作的長期性、復雜性。改善民生涉及的范圍極其寬泛、復雜,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堅持改善民生的進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避免為急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透支社會財富導致發展陷入不可持續的境地?!凹纫诮洕l展的基礎上不斷加大保障民生力度,也不要脫離財力作難以兌現的承諾”[12](P80),總之,要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抓好民生工作。從經濟層面而言,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而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則是衡量經濟發展是否產生實效的重要手段。

(三)從社會角度看,改善民生是穩定社會大局、加強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民生問題不僅是一個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民生問題關系社會的和諧穩定與健康發展,兩者存在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改善民生是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條件,社會穩定和諧是實現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經濟越是發展,越要關注發展中的不平衡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面臨經濟的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社會發展中的各種矛盾不斷凸顯,尤其是國內外有關中國經濟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聲音不時響起,威脅著我國社會穩定的大局。針對此種情形,習近平認為,“我們有信心在改革發展穩定之間,以及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改革之間找到平衡點,使中國經濟行穩致遠”[14],進而順利跨過“中等收入陷阱”。顯然,習近平把能否順利解決民生問題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這種理念既順應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也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從而為破解民生問題與社會穩定問題提供了契機。

為此,習近平要求全黨和各級政府必須從全局出發,拓展民生工作思路,妥善處理社會矛盾。一是創新制度安排,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保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要首先從制度上維護人民群眾平等參與社會發展、享有發展成果的權益。例如,習近平大力提倡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以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為內容,在全社會開展廣泛協商”[15](P72),為人民群眾表達合理訴求開辟途徑;采取宏觀手段對社會收入的初次分配、再次分配進行調節和規范分配秩序,努力縮小社會各階段的收入分配差距,保持發展成果能夠最大程度惠及人民群眾;對待就業、醫療等民生問題出臺詳細的政策,確保公共資源能夠被人民群眾依法享有。二是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是一項基礎性的工程,對于解決民生問題至關重要。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已經基本建立起覆蓋全社會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會救助體系,有效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但是,必須承認,社會保障程度在不同地區也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面對此種現實,習近平明確提出了保障民生的“兜底理念”,強調“要從實際出發,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履行好?;?、保底線、保民生的兜底責任”[12](P362-363)。按照這個思路,黨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保民生的兜底措施,確保人民群眾能夠切實享受國家政策帶來的紅利,例如,對于困難家庭的學齡人員實行補貼,建立貧困檔案,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岸档桌砟睢斌w現了習近平民生觀的人民性,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客觀要求,是對新時代民生建設的科學研判,為穩定民心、促進社會穩定提供了保障。

三、習近平民生觀的時代價值

習近平民生觀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歷史方位,將改善民生理念有機融入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之中,特色鮮明。習近平關于民生問題所闡述的一系列新理念、新論斷以及進行的新實踐,具有十分突出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

人的發展問題是人類歷史上永恒存在的話題,是衡量一個社會制度優劣和個體是否幸福的重要尺度。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在深入研究當時社會的前提下,創造性地揭示了人的全面發展的含義和主要表現,并為其指明了光明前景。如何實現人的最大程度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給出了宏觀設想,卻缺乏行之有效的實踐土壤。馬克思主義及其在中國的發展,則為人的發展問題提供了既科學的理論指導又與時俱進的完善創新。習近平民生觀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繼承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的前提下,又依據中國具體國情對其進行了理論拓展,用實際行動回答了“為什么人的問題”以及“如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問題”。

例如,在人的勞動能力不斷提高方面,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勞動過程是一種異化勞動,并不能使勞動者感到幸福和滿足。同時,他們又指出勞動者自身的素質和作用對于推動經濟發展、改善自身所處環境至關重要。因而,習近平明確提出努力讓社會主義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為他們創造公平安定的工作環境,并強調切實依法保障各類職工的基本權益,及時處理勞動關系矛盾糾紛,讓勞動者心情愉悅地投入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這種理念突出了勞動者的主體地位,又堅持了主動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改進生產技術、資源有效利用的統一。在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方面,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生命權是第一位的。為此,習近平把事關人民群眾的安全健康問題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12](P370),而公共安全則是最基本的民生??梢哉f,習近平民生觀中所體現的“為什么人的問題”“如何更好更全面地實現人民群眾的發展問題”,升華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二)為新時代更準確地解決社會主要矛盾指明了方向

當前,我國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已經處在世界前列,人民群眾的基本物質文化需要已經實現初步滿足。但伴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的需求也日益呈現出多元化高層次的變化。例如,對于教育這樣事關民生的問題,人民群眾關心的不僅僅是能不能享有受教育的權利,而更在于能不能夠得到更加公平、高質量的教育環境和機會。同樣,民生領域的其他方面也面臨此種問題?;诖?,黨的十九大作出的一個重大政治判斷——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必然倒逼民生領域要有新的作為。習近平民生觀用宏觀的視角和清晰的思路準確把握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創造性地把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解決這一主要矛盾的基本方略之一。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既要堅持發展,做大“蛋糕”,也要處理好發展的均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分好“蛋糕”。為此,習近平堅持問題導向,為改革發展成果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了總部署。習近平認為,改善民生的重點在于解決人民群眾“利”和“憂”的問題。利益和需求方面問題的解決,有利于緩解社會矛盾,讓社會矛盾消除在萌芽之中,最大限度服務于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民生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繼續在公民教育、醫療衛生、就業、養老、住房等問題上做精細化的工作。這些工作任務的優化實現將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個體發展的需求,促使全社會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努力工作。

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民生建設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動態過程,要依據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調整創新。習近平民生觀所明確的工作目標、工作方針、重點任務、方式方法等為新時代更好地開展民生建設,凝聚人心,處理社會主要矛盾,消解社會矛盾指明了方向。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 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 強調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 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N].人民日報,2014-02-18(01).

[2] 程俊英,譯注.詩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 葛平,譯注.尚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9.

[4] 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 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14-09-25(02).

[5]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為凝魂聚氣強基 固本的基礎工程[N].人民日報,2014-02-26(01).

[6] 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7] 習近平.擺脫貧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8] 列寧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9]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 習仲勛革命生涯[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中國文史 出版社,2005.

[11] 中央黨校采訪實錄編輯室.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M].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7.

[12]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 版社,2017.

[13] 習近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 個方面工作[J].求是,2013(1):3-7.

[14] 錢彤.習近平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同工商咨詢理 事會代表對話會[N].人民日報,2014-11-11(01).

[15] 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Z].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猜你喜歡
當代價值習近平
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廣大少年兒童
習近平的外交足跡
井岡山精神的當代意義
淺談長征精神的當代價值
淺析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新形勢下正確認識毛澤東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在清鎮職教城考察
標題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