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植活動中的學習與發展

2019-06-17 01:35鹿婷
幼兒教育·教育教學版 2019年3期
關鍵詞:菜青蟲竿子藍花

鹿婷

種植活動是幼兒園常見的一種活動。我們以“全收獲”的視角看待幼兒園種植活動的價值,體會到教師不應僅僅關注植物果實等物質性的收獲,更應重視在種植過程中孩子多種經驗的獲得和情感的發展。

去年春天,我們在幼兒園開辟了一塊比以往更開闊的種植園地。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在這片種植園地里參與種植活動的全過程a,從植物的選種、栽培、管理,到果實的收獲、加工、品嘗,從中獲得多方面的經驗,增進情感和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3月,天氣變暖,教師帶著中班的孩子們一起翻土、播種、澆水。一個多月后,孩子們種植的西藍花、韭菜、卷心菜、青菜等逐漸發芽、長大。有一天,孩子們驚訝地發現西藍花長蟲子了,這一發現將引發孩子們怎樣的探究和學習呢?

我們的菜被蟲咬了

一天,在澆水時,孩子們認真觀察著西藍花的生長狀況。突然,一個孩子驚呼:“快看,葉子上面有好多小洞洞!”聽了這話,其他孩子也仔細觀察起來,果然發現西藍花的許多葉子上都出現了小洞。教師問:“這是怎么回事呢?”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最后,大家一致認為:“肯定是被小蟲蟲咬了!”教師又問:“蟲子在哪里呢?”孩子們紛紛找了起來??墒?,他們在葉片上似乎并沒有發現蟲子,那么蟲子躲在哪里呢?過了一會兒,一個孩子大喊道:“在這里,在這里!我找到了!”原來,有幾條細細長長的綠色小蠕蟲趴在西藍花的葉脈上,因為它們的顏色和葉子的顏色很接近,所以要非常仔細地觀察才能發現。有的孩子看到蠕動的蟲子很害怕,說:“快把它們趕走!”有的孩子對著蟲子大聲喊叫,想要把它們嚇跑,可是蟲子依舊“我行我素”地趴在葉子上,絲毫不為所動。怎么辦呢?孩子們把目光投向了教師。

教師認為,孩子對這一“重大發現”充滿好奇,有了探究興趣,這正是引發他們深度學習的契機。教師希望孩子們通過參與種植活動,不光是獲得有關植物生長方面的知識,還要通過與動植物、水、泥土及各類工具等相互作用,從中發現問題并學習一些探究的方法?!伴L蟲”是植物生長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對“長蟲”問題的探究能激發孩子主動思考,從而調動已有經驗嘗試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并沒有告訴孩子該如何趕走蟲子,而是說:“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我們一起想想辦法吧!”

回到活動室,孩子們熱烈地討論起除蟲的方法來。有的說,在菜地里插塊牌子,寫上“蟲子禁止入內”;有的說,請農民伯伯來幫忙,用農藥殺死蟲子;有的說,養小鳥來吃蟲子……孩子們的想法可謂天馬行空,這些方法大多欠缺可行性。教師希望引導孩子們認識到,在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時,除了發散性地思考之外,也要考慮方法的科學性、合理性。于是,教師進一步引導孩子們思考和討論:“你們覺得哪種方法最合適?要怎么去執行?可能會遇到什么困難?”這些問題引發孩子們反思前面提出的那些方法的可行性:蟲子能看懂標志牌嗎?農藥有毒,會不會讓我們的菜也有毒了?養的小鳥飛走了怎么辦?孩子們發現,這些方法都有缺點,問題沒那么容易解決。

這時,有個孩子遷移了“吃大蒜殺菌”的生活經驗,提議在菜地里放些大蒜頭驅蟲。教師根據生活經驗,知道大蒜頭因其氣味特殊的確有一定的驅蟲作用,且大蒜頭在生活中很容易獲得,因而判斷這一提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于是,教師肯定了孩子的這個提議,并鼓勵他們驗證這一方法。第二天,孩子們紛紛從家里拿了些大蒜頭帶到班上。

制作大蒜水驅蟲

孩子們對大蒜頭殺菌的經驗主要來源于平時吃糖蒜,對于怎樣讓大蒜頭更好地發揮驅蟲作用,孩子是缺乏經驗的。于是,教師先請孩子們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再通過追問等方式引導他們更深入地思考,從而找到合適的方法。一開始,有孩子不假思索地說:“把大蒜頭放在菜園的地上?!苯處煴阕穯柕溃骸斑@樣整塊菜地就會有大蒜味了嗎?”孩子們開始積極思考,有的說,可以把大蒜頭繞著菜園放一圈;有的說,把大蒜頭剝開,味道會更濃。哪種方法好?教師帶著孩子們做試驗,把剝好的大蒜瓣與原來的一整個大蒜頭做對比,大家一起聞一聞,結果發現,蒜瓣和大蒜頭的氣味都不明顯,要鼻子湊近了才能聞到一點氣味。孩子們又動起了腦筋。有吃蒜泥經驗的孩子提出:“把大蒜搗碎,有汁流出來,就有味道了?!贝蠹伊⒖虂眚炞C這一說法。大蒜瓣剛被壓碎,就有孩子喊:“我聞到大蒜味了!”于是,大家決定把大蒜頭搗成泥。

第二天,孩子們從家里帶來了做蒜泥的工具,有的帶了壓蒜器,有的帶了石臼,還有的帶了手動榨汁器。大家在一一體驗用不同的工具制作蒜泥后,發現壓蒜器和手動榨汁器都需要花很大的力氣按壓,而石臼只需用力向下捶就行了,所以大家一致認為石臼最好用。

蒜泥制作好了,孩子們面臨新的問題:蒜泥該怎么利用?是直接倒在菜地里,還是撒在菜葉上?孩子們對此意見不一。于是,教師拋出問題,引導孩子進一步思考:“我們做的蒜泥夠撒到菜園的各個地方嗎?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大蒜汁灑滿整個菜園?”有孩子提議:“可以加點水,讓大蒜汁變多,我媽媽就是這么榨果汁的!”

于是,大家把蒜泥放在大桶里,加水攪拌均勻,然后拎著整桶大蒜水到菜園去澆。孩子們用杯子把大蒜水灑在菜葉上、泥土里,邊灑邊喊:“好臭呀,一定可以把蟲子臭跑!”

三天后,孩子們來菜園檢驗成果,然而實際情況讓他們失望——還是有很多蟲子在啃咬菜葉,而且這些蟲子似乎還長胖了一圈,菜葉上的洞也越來越大。孩子們沮喪極了。教師鼓勵他們反思:“你們覺得為什么會失敗呢?”孩子們開始思考原因:“這種蟲子很厲害,不怕大蒜,可能它怕其他東西吧?!薄拔覀儼汛笏馑疂驳酵晾?,沒有澆在蟲子上,所以蟲子不怕?!薄粫r間眾說紛紜。教師給孩子們布置了一個任務,請他們回家去請教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查一查資料。第二天,孩子們分享了他們的發現。他們認為,原因可能是我們的菜園比較大,想要驅蟲效果好就需要大量的大蒜。教師也查詢了相關資料,了解到大蒜的確可以抑制蟲子產卵,但對于已經出現的蟲子和卵,驅除作用不大。

一起動手捉蟲子

由于大蒜水驅蟲效果不好,大家開始商議其他辦法。有孩子提議:“我們直接把蟲子都捉走吧!”幾個孩子聽到要去捉蟲,頓時興致高漲。教師提出了關鍵的問題——怎么捉?幾個比較大膽的孩子說:“我可以用手抓!”但有的孩子覺得直接用手抓太可怕了,他們建議使用工具。孩子們雖然沒什么捉蟲的經驗,但對于如何選擇捉蟲工具還挺有想法的。他們找來許多材料充當工具,如筷子、鑷子、吸管、撈魚網兜等,以便于把蟲子從葉子上撥下來;有的孩子還找來瓶蓋、紙盤等作為裝蟲子的容器。究竟哪種工具更好用,教師請孩子們自己動手試一試。

來到菜園,孩子們專注地尋找蟲子,找到后小心翼翼地用工具把蟲子從葉子上撥下來。嘗試了幾次以后,孩子們發現筷子、鑷子這兩種工具比吸管、撈魚網兜等更容易操作。

看著孩子們費力地搜尋和收集蟲子,教師其實明白這些困難背后的“秘密”:蟲子有保護色,隱藏在綠葉中不容易找到;蟲子的腹部有很多小腳,能幫助它牢牢地附在葉子表面。但是,教師沒有把這些知識直接告訴孩子,而是選擇先讓孩子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去積累對事物的感性經驗。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孩子表述自己的發現,并幫助他們總結提升。教師問:“蟲子容易找到嗎?你是在哪里找到的?”孩子們說:“要很仔細才能找到,這些蟲子綠綠的,和葉子的顏色很像!”“它們總是趴在葉脈上,都看不清楚?!笨磥?,孩子們對動物的“保護色”有了真切的感知。教師又問:“把蟲子從葉子上撥下來容易嗎?為什么很困難?你有什么發現?”教師通過提問將問題聚焦,引導孩子們進一步觀察和思考,然后大膽地表述自己的發現。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孩子們對蟲子的外形特征與其生存之間的關系有了更多的認識和了解。為了提升孩子的經驗,回到活動室后,教師找來繪本《我在這兒呢》與孩子一起閱讀,讓孩子了解動物所具有的“保護色”現象,并認識了其他一些擁有保護色的動物。孩子們驚嘆:“保護色太有用了!”

經過孩子們持續不斷的尋找和捕捉,菜園里的蟲子明顯減少了。

它是什么蟲

孩子們陸續抓來了很多蟲子,問題又來了——這些蟲子該怎么處理呢?對此,孩子們有不同意見,有的認為要把它們扔掉,因為它們吃菜,是“壞蟲子”;也有的聯想到班里之前飼養柑橘鳳蝶幼蟲的經歷,提出要把這些蟲子養大。在投票表決后,大家決定飼養這些蟲子。教師認為,飼養蟲子的活動看似與種植活動無關,但其實是孩子種植經驗多樣化的延伸。通過飼養,孩子可以觀察蟲子的特征及其生長、變化,猜測并驗證蟲子的生活習性,這也可能幫助孩子了解蔬菜長蟲的原因,理解蟲子與蔬菜生長之間的關系,這正是不可多得的探究學習機會。

孩子們通過前面的活動對這種綠色蟲子的外形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它究竟是哪種蟲子呢?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在電腦上輸入“西藍花”“蟲子”等關鍵詞進行查詢。在比對電腦資料中的圖片后,大家了解到原來它是蔬菜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蟲子,叫作“菜青蟲”,長大后會變成“菜粉蝶”。

菜青蟲吃什么呢?結合之前在菜園里的觀察,孩子們發現西藍花和卷心菜葉子上的都是菜青蟲,青菜葉子上也能看到這種蟲,但在韭菜上卻沒有發現菜青蟲,在狗尾草之類的植物上也沒有。這是為什么呢?孩子們認為菜青蟲也“挑食”,愛吃西藍花、卷心菜和青菜的葉子。同時,孩子們提出,菜青蟲還有沒有其他愛吃的菜呢?教師非常重視孩子們提出的這一猜想和疑問,這正是引導和鼓勵他們猜想、驗證、尋求答案的好機會。教師請孩子們分組帶來不同的蔬菜,每天將兩種蔬菜洗干凈后喂給菜青蟲吃,并且做好觀察記錄。經過一周的試驗,大家發現,除了卷心菜和青菜外,白菜和芥蘭的葉子上也出現了大大的洞,而菠菜、木耳菜等葉子上卻沒有。孩子們還發現,菜青蟲遇到愛吃的蔬菜,很快就能轉著圈把菜葉啃出一個圓形的大洞。沒幾天,班里飼養的菜青蟲就變得又粗又壯,吃菜葉也更快了。

孩子們回家后把實驗結果告訴了爸爸媽媽,離園時還會拉著爸爸媽媽去菜園里一起尋找菜青蟲。孩子們能迅速地找到菜葉上的菜青蟲,還能清楚地向爸爸媽媽介紹菜青蟲的特點。家長對孩子們在幼兒園開展的這項探究活動也很感興趣,積極地投入到討論中。一個孩子的爸爸是小學的科學老師,他給教師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菜青蟲愛吃的這些蔬菜都是“十字花科”的植物。什么是“十字花科”呢?教師和孩子們一起搜集這些蔬菜開花的圖片來觀察、比較,教師在花朵的圖片上比畫“十”字,以幫助孩子發現這些花都是四片花瓣、呈十字形排列的。遺憾的是我們菜園里的西藍花還沒有開花,教師決定等它們來年春天開花時(西藍花是二年生草本植物),一定再帶孩子們去實地觀察、驗證。

遷移之前柑橘鳳蝶幼蟲的飼養經驗,孩子們在等待著菜青蟲變成蝴蝶。果然,一段時間后,菜青蟲陸陸續續化蛹,幾天以后,蛹羽化成為淡黃色的菜粉蝶。接下來菜粉蝶會做什么?孩子們認為它會“采花蜜,生小寶寶”。教師找來了蝴蝶產卵的視頻。通過看視頻,孩子們了解到菜粉蝶會在菜葉上產卵,繼續變成菜青蟲吃菜。

搭建防蝶棚

了解了菜青蟲生長變化的過程,孩子們在菜園里看到淡黃色的菜粉蝶飛舞時,就會立刻警覺起來,大喊著要把它們趕走??墒?,大家不可能一直看守著菜園,怎么辦呢?為了防止菜粉蝶在菜園產卵,孩子們提出要搭建一個“防蝶棚”。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也很有價值的提議。在此之前,孩子有關建構活動的經驗大多是用建構材料開展的游戲,而這次搭建是要解決實際問題。搭建過程中,孩子要嘗試利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思考實用的搭建方式,這對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此外,搭建的過程也是孩子們表達、交流、反思、合作的過程。

于是,教師肯定了孩子們的提議,并引導他們逐漸細化自己的搭建計劃。比如,教師引導他們思考要用什么樣的材料搭建。他們回家收集了各種材料,有罩菜網、帳篷、一次性桌布、竹竿、防水布、網格布等。五花八門的材料中哪些是合適的?孩子們都堅持認為自己帶來的材料好,教師便引導他們逐個討論和試驗。一打開帳篷,有的孩子就發現了問題——帳篷是有底的,會把菜壓在下面;有的孩子提出帳篷不是透明的,陽光照不進來,菜就沒法長大了;還有的孩子提出,帳篷太小了,沒法罩住整塊菜地?;谶@些考慮,孩子們漸漸提出了一些篩選標準,判斷起來就容易了許多。最后,孩子們選擇了透明的一次性桌布、竹竿和捆扎帶作為搭建材料并嘗試搭建。孩子們把竹竿插入泥土,把一次性桌布搭在竹竿上并固定住,防蝶棚就搭建好了。

誰知,防蝶棚搭建好的當晚就下起了大雨。經歷了一場風雨,防蝶棚還完好嗎?第二天,孩子們迫不及待地去菜園考察,他們發現一次性桌布上積了雨水后墜了下去,把下面的菜都壓壞了。孩子們這回已經會主動反思了:“一次性桌布沒有洞洞,雨水流不下去,太重了?!薄案妥硬宓貌环€,有點歪了?!薄案妥犹?,水一壓,就壓到菜了?!?/p>

于是,孩子們根據這些問題去尋找更合適的材料加以改進。同時,為了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教師在家長QQ群中把孩子們探究的過程和遇到的問題向家長作了介紹,家長們對幼兒園開展這樣的探究活動表示贊同,并且積極配合,與孩子一起尋找和收集材料。吸取之前的經驗教訓,孩子們找來了更長的木棍、竹竿,透氣透光透水的網格布,以及方便固定的捆扎帶和鐵絲。第二次搭建前,教師引導孩子們先在活動室討論了搭建計劃。孩子們討論了如何才能搭建出更高的防蝶棚,長短不一的木棍和竹竿要如何利用,等等。遷移了和爸爸媽媽一起搭帳篷的經驗,孩子們通過模擬搭建,終于確定了方案:將最長的一根竹竿放在中間作為支撐,其他稍短的插在菜地四周,最后將網格布覆蓋上去并固定。

實際搭建的時候,孩子們又發現了問題:泥土太硬了,竿子只能淺淺地插進去一小段,不夠牢固,怎么辦呢?孩子們提出,大家一起使使勁兒。幾個孩子合力抓著竿子往下插,一個孩子在一旁唱起了歌曲《加油干》里的勞動號子為他們鼓勁兒,可是效果并不明顯。有孩子提出先挖一個深一點的坑,再把竿子放進去,但后來發現竿子搖搖晃晃的立不住。孩子們累得氣喘吁吁,卻依舊沒有成功。這時,教師提議道:“你們試試把竿子一邊旋轉一邊往下插?!焙⒆觽兞⒖虒嵤?,竿子果然往下深入了一點點。夠不夠深呢?教師請孩子輕輕搖一搖竿子檢驗一下,結果,好幾根竿子一搖就倒了??磥?,竿子還要再插深一些。孩子們的力氣還不夠大,于是教師進行了演示,幫助他們一起把竿子牢牢地插入泥土。然后,孩子們和教師一起把網格布覆蓋在竿子上,并用鐵絲和捆扎帶固定住。

“第二代”防蝶網搭好付諸使用,配合日常的除蟲管理,一周以后,孩子們發現菜青蟲真的變少了。這時,教師提出了新的問題:是防蝶網真的起到防護作用了,還是因為已進入夏季,天氣炎熱,使得菜青蟲變少了呢?教師把這個問題留給孩子們,鼓勵他們待秋季到來時再繼續探究。教師認為,對于這類問題的思考和探討有助于孩子認識到事物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有了這樣的認識,孩子的思維也會越來越嚴密。對真實問題的探究不會隨著某一次活動的結束而畫上句號,等時機到來時,新的發現與探索又會繼續。

“西藍花長蟲子”事件及其引發的探究學習只是我園種植活動的一個縮影。我們可以看到,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給予孩子充分的學習空間:尊重孩子天馬行空的想法,及時捕捉有價值的教育契機,適時提供多樣化的支持,充分激發孩子的思考和討論,從而逐步引導孩子自主完成科學探究。教師還積極與家長分享孩子種植中的故事,鼓勵孩子主動請教,潛移默化地傳遞了幼兒園的教育理念,讓家長隨著活動的開展而逐漸轉變教育觀念,從而更加理解和支持孩子在種植活動中的學習與發展。通過這樣的活動,我們看到了孩子們的變化:他們在享受勞動樂趣的同時也主動思考,樂于交流、表達。我們相信,這才是真正屬于孩子、讓孩子喜歡的種植活動。

猜你喜歡
菜青蟲竿子藍花
葉子國漫游記
空軍訓練營
我目睹的經歷
短竿用途知多少
題藍花楹
生菜不易生蟲的秘密
表姐變成了紫雪公主
好好地吃一朵西藍花
“順時針”的由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