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秘根的世界

2019-06-17 01:35許鳳
幼兒教育·教育教學版 2019年2期
關鍵詞:山芋樹根博物館

許鳳

一天,幾個孩子圍著一盆水養金邊吊蘭聊得熱火朝天:“它的葉子有點像草?!薄叭~子邊上都枯黃了,可能要死了?!薄翱此?,它有白色的根?!薄八锏母婧每?,細細的、彎彎的,像媽媽燙過的頭發?!薄皬潖澢?,有點像方便面?!薄斑€像豆芽菜?!薄⒆觽兊淖⒁馊诘跆m的根上了。于是,教師便引導他們把有趣的發現分享給班里其他孩子。大家的興致都很濃,有個孩子說他家也有吊蘭,只是它長在土里,所以不知道它的根是不是白色的。有個孩子問:“為什么根上鼓了個包?生病了嗎?”孩子們對此很好奇,決定去采訪幼兒園花房的爺爺?;ǚ繝敔斦f,這個鼓包叫儲水根,里面儲存了養分,能幫助吊蘭生長得更好。從花房回來的路上,孩子們看著路邊的小草、大樹繼續聊著:“小草的根是什么樣的呢?”“大樹的根長怎么樣呢?”“植物的根都是一樣的嗎?”孩子們熱情高漲。根的世界是奇妙的,教師和孩子們商量決定開啟一場“根”的探究之旅,根博物館主題活動也應運而生。

一、根博物館主題活動的準備階段

1.收集問題

孩子們最想了解“根”的哪些方面呢?廣泛收集問題是捕捉孩子興趣的有效方式。教師發給每個孩子一張記錄紙,同時向家長宣傳孩子探究根的愿望及其價值,引導家長問問孩子想知道根的什么秘密并幫助孩子做好記錄。教師將孩子們提出的問題匯總并加以分析,找出了孩子們的興趣點:哪里有根?根有什么用?所有的植物都有根嗎?根都一樣嗎?根有哪些種類?根長什么樣?根能吃嗎?這些問題涉及根的種類、作用及生存環境等,契合大班孩子的經驗,也符合他們喜歡探究的年齡特點。根博物館的活動偏自然科學,教師決定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導,以提問的方式不斷激發孩子探究根的愿望,同時把握好活動線索的深度,讓孩子在活動中思考并獲得經驗。

2.確定活動線索

在了解孩子們的需求后,教師就進入了根博物館主題活動的課程審議環節。通過年級組、園級核心組及班級孩子的三級審議,教師梳理出孩子們探究根的線索并篩選適合他們的活動。比如,在年級組審議時,教師根據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幾個問題梳理出了四條線索:“什么是根?”“根都一樣嗎?”“根在哪里?”“根有什么用?”教師分析后覺得孩子在探究時會有先后順序,所以在思維導圖上將這四條線索按一級分支呈現,并將孩子們感興趣的其他問題放在二級分支或三級分支上;核心組在審議時將“根有什么用”“根在哪里”兩條線索的順序進行了調換;在班級孩子審議的環節,教師把準備開展的根的相關活動講給孩子們聽,然后師幼共同討論,保留孩子感興趣的內容,剔除孩子不感興趣的內容,最后繪制出根博物館主題活動的思維導圖。

二、根博物館主題活動的探究過程

1.什么是根

“什么是根”這個話題引發了孩子們的熱烈討論,但他們的思維具體形象,所以他們總是結合自己在生活中所見到的植物根的形態給根下定義。比如,大樹的根很粗,有的露在外面,有的長在土里;小草的根是細細的,都是長在土里的……這些就是孩子對于根的原有經驗。

為了豐富孩子們對根的認識,教師帶領孩子們一起到幼兒園的菜園、百果園去感知什么是根。孩子們還帶著各種工具去挖蔬菜根、小草根。孩子們小心翼翼地把挖到的茄子、絲瓜、小草的根握在手里,希望帶回班級繼續觀察。為了滿足孩子們的愿望,教師當天就在班里創設了“根的研究基地”,讓孩子們把找到的根整齊地擺在桌上。

2.根都一樣嗎

孩子們每天都三五成群地去“根的研究基地”觀察,有的孩子還會自豪地介紹自己找到的根和別人的不同。教師便抓住這個契機追問:“植物的根都一樣嗎?”大家都說不一樣。于是,教師繼續追問:“除了幼兒園,哪里還有不一樣的根呢?”孩子們說小區里、公園里有。這一問題激發了孩子們再次去尋找根的熱情,同時也引發了后續活動的開展。

教師讓家長利用周末和孩子一起尋找各種各樣的根。他們有的去花卉市場找來了各種水養植物,有的在紫金山找來了已經枯死的樹根,有的去農村爺爺奶奶家挖來了毛豆、茄子、玉米的根……教師引導孩子將自己尋找根的經歷記錄下來,圖文并茂地展示在題為“尋根記”的墻面環境中,鼓勵孩子結合實物進行交流分享,幫助同伴了解自己找到的根。比如,有個孩子一邊介紹玉米的根一邊請同伴摸一摸,這種方式能幫助孩子直接感受玉米根硬硬的特點。孩子們在尋找根時所表現出的積極性,在向同伴介紹自己尋到的根時的投入,正是博物館收集活動的價值所在。

就這樣,班級“根的研究基地”里的根越來越多,孩子們便萌發了將根分類的想法。這時,怎么分類也就成了孩子們的熱門話題。他們有的說可以按根的大小分,大的根放在地上,小的根放在桌上;有的說可以把能立起來的根放在一起,把軟軟的根放在一起;有的說把蔬菜根放在一起,把小草根放在一起,把樹根放在一起。最后,大多數孩子贊同按種類分,還商量決定畫好小標記,以便區分不同的根??墒?,他們在分類時發現,平放的根如果貼上標記就不容易看見根的樣子了。此時,教師問“如何讓根立起來”,引導孩子設法解決根被遮擋的問題。孩子們想到了很多方法,如用繩子懸掛起來、裝在瓶子里、粘在架子上等,并一一作了嘗試。同時,為了凸顯根的特點,教師還引導孩子借鑒博物館展品陳列的方式,借助器皿將根立起來。比如,將水養的植物裝在透明的玻璃容器里;將各種蔬菜根立在長長的圓柱體玻璃器皿中制成標本;為絲瓜根選擇了一個高高的有機玻璃器皿,盡顯其“最長”的特點;將玉米根及樹根以懸掛的方式陳列。另外,為了凸顯根的藝術美,教師在孩子立體化陳列的基礎上增加了“展示框”。比如,將蔬菜根固定在大小、顏色各不相同的鞋盒里,布置在墻上,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通過這些活動,孩子們成功地將原先小小的“根的研究基地”擴大成了錯落有致的“根博物角”,突出了根博物館“博”的特點。此外,孩子也會以多種形式進行藝術創作,比如,用各種材料有創意地制作根,或者根據根的外部形態進行藝術構想,了解不同的根有不同的形態,等等。從根的分類到“根博物角”的打造再到藝術創作,這些活動不僅初步培養了孩子的博物意識,也不斷增加了孩子有關根的經驗。

孩子們通過收集還發現了根的很多秘密,比如,“根的形狀不同”“根的顏色不同”“有的根長在水里,有的根長在土里”“有的根長,有的根短”,等等。這時,有一種“特別的根”引發了兩個孩子間的爭論。A孩子在欣賞時注意到了水養在玻璃瓶里的山芋:“看,山芋的根好多、好細??!密密麻麻的?!盉孩子立刻反駁道:“山芋就是根?!薄澳窍旅孢@細細的、白白的是什么?”A孩子一時語塞。教師意識到這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機,于是,在引導兩個孩子再次仔細觀察山芋后,問A孩子:“為什么你堅持說山芋不是根呢?”“因為它可以吃??!”A孩子很自信地回答?!澳歉欢ú荒艹詥??”A孩子被這么一問變得不那么確定了。接著,教師又轉身追問B孩子:“為什么你堅持說山芋是根呀?”“我在書上看到過的,但是我不知道山芋下面那些細細的是不是根?!盉孩子在語氣上也有些不肯定了?!澳悄忝魈彀褧鴰?,我們一起找找答案,好嗎?”教師與他們約定從書里尋找答案。第二天,B孩子一到班上就興高采烈地說:“我知道答案了!山芋是‘塊根,也是可以吃的根,下面細細的、白白的是須根?!弊詈?,他們把有趣的發現分享給了大家。教師適時地將“特別的根”進行了延伸:“山芋是一種特別的根,那我們身邊還有其他特別的根嗎?”這個問題又引發了孩子們的興趣。教師設計了一張尋找“特別的根”的調查表,讓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調查,并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加以記錄。最后通過調查表的匯總與分享,幫助孩子們豐富了關于特別的根的經驗。

3.根有什么用

隨著根博物館的深入探究,孩子們關注的問題越來越多,比如“根吃什么”“根的力量”“好吃的根”“根的繁殖”等。在活動中,孩子們對根的探究興趣得到滿足,獲得了豐富的經驗。比如,在“根的力量”活動中,教師和孩子用兩個大玻璃缸分別水養小麥和大麥并進行觀察和研究。他們在離水面大概5厘米的位置鋪上了厚厚的海綿,把小麥和大麥分別撒在海綿上。孩子們通過觀察記下了很多有趣的發現:大麥的根比小麥的根粗,先穿過厚厚的海綿;大麥的根看起來毛茸茸的,它穿過海綿以后直直地生長,直到接觸到水面,再往水下生長時就會變成彎彎曲曲的了;小麥的根細一些,但是小麥的根和大麥的根一樣很有力量,在穿過海綿后是直直地生長的;小麥的根比大麥的根長好多好多。

孩子們還在“根博物角”水養各種豆子,對比在不同環境(有水有空氣、無水無空氣、有水無空氣)中生長的黃豆根的情況;水養可以吃的蘿卜、山芋等根,觀察其繁殖過程及根的變化。孩子們發現山芋不僅能繁殖,還長出了密密麻麻的須根,特別神奇。

在各種種植實驗中,孩子們發現了根的變化與植物生長的關系。比如,根穿透海綿是為了尋求水源以獲得充足的水分,但在沒有空氣的環境中即使有足夠的水源,植物也不會茁壯成長;穿過海綿的根將蠶豆立了起來,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根的力量,也明白了大風吹不倒大樹是因為強壯的根固定住了粗粗的樹干,等等。由此可見,各種植物的種植活動是幫助孩子感知根的作用的最有效、最適宜的途徑。

4.根在哪里

漸漸地,活動室里的“根博物角”已經不能滿足孩子們的需求了,他們覺得這些根都是小小的,想到外面去挖大樹根。于是,教師支持孩子們的想法,提供了各種工具。結果才挖一會兒,孩子們就失望地說:“土太硬了,根本就挖不動?!薄翱赡艿认掠炅?,土軟一點才好挖?!彼麄儧Q定再去找找哪里的土軟一點,發現小魚池旁梧桐樹的根露出來了,而且旁邊的土能挖開。孩子們為自己挖到西瓜蟲、小貝殼而雀躍,也因看到自己挖了這么長時間才挖出一點點根而打退堂鼓。雖然孩子們挖大樹根的想法沒有實現,但是他們發現了土壤里的小秘密,一到班上就激動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新發現。

教師發現孩子們的興趣點已經從根轉移到了地下的秘密,于是就在“根博物角”提供了繪本《地下的秘密》。頓時,它成了班里的“暢銷書”,大家輪流翻閱,議論紛紛,幾天下來興趣不減。通過繪本閱讀,孩子們了解了根在地下錯綜復雜的生長環境。接著,“探秘地下”這一活動也在孩子們的互相合作下形成了。教師給予孩子們足夠的探索空間,孩子們運用豐富的廢舊材料,如報紙、紙筒、塑料管、鞋盒、彩紙、毛球等,遷移自己在閱讀中獲得的經驗,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創造性地表現地下世界。比如,他們將報紙搓成長條表現地下錯綜復雜的根;將鞋盒固定作為地下小動物們溫暖的“家”;將有洞的粗軟管變為小老鼠喜歡鉆的“地下通道”,等等。在這過程中,孩子們感受到了動手創造的樂趣,獲得了成功的體驗。他們自豪地向同伴和教師介紹自己的創作:“這是螞蟻的家,它的家里儲備了很多食物?!薄斑@是蚯蚓的家,它的家里有很多兄弟姐妹?!薄翱?,這個樹根最長,但是它是往左邊長的,因為這里有水分?!钡鹊?。

為了滿足孩子們想探究大樹根的需求,教師將一棵帶泥的活樹搬進了活動室,為孩子們創設了一個“挖樹根”的現場。樹根的下面用大木盆接著,這樣既能接住孩子們挖下來的土,又能減少土中水分的蒸發。這個大樹根讓孩子們興奮不已。他們小心翼翼地用耙子、鏟子、刷子等把樹根上的泥土一點點剝落,可是他們發現樹根上細細的須根很容易被損壞。為了能既保護好樹根又清理掉根上的泥土,孩子們會在挖樹根前仔細觀察,選擇合適的工具,同時記錄挖樹根是否成功以及挖樹根時發現的秘密。

一段時間后,孩子們發現大樹根上的泥土越來越硬,即使使用工具也不易清理了,孩子們提出要給它澆水,教師就增加了若干個噴水壺,孩子們會先噴水再清理泥土。就這樣,大樹根上的泥土越來越少,它成了班級根博物館中最大的根標本?!盀槭裁此谖覀兊幕顒邮依锊荒艽婊钅??”教師把問題拋給了孩子們。他們有的說“因為大樹根需要很多水分”,有的說“大樹根需要有土,土里有很多的營養”,有的說“它還需要充足的陽光”,還有的說“它還需要小動物們給它松土才能長得更好”……從孩子們的表達中可以看出,通過根博物館主題活動中的探究,他們對于根的認識更全面了、根的相關經驗更豐富了。

三、利用園級根博物館拓展活動

班級根博物館在孩子們的不斷探究中逐漸豐富起來了,室內的空間已無法滿足他們與大型根的互動。于是,教師和孩子們商量將班級根博物館的部分活動拓展至園級博物館。比如,孩子們在挖樹根時發現了土壤里的秘密,由此又延伸至對地下世界的探究。教師為了支持孩子們的想法,請教了地質專家,在園級博物館里“重現”了部分地質層橫切面,讓孩子們通過觀察感受地下世界的魅力。又如,孩子們雖然之前挖梧桐樹根未成功,卻一直關注著梧桐樹的變化:葉子黃了,樹皮掉了,根變長變粗了……于是,教師利用園級博物館的一處二層小樓游戲區打造了“地上地下”的場景,并與孩子們一起用各種材料制作了“梧桐樹”,給孩子們創造了盡情想象的空間。他們可以在“地上”表現定期觀察到的梧桐樹的特征,在“地下”用各種廢舊物品表現根的形態。孩子們的創造力總是超出我們的想象:他們在“地下”粘貼了各種顏色的長條形垃圾袋,表示根吸收到的各種營養;拉了一根長長的布條并固定,代表一根很長的根在地下生長著;用水管纏繞在“根”的周圍作為地洞,“地洞”里還“鉆”進了幾只他們做的昆蟲。就這樣,“梧桐樹”下的世界越發精彩,孩子們每次都流連忘返。

根博物館的研究過程不僅是注重孩子收集及創設的過程,更是培養其“廣泛關注、深入觀察、靜心欣賞、積極探究”的博物意識的過程。同時,通過創設根博物館這個平臺,教師以觀察者的身份推動每一個孩子進一步探索,讓他們在豐富的活動中獲得良好的觀察、思考、探索的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正是幼兒園博物館活動研究的價值所在。

猜你喜歡
山芋樹根博物館
山芋飄香的春天
為啥扔了
巧奪天工
山芋飄香思緒濃
博物館
樹干和樹根
山芋歲月
露天博物館
良心
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