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閩臺農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機制創新思考

2019-09-10 07:22馬清香羅尚華姜天慧
臺灣農業探索 2019年2期
關鍵詞:臺灣機制創新融合發展

馬清香 羅尚華 姜天慧

摘要:【目的/意義】清流縣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在創新兩岸農業交流合作向寬領域、高層次、縱深化發展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對其發展成效的梳理,有益于為推進閩臺農業深度融合發展提供思路?!痉椒?過程】采用實地考察凋研、文獻分析等方法,對清流縣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進行總結與分析?!窘Y果/結論】以清流臺灣農民創業園為例,從文化交流、經貿合作、招商引資、招才引智、要素保障、法制幫扶等方面,提出探討推進閩臺農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機制。

關鍵詞:農業合作;融合發展;機制創新;清流縣;臺灣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1】。當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積極探索實踐。閩臺農業交流合作是福建農業的一大特色【2】。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強調,福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特色現代農業,加快鄉村振興步伐,要抓閩臺農業合作。清流縣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簡稱“臺創園”)作為全國一家典型臺創園,在創新兩岸農業交流合作向寬領域、高層次、縱深化方向深度融合發展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清流縣臺灣農業創業園發展現狀

清流臺灣農民創業園于2009年5月經原農業部、國臺辦批準設立,是全國29家、全省6家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之一。園區規劃總面積1.4萬h㎡,核心區面積3733 h㎡,主要通過引進臺灣專業型農民、農業組織和農業企業到清流投資花卉苗木、名優果蔬、特色養殖、生態農業、農林加工等產業,同時引進臺灣農業“五新”,輻射帶動當地發展設施農業、精致農業、高效農業、觀光農業。

目前,園區落戶臺資企業總數達65家,總投資5.2億元,其中利用外資3.6億元,年產值超10億元;主要發展花卉苗木、特色養殖、生態休閑觀光、農林產品加工等四大產業及臺商聯誼會,初步形成“四區一會”發展格局;現已建成全省最大的鮮切花基地( 867 hrr12)、全國最大的精品國蘭繁育中心(年組培能力超過400萬苗)、全國單體面積最大的臺灣櫻花觀賞園(133.3 h㎡)、臺灣東方美人茶葉基地(200h㎡);先后被授予“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海峽兩岸科技產業合作基地”“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省級專家服務基地”等稱號。2017年,由國臺辦和原農業部組織的首次全國臺創園發展建設綜合考評中,清流臺創園榮獲第3名。

通過臺資農業的引進,引入了臺灣農業優良品種、技術,提高了清流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不斷優化和發展壯大具有清流特色的花卉苗木、特色養殖、農林產品加工、生態休閑觀光四大產業區,促進傳統農業逐步向現代特色農業轉型升級。在花卉苗木產業區方面,依托森源蘭蕙、清龍蘭花、千筑種苗、東方龍櫻花、東方美人茶等臺資企業,輻射帶動全縣種植蘭花、鮮切花、櫻花等各類花卉苗木4400 h㎡,年可實現銷售收入達6.5億元,輻射帶動10000多人增收【3】。在特色養殖產業區方面,依托晟源水產、宏暢農牧、嘉德冷泉養殖等臺資企業,引進臺灣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成功養殖臺灣虹鱒、金鱒、泥鰍、南美白對蝦、俄羅斯鱘等,改變傳統養殖體系,年可實現產值3億元【3】。在農林產品加工區方面,園區臺資農業加工企業生產的夢園牌系列茶、東方美人系列茶、清流正紅系列茶、臺灣絲瓜精油、清流豆腐皮、湖羊肉脯干、賴坊花生等生態有機農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年可實現產值3.5億元,輻射帶動5000余人增收【3】。在生態休閑旅游產業區方面,發揮清流豐富旅游資源優勢,推進重點閩臺農業合作示范基地轉型升級,促進傳統種養業與休閑觀光、生態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如依托東方美人茶葉公司、東方龍櫻花公司在賴坊鎮分別建設生態茶園133.3 h㎡、櫻花生態觀光園133.3 hm2;依托森源蘭蕙公司、清龍蘭花公司在嵩溪鎮分別建設蘭花文化博覽園10h㎡和仿野生鐵皮石斛觀光園67 h㎡;依托蘭山茶飲公司在林畬鄉建設生態茶園400 h㎡;依托靈臺山葡萄園公司在長校鎮建集新品種展示、葡萄采摘、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現代農業觀光園15 h㎡;依托金春園公司在里田鄉建設盆景葡萄基地及火龍果、百香果采摘園13.3 h㎡。

清流縣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設立以來,提升了清流現代農業的發展水平,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海峽兩岸農業合作開辟了新的途徑和方式.是提升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的重要舉措。2新時期閩臺農業合作存在的主要問題2.1 投資環境不夠完善,產業間對接能力較弱2.1-1 閩臺合作農業項目建設資金缺口較大 近年來,中央、省、市、縣都很重視閩臺農業合作發展,省財政等每年約安排5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清流國家級臺創園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但清流位于閩西北內陸山區,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以清流縣臺創園核心區之一的嵩溪鎮為例,屬于丘陵盆地,山嶺起伏,溝壑交錯,水系縱橫,臺地斷裂,田塊較小,整理難度大,耕作成本高。2009年以來,清流縣每年統籌財政、農業、國土、水利、煙基等資金近億元投入區域內重點部位、局部效益更大的高標準農田、小流域治理等項目.該區域的基礎條件才有所改善,高標準農田也僅僅初具雛形,但還不夠系統、不全面、不完善。

2.1.2 臺資企業融資困難 目前,清流的臺資企業大多為種養型的高優農業企業,投資大、周期長、收益慢、風險高,許多企業投資上千萬用于建設溝渠路和噴滴灌等設施,對租賃的土地雖然擁有使用權,但對附著設施無法辦理產權,不能作為銀行融資的抵押(質押)物,融資困難,造成生產過程中資金鏈短缺。雖然,清流臺創園管委會協調銀行.進行法人授信、稅貸通、發票貸、小微企業成長貸、保證保險貸等試點,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但金融支持體系總體不夠完善,金融機構認可臺商臺農的信用資質有待提高,臺資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仍然有待進一步化解。

2.1.3 征地難影響項目落地 受土地、林權等政策影響及群眾對征地工作的認識存在不同程度的誤解.閩臺合作項目落地受限,影響了項目的落地及進一步發展。

2.2閩臺農業合作的涉及領域偏窄、合作的層次偏低

清流縣對招商引資工作高度重視,但由于地處福建省內陸山區,交通、物流不如沿海地區,優惠政策不明顯,引進的臺資企業規模小、檔次低,缺少科技含量高和生產性、稅源型及能夠帶動群眾增收的大項目、好項目。近年來.清流縣雖然引進了65家臺資企業,園區苗木花卉、生態茶園、特色養殖等形成了一定規模,但沒有建立統一品牌,品牌效應尚未形成,市場輻射帶動能力不強。

2.3 臺資農業風險保障體系不健全

由于清流縣是內陸山區縣,自然災害時有發生,特別是臺風、雨雪和極端低溫破壞力較強,而臺資企業農業設施還不夠完善,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差,每年臺資企業及閩臺合作基地都有不同程度受災,影響臺資農業企業的發展壯大。如2015年百年一遇的“5·19”特大洪災為例,清流縣臺資企業普遍受災,其中受災嚴重處于停產或無法繼續經營的臺資企業達30多家,占比超過5o%;2018年3月中旬、4月上旬清明期間的倒春寒,受寒流及低溫霜凍災害影響,使得全縣4家臺資茶葉企業待收的春茶幾乎絕收。受災面積約433 h㎡.減產約110 t,造成較大經濟損失。目前,風險保障體系不健全,保險門檻較高,缺少有針對性的保險品種和服務【4】。

3 促進清臺農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機制思考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臺灣同胞福祉。近年來,清流臺灣農民創業園管委會全面落實國臺辦、發改委印發31條惠臺措施、福建省發布的惠臺66條措施及《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清流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的實施意見》,用好用足政策,優化服務引導,悉心為臺農臺商營造優質的創業投資環境。同時,充分發揮“五緣”優勢(血緣、地緣、文緣、商緣、法緣),努力踐行“六求”作為(求緊密經貿聯系、求兩岸直接“三通”、求旅游雙向對接、求農業全面合作、求文化深入交流、求載體平臺建設).積極探索、努力創新,注重運作、先行先試.在文化交流、經貿合作、招商引資、招才引智、要素保障、法制幫扶等6個方面創建一系列工作新機制,不斷推動清臺交流與合作向寬領域、高層次、縱深化方向深度融合發展,全面推進國家級臺創園平臺建設。

3.1 文化交流機制

用“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指導和推動清臺文化交流與合作。一是建立交流平臺。成立臺商聯誼會,不定期舉辦“燒酒會”等臺商聯誼活動,廣開信息渠道,宣傳政策措施,增進情感與互信,筑牢融合發展的思想基礎。如2017年舉辦6期臺商聯誼會,促進臺商與政府(部門)、當地居民,以及臺商之間交流互動,為臺商與臺商、臺商與政府、臺商與部門搭建溝通橋梁,共商發展,形成安商、扶商、助商工作機制,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二是建立友好協作關系。通過結為友好鄉鎮、建立友好協作關系等方式,密切清臺交往,不斷擴大與臺灣農業組織的交流,借鑒臺灣農業組織的成功經驗。如清流臺創園核心區的嵩溪、嵩口等鄉鎮分別與苗栗大湖、南投水里等鄉鎮結為友好鄉鎮,定期開展學習交流互動。三是建立交流互訪機制。通過中華農耕、客家聯誼、探親祭祖等形式,清臺兩地交流學習日益頻繁,推動閩臺農業交流與合作。僅2017年臺灣科研院所、農會、產銷班等社團組織、專家、客商到清流臺創園考察達50余批560多人次。四是組織專項業務培訓。委托縣委黨校、縣行政學院等,邀請臺灣農業專家、學者授課及開展基地現場教學,開展臺灣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培訓班1-2期。進一步示范推廣臺灣農業先進技術,推進鄉村振興,提升我縣現代農業水平,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經營、能示范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新型農民。如2017年舉辦“臺灣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培訓班”.2018年舉辦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專題培訓班”,邀請臺灣知名專家學者4人授課,培訓農業創業者120余人。此外還積極組織管委會干部、臺灣青年、臺資企業人員參加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組織的培訓工作。

3.2 經貿合作機制

一是利用平臺抓好經貿交流。充分發揮海峽論壇、農交會、廈洽會、林博會等兩岸各種交流平臺作用,組織園區企業參與經貿交流和展示展銷等各項活動。發揮清流產業優勢,擴大對臺農業合作交流空間,特別是兩岸特色鄉鎮交流和生態農業對接合作,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高優農業、休閑農業、精致農業等轉型升級,實現農業產業接二連三,促進農業產業與休閑旅游深度融合。二是引進“五新”促進發展。近年園區通過與臺灣高校、科研院所、農牧漁業協會等交流合作,依托對臺合作項目,臺農良種繁育基地,大力引進、學習、借鑒臺灣農業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2017年引進臺灣農業“五新”(即新品種、新技術、新農藥、新肥料、新機具)190多個(項、種),輻射推廣面積2333 hm2.帶動農戶6000余戶,增加就業11000多人。三是提供優質服務,促進臺企發展。清流臺創園高度重視在園臺商、臺企的發展,全力提供“保姆式”服務。首先,力抓品牌創建。園區臺資農業企業的蘭花、茶葉、花生、櫻花、葡萄等產業產品,達到一定規模,引導支持臺商企業開展產品質量論證和商標注冊,鼓勵并扶持園區內企業創建企業品牌、申請注冊地理保護標志和農產品商標、申報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標志使用權,發揮品牌效應,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其次,開展網絡營銷。扶持宏暢電子商務、天寶信息等電子商務平臺,鼓勵清龍生態蘭花、賴坊花生、高地貢米等農特產品與“本來生活網”簽訂農產品線上銷售合作協議,實現農特產品在網上銷售,進一步提高清流優質產品市場占有率。持續媒體宣傳推介,邀請農業部及CCTV -7等媒體欄目組采訪報道.提升清流對外影響力。

3.3 招商引資機制

發揮好農業農村部、省農業農村廳及海峽合作處專項資金和農業綜合開發支持臺創園項目建設資金的引領作用,結合省委書記于偉國在第十屆海峽論壇大會上宣布的惠臺66條具體措施的精神,積極對接國家、省、市、縣政策和投資導向,加大與上級部門對接,向上爭取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清流臺創園,更好地發揮對臺窗口和基地作用。一是利用平臺招商。發揮海峽論壇、農交會、廈洽會、林博會等平臺作用,組織專場招商推介活動。二是“走出去”招商。瞄準“長三角”“珠三角”“閩南金三角”等經濟發達、臺商集聚多的地區,作為“走出去”招商的重點區域。三是“請進來”招商。通過組織“臺灣中華農耕文化大陸(清流)行”、“清流櫻花節”、“海峽兩岸石斛、花卉文化節”、臺商聯誼會“燒酒會”等活動.邀請臺商前來商務考察、投資洽談。四是到深圳駐點招商。按照縣委、縣政府“五比五曬”的工作部署,臺創園選派一位副主任前往廣東駐點招商,選派一位業務骨干前往商務局一線招商。五是合作投資招商,發揮園區政策洼地作用,引導兩岸客商主動對接,合作投資成效明顯,清臺產業深度融合。目前,園區人駐的臺資企業50家,其中兩岸客商合資企業達36家,占

3.4 招才引智機制

清流臺創園積極謀劃建設省級專家服務基地,正積極爭創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引導園區主導產業、重點企業與境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產銷班等共建研發機構,加快引進一批臺灣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到清流縣開展協作,共同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近年來,清流臺創園先后幫助園區企業與臺灣大學、臺灣嘉義大學、臺灣神農科技發展協會、臺灣蔬菜研究所、福州大學、福建農林大學、集美大學、閩南學院、福建省臺灣農業研究中心等十余所高校院所簽訂了合作協議,先后促成20多個項目實現合作.均取得較好成效。

3.5 要素保障機制

通過優質服務,提升要素保障水平,促進發展。一是建立重點臺資企業掛鉤幫扶制。明確縣領導、部門領導、臺創園干部掛鉤幫扶責任,定期走訪臺資企業,及時化解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二是開展“黨員服務臺商零距離”活動。安排黨員領導干部駐企掛職,結對幫扶.貼身服務,并將服務績效作為黨員領導干部年度“一定三評三落實”的重要考核內容。三是落實惠臺用電、用地、人才等政策。指導和幫助臺商申報政策性項目資金,如2017年幫助園區臺資企業享受優惠政策資金近2000萬元。四是突破融資瓶頸。針對臺資農業企業貸款難、融資貴、資金缺等問題,清流臺創園管委會以三明銀監局出臺扶持臺灣農民創業園發展六條措施為契機,定期召開園區銀企對接會,協調給予臺資企業法人授信、稅貸通、發票貸、小微企業成長貸、保證保險貸等試點【3】,放寬臺資企業廠房設備抵押質押權等問題。如,2017年幫助園區臺資企業落實貸款810萬元,并爭取貸款貼息資金近15萬元,有效緩解臺資企業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

3.6 司法幫扶機制

清流臺創園開展法制進園區活動,公、檢、法等單位在臺創園分別設立“司法服務聯絡點”、“涉臺巡回檢察聯絡室”、“臺胞連心警務室”等機構,在全國首創陪審員工作機制,彌合兩岸法律差異,消除當事人司法疑慮,較好地解決土地租賃、勞動爭議、買賣合同、借款合同等糾紛,許多問題在萌芽狀態就得到解決,司法護航已經成為園區發展的一大亮點。

清流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的率先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臺灣農民創業園已成為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的新亮點,臺商臺農在福建投資興業的幸福家園,當地發展現代農業的示范窗口和兩岸農業合作交流機制創新的試驗基地。相信隨著各級政府惠臺政策的不斷推出和廣大干部在實踐工作過程中的不斷探索和改革過程中的先行先試,閩臺農業合作交流前景更加廣闊,對于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前景廣闊。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EB/OL].( 2018 - 02 - 04).https://www.ylcai. com/news/5398023. html.

[2]佚名,閩臺深化農業交流合作助推兩岸休閑農業發展[EB/OL].( 2016 - 11 - 24).http: //www. huaxia. com/xw/zhxw/2016/1 ]509 26 54.html.

[3]吳洪,當好“管家”,讓臺農愿意來留得住[N].福建日報,20180629 (05).

[4]張廣敏,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福建省促進閩臺農業合作條例》實施情況的檢查報告[R].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2011(1):1-142- 14 6.

猜你喜歡
臺灣機制創新融合發展
遼寧國有企業改革體制機制創新問題研究
捍衛“臺灣”?美學者炒作舊書有蹊蹺
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運行機制探析
阜新日報社:地方報業轉型的探索與創新
關于政府審計幾點問題的思考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傳統媒體走出“融合發展”誤區的理論與現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