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對少數民族大學生自身文化認同引導研究

2019-09-10 07:22龍艷美
廣告大觀 2019年8期
關鍵詞:少數民族大學生文化認同新媒體

龍艷美

摘要: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少數民族大學生作為自身文化的代言人,受到新媒體技術日新月異的影響,該如何在各種文化的沖擊下保持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本文通過從新媒體的影響、新媒體環境下少數民族大學生文化認同的現狀、少數民族大學生文化認同途徑探索這三個方面出發,探索新媒體技術對少數民族大學生文化認同的影響。

關鍵詞:文化認同;新媒體;少數民族大學生

文化認同是對文化的一種傾向性共識與認可,目的在于取得文化上的歸屬感,在網絡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多樣,新的觀念與自己已有的觀念進行強烈沖擊,在觀念解構與重構之間不斷博弈,以達到適應,新媒體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影響使其對自己的文化認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本文想要探索影響程度和性質好壞。

一、新媒體的影響

(一)有利影響

隨著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人們獲取信息和傳播信息的方式逐漸多樣化,各種網絡媒介共同承載、分享信息,文化傳播不再被地域限制,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文化具有多樣性,網絡媒介涵蓋范圍廣,各大社交軟件和網絡平臺給文化交流與互動提供了便利。

第一,網絡普及度高,信息傳播迅速。相對信息閉塞的年代去,現在足不出戶也能知天下事,網絡將世界變成了地球村,文化交流更進一步。文化碰撞擦出了很多火花,少數民族大學生是文化浪潮中不斷適應與調和的角色。

第二,網絡空間也被稱為虛擬社區,具有開放性、凝聚性。網絡上的信息包羅萬象,涵蓋了各個領域,它的成本隨著普及度升高逐漸降低,每一個人都可參與其中,網絡空間是開放的,每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新思想、新觀念產生速度快。人們會因為共同的愛好進入同一個虛擬社區,具有一定的凝聚性。

第三,門檻較低,參與度高。不用口口相傳,信息傳播更方便,每一個人都能了解最新咨詢,電子設備方便,參與度高,文化傳播范圍廣。

(二)不利影響

新媒體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一些問題。

第一,新媒體下形成的網絡虛擬群體數量龐雜,難以管理。社交媒體的飛速發展給人們提供了交流空間,數量多,難于管理,網絡安全問題一直是關注的重點。

第二,言論自由的同時輿論多發,缺乏冷靜的分析。盲目跟風的輿論事件在網絡時代多見,不利于文化傳播,帶有曲解的言論一旦傳播,要傳播的信息就失真了。

第三,新媒體技術更新快,立法滯后,造成了一系列不好的事件。行業發展迅速,立法滯后,導致網絡事故頻發,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二、新媒體環境下少數民族大學生文化認同現狀

(一)文化認同的定義

文化認同指個體對于所屬文化以及文化群體形成歸屬感及內心的承諾,從而獲得、保持與創新自身文化屬性的心理過程。[1]它是一種對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的認同,即對語言、文字、飲食、習俗、制度等文化形態和根植于人們大腦的思想、態度的認同。文化認同的主體對認同的要求是:獲得自我認同以及歸屬感。[2]

(二)少數民族大學生自身文化認同的特點

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文化認同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內部因素有自身文化和認知能力,外部因素主要是社會因素與現實環境因素,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一下特點:第一,少數民族大學生處于一個文化適應與調節的階段,他們是活躍的文化交流群體。我們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隨著國家的發展,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教育、醫療水平等均顯著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開始走出家鄉,接受高等教育,他們帶著自身的文化與其他文化交流和碰撞,通過手中的電子設備了解國際,了解其他文化,多元文化沖突迫使他們不斷進行自覺和不自覺的文化適應;第二,少數民族大學生受到多元文化的沖擊,導致對自身文化認同的失衡。少數民族大學生受到“洋文化”的影響,受到國內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影響,活在文化的大染缸中,沒有明確的文化認同意識,文化認同比較薄弱。少數民族大學生熱衷于了解新文化,追求所謂的時髦和流行,自身的民族文化的內容會有所忽略,觀念更新快,和傳統的自身民族文化缺乏深刻的認識;第三,文化認同意識較薄弱,但是對中華民族文化認同和本民族文化認同是堅定的。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會受到網絡媒介和他民族文化的影響,但其程度僅僅停留在表面,并不影響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文化認同。

筆者通過發放自編問卷50份,有效問卷43份,回收率為86%,問卷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結合的形式,問卷內容共13個題目,回答此問卷的涉及24個少數民族大學生,問題分別涉及了對本民族的飲食、服飾、建筑、節日、藝術、宗教、習俗、知識等方面的內容。通過量化發現,每一個問題都了解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很少,比如語言、藝術、宗教、建筑這四方面了解的人最少,對本民族的飲食、服飾節日等方面了解的學生較多。問卷的結果顯示98%的少數民族學生都愿意了解自己的本民族文化,也知道保護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不太了解的原因是沒有了解的渠道,民族藝術面臨失傳,老一輩也不會。

三、少數民族大學生自身文化認同提升途徑探索

(一)以緊緊抱在一起的石榴籽為文化認同意識形態為基礎

五十六個民族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引以為傲的中華文化離不開五十六個民族的智慧結晶,每一種優秀文化都應該被保留下來。學校應該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灌輸“石榴籽”的思想,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的抱在一起,各族人民的文化也應該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為中華文化多樣性做貢獻,只有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對自身民族文化的認同,才能進行文化傳承,保留絢麗的民族文化。

(二)處理好觀念解構與重構的過渡

人都是生活在文化之網上的動物,接觸其他文化時會產生不習慣的現象,這叫文化震撼,通過這個過渡期之后,會逐漸適應。原本觀念會受到沖擊,到最后重構自己的原有觀念,這是文化適應的基本過程,少數民族大學生要自己注意觀念的轉變,家長和學校也要正確引導。

(三)內部與外部保護措施并舉

內部主要是從學生自身出發,要加深對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認同,要熱愛自己的民族,外部主要是家庭環境的影響和當地機構的介入,家庭環境很重要,從小耳濡目染了解就更深刻。當地教育機構和政府部門應該采取民族文化進校園,進文化墻等措施讓少數民族大學生有渠道去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

參考文獻:

[1] 楊宜音.文化認同的獨立性和動力性:以馬來西亞華人文化認同的演進與創新為例[J].臺北:海外華族研究論集,2002:407.

[2] 黃秋燕,少數民族大學生民族文化認同狀況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大學生為例【J】. 今日中國論壇,2013(1).

(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猜你喜歡
少數民族大學生文化認同新媒體
現代大學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學生工作的創新方向
關于少數民族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調查研究
做好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宗教工作的幾點思考
做好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宗教工作的幾點思考
《外婆的日用家當》中的文化身份認同問題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視域下少數民族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研究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美國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認同焦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